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地图 > 延安地图 > 志丹县地图
=== 延安志丹高清地图 ===
=== 志丹资讯概况 ===
民营经济: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工商兴县”战略,切实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县情,创新发展,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使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在数量、规模、结构、效益上实现了新突破,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税收入、吸纳劳动就业、提高城乡群众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了解决企业用地难的问题,县上投资1.1亿元,在双河乡新建了志丹县工业园区,通过三年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已全面完成,今年已有6户企业开始入驻建设。园区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建设的24个工业园区,被省中小企业促进局批准为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园区的建成投用将会使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截止10月底,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总户数达4880户,其中各类企业410家,个体经营户4470户;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0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47亿元,出口交货值1000万元,实现利税5.62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从2006年的4.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9.2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6年的4.23%提高到2008年的6.35%,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
绿化模范:2000年以来,全县累计新增造林175.46万亩,其中依托重点工程造林164.08万亩,占新增造林面积的93.5%。一是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德援造林、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等国家林业重点项目,初步实现了“国家要被子、农民要票子”的双赢目标。仅退耕还林一项,国家累计下达建设任务113.23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还草62.51万亩、荒山地造林50.72万亩),涉及全县11个乡镇1个管理区,197个村委会,22023户,102950人,累计拨付到位资金6.35亿元,全县农业人口人均受益4660元。二是有效实施新农村“三化一片林”、“两线三点”绿化等省市林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身边增绿,生态和谐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08年,全县完成公路绿化3163.8公里(含油区生产道路),完成油区井场站点绿化3991个,新农村“三化一片林”建设全面推进,39个示范村绿化任务高标准完成。三是积极实施县级自主投资绿化项目。紧抓近年来县级财政相对较好的机遇,县上每年确定实施一批林业重点项目,有力推动了全县国土绿化进程,提升了志丹的对外形象。仅2006年以来,县上先后投资1亿多元,实施了12条绿色通道、9个明星流域、周河、杏子河2条河流护岸林建设、12个小城镇和县城“两山”绿化工程。目前,志丹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2%,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5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8.6%,乡镇驻地绿化覆盖率达到31.8%,机关单位和居民院落绿化意识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07年,被省绿化委授予“全省绿化模范县”称号。
人力资源:志丹县辖6镇5乡1个管理区1个街道办事处,200个村委会,3个社区,1114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划代码为610625,电话区号0911。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145369人(其中农业人口112224人),比上年增加5972人。出生率11.05‰,死亡率6.09‰,人口自然增长率4.96‰。全县共有行政机构48个、事业单位252个,工作人员7292名,其中有高级农艺师3名、高级工程师3名、高级兽医师1名、主任医士2名、副主任医士23名、中学高级教师91名。
生态资源:地貌特征:曾经的志丹,植被稀疏,林草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8.5%,是全国生态脆弱、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面对群山恶水,历届志丹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石油强县、科教强县、林牧大县“两强一大”发展战略,并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1999年,随着山川秀美工程的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德援造林等重点项目相继实施,志丹县“构建生态大县、再造绿色家园”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2006年以来,新一届县委、政府围绕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行了各级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全县上下迅速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志丹山川大地的基色逐步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巨变。
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08年高考二本以上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三本以上突破500人大关。2009年高考,志丹县二本上线人数136人,高职以上上线人数904人,总上线率达69%。2009年中考,志丹考生以优异的成绩被市直高中录取了579人,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后勤管理全面强化。投资231.98万元,高标准配置了寄宿制学校食宿生活设施,实现了后勤设备现代化,后勤服务人文化。免费教育全国领先。为了让全县人民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志丹县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高中阶段“三免一奖”,政策。县财政累计投资1090万元;认真做好生源地贷款的救助服务工作,09年,发放贷款750万元;建立起了完善的贫困生救助机制,09年奖励三本以上368人,奖励金额103.4万元。同时,县政协筹措资助金额12万元,对6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2009年教育、民政、财政共支助贫困学生323人,发放资助金237.5万元;规范实施“蛋奶工程”,2009年秋季县财政承担配套资金281.55万元,让全县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志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今天的志丹教育人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推动全县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加快推动全县教育综合改革步伐,为志丹教育快速走向科学发展的新里程做出不懈的努力!
农业产业: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组成后,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充分听取广大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立了“主攻草畜业、突显棚栽业、培育林果业、做精小杂粮、拓展劳务业”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并针对每一项产业,分别提出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扶持办法。几年来,在全县上下按照“项目化”工作理念,扎实推进产业建设“22211”工程(即:到2020年,全县苹果总面积达到20万亩,羊子存栏20万只,生猪存栏20万头,大棚、弓棚总量达到1万座,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以山地苹果、大棚蔬菜、白绒山羊、精品杂粮为重点的各项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成效喜人。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畜牧业“一村一品”养殖专业村142个、专业户1430个,草畜业发展的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坚持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并重,因地制宜发展棚栽业,三年新建大棚830座、弓棚3019座,总量分别达到2830座和3737座,整体效益良好。按照“山地建园、相对集中、高点起步、打造品牌”的思路,一手抓新园建设、一手抓老园管理,全面加快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各项关键生产技术,积极实施优果工程,苹果产业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三年新建果园7.83万亩,苹果总面积达到8.7万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切实发挥自然条件优势,以比较效益为导向,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引进和推广小杂粮新品种,不断改进旱作农业生产技术,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努力延伸小杂粮产业链条,志丹小杂粮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部分产品享誉省内外。瞄准发展主导产业和提高务工技能两个方向,按照“农民自愿、订单培训、政府补贴、一专多能”的办法,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民教育与劳动力转移,年平均有组织的输出劳务1.5万人(次)以上,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2008年达到22%。
县域:志丹县地处陕西省延安地区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08°11′56″~109°3′48″,北纬36°21′33″~37°11′49″之间。东部和安塞县交界,西北部与吴旗、靖边县接壤,东南部和甘泉、富县毗邻,西南部和甘肃省合水、华池县相连。总面积3781平方公里(1971年省政府公布数字)。县城距行署延安96公里,距省府西安500公里。志丹行政区域的形成,从北宋起已有千余年历史,其境界随着历史变化多次伸缩。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置保安军,为下州规格的地方行政建置。其境域大于现在的县域。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有关资料记载:保安军境西北至白于山,东南至甘肃省合水县太白镇,西界于白豹与大顺城之间(即现在的吴旗县白豹乡与华池县南梁乡之间),东到园林堡(即现在的杏河镇侯市村民委员会),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80多公里。包括现在的志丹全部、吴旗大部和靖边、甘泉、富县、甘肃省华池、合水县的部分地方。南宋时,保安地归于金、夏。金在保安设州。吴旗镇、顺宁寨、平戎寨(今张渠)以北纳入西夏版图。东北部由顺宁寨延伸至杏子堡北,西南部仍旧,境域缩小。元降保安州为县,西部地区(现吴旗县东南部)划入庆阳府管,境域又缩。明县境向西延伸,北部划归榆林卫,南端划入庆阳府合水县。县域略缩。清县境北至城北30里处。县域比明时更小。据清《保安县志略》记载:保安县境计方500余里(意为周长500余华里)。东界安塞,由县城山行过孙家岔,越闯城山,渡杏子河,川行过侯家河湾、园林驿、吕家川与安塞属之白家坬子交界90里。南仍界安塞。由县城川行至康家沟过新家崾崄,走南北圣人道(即秦直道)至安家条,与安塞属之任家窑子交界80里。东北界靖边,由杏子河过新集驿,杏子城与牛头坡,与靖边属之柴家梁子交界100里。西界甘肃安化县,由县城行经九吾山,由旦八里渡洛,沿曹家河至安化属之石佛寺交界120里。南界甘肃合水县,由县城川行过鹞子川、白沙川至杠树台,与合水属之上平镇交界150里。西北界安化,由县城川北行,入柳榆沟至老君庙河山西行越十八峁梁、出小蒜川,过金鼎山、金汤镇渡洛西至九嘴坡,与安化属之杨家渠交界150里。由金汤北行为靖边县地,中有袁家石坬、新庄科、景家坪、刘家沟门、土河沿为保安地。正南界鄜州及甘肃合水,由县城南行过三台山、羊角城至石楼台山抵青杨树坪,与鄜州属之独嘴沟,合水属之拓石川交界140里。正北界靖边,由县城川行过保娃沟门至徐家台子与靖边属之金家崖根交界30里。今志丹县域与清保安县地域基本相同,东北部外延,西北部因置吴旗县而内缩。县境西起吴堡乡李渠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与甘肃省华池县紫坊畔乡交界;西北至金鼎乡芦子沟与吴旗县洛源乡刘砭村委会交界;北至顺宁乡桃沟村委会与靖边县红柳沟乡刺塌村交界。东起张渠乡白石峁村折向西北至寺塌湾村与靖边县红柳沟乡阎家庙村交界;东北至张渠姚沟村委会朱嘴子村与安塞县刘家河村交界;东至杏河镇侯市村委会吕川村与安塞县白家坬子村交界;东南至永宁乡任窑子村委会同柏树村与甘泉县柴关山村交界;南至永宁乡拓石川林场辖区的姜家沟、石井子沟至大刘家田碑与甘肃交界;西南至义正乡稠树梁村委会庙岔村、杜家畔村、南梁堡与甘肃华池县交界,东南沿豹子川至双塔寺入甘肃合水县境。
志丹简介:志丹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西北部,东接安塞,北邻靖边,西北与吴旗相连,西南和甘肃交界,南部与甘泉、富县毗邻。全县东西长70.01公里,南北宽92.56公里,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其中农耕地104万亩,森林169.5万亩。全县辖6镇5乡土91个行政村12万人。,志丹县,史称保安军、保安州、保安县。1936年为纪念民族英雄刘志丹而命名为志丹县。志丹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生活斗争。志丹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既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又造就了自身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优良品格和气质。形成了以杰出历史人物为脊梁、以自由博爱思想为源泉和以丰富文化遗产为特征的精神文明和物质财富。古代有刘延庆、刘光世、解元等保国名将,现代史上,以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为杰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优秀儿女,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土地革命时期,中央政府移驻县城,志丹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志丹作为革命老区,出人、出物,支援前线,为全国解放流血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在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沧桑巨变。
志丹县林业局
政府部门 事业机构 群团组织 驻志单位 其它单位 林业风采 cfsdg t w 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717500 电话0911-...
安塞县 志丹县 吴起县 甘泉县 富县 洛川县 宜川县 黄龙县-...
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无灰尘移动式石材雕刻机 我们研制生产的移动式多功能石材无尘喷砂雕刻机是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专职用于在石材、墓碑、玻璃上雕刻文字或图案,...
志丹县地图_志丹县图片_图片百科
志丹县地图_志丹县图片_图片百科...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人人都可编辑的百科全书。图片标题志丹县地图 所属词条志丹县[进入词条][进入志丹县维吧]图片尺寸...
案件快报-志丹县法院网
地址:志丹县朝阳街11号 案件快报·(2011-01-26)·(2010-07-27)·...
志丹县人才,志丹县兼职,志丹县求职,志丹县招聘,志丹县培训,...
志丹县人才,志丹县兼职,志丹县求职,志丹县招聘,志丹县培训,志丹县人力资源,志丹县招聘会,志丹县,志丹县,,志丹县人才网 人才,兼职,求职,招聘,培训,人力资源,招聘会,...
延安市志丹县邮编、区号-延安市志丹县详细邮政编码 第1页__走...
延安市志丹县邮编:717500 区号:0911 延安市志丹县下属区域、地址的详细邮政编码信息.您还可以直接在搜索框中输入该名称进行查询。邮政编码 地址 区号 717507 ...
志丹县高级中学
志丹县高级中学 志丹县高级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志丹县人民医院_互动百科
志丹县人民医院-联系电话:0911-6622235 地址:志丹县二道街 所在省份:陕西省 所在城市:延安市 所在地区:志丹县 床位数量:105张 年就诊人次:56940人/次 分级:...
志丹县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搜狐滚动
2011年05月29日...志丹县财政每年 向县城5个社区各列支6万元活动经费,完善了社区“三有一化”建设,让“小社区”发挥“大 服务”作用,“党建工作要虚功实做,...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