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电子地图 > 定西电子地图 > 安定区电子地图
=== 定西安定电子地图 ===
=== 安定资讯概况 ===
电力通讯:区内属刘家峡大电网供电,城区设有110变电站2所,巉口镇区新建330变电站一所。区内10千伏线路10条,各乡镇及所辖区全部通电。居民用电、经营服务用电电价分别为0.49元/度、0.63元/度。大工业用电电价为谷峰电价,平均电价0.562元/度。
经济建设:安定区是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代表,也是西部地区发展变化的缩影。长期以来,在中央、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全区上下充分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进入新的世纪后,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原则,立足政治、区位、产业、资源四大优势,构建全市区域经济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立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加快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的转变,走上了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城乡共同进步的路子。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0.2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亿元,同比增长17.5%。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35亿元,同比增长22.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530万元,同比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9亿元,同比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50元,同比增加8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8元,同比增加105元。一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五”以来,安定区牢牢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不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区上下牢固树立项目发展观,以项目建设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从项目的储备、争取、建设和管理入手,千方百计狠抓项目工作,带动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03—2007年,全区共建设各类项目515项,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8.79亿元,招商引资8.52亿元。仅2007年,争取各类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150项,到位资金2.57亿元;引进招商项目12项,到位资金2.17亿元,双双突破两亿元大关。特别是通过民盟中央、国家发改委、国家农业部、交通部、铁道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全区人民期盼了半个世纪的引洮工程开工建设,兰定、天定、平定高速公路、宝兰铁路复线等国家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以及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加固、农村饮水安全、330千伏输变电、农网二期改造、退耕还林、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污水处理等项目有效实施,有效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切实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五年来,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一段时期。二是产业开发水平全面提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安定区立足资源优势,提出了在农村大力发展马铃薯、畜草、劳务三大产业的工作思路。通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发展,马铃薯产业依托“中国马铃薯之乡”的地域品牌优势,以建设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打造“中国薯都”为目标,通过狠抓马铃薯产业化经营中的生产、加工、销售、贮藏、科研等各个环节和领域,初步走出了一条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精深化加工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国县(区)级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产量、外销量、加工量和带动农民增收最多的主要产区之一。2007年,种植面积达到95万亩,总产量达到110万吨,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达到1500元。与此同时,龙头企业、种植基地、专业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同步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定西马铃薯证明商标、脱毒种薯原产地保护、A级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注册和认证取得成功,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县)。特别是2007年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交流会、高端论坛、成果展览在我区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完善了产业发展的思路,提升了产业发展的水平,扩大了安定区马铃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畜草产业坚持“一池三改”、“五良”配套原则,在落实封山禁牧措施、转变畜禽饲养方式、完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等方面走出了新的路子,养殖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2007年全区畜禽存栏总量达117万头(匹、只),畜牧业总产值达2.5亿元。劳务产业通过实施“安定技工”劳务品牌战略,狠抓基地建设、培训提高、组织输出、维权服务四个环节,实现了由劳力型向技能型、分散型向组织型、农村劳动力向城乡劳动力共同输出的转变,每年输出剩余劳动力7.2万人以上。山东青岛、浙江义乌、新疆建设兵团等一批劳务基地不断壮大,培训—输转—就业—增收的劳务产业链条已经形成。2003—2007年,全区共输出劳动力39.7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2.53亿元。三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安定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1983年,安定区被列为国家“三西”建设和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全区上下抢抓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发扬“三苦”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了水保生态环境治理。全区累计兴修梯田154万亩,顺利实现了梯田化县(区)的目标。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全区拉开了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林帷幕,截止2007年,安定区共完成退耕还林48万亩,配套荒山造林44.4万亩。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坝系工程建设、生态修复等项目,建成了九华沟、响河沟等一批精品流域示范点。全区204条小流域已有145条通过治理并通过国家验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44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70%,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区(县)”称号。通过不断加强生态治理,使昔日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基本实现了山绿起来、人富起来、环境好起来的目标。四是新农村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根据中央和省市的总体要求和安排部署,区委、区政府讨论制定了《定西市安定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提出了1—2年规划试点、3—5年示范推广、5—10年初见成效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在具体工作中,结合目前已经实施的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村沼气等项目,积极推行种林草、改圈舍、养牛羊、建沼气、增收入、快致富的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特别是结合农村小康住宅建设,配套以沼气、改圈、改厕、改厨为主的“一池三改”技术,改善人居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探索出了浅山区推进生态文明小康建设的路子。全区已建成了青岚乡大坪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探索了有益经验。五是地方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安定区依托丰富的马铃薯资源优势,坚持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的思路,通过加强技术改造、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以马铃薯精深加工为重点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地方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7年,全区已建成马铃薯淀粉精深加工企业12户,年生产能力达12万吨,年消化马铃薯40万吨以上。2003—2007年,全区共投入资金1.7亿元,完成了超兴全粉生产线、薯峰一期变性淀粉生产线、陇海菊粉一期等17个技改项目,金大地等5户企业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有了新的提高。2007年,全区36户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200万元,比2003年增长97%,年均递增18.5%。六是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基础教育全面加强,“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实施,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增加;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定西职业中专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引起了全社会的良好反响,得到了城镇非职工居民的广泛支持,为定西市开展全国试点工作创造了经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完善,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切实解决了广大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零就业家庭援助、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10%,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面推开。城乡特困家庭大病救助工作积极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和军人优抚安置政策有效落实。残疾人工作积极开展,扶贫解困、劳动就业、权益保障取得良好效果。取暖、价格、住房补贴按时发放,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了城乡居民。
交通道路:安定区位于甘肃中部,地跨东经104度12`48``至105度01`06``,北纬35度17`54``至36度02`40``之间,南北长82.9公里,东西宽73.3公里,总流域面积3638.711平方公里。北靠工业重镇兰州,南临古都西安,既是中原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和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定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该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陇海铁路、宝兰铁路二线及国道310、312、定兰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自古就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是发展经济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西汉时,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文化的交流,把安定区与外界连在了一起。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安定建立了站赤(即驿站),形成了经通安驿、延寿驿与称钩驿的南北驿道及经西巩驿、延寿驿与称钩驿的东西驿道。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兰州黄河架设浮桥,以兰州为中心的东西驿通(陕甘车马大道)横穿安定,成为明清以来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清林则徐谪戍新疆、左宗棠随军西进,均经安定。民国16年(公元1927年),沿陕甘大道,修筑了兰州至平凉公路,穿越安定。民国33年(公元1944年)修通了定岷公路北段,通行大车。古代交通运输业对安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国初期,兴起了大搞地方道路的高潮,相继改建新建了西兰、宜兰、定临、定天、定渭等干线公路5条,定西市安定区过境全长达222公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交通运输事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黑山至崖湾公路、西兰公路、韩家坪至张湾乡政府段、红马路、巉郭路相继开通,县道发展到210公里,交通条件有了较大改善。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安定交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连霍公路、定兰高速公路等相继建成,过境分别为49公里和27公里,安定区从此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与此同时,地方骨干道路建设如火如荼。区委、区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区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千方百计上项目,全力以赴争资金,加快建设促发展,公路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安定区抢抓国家和省上加速推进西通县油路、县际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有利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和组织实施力度,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形成了以国省道为骨架、县乡路为支线、连接城乡的公路网络,有效带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2004年以来,全区共积极争取项目资金7399万元,相继完成了马塬公路铺油、梁称公路改造铺油、葛西公路、内高公路、高白公路改造等通达、通畅工程153项,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24公里,其中修建通乡油路4条100.9公里,修建通乡改造公路3条79.8公里,修建农村通达工程124条760.3公里,修建通畅工程2条4.85公里。2008年,已启动实施西漫公路铺油、白大公路铺油、李通公路硬化等53项重点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这些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出行条件,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对助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大乡村道路建设是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安定区通过民工建勤、民办公助等办法,走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的路子,狠抓农村道路建设,乡村道路以每年超过300公里的速度递增,近年来新修乡村道路达2300公里,改造上等次1000.54公里,道路质量等级不断提高,文通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全区现有国道过境4条187.8公里,省道过境3条96公里,县道过境10条271.5公里,专用公路2条19.4公里,乡道10条140.2公里,乡村道路1318.3公里。国、省道过境通油路的乡镇有16个,占乡镇总数的84.2%,通油路的村有10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3%,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13.8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国省道为框架,县乡道为支线,东西连接,南比贯通,以“五纵五横”(五纵:白高路、靖定路、马塬路、定渭路、定陇路。五横:兰宜路、葛西路、巉柳高速、312国道、王定路)为主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全区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汽车、社户通农用三轮车的目标。四通八达的公路使农副产品的内运外销十分便捷。全区乡镇的通班车率达到100%,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80%,城区有大型汽车站2个,各乡镇分别设立一个客运站点。全区已开通客运班线38条,营运里程达7200公里,营运车辆达3126辆。城区有公交线路3条,公交车47辆,出租车384辆,机动三轮车298辆,为客货运输提供了充足的运力,创造了便利的条件。2001年铁路复线贯通安定,过境66公里,铁路大动脉把安定同全国连在了一起,为大宗货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定安区与省会兰州仅用1小时的时间可以通达,交通条件十分便捷。安定区地处欧亚大陆桥中段,东承古都西安,西接省会兰州,公铁路优势互补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安定区发展带来无限商机,交通运输业为安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勤劳勇敢的安定人民正以崭新的姿态,坚定的步伐,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昴首阔步奔向小康之路。
工业概况:近年来,安定区工业经济发展以构建定西市区域经济中心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按照“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促增量”的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相继建成了甘肃金大地食品有限公司、甘肃超兴淀粉制品公司、定西陇峰淀粉公司、定西薯峰淀粉公司、定西陇海乳品公司、甘肃众星锌业公司、定西佶业工贸公司、甘肃金羚公司、甘肃扶正药业公司等一批培植财源的重点骨干企业,完成了定西陇海公司菊粉生产线、甘肃超兴淀粉制品公司全粉生产线、定西薯峰公司变性淀粉生产线、定西螺钉公司热处理生产线等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开发了菊粉、全粉、变性淀粉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势产品,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有力的推进了地方工业的全面发展。止2007年底,全区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54亿元,上缴税金3362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4.9%,全区一、二、三产比为31:25:44。──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围绕现有工业基础,立足资源优势,以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为载体,通过跨行业联合、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实施重点工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全区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加工、现代制药、冶金机电、化工建材为主的四大工业体系,工业经济呈现出了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步提高的局面。2007年,四大工业体系完成增加值13704万元,其中绿色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6325万元,现代制药完成增加值3435万元,冶金机电业完成增加值3134万元,化工建材业完成增加值810万元,分别占四大工业体系增加值的46.2%、25.1%、22.8%、5.9%,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出了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步提高的局面。特别是以马铃薯加工业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休闲食品为主的比较完整的加工体系,呈现出精深化、集群化、系列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已建成万吨精淀粉生产线12条,万吨全粉生产线1条,万吨变性淀粉生产线2条,3000吨薯条生产线1条。2007年度,共生产精淀粉2.7万吨、全粉2600吨、薯条1200吨。2007年开工建设的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公司6万吨淀粉—变性淀粉—薯渣综合利用项目,集环保型、生态型、科技型于一体,是工业发展的龙头项目,对于进一步拉长马铃薯产业链条、完善精深加工体系、构筑产业发展集群、实施产品研发和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骨干企业稳步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扶优扶强的原则,大力扶持和培育有突出主业、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市场份额和项目带动的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了螺钉、众星、陇海、超兴等一批工业支柱产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了一批品牌产品。2006年定西陇海乳品公司因自主开发菊粉产品被评为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并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甘肃超兴淀粉制品公司生产的“蝴蝶泉”全粉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甘肃金大地食品公司的速冻薯制品被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定西高强度螺钉公司生产的“南山”牌紧固件产品2007年被省政府评为甘肃省名牌产品,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市场占有份额。2007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增加值8527万元,同比增长1.6%;实现销售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11.5%;上缴税金1245万元,同比增长9.8%。──项目建设势头良好。强化项目发展意识,立足资源优势,把以马铃薯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与此关联紧密的印刷、包装、机械等工业项目建设作为重点,通过加强银企合作,建设了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财政贡献大、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特色优势明显、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工业项目。2008年,安定区确定开工建设并力争建成投产的重点工业项目有3个,分别是总投资9900万元的圣大方舟公司年产6万吨淀粉衍生物、总投资2070万元的宏煊公司年产3000吨水晶粉丝和总投资4298万元的薯峰公司年产3万吨(二期2万吨)马铃薯变性淀粉项目;开工建设的重点工业项目有2个,分别是总投资9450万元的金大地公司年产2.5万吨速冻薯条、6000吨速冻薯饼项目和总投资2025万元的众星公司年产2万吨精镏锌生产线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坚持“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和“因企制宜、一企一策、通盘谋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深化和完善企业改革。对资产状况良好、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已进行公司化改制的企业,重点实施以扩股增资、优化股权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对资产状况一般、发展后劲不足、公司化改制不到位的企业通过完善改制手续、变现资产,补交和接续了职工养老保险,全员安置了职工。对资不抵债、市场衰退、改造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实行“退二进三”,处置变现存量资产,妥善安置了职工。同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改革,实现从家族经营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从分散、粗放的低水平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变。全区17户国有集体企业中,目前已改制15户,改制面达到88%,2203名职工全部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其中与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重新上岗1156人,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自谋职业、由企业妥善安置1047人。──发展平台逐步建立。一是构建了政策保障平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工业发展方面的土地、税收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通过财政贴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等多种形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为了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紧缺的问题,从2008年开始,区上设立500万元的工业发展基金,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主要用于工业企业重点项目贴息、技术创新、税收奖励、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人员培训等,切实加大了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工业项目,积极申请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同时,区财政每年筹措资金对纳税大户及税收逐年增长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二是构建了产业聚集平台。2007年积极筹措资金800多万元,对南川开发区现有五条纵向道路全面进行铺油改造,拆迁新建一条横向道路,并全面配套供排水管网、排污管网、通讯电缆等各种基础设施,形成了“五纵一横”的路网结构。积极筹措资金对巉口、内官两个工业发展区进行了改造和建设,聚集了生产要素,优化了资源配置,为企业集群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打造了资金信用平台。强化银政企联动,引导中小企业积极遵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增强了信用意识,提高了信用水平;金融机构在强化信用管理,有效防范金融信贷风险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扶持企业发展,2007年仅农产品加工企业得到银行贷款10640万元,有力地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今后安定区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总体思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西移的投资机遇和建设兰州一小时经济圈的辐射带动机遇,结合全区工业基础,立足当地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坚持立足资源办工业、依托产业上项目、依靠区位扩总量,推动创新提质量,以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为主线,以培大育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构筑绿色食品加工、现代制药、冶金机电、化工建材工业体系,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集团化发展,努力实现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的转变。奋斗目标:一是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到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亿元,上缴税金达到1.2亿元,一、二、三产比达到24:30:46。二是构筑四大工业体系。围绕现有工业基础,以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为载体,通过跨行业联合、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实施重点工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培育壮大绿色食品加工、现代制药两个主导产业和改造提升化工建材、冶金机电两个传统产业,构筑四大工业体系。到2010年力争全区四大工业体系产值超过27亿元,增加值达到7.6亿元,税金达到1.08亿元。三是培育壮大骨干企业。继续坚持分类指导、扶优扶强的原则,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扶持和培育有突出主业、有核心技术、有知名品牌、有市场份额的重点骨干企业。重点组织实施“双十百户”工程,培育10户年产值上亿元的优势企业,培育10户年产值上千万的骨干企业,培植发展100户年产值上100万元的成长型企业。四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谗口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完成重点建设项目19项,总投资10亿元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重点企业全部完成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培育20个左右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产品,其中10个左右在省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的产品,5个左右具备创国家名牌实力的产品。
定西市安定区地图_旅游景点地图_攻略地图_交通地图
星级 商业区 秦都区商业 相关咸阳行政区地图...
安定区_百度文库
安定区_百度文库...在线互动式文档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和千万网友分享自己手中的文档,全文阅读其他用户的文档,同时,也可以利用分享文档获取的积分下载文档...
甘肃安定区:启动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保险中国-中国金融网
甘肃安定区:启动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在刚刚召开的甘肃安定区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安定区政府向全区人民郑重承诺要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今年,该区将立足自身财力,...
定西市安定区教育局“四五”普法工作纪实
安定区教育局将按区上对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进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初级中学_网校首页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初级中学 安定区李家堡初级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安定区乌龙小学-首页
这是本校网站网址。是本校信息对外发布的第一平台,包括本校介绍,本校动态,交流合作,招聘招生等,敬请各界人士及全校师生关注,欢迎你们前来访问。...
定西市安定区源润美容生活馆
定西市安定区源润美容生活馆 定西市安定区源润美容生活馆...
安定区万崖明德小学-首页
这是本校网站网址。是本校信息对外发布的第一平台,包括本校介绍,本校动态,交流合作,招聘招生等,敬请各界人士及全校师生关注,欢迎你们前来访问。...
坚持依法治校 铸就和谐校园 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中学法制教育...
2011年06月03日...坚持依法治校 铸就和谐校园 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中学法制教育工作纪实-...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法律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
安定区南兴国小首页
提供南兴愿景、学校简介、治校理念、网路邮局、英文首页、教训辅三合一、学区乡土踏查、母语网站、体育网、资源班网页、南兴风云与留言板。
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中学-高中网址导航
广西区西藏区宁夏区 新疆区 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中学 地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中驿村67号...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