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行政地图 > 九江行政地图 > 瑞昌市行政地图
=== 九江瑞昌行政地图 ===
=== 瑞昌资讯概况 ===
综合发展:1990~2005年,瑞昌人民面对日趋激烈的发展竞争态势,面对多次出现的严重自然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了经济指数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超额完成“八五”、“九五”、“十五”计划和2005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各项改革顺利推进。1990年以来,瑞昌企业体制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大力推进国有民营、公有私营进程,采用改组、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合作、分块搞活等多种形式,先后完成通用机械制造总厂、盛秀水泥厂、洋鸡山金矿和物资、供销、商业、粮食系统等一批国合企业改制,协助完成江洲造船厂、江西油嘴油泵厂等驻市企业改制和社会剥离工作。到2005年底,民营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比重由2001年的7%发展到81%,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占主导地位。1990年,瑞昌市被列为全国开放县(市)。1992年初,瑞昌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建立码头和赛湖开放开发区的决定。2000年初,设立黄金工业园,大力招商引资,实行外引内联,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式,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瑞昌开放开发步伐,促进瑞昌经济发展。到2005年底,引进落户园区企业有88家,已建成投产的企业有62家,在建的企业14家,签约资金50.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4.4亿元。已初步形成以亚东水泥为龙头的水泥建材业、以凤竹纺织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业、以江洲造船为龙头的机械加工业、以武山铜矿为龙头的矿冶化工业等四大支柱产业。随着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落实,农民可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农民减负增收为目标,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农民合同内“零负担”。同时,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行政务和村务公开,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依法治市和依法行政水平,政府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政府的管理职能也由过去的指挥型改为经营指导服务型,重点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以建设公共财政为目的,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推行部门综合预算,增强了财政对公益事业的支付能力。实施投资融资体制改革,成立土地储备中心,累计实现土地收益金2.77亿元。推进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网点,协调发展“两基”教育和职业教育,做大做强新一中和现代职业中专,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医疗制度和金融、住房、殡葬等改革均按上级部署顺利实施。随着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1990年以来,瑞昌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变化日新月异。瑞昌城区变大了。实施城市“东进北移西扩”战略,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90年的6平方公里扩展到2005年的1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1990年的34776人增加到2005年92837人。城市道路畅通了。黄金路、浔阳东路、杨林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已经或正在变得更宽敞,主城区内以二纵五横为主干道、十纵五横为次干道的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城市变靓了。仅“十五”期间,累计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一亿多元,硬化道路77.3万平方米;新城区绿化率达36%,主次干道旁全部种植以香樟、广玉兰为主的行道树,交通隔离带种植多种不同的花木,形成各种图案,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大街小巷安装各种路灯、景观灯一万余盏,亮灯率达98%以上,瑞昌城成了“不夜城”。城市品位功能增强了。完成了城防大堤、五里桥排水交通枢纽、第二水厂、城东泵站、市民休闲广场、皇家大酒店、金桥大市场、府东移民新区、武九铁路复线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大力实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同时,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瑞南线、立肇线、瑞码线、316国道瑞昌段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县乡公路198公里,全市160个行政村有110个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完成投资8804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农民居住环境也在日益改善。1990年以来,市政府已将新农村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全面规划、典型示范、积极引导、逐步实施,使新农村建设出现跨越式发展。1999年底开始实施第二、第四期移民建镇工程,总投资6500多万元,建设府东新区1个,扩建集镇1个,建设中心村、基层村17个,安排移民2549户9537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市完成地区总产值25.5亿元,比1990年6.55亿元增长289%,年均增长19%。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5年完成28769万元,是1990年2492.9万元的11倍,年均增长18.5%。固定资产投资逐年攀升。近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45亿元,是建市头11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4倍,完成了亚东水泥扩建和“836”工程等一批事关瑞昌市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已逐步成为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2.7亿元,是1990年工业总产值的5.5倍,建材、纺织服装、采矿冶炼、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2%。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的基本战略的实施。10多年来,抓住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理、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外资企业纷至沓来。仅“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就达40亿元,超过历史总和。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44个,亿元项目7个,重大项目引进取得新突破,一座工业新城正在迅速崛起于赣北大地长江之滨。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市场化步伐加快。2001年,计划确定建立六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即:5万亩高山蔬菜基地(含山药基地),8万亩优质苎麻基地,3万亩优质猕猴桃基地,10万亩优质油菜基地,10万亩优质稻基地,2万亩中药材基地。2003年又将珍珠养殖基地列为多种经营开发项目。到2005年,高效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达75%,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达59%。近几年来,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仅2005年,全市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购买农机具补贴456万元,发放各种造林项目资金1515万元,争取山药项目资金420万元,政府安排20万元资金设立生猪生产发展基金,新增农户小额贷款2526万元,从而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20.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70413吨;山药种植面积发展到近3万亩;生猪出栏20.3万头,比1990年12.2万头增加8.5万头。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加大。仅“十五”期间,争取国家土地整理项目资金2200万元,农业水利及以工代赈资金659万元,县乡公路建设资金1400万元,老建扶贫资金210万元,完成乡村公路304公里,完成水利工程修建项目2000多处,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6万亩。小康示范村创建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效。九江市100个示范村庄中瑞昌有8个,码头镇上田、高丰镇周家湾、范镇上屋李、武蛟上湖等10多个村庄,被分别评为省、市小康示范村。示范村庄按主导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湖区乡镇大力发展螃蟹、甲鱼、彭泽鲫等特种水产养殖,山区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及生猪养殖,均取得可喜成果。第三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2005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到1141家,其中仅宾馆、酒店就有455家,能设宴席50桌以上的宾馆酒家有20多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比1990年1.39亿元增长5.2倍。三类产业结构由1990年49:33.6:17.4调整为22:53:25。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快速发展。至2005年,全市注册私营企业有362家,比1990年14家增加24.85倍;个体工商户有7460户,比1990年5039户增加2421户。精神文明与社会事业不断进步。16年来,大力开展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深入开展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行各业中一心为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老爱幼、拾金不昧等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层出不穷,推动了社会文明健康发展。近几年来,瑞昌先后获得全省创建卫生城市进步奖和九江市创建文明城市进步奖。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两基”教育达到国家标准;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创办了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调整合并教学网点160个,改革了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和高中办学体制,实施了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顺利过渡。2005年小学、初中学生巩固率分别达到99%和97%。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普通高考录取人数和录取率持续在九江市保持领先位置,连续三年获九江市“高中教育质量优胜奖”。同时职业教育、成年人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科技兴市战略有效推进,科技组织和科技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据2005年统计,全市有专业性科技学会、协会、研究会55个,共有会员5082人。全市科技人员由1989年的3166人发展到6620人,增加一倍多。其中自然科技人员5530人,社会科学人员1090人,占科技人员总数分别为84%和16%。1990年以来,市政府先后编制了“八五”、“九五”、“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和2015年规划纲要,提出各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入企活动,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和工业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1990~2005年,全市共有301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43项,九江市级52项,瑞昌市级201项。获国家专利48项,获九江市级以上奖励14项。瑞昌选育的“庐山香”猕猴桃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铜奖,并被评为全国四大优良品种之一;江西航海仪器厂研制的AWIIO转杯式燃烧器和AWIID双燃料转杯式燃烧器先后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厂矿企业和农村积极创办文化俱乐部、图书室等文化活动场所,丰富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加强了文物保护,铜岭古铜矿遗址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在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有线电视升级改造和联网步伐加快,126个行政村实现光缆联网,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现乡乡通有线电视。卫生事业有了新发展。全市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群众看病就医比以前更加方便高效。同时,努力加强医风医德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百姓治病就医营造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先后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城镇医院和南义、横港、范镇、桂林等卫生院通过一级甲等医院评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同时,传染病、地方病、妇女儿童疾病防治也取得明显成效。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加大,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遏制,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0年以来,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扩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特困救助覆盖范围。仅“十五”期间,累计发放低保金1850万元;2005年发放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由2000年的2677万元增加到5530万元。积极推进劳动力资源整合,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条件不断改善。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639元,比1990年的100.6元增加538.4元,增长5.3倍;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6元,比1990年的76元增加4.6倍。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92元,比1990年的517元增加5.6倍;人均食品支出1592元,比1990年的217元增加6.3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90年的9.69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37.3平方米,人均增加27.6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90年的22.98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43.11平方米,人均增加20.13平方米。2005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122台,手机130部,电脑16台;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101台,固定电话81部,手机67部。2005年城镇居民存款123137.7万元,比1990年的7164.8万元增加16倍;农村存款52773.3万元,比1990年的1291万元增加39倍。2010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93626万元,比上年增收30090万元,增长47.36%;地方收入完成57707万元,比上年增收18379万元,增长46.73%;税收收入完成85687万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91.52%,比上年增收27868万元,增长48.2%。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上,财政收入凸现三个特点:一是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财政总收入93626万元,连跨7、8、9三个台阶,比2009年63536万元增收30090万元,全省排第23位,比2009年25位前移2位;增幅47.36%,全省排第16位,比2009年22位前移6位。被省政府授予“三年翻番”奖;财政收入单项得分在九江各县(市、区)排第3位,保持2009年前三位水平。二是质量得到新提升。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14.89%,在九江市各县(市、区)排第2位,比2009年比重12.19%提高2.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91.5%,比2009年比重91%提高0.5个百分点。三是乡镇跨越新高度。全市乡镇财政总收入33126.32万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比重35.38%,比2009年比重27.17%提高8.2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91.9%,超出全市平均水平44.5个百分点。其中超千万元14个。
2005-11-26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05年11月26日日8时49分,在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里氏5.7级地震,并波及到周边省区。
商贸:据工商行政部门办证统计数据,1990年瑞昌市专营、兼营住宿和餐饮业商家有235户,其中国营、集体45户、个体190户;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商家有520户,其中国营、集体415户,个体69户。1994年起,国营商业和集体商业进行体改革,原有的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产权转让、出售或拍卖,其国有、集体的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大多数转为民营,其中宾馆、酒店发展很快。至2005年,全市宾馆、酒店发展到494户,能一次性设席50桌以上的酒店达10家,四星级宾馆1家。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484家,该户数有所减少,但规模扩大。遍布全市乡、村的临时性或季节性小旅店未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未有准确数据。
小山竹:小山竹是瑞昌传统产品,资源极为丰富,总面积14万亩,连片3000亩以上的山竹地块有八处。特别是淡竹林,面积达11.4万亩,占九江地区淡竹总面积的84%,居全省之首,堪称“淡竹之乡”,其中平均胸径达2公斤以上的淡竹面积6万亩,小山竹生长期短,经济效益好,竹材被广泛用于建筑、造纸、棚架和日用品等行业,竹笋作为无公害绿色食品,既可鲜食,又可深加工,其中胸径2公分以上竹材万余吨,年产鲜笋500-800吨,全市兴办竹材加工厂6家,以半成品或加工为主,产品远销山东、河南、河北、安微、陕西等地及出口日本、台湾、年创外汇10多万美元,资源供不应求。
教育概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力指导下,近年来,瑞昌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瑞昌市现有中小学187所,其中高中5所(其中公办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民办高中2所),初中15所(其中公办14所、民办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小学159所(其中公办158所、民办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市校园总面积为1973470平方米(其中中学1273003平方米,小学700467平方米),校舍总面积为557580平方米(其中初中156800平方米、高中187687平方米、小学213093平方米)。全市共有在校学生64338人,其中高中学生18257人,初中阶段学生19016人,小学阶段学生27053人,特教学校在校生12人(不含随班就读学生)。全市现有在编教师3893人(其中高中教师668人,初中教师1194人,小学教师2006人,幼儿园教师25人),教师副高职称111人,中级职称1230人,初级职称2414人。全市教师学历达研究生段有5人,本科段有549人,专科段1759人,小学学历合格率达98.89%,初中学历合格率达85.17%,高中学历合格率达33.39%。该市于1995年通过省级“两基”评估验收,2004年通过江西省“两基”复查年检。目前,全市小学入学率为100%,年巩固率为99.68%,初中毛入学率为99.6%,年巩固率为97.34%。高中毛入学率为66%。为适应教育发展,逐步扩大学校办学规模,该市从1997年开始着手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小学由97年前的374所撤并为现在的159所,撤并率为58%;初中由97年前的32所(含民办)撤并为15所,撤并率为53%;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完中和高中(含农职业高中)撤销6所(公办)。通过合理布局,在提高整体办学效益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扩大了办学规模。网点调整后,现有中小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有9所农村中学在校学生达1000人以上,80%以上的农村中学在校学生在600人以上。在校学生在100人以下的完小只有7所,有15所完小达500人以上规模,95%以上的中小学成班额都在30人以上,其中城区各校成班率均在60人以上。二是改善了办学条件。2000年全国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到2005年,该市共改造中小学危房工程项目87个,新建校舍面积82917平方米,投入资金2977万元。在2006年灾后重建过程中,全市共投入资金5434.48万元,修复校舍323幢16.08万平方米,重建校舍项目152个、总建筑面积达82951平方米。通过学校网点调整和危房改造,全市所有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合并的学校由于资金相对集中,学校教学设备也得到了更新和补充。2006年,投入475万元为所有学校安装了过程教育设备。到目前,该市现有省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四所(一中、二中、武山学校、亚东希望小学),九江市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两所(实小、二小),其中,码头亚东希望小学为全省第一所农村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1、高中普及程度走在全省前列,高中教育质量稳步前进。近几年来,瑞昌市委市政府从提高市民整体文化素质出发,不断扩大高中(含职业中学)的招生规模,高中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36%不断提高到2006年的66%。该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在整个九江地区一直名列前茅。2002至2005年,文史类考生上一本和二本线人数均稳居九江市第一名;理工类上二本线人数2002年排九江市第二名,2003年排九江市第四名,2004年排九江市第二。04年,全市二本上线人数970人,绝对数列九江市第一。2003年,瑞昌一中文史类考生张晓楠以641分夺取江西省文史类考生第一名。2006年全市普通高校在该市共录取大学生3050人,录取率为56.9%。该市今年连续六年获九江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奖”。2、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全市职高与普高的招生比例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18%提高到2006年的33%,超过省定标准。目前,瑞昌现代职业中专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该校占地60多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在校学生2721人。学校设有模具、数控、机电等10个专业、58个教学班,毕业学生就业率为98%,在今年高考中,106名职高考生,本科上线人数25人,专科录取率达100%。2006年,瑞昌职中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中等学校评估验收。3、民办教育同步发展。全市共有民办小学1所、初中1所、高中2所,在校学生共计2200余人。各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持续提高。2006年高考中各民办高中专科上线率均达到50%以上。4、幼儿教育稳步发展。目前,该市共有幼儿园90所,其中城区有24所,在园在班幼儿合计9392人,3至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69%。5、全市上下重视教育,扶贫助学工程等到落实。一是设立“扶贫助学基金会”,在全市教师和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募集资金,资助贫困学生。2003年以来,筹措资金8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000余人。二是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下拔“两免一补”经费383.35万元,有77320次受益。从2007年春季开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一律免交学杂费。三是全面解决农村中小学学生自带课桌椅问题,2006年共筹措资金245.64万元,配置课桌椅34278套,从2006年秋季开始,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上学全部告别了自带课桌椅的历史。
瑞昌市昌特酒行
这是瑞昌市昌特酒行公司网站...瑞昌市昌特酒行 瑞昌市昌特酒行...
瑞昌市求知路幼儿园
瑞昌市求知路幼儿园...瑞昌市求知路幼儿园 更多...
瑞昌市商业职工学校|学校-多多育儿网
瑞昌市商业职工学校,学校地址:江西省瑞昌市赤乌中路191号...多多育儿网育儿家庭生活社区 首页>小学>瑞昌市商业职工学校 瑞昌市商业职工学校 更多图片|...
江西省瑞昌市城东学校
江西省瑞昌市城东学校 城东学校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瑞昌市中泰工贸有限公司
瑞昌市中泰工贸有限公司...我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代理销售于一体,致力于为船舶、汽车、市政等行业提供优质的配套产品的专业公司,产品主要有:五金、电子、...
瑞昌市肇陈学区
瑞昌市肇陈学区欢迎您!...◎本站介绍 我校位于江西省瑞昌市华坊村路16号 ◎ 联 系 人:黄亚平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华坊村路16号 学校电话:4981013...
江西省瑞昌市大蒜经济合作社
我们将尽力为您服务,免除您的后顾之忧.地 址: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范镇北溪村 邮 编:332225 联系 人:张炳松(先生)电 话:86-0792-4951530,013755217076 传 真:...
江西省瑞昌市城东学校
江西省瑞昌市城东学校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欢迎访问瑞昌市委农工部建设网
·瑞昌市农村垃圾处理出实招·抓重点 攻难点 建亮点·文明和谐村庄美·南阳乡抓进度 保质量 稳步推进严坂新.·夏畈镇西瓜专业合作社助推新农村产业发....
瑞昌市人民医院_互动百科
瑞昌市人民医院-瑞昌市人民医院办公地址设在建设路71号,院长柯瑞新,主要经营...瑞昌市人民医院办公地址设在建设路71号,院长柯瑞新,主要经营医疗,在职员工259...
江西省瑞昌市花园中学_网校首页
江西省瑞昌市花园中学 江西省瑞昌市花园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