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卫星地图 > 三门峡卫星地图 > 渑池县卫星地图
=== 三门峡渑池卫星地图 ===
=== 渑池资讯概况 ===
电力建设:1991年渑池县投资5800万元,建成火力发电厂一期2×1.2万千瓦机组;1995年投资9244万元建成二期工程1×2.5万千瓦机组;三期2×5.5万机组扩建工程,投资6.18亿元,两台机组于1998年5月28日投产。2000年发电量达到7亿千瓦时。全县供电能力由年供电量1.5亿千瓦时增大到3亿千瓦时,形成自发自供的电力网络系统。1998年,农村电网进行改造。至2000年底,一期农网改造工程完成,投资7030万元。对193个行政村进行了农电入户整改工作,完成了县级电力调度通信自动化建设工程。基本实现“四遥”(遥控、遥调、遥信、遥测)功能。同时实行农电体制改革,实现县乡一体化管理。农网改造二期工程正在进行总体规划。全县有35千伏输电线路73千米、6千伏至10千伏配电线路?1013.55?千米、低压线路1182.79千米、35千伏主变6台,容量494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1199台/84385千伏安。有17个供电所和4个35千伏变电站。乡村通电率达100%,户通电率达98%。
广播电视:1991年至1992年,农村广播网建设基本停止。1993年后,发展调频广播,到1994年有线广播喇叭全为调频广播所替代。渑池广播电台播出的节目有渑池新闻、专题节目和自办文艺节目等10个。2000年底,有线广播覆盖率达到99%。1992年建成有线电视台,1993年7月正式开播,可传输6套电视节目。1993年4月开始自办节目,10月渑池电视台建成。1994年渑池有线电视可传输16套节目。1999年有线电视节目套数达到23个。2000年6月,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至2000年底,有县广播电视台1个,乡广播电视台16个,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6200?户,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2005年,实现所有传输节目的监控,截至2006年底,全县城区有线电视用户达1.5万户。
渑池历史: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黾池,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今洛阳)边邑,春秋时属虢、属郑。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今县城西有古秦赵会盟台遗址。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此外,秦王还在此地会见过赵王,由此发生了赵王与蔺相如在渑池机智地与秦王会见的故事。西汉黾池亦名彭池,属弘农郡。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属恒农郡。晋代属弘农郡。北魏置渑池郡,辖俱利、北渑池和西新安3县。置恒农郡,辖崤县,领有今县西部一部分。后置宜阳郡,以西新安县归属之,也领有今县东部。东魏置金门郡(后改宜阳郡),辖南渑池县,领有今县南一部分。西魏恒农郡下,复置渑池县。北周时,渑池县先后属同轨郡、河南郡,改南渑池县为昌洛县(后改洛水县),沿革为今宜阳县。隋初渑池县属熊州,大业二年(600年)改属河南郡。义宁元年(617年),又改属宜阳郡。唐初在渑池境内置谷州,辖渑池等3县。贞观三年(629年)更县名为“天池”,移治双桥镇(即今县治)。显庆二年(657年)废谷州,天池改属洛州(后为河南府)。五代时复渑池之名,属京西河南府。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金初属河南府(后改中京金昌府),兴定元年(1217年),渑池改置韶州,辖永宁、宜阳、沔池、利津4县,其中后2县均在今县境内。元代废韶州,复为渑池县,属河南府,后改属陕州。明、清属河南府。明代县名亦称“沔池”。民国时期渑池先后隶属河洛道、豫西第三行署、河南省第11行政公署。1944年春,日军侵占豫西后,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南渡黄河,在渑池建立抗日根据地。1945年2月,成立渑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豫西二专区。1947年8月,成立渑池县人民民主政府,属太岳区第五专区。1948年3月,渑池获得彻底解放,改属豫西一专区,又改属七专区、三专区。1949年3月,属河南省陕州行政公署。1952年归洛阳行政专员公署。1986年4月归三门峡市管辖。渑池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县境内仰韶文化实物遗存证明,远在5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古人类活动足迹,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就是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次发现于渑池仰韶村。秦时置县,至今已2000多年,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1925年,渑池县始有中共党组织的活动,渑池曾建过八路军兵站、办过豫西公学,发生过上官子平叛乱(“豫西事变”主体)和马跑泉事变,县城先后经历3次解放,许多革命烈士长眠于此,境内留下很多革命遗址和纪念地。至2000年底,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110余处。其中,属国家级的1处:仰韶村文化遗址;省级6处:寺沟遗址、鹿寺遗址、不召寨遗址、冯异城遗址、陈村桥序碑、八路军兵站;市级5处:秦赵会盟台、刘氏族系碑、黄河水位碑、郑窑遗址、丈八石佛寺;其余为县级。渑池县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还有:仰韶大峡谷、韶山、云门寺、大寨沟、瓦庙沟、中关汉柏、白浪索道桥;提水工程、周桓王陵、岱嵋周柏、利津风情园等等。革命遗址除八路军渑池兵站外,还有刘少奇旧居、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旧址、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抗日烈士纪念碑、豫西公学遗址、“小孤山战斗”纪念地、“马跑泉事变”纪念地等,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后,渑池县南村出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奇景,为开辟南村黄河游创造了良好条件,成为河南省大黄河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渑池县委、县政府还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2000年底已完成南村码头建设和仰韶文化遗址花园式改造工程。古老的渑池,吸引了古今中外的众多文人墨客,古代的王通、杜甫、骆宾王、王安石、司马光、韦应物、欧阳修、苏轼、苏辙等,近代名人章士钊、吴伯箫、姚雪垠等,都曾在渑池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佳篇。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胡耀邦等,都曾亲临这片热土。1938年,刘少奇在渑池八路军兵站居住近两个月,在渑池主持召开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并在此起草和第一次宣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渑池籍历史上也不乏出类拔萃者:宋代有抗金民族英雄张玘;明朝大理学家曹端、张信民等;当代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张汝光将军等。
地理特征:渑池县基本属丘陵山地,北部是以东崤山为主的山区,南部是以西崤山(又称南大岭)为主体的丘陵地区,中部是涧河盆地。境内最高处为韶山,海拔1463.2米;最低处为黄河谷地,海拔只有198米。主要山脉有韶山、岱嵋山、熊耳山。境内主要河流有涧河、洪阳河、涧口河等,统属黄河流域。黄河自境内西北的槐?#91;入境,至东北的关家村东1.5千米处出境入新安,境内流程58.5千米。
医疗卫生方面:县乡两级共有医疗卫生组织364个,职工861人,卫生技术人员654人,固定资产总值274万元,医疗设备总值959万元。主要医院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胆结石医院、县肝胆结石研究所、城关镇医院等。
河南渑池县_互动百科
河南渑池县_互动百科...地区历史 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临黄河中游,邻接山西省,属三门峡市。面积1241平方千米,人口32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4...
渑池县相亲约会,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
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渑池县相亲约会,三门峡市渑池县相亲约会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渑池县爱情,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爱情...
爱在中国创建于2000年,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渑池县爱情,三门峡市渑池县爱情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河南省渑池县文化
渑池县 暂无 河南省渑池县文化...
河南渑池县矿难致26人遇难 煤矿管理层偷偷转移尸体_地方频道_...
2010年12月08日...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河南义马煤业集团巨源煤业公司矿井发生瓦斯爆炸。该矿为今年义煤集团在煤矿兼并重组中整合的一家矿。...
渑池县义马市伊川县名胜古迹简介
在河南渑池县城西约0.5公里处。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赵惠文王,为使两国和好,提出在渑池会盟,陪同赵王前去的是蔺相如。...
三门峡市渑池县机构邮政编码_三门峡市电话区号_三门峡市渑池县...
三门峡市渑池县机构邮政编码列表第1页,三门峡市渑池县机构邮政编码,三门峡市电话区号,三门峡市渑池县机构邮编,三门峡市渑池县机构邮政...
“渑池县耿村市场秀香小百货商店地址|渑池县耿村市场秀香小百货...
企业名称:渑池县耿村市场秀香小百货商店 行业:煤;花岗岩;铁矿石;石灰石;铝矿石;金刚砂;重晶石;镁矿;硅石;高铝熟料;石英砂;小麦;玄武岩;地区:三门峡 地址:中国河南...
渑池县旅游指南_2011年渑池县旅游攻略_渑池县自助游_51766旅游...
渑池县旅游频道提供2011年渑池县地区详细的旅游信息导航,包括渑池县旅游景点的游记攻略,特价酒店,特价门票,全国到渑池县旅游的参团旅游线路以及自助游游记。...
渑池县地图查询_渑池县旅游地图_一起游_同程网旗下网站
一起游旅游地图频道为旅游者提供最新最全的渑池县旅游地图,渑池县交通地图,渑池县导游自助游地图及渑池县地形示意图,是您去到渑池县旅游的好帮手。...
渑池县商务社区网
渑池县商务社区网 http://mianchi.js715.net This text is replaced by the Flash movie.最新注册商家[中国]◎[渑池县]JS715.com 版权所有2004南通金石信息科技有限...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