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阿克苏市区高清地图 ===
=== 阿克苏市资讯概况 ===
旅游资源:阿克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重要通道之一,汉称北道,后称中道,境内旅游佳境甚多。有雄浑巍峨的天山第一峰——托木尔峰,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奇境,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术河,“一峰一漠一河”构筑了阿克苏奇特多姿的生态景观。雪峰辉映的高山湖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长河落日圆的塔里木河,千姿百态、亦真亦幻的盐水沟雅丹地貌;景幽情浓、流淌千年的千泪泉,避暑胜地九眼泉,奇泉怪树、古木奇绝的戈壁魔城天山神木园;国际狩猎场黑英山、老虎台;新近发现的文化真迹和旅游佳境天山神秘大峡谷等等。阿克苏地区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颇具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西域三十六国中的“龟兹古国”遗址在库车县境内,始建于两晋时期著名的中国四大石窟寺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和库木吐拉千佛洞等石窟寺群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还有著名的昭怙厘大寺、汉代烽燧、古代冶炼遗址、伊斯兰教遗址库车大寺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出阿克苏独具特色的古龟兹乐舞等艺术精品,被誉为“歌舞之乡”。阿克苏是南疆重要的旅游城市。古城堡有图地旦古城遗址、黄宫古城遗址、喀拉玛克沁古城、图鲁克旦木古堡,这些古城堡都位于距阿克苏市30公里的阿音柯乡境内。古建筑有麦吾拉乃穆清真寺,位于阿音柯乡阔纳巴扎,由元末明初维吾尔族人吾买拉·加拉丁所建,距今约600余年,是阿克苏市和阿克苏地区西四县伊斯兰教穆斯林宗教活动中心之一。从贺敬之1963年在此写名篇《西去列车的窗口》,一直到陈运和不久前在此创作诗《致阿克苏》,至今已有数十万中外游客前往旅游、考察、采风。阿克苏主要旅游景点:库车大峡谷·塔里木河·克孜尔尕哈土塔·克孜尔尕哈千佛洞·天山神秘大峡谷·阿克苏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怪树园·阿克苏库车大寺·托木尔峰·森木塞姆千佛洞·默拉纳额什丁麻扎·库木吐拉千佛洞·大龙池·克孜尔千佛洞·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昭怙厘大寺·阿瓦提丝绸古道·克孜尔魔鬼城,
库木吐拉石窟:国家一类文物保护单位。石窟位于库车县城西南28公里处,始凿于公元4世纪,于11世纪左右废弃。己编号的洞窟有112个,现存壁画数千平方米,以描绘大乘佛教内容为主,壁画艺术“唐风”较浓,亦有少量雕塑,还有大量的龟兹文、汉文、回鹘文的题记,是研究龟兹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石窟在内容和风格上与中原佛教艺术相近,出现了“西文净土”、“东方药师”、“法华”、“弥勒”等大型经变故事画,形象生动、造型优美。
库车清真大寺:位于库车县老城北侧,是目前新疆仅次于艾提尕杂清真寺的第二大清真寺,始建于1922年,占地面积共1165平方米,一次可容纳5000名穆期林做礼拜,寺内曾设宗教法庭。
神木园:位于新疆阿克苏温宿县城西北60公里处,海拔l700米,占地600余亩的园林,叫天山神木圆,也被称为“戈壁明珠”。天山神木园维吾尔语就是“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为传经圣人的坟地,位于新疆天山托木尔峰南侧前山区,是历史上伊斯兰教集会和朝拜的圣地。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实际上是分布在高出地面几十米的土丘上的一处墓葬群。相传公元十一世纪,沙特阿拉伯一名叫做苏力坦库尔米什赛伊德的伊斯兰阿訇,带领2000名教徒,经过印度绕道中国西域传教,受到当地人的抵制并发生冲突。败退至此地,大部分教徒已经战死,形成了一处占地颇大的园林陵墓群。关于园中的泉水、树林,据县志记载,是苏力塔库尔米什赛依德败退此处时(此地称色日克维都,维吾尔语,意为黄色的土地,亦不毛之地),教徒们又累又渴,苏力塔库尔米什赛依德就用离开麦加时穆罕默德送的手杖插在现在泉源的位置上,泉水就涌出来了。后来,他又把手杖分别插入各处,凡手杖插过的地方,泉水就涌出来,而且奇迹发生了,有水的地方都变成了绿洲。墓地周围为戈壁荒丘,圆中却以美丽奇特的大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古朴淳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而享有盛誉。
城市特色:2009年改造中的阿克苏市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是一座由维、汉、回、哈等30多个民族组成的边疆城市。近年来,全市各族人民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央加快新疆发展的机遇,着力建设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优质特色经济林产业体系和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全市森林覆盖率4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2平方米。在取得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迅速提高。2008年,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9亿元,比2002年增长136.5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85亿元,比2002年增长185.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75元,比2002年增长171.1%。阿克苏人民靠脚踏实地的奋斗,为干旱欠发达地区开创了一条生态城市建设之路。一、坚忍不拔、艰苦奋斗是推进城市生态建设的一大法宝,阿克苏大多是戈壁荒漠。在这样恶劣的地貌上扩大绿化面积,不仅需要付出比内地城市多几倍的投资,更需要一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阿克苏市年均降水量不到70毫米,而年均蒸发量高达1950毫米以上。多少年来,这里风起沙来,遮天蔽日。为彻底改变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从1986年起,阿克苏市在系统总结前人防风治沙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家没有一分钱投资的情况下,完全靠自己、靠各族干部群众、靠驻地部队官兵的义务劳动,在城区北郊和东郊的万古荒漠上开始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五届领导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历时23年、80余万人(次)参与,累计植树造林12万余亩,栽植各类树木千万余株,在戈壁荒滩上建成了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约两公里的“绿色长城”,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成为自治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这一绿化工程建设,阿克苏人打造了“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凭着这股精神,我们又实施了库克瓦什治沙绿化工程、“三北四期防护林”、退耕还林、优质特色林果基地建设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使受保护的农田面积从1978年的14.5万亩扩大到现在的75万亩,沙化、盐渍化、退化的草场得到了保护和恢复,部分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部分流沙被控制,昔日“沙进人退”的局面正在改变,城乡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有效地提高了绿洲的社会经济承载力。二、高起点、高标准是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关键环节,阿克苏市毗邻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在这里,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富裕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确立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西部最佳投资环境”的目标,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大力实施湿地保护、城市道路绿化、公共绿地、拆墙透绿、多浪河、迎宾湖景观水系等多项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新型生态文明城市,形成了绿地匀布、林水相映、自然和谐的城市森林生态景观。一是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我们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对全市192.06平方公里的湿地及城郊4000亩的原始胡杨林实行强制性保护,进行了复壮、封育,以恢复其生态原貌,对湿地内的野生动植物实施有效保护。现在湿地范围内伴生有柽柳、罗布麻、梭梭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0多种,栖息着金雕、黑鹤、新疆大头鱼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鹅喉羚、塔里木兔、白鹭等2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有自治区地方重点保护动物70余种。二是以科学规划引领森林城市建设。从2005年以来,我们不惜投入1400万元聘请国内顶级规划设计院按照高标准的要求,为我市进行了森林城市、水系、多浪河景观带等的设计规划,并邀请相关专家参与评审,历时3年形成了“三廊、十五核,绿网覆盖,绿脉放射”的森林城市规划。为使各项规划的控制性指标落到实处,我们充分发挥规划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职能作用,严把标准关,特别是把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作为重要指标,绝不允许随意改变规划用途,降低标准。同时加强城市规划执法,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力提升了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和质量。三是以独具特色的风格绿化美化城市。以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道路绿地为骨架,庭院绿地为基础,城郊防护绿地为屏障,注重将城市中心的各类绿地与外围的森林绿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大力实施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庭院增绿、小区添绿,发展立体绿化,先后建设了多浪公园、胡杨公园等30多处独具特色的公共绿地和城市公园;结合道路改造工程,按照规划指标要求控制道路绿化带宽度,干道绿化带面积占道路用地面积的25%以上,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达标率80%以上,每条街道绿化带都形成了乔、灌、草、花高低错落的立体化格局,使自然风景与城市景观相得益彰。四是着力构建水网格局,做足水文章。我们充分发挥穿城而过的多浪河对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着力构建“六纵四横十一湖”的水网格局,以水建绿、以水养绿。于2006年启动的多浪河景观带改造工程,正式拉开了我市城市景观水系建设的序幕,一期工程在今年5月建成后,将成为阿克苏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随着迎宾湖今年的建成和月亮湖、多浪河二期及七彩河工程于2010年5月的完工,一座林水相依的森林之城将在茫茫戈壁中崛起。三、科学发展是推进城市生态建设的根本保证,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西部干旱地区建设生态城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建设,统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一是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形成生态林、经济林、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将城市居民对生态环境的现实需求和郊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紧密结合起来,既实现城市规模的有序扩张,又确保城市周边生态环境、农民耕地不受破坏,有效解决了居民要生态与农民要致富的矛盾。二是坚持“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理念。立足阿克苏独特的水土光热资源和名优特林果资源,把以红枣为龙头的经济林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加快发展,既实现了特色林果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又构成了城市绿洲的特殊防线。三是坚持完善创新机制,构建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在阿克苏这样一个财力并不雄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搞生态建设是不现实的。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城市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创建了“政府规划、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遵循“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市生态建设,彻底改变了以政府为主的投资模式和营林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难题。四是坚持走节水型发展路子。我们坚持地表水的节约利用与地下水的有序开采相结合,集成使用喷、滴灌高效节水技术与供水到户等常规节水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为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概况:阿克苏市北靠天山汗腾格里峰,东望塔里木河,西界中吉(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天山山地,南邻塔里木盆地。属阿克苏河的冲积平原带,阿克苏河主流从市区南部流过。“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市内海拔高度1114.9米。距乌鲁木齐市989公里,距喀什市466公里。汉代,这里为姑墨国地。唐为姑墨州,隶属安西都护府。宋时为西辽所辖,元明为蒙古宗王察合台封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此设阿克苏办事大臣,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设阿克苏道(驻今温宿县)。民国年间,设阿克苏县。1949年后,隶属阿克苏专区。1983年底撤县设市,是阿克苏地区行署所在地。阿克苏市北端,著名的“柯克亚工程”——三北防护林带,绵延伸展数十公里,蔚为奇观,如乘车游览,十分方便。水韵森林之城·杭州新城———阿克苏(西北休闲之都)《巅峰之作·多浪河》---------畅享私生活就在阿克苏天蓝蓝,水清清,一条河,一座城,畅享专有的小资私生活,就在西北休闲之都—阿克苏。阿克苏市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因水得名,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城”,古为秦汉之际西域三十六国的姑墨、温宿两国属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是阿克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兵团农一师师部所在地。全市总面积2.33万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8.5平方公里。市辖4乡2镇1场、5个街道办事处。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英雄的阿克苏各族人民大力弘扬“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央加快新疆发展的机遇,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地改善生态、发展生产、维护稳定,构建和谐阿克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昔日狂风肆虐、黄沙蔽日的边城阿克苏,如今依偎在著名的柯柯牙防护林、库克瓦什防护林的绿色怀抱之中,城区内外林水环绕、绿荫葱翠、鸟语花香、自然和谐,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塞外江南”。目前,城市森林覆盖率达40.3%(包括市区和郊区),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5%,绿地率3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4平方米;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40.35%,年均增长1.7个百分点。先后荣获了“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中国西部大开发新疆十座投资环境最佳城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和“国家级优质商品棉基地”等荣誉称号。特别是,2008年又荣获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为西部干旱地区树立了榜样。:全市耕地面积7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4.1亩,森林面积70万亩,草场面积403万亩,全年可以放牧。境内水系由新大河、老大河、多浪河三大水系构成。阿克苏河由北向南流经市境西郊12公里后分成新大河与老大河两支。新大河流经市境113公里,老大河流经市境104公里,两河在夹河子镇与和田河、叶尔羌河、噶尔河汇流成世称“无缰野马”的塔里木河。多浪河系灌溉河流,长年不冻,流经市境78公里,注入多浪水库。上述3条河总计年经流量114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6.64万千瓦,还有储量5亿立方米的地下水。阿克苏市属暖温带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无霜期205-219天,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30-141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2855-2967小时,年均气温9.9-11.50℃,平均降雨量44.6-60.8毫米,年蒸发量1980-2602毫米,年均风速1.7-2.4米/秒。阿克苏市气候宜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红枣、薄皮核桃、红富士苹果、杏、香梨、葡萄、甜瓜等特色产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是著名的瓜果之乡。2008年全市林果业基地总面积达到52.48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60%以上。形成了红枣、薄皮核桃、红富士苹果、香梨四大果品生产基地,挂果总面积15.62万亩,果品总产量14.6万吨,实现林果业总收入2.1亿元,人均林果业收入865.1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72%。阿克苏大米久享盛名,核桃壳薄肉香,引种至全国19个省市;畜牧类有牛、羊、猪等。野生动物中,哺乳类有7目18科66种、鸟纲19目42科亚种200多种。已查明的野生植物有51种232属497种。矿藏资源有伴生矾的磷、石灰岩、玄武岩、石膏、石英砂、陶瓷原料、汞、重晶石、铝矾土、煤等。阿克苏市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已成为新疆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轻纺工业聚集地。据权威机构分析,今后五年内新疆棉花产量将占全世界的1/12、全国的1/3,阿克苏作为“中国棉都”和“中国长绒棉之乡”,棉花产量持续占全疆的1/3,占全国的1/8,长绒棉占全国总产量的93%。棉花产量稳定在1000万担以上,交易量稳定在1500万担左右。阿克苏地区棉花的品质从色度、马克隆值、纤维长度等参数均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埃及棉相媲美,“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阿克苏”已成为业界共识。2009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已确定在阿克苏市规划建设总规模1000万锭的“新疆纺织工业城”。阿克苏市及周边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总面积最大的原始胡杨林,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有世界地质奇观——天山神秘大峡谷,有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有奇泉怪树的神木园,有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大草原,也有雪山回应的高山湖泊。不仅有历史悠久的龟兹、多浪文化,而且具有浓郁的南疆少数民族风情,被誉为“歌舞之乡”。阿克苏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也成为吸引海内外旅游者的重要目的地。作为新疆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阿克苏市地处南疆地理中心,区位优势极为明显,500公里的半径内辐射南疆5个地州和吉国首都比什凯克、哈国重要经济城市阿拉木图,从乌什口岸出发,仅440公里就可到达中亚通往欧洲的铁路大动脉吉尔吉斯斯坦巴雷克其市,从这里进入欧洲市场,比从欧亚大陆桥进入欧洲市场缩短了1200公里,比海运时间缩短3/4,运输成本可降低1/3。形象地说,阿克苏将由“口袋底”变为“口袋口”,真正成为连接内陆13亿人口,辐射中亚、南亚进而贯通欧洲市场的桥头堡。随着乌什口岸的开通,南疆铁路复线的开工建设、国道314、217主干线全面改造升级以及阿克苏机场改扩建后6条航线的全面开通,阿克苏市将形成集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四通八达、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按照“东联西出”、“西来东进”的发展战略,必将形成国内外企业联手开发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局面。将为阿克苏发展口岸经济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阿克苏市也必将以不可比量的速度得以发展,成为21世纪的“西部深圳”。2009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8.3亿元,同比增长13.5%;人均GDP达到1.56万元,同比增长13.25%;三次产业比例为16.33∶25.8∶57.87;实现全口径地方财政收入8.5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47亿元,同比增长33.12%;实现外贸进出口额7712万美元,同比增长18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亿元,同比增长19.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每万元GDP综合能耗1.618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179.69元,同比增长8.0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74.97元,同比增加610.97元。阿克苏市在西部百强县市的排名位列第43位。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阿克苏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造福人民”这一主题,始终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长治久安固根基、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对以前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认真梳理,在集中全市各族党员干部智慧的基础上,将阿克苏市发展思路完善为“32123”发展思路,即:坚持三个始终(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始终把维护上级党委权威、保持政令畅通作为神圣的责任,始终从当地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出发)、树立两个目标(一是把阿克苏市建设成区域性商贸中心和西北休闲之都;二是从“不愿、不能、不敢”三个层次,铸牢以民心为基础的维护边疆稳定的钢铁长城)、弘扬一种精神(弘扬“信念坚定、坚忍不拔、执着追求、甘于奉献”的阿克苏市精神)、实施两大战略(一是实施生态立市、“三农”夯市、商贸活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二是实施龙头城市带动战略)、建设三大工程(一是“11911”工程,即:建设一个新农村,打造一个多浪文化品牌,建设九大基地,构筑一条阿温经济隆起带,托起一座龙头城市;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是大力实施“从我做起”工程)。“32123”发展思路全面贯彻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八次、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密结合阿克苏市的实际,紧扣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主题,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阿克苏市的发展思路。在这个发展思路的推动下,阿克苏市已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二十一世纪是西部实现现代化的极不平凡的年代。也将是阿克苏大开放、大开发、大融合、大发展建设的黄金时期。我们将继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方针,不断完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服务和载体功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以高效、优质的服务,殷切的期望海内外客商朋友们来我市兴办实业,真诚地欢迎各位朋友与我们合作,共同开发建设富裕、文明、美丽的西北城市——阿克苏。
阿克苏市概况:地理信息:阿克苏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东与沙雅县相邻,西与柯坪、乌什县毗连,南与阿瓦提、洛浦、策勒县接壤,北与温宿、新和县为界。地理坐标为北纬39°30'ˇ41°27',东经79°39'ˇ82°01'。市境总面积18369.9平方公里。东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隔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和田地区相望,西南连接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相连,西北同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
人口:据《阿克苏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重要数据公报》显示,阿克苏地区总人口237.09万人(不含农一师),城市建成区36平方公里(不含工业区),城市人口34万人(不含流动人口),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乌孜别克、壮、满、锡伯、布依、土家、苗等30个民族。其中,阿克苏市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3%,汉族占总人口的57%,人口密度30.8人/平方公里。
环境:地处新疆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市日前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近年来,阿克苏市各族人民以打造“水韵-森林城市”为目标,实现了全市森林覆盖率40.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2平方米。据阿克苏市委书记牛学兴介绍,阿克苏市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把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对全市192.06平方公里的湿地和城郊4000亩的原始胡杨林实行了强制性保护,进行了复壮、封育,以恢复其生态原貌,并对湿地内的野生动物进行了有效保护。阿克苏市还以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道路绿地为骨架、庭院绿地为基础、城郊防护绿地为屏障,将城市中心的各类绿地与外围的森林绿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先后建设了30多处独具特色的公共绿地和城市公园。在发展城市绿化建设的同时,阿克苏还坚持走节水型发展之路,通过把地表水节约利用与地下水的有序开采相结合,集成使用喷、滴、灌高效节水技术与供水到户等常规节水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为城市森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阿克苏是国家级优质粮棉种植基地和著名的瓜果之乡,棉花年产量稳定在1000万担,占全国的1/8,新疆的1/3,长绒棉产量占全国的93%,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长绒棉之乡”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