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阿克陶城区高清地图 ===
=== 阿克陶县资讯概况 ===
行政区划:阿克陶县共辖11乡、2镇、3场,119个村委会、556个村民小组。2镇是:阿克陶镇、奥依塔克镇,11个乡是:玉麦、皮拉勒、巴仁、加马铁热克、喀热开其克、布伦口、木吉、克孜勒陶、卡尔隆、库斯拉甫乡和塔尔塔吉克族乡。?,阿克陶镇代码:653022100辖9个村委会:亚格恰克村、诺库其艾日克村、喀依恰艾日克村、奥达艾日克村、巴仁艾日克村、英其开艾日克村、其克尔铁热克村、央其买里村、拱拜孜艾日克村。奥依塔克镇代码:653022101辖4个村委会:奥依塔克村、皮拉勒村、阿特奥依纳克村、恰勒玛艾日克村。玉麦乡代码:653022200辖12个村委会:霍伊拉艾日克村、加依铁热克村、玉麦村、恰格尔村、英阿依玛克村、阿勒吞其村、阿玛希村、尤喀克霍伊拉村、库尼萨克村、喀什艾日克村、库尔巴格村、兰干村。皮拉勒乡代码:653022201辖18个村委会:喀拉苏村、皮拉勒村、阿克土村、依克其来村、塔孜勒克村、恰尔巴格村、帕拉其村、阔苏拉村、拜什铁热克村、墩都热村、琼巴什村、英阿尔帕村、阿克提其村、霍伊拉阿勒迪村、依也勒干村、阿克美其特村、苏鲁克村、乌尊拉村。巴仁乡代码:653022202辖14个村委会:库尔干村、巴仁村、阔滚其村、吐尔村、库木村、加依尔村、且克村、阿热买里村、萨依巴格村、克孜勒吾斯塘村、墩巴格村、也勒干村、古勒巴格村、汗铁热克村。喀热开其克乡代码:653022203辖4个村委会:博斯坦村、阔什都维村、比纳木村、托普勒利克村。加马铁热克乡代码:653022204辖6个村委会:阔什太克村、巴格拉村、赛克孜艾日克村、阔纳霍伊拉村、乌科村、喀什博依村。木吉乡代码:653022205辖4个村委会:木吉村、琼让村、昆提别斯村、布拉克村。布伦口乡代码:653022206辖5个村委会:苏巴什村、布伦口村、恰克尔艾格勒村、盖孜村、托喀依村。库斯拉甫乡代码:653022209辖4个村委会:英阿瓦提村、宗塔什村、阿克其格村、科克鲁克村。克孜勒陶乡代码:653022207辖11个村委会:乌尔都隆窝孜村、喀尔乌勒村、塔尔开其克村、艾杰克村、喀拉塔什其木干村、托云都克村、塔木村、喀普喀村、其木干村、阿尔帕勒克村、喀拉塔什村。恰尔隆乡代码:653022208辖5个村委会:吉郎德村、麻扎窝孜村、托依鲁布隆村、巴勒达灵窝孜村、喀依孜村。塔尔塔吉克族乡代码:653022210辖5个村委会:巴格村、阿勒马勒克村、巴格艾格孜村、别勒迪尔村、库祖村。托尔塔依农场代码:653022500,阿克达拉牧场代码:653022501,原种场代码:653022502,多来提布拉克种羊场代码:653022503,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林场代码:653022504
立体气候:阿克陶县的气候是立体垂直分布的,一天之内,人可以从烈日炎炎的夏季走到冰天雪地的冬季。在一条山谷中,谷口是酷热难熬的盛夏,进入谷中,不用几个小时,就可以经过凉风习习的秋季而进入严寒的隆冬。山下红日当空,热浪袭人,山上大雪纷飞,寒冷难禁。一天之中可经四季,四季沟、四季山在境内比比皆是,这就是阿克陶县独特的气候特点。垂直分布的立体气候,便形成了一系列的立体效应,居民的立体生活效应,动植物的立体分布特点,甚至是一切光怪陆离的自然风光,一切扑迷梦幻的神奇变化,都随着垂直分布的立体气候特点而产生。立体垂直的气候特点,源于立体垂直的地貌特征。阿克陶的地貌以山地为主,可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带。最高处海拔达7000多米,最低处海拔仅1000多米,相对高差达6000多米,这就形成了境内地貌不仅平行变化大,立体垂直变化也十分明显。山地在海拔4000~5000米以上为冰雪带,山顶常年积雪,雪线以下分布着很多冰川。气温在O℃以下。高山冰雪带雪线以下大都为寒漠带,大约在海拔3500~4000米之间,土壤为永冻层,最大冻土深度达3米以上。高山寒漠带之下为高山草甸带和亚高山草甸带,海拔在3500米左右。局部阴坡分布有小面积原始森林。中山一般在海拔2500~3500米之间,低山在海拔2500米之下,其地貌特征是干旱剥蚀严重,山体裸露,植被稀疏。由于组成山体的岩质不同,分别呈灰色、黑色、黄色、红色和白色裸露山体。不少山体为红、灰、黄等各色相间。剥蚀,脱掉了伪装的外衣,裸露的山体暴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和颜色,呈现出了它处女的原始和纯真,也显露出了它的男子汉的骠悍与强健的阳刚之气。帕米尔的群山不仅以其五彩缤纷的颜色炫耀自己而且以其裸露的健美肌肤昭其纯贞。阿克掏县境的平原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坡下,塔里木盆地的西部边缘,海拔1150~1180米,坡降5~8%。平原总面积872平方公里,农区面积占46.7%,戈壁、沙漠面积占53.23%。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境内气候随地形变化差异极大,平原农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山地牧区属高山寒冷气候。平原农区干旱少雨,光能丰富,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四季较分明。升温快,多大风、沙暴、浮尘。夏季干热,各月平均气温23℃,七月可达25℃,以上,极端最高气温达39.4℃。秋季降温快,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宜人,月平均气温从19.l℃降到3℃。冬季寒冷,平均气温-4.8℃,一月平均气温-7.1℃,极端最低气温-27.4℃,≤-lO℃的低温达46.9天。山地牧区地势高峻,属高寒气候。气候严寒,无明显的四季之分,仅有冷暖之别,最高的7月平均气温也不过16℃,最低的1月平均气温仅有-27.2℃,年积温仅1984~2669℃。气温昼夜变化大,平均达14.3~15.2℃。全年无霜期仅30~60天。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压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度大。大气升温很快,降温迅速。空气洁净,透明度大。朗朗乾坤,蓝天白云,天高气爽,清澈透明,这便是山区空气的最大特点。阿克陶境内气候差异极大,立体垂直反映迅速。县境南部属西昆仑山末端的北坡,北部属帕米尔高原东侧,东部为塔里木盆地西缘。最低处平原仅1150米,最高处公格尔峰达7719米,高差6569米,加之山体纵横交错,地势起伏大,影响到境内气候复杂多样,差异极大,分布呈立体状,垂直反映十分迅速。既有终年永冻的寒冷高山带,又有夏季酷炎的平原区,既有终年不化的冰川降水带,又有干旱无雨的久旱区。气候的立体垂直分布,导致了境内热量资源的多寡不均,山前平原热量资源丰富,≥lO℃积温高达4000~4700℃,适宜多种植物生长。除平原区外的中高山带,热量资源明显不足,海拔2000米以上山区≥lO℃积温在2500℃以下,仅能满足牧草和麦类作物生长。高山带热量更为不足,≥lO℃积温仅有900~12OO℃,只能满足莎草科牧草生长。其次是气候的立体垂直分布,导致了温度差异增大。平原农区年平均气温11.2℃,浅山区约8~9℃,高山牧区不到1℃,相对温差达lO℃以上,在一个县范围内如此大的温差,甚属罕见。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每升100米下降0.75℃,以山体为形状立体分布,按气候类型划分,可分为暖温、寒冷、极地3个垂直分布带。降水也随气候的垂直分布而变化,且差异极大。高山带为最多,年量可达300毫米,而平原地区仅有60~80毫米,相差240毫米之多,高山区降水是平原地区的近50倍。气候的立体垂直分布也导致了土壤的立体垂直分布。山区土壤从高山至低山丘陵、山前洪积扇土壤类型依次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土—灰褐色森林土—山地栗钙土—山地棕钙土—山地棕漠土—水成盐碱土。平原土壤则受河源及流域影响较明显,在盖孜河、库山河流域冲积平原、洪积扇边缘和三角洲地带,土壤分布为草甸土、灌淤土、潮土、水稻土、新积土、沼泽土、棕漠土、盐土、风沙土等。农区土壤分布则以居民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越近圆心,土壤熟化程度越高,土壤分布依次为耕作熟土—弱度熟化土—新垦土—荒漠土。土壤的熟化程度受农耕开发的历史影响,阿克陶平原的阿克陶镇、玉麦、皮拉勒、加马铁热克等乡和托塔依农场的大片耕地的耕作历史至少在两三千年以上,其熟化程度极高。动植物随地貌地形和气候的立体垂直分布,变化更加明显。植物的总体分布特点是水平地带性不明显,而垂直地带性分布却很悬殊,且垂直分布反映突出,即使在同一水平地带上,因垂直变化,植物分布差异也很大。阿克陶县的天然植被由海拔1150米的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山垂直分布依次是:平原植被区:海拔1150~1700米,除分布有大量农田、林地、园地、草场等人工植被外,天然植被有荒漠植被、低地草甸植被、低地水生植被。由于热量条件好,土地平坦,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为全县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综合经济发展和开发区。低山丘陵植被区:分布在海拔1700~2800米之间,植被构成单一,为荒漠植被,植被稀疏。人工植被较少,多为人工灌溉草场,天然植被多为冬草场和春秋草场。此区土地资源丰富,热量条件也好,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多,有一定的开发前途。中山带植被区:分布于海拔2700~3200米之间,是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的交错带。这一植被区水平跨度大,主要分布于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一线。区内几乎无人工植被,天然植被类型较多,主要有山地草原植被、山地草原化荒漠植被、半灌木、小半灌木植被、灌木荒漠植被、针叶林植被等,是阿克陶县的主要草场、森林资源集中区,为发展畜牧业的主要载体,对全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区地域辽阔,有一定的发展前途和潜力。高山植被区:分布于海拔3500~4000米的昆仑山与帕米尔高原一线。该区无人工植被,天然植被主要有高山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山水生植被三类,高山草甸和高寒草原是主要夏牧场。区内气候寒冷,产草量低,放牧季节短,山体陡峭。高山植被对保护水土,涵养水分,保持下游水质十分重要,其生态意义远远超过了经济意义。海拔4000~4500米为雪线,也是生命的分界线。雪线以上,寸草不生,飞鸟不到,但是只有雪莲、雪鸡和雪豹,以其大无畏的精神向生命禁区挑战。雪莲终于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籽,雪鸡、雪豹经常光顾这里,在这里寻找它生存的乐趣。阿克陶县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葵、胡麻、刺红花、油菜、花生、芝麻、黄豆、碗豆、蚕豆、绿豆等;主要药用植物有紫草、麻黄、掌参、党参、土大黄、大黄、老头草、独活、大蓟、锁阳、列当、木贼、板兰、红花、蒲公英、车前草、甘草、野薄荷、老鼠瓜、马先蒿、侧柏叶、西河柳、苍耳、马齿苋、荆三棱、小茴香、曼陀罗、菟丝子、骆驼蓬、阿魏等;主要林木有雪岭云杉、松树、柏树、白杨、钻天杨、新疆杨、柳、槐、榆、泡桐等;主要瓜果有西瓜、甜瓜、杏、梨、苹果、桃、桑椹、沙枣、石榴、核桃、葡萄、酸梅、樱桃、无花果、红枣、巴旦木等;主要动物有绵羊、山羊、黄牛、牦牛、驴、马、骆驼、猪、兔、犬、鸡、鸭、鹅等;主要鱼类有塔里木白条、鲫鱼、鲤鱼、鲢鱼、草鱼等;主要野生动物有熊、雪豹、扫雪、盘羊、狼、狐狸、黄羊、旱獭、野兔、田鼠等;鸟类有天鹅、鹰、鹞、雕、鸮鸱、大鸨、鹫、雪鸡、石鸡、麻雀、乌鸦、啄木鸟、布谷鸟、喜鹊、黄莺、鸽子等。立体垂直分布的气侯特点,也决定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雪山下的平原绿洲,是定居农耕民族辛勤耕耘的沃土,几千年来,各族农人在这里垦荒播种,创造着农耕文明的璀璨;山区是游牧民族从事畜牧生产的天然牧场,几千年来,各族牧人在这里扬鞭催马,开拓游牧文明的辉煌。
简介:阿克陶县位于我国的西部边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处东经73°26′05″~76°43′31″,北纬37°41′28″~39°29′55″之间。西部、西南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国境线长380多公里,其中未定国界170多公里,有大片待议地区。县境东西长283.2公里,南北宽216公里,面积24176平方公里。2008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代表在卡拉苏—阔勒买口岸共同为第83号、第84号界碑揭幕,标志着中塔勘界野外工作结束。中塔两国分别于1999年和2002年签署了《中塔国界协定》和《中塔国界补充协定》。根据上述协定规定,双方成立了联合勘界委员会,并于2006年至2008年开展了实地勘界立碑工作。中塔双方在平等、友好、互助的基础上,共同竖立界桩101棵,新划归中国领土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待2009年中塔双方首席代表确认后正式生效。县人民政府住所地:阿克陶镇。邮政编码:845550代码:653022电话区号:0908拼音:AketaoXian
建置沿革:阿克陶县是1954年新建立的县,建县至今虽仅有40多年,但这片古老的国土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王朝设西域都护府,阿克陶属其管辖,这块土地就正式纳入中国版图。1954年8月,阿克陶正式建县,由喀什专区的英吉沙县、疏附县、蒲犁县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乌恰县析置组成,隶属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56年2月,英吉沙县巴仁七区划归阿克陶县管辖。1977年1月,阿克陶县曾划归喀什地区管辖,1980年7月又恢复原行政归属。因县城选定在原英吉沙县六区阿克托巴什,由此得名。但正式定名为阿克陶。阿克托,维吾尔语意为“白旗”,古代居民在村落附近有插挂白旗习俗而得名。现阿克陶通常按柯尔克孜语解释为“白山”,因境有白色雪峰得名。1955年设县。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王朝设西域都护府,阿克陶属其管辖,清代属英吉沙尔直隶厅。《乡土志》称阿克托八栅,《新疆图志》作阿克土,为英吉沙尔北乡回庄。1954年由英吉沙县、疏附县、乌恰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部分区乡析建阿克陶县。阿克陶县是1954年新建立的县,建县至今虽仅有40多年,但这片古老的国土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王朝设西域都护府,阿克陶属其管辖,这块土地就正式纳入中国版图。1954年8月,阿克陶正式建县,由喀什专区的英吉沙县、疏附县、蒲犁县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乌恰县析置组成,隶属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56年2月,英吉沙县巴仁七区划归阿克陶县管辖。1977年1月,阿克陶县曾划归喀什地区管辖,1980年7月又恢复原行政归属。1984年置阿克陶镇。2000年,阿克陶县辖2个镇、11个乡:阿克陶镇、奥依塔克镇、玉麦乡、皮拉勒乡、巴仁乡、加马铁热克乡、喀热开其克乡、布伦口乡、木吉乡、克孜勒陶乡、恰尔隆乡、库斯拉甫乡、塔尔塔吉克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63024人,其中:阿克陶镇25711人、奥依塔克镇4315人、玉麦乡22062人、皮拉力乡34498人、巴仁乡25103人、喀热开其克乡4259人、加马铁力克乡9591人、木吉乡3283人、布仑口乡5490人、克孜勒陶乡7427人、恰尔隆乡4089人、库斯拉甫乡2997人、塔尔乡3159人、多来提布拉克种羊场虚拟乡5171人、阿克达拉牧场虚拟乡2452人、原种场虚拟乡515人、托尔塔依农场虚拟乡2902人。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