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阿瓦提城区高清地图 ===
=== 阿瓦提县资讯概况 ===
自然条件:阿瓦提县由冲积扇、冲积平原和沙漠三大地貌类型组成。北部为阿克苏河冲积扇平原,面积约18.9万公顷,海拔1028—1064m,平坦宽阔,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2°,地表由细土物质组成,土层深厚,水资源丰富,发育了美丽富饶的阿瓦提绿洲,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冲积平原由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田河的河谷平原组成,面积约27.8万公顷,海拔1020~1050m,地势平坦,坡度<1°,河漫滩地、河心滩、河曲极为发育,其上多古河道,形成众多近南北走向的湖泊及河间洼地,以及数道南北向分布的梁状高地和河湾,冲积平原上局部发育草灌丛沙包,其它地方生长茂密的胡杨林、红柳、芦苇等植物,是全县的主要的林牧区;南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约85.9万公顷,海拔1040~1060m,由半固定的草灌沙丘和流动的新月型沙丘及沙丘链、复合型沙丘及沙丘链、沙垄及复合型沙垄、金字塔沙丘、穹状沙丘、鱼鳞状沙丘等类型组成。阿瓦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基本特点是: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寒暑变化剧烈,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秋升温和降温迅速,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年降水量稀少且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农业生产全依赖于地表水灌溉。阿瓦提县多年平均气温10.4°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C,极端最高气温39.4°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3°C,极端最低气温-25°C;多年平均降水量46.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890.7mm,无霜期211天,年均日照2679小时;气温年较差34°C,年均日较差15°C;平均风速3m/秒,年平均大风日数15天,平均浮尘日数52天。春季(3~5月)升温快而不稳,冷暖交替频繁,干旱且多大风;夏季(6~8月)炎热,多干热风,日照时间长,降水集中,受冰雹危害;秋季(9~11月)气候凉爽,降温迅速,霜冻出现;冬季(12~翌年2月)天气寒冷而漫长,平均气温-8.3°C。气候特点使玉满胡杨林保护区、塔里木河源流(三河汇合处)和上游水库成为夏日避暑度假旅游的胜地,而和田河成为秋冬季节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旅游的优良场所。阿瓦提县地貌类型多样,有河谷、河心滩、河漫滩、古河道及河间洼地、冲积平原、沙漠等多种类型。不同区域内小环境亦有差异,植被类型各异,植物种类丰富。据统计,仅高等植物有520种。从平原、盆地至沙漠,植被受地貌条件、温度、湿度、降水的变化控制,形成明显的地带性。冲积平原区,虽然年降水量极少,但地下水位高,发育旱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和多汁盐柴类荒漠,以胡杨、甘草、罗布麻、大芸、红柳、芦苇、苍耳、车前子、小獐茅、盐穗木、芨芨草、骆驼刺、白刺、铃铛刺、醉马草、牛蒡、苦豆子、蒲草、三棱草等为建群种。而沙漠区极端干旱,除和田河沿岸生长胡杨林和耐旱草丛外,其它基本上无植被。天然胡杨林带和荒漠草原植被构成绚丽多彩的生物旅游资源。区内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多种,如马鹿、鹅喉羚(黄羊)、狐狸、野兔、野猪、刺猬、麝鼠、蛇、蜥蜴、壁虎、蛤蚧、黄鼠等;还有秃鹫、白鹳、天鹅、大鸨、野鸡、大雁、野鸭、玉带海鸥、灰鹤、白鹭、兔鹰、隼等禽类。
农业发展:1950年成立中共阿瓦提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后,党和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一方面领导农民兴修水利、改造农田,一方面继续垦荒造田。6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的“五好”(好条田、好林带、好道路、好水渠、好居民点)建设,使零散分割的农田连成片,既改变了农村面貌,也为后来的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为以棉花生产为核心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到1990年,全县耕地达48.15万亩,建成灌排水渠575条,总长2000余千米,水闸368座,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80年代末,种植棉花给农民带来了巨大收益,推动了更大规模的垦荒造田。90年代初,县上成立“绿色企业公司”,专事垦荒造田,规划建设新垦区。推土机、挖掘机等农机作业代替了过去的人力和畜力,结束了古老漫长的垦荒方式。驻县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三团场和其他团场部分连队以及公安农场,50年代中期开始屯垦,经营进取30余载,建成大型国营机械化农场,拥有良田16._58万亩。百余平方千米的上游水库,有效地调节了农垦团场的水源,并出产大量水产品。他们为阿瓦提县的繁荣起了重大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地干部、转业军人、学生、支边青年及其他劳动者,陆续来到阿瓦提参加建设。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更大规模地开发水土,改造农田,使阿瓦提大地变成了一幅绿色彩图。阿瓦提县逐渐繁荣起来了。1950~1990年的40年间,阿瓦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22.4万元,到1990年为21389.9万元,增长了955倍;国内生产总值1952年为625.18万元,1990年为21499.51万元,增长34.39倍。阿瓦提是以生产粮棉为主的农业县。人民政权建立前,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加之群众文化素质低,农业技术落后,农业产量、产值甚低,人民生活水平也很低。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13339吨,平均亩产70千克;油料总产439吨,平均亩产12.2千克;棉花总产175吨,平均亩产10.5千克;牲畜存栏11.25万头(只)。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使农民群众获得了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农业合作化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私营经济纳入集体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是时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干部廉洁俭朴,干群关系融洽。以后,由于执行“左”的路线,生产长期处于徘徊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动乱,干群关系恶化,生产受挫,人民生活贫困。
植被:阿瓦提县有天然草场246.56万亩(含宜农荒地)、天然胡杨林41.8万亩。出产甘草、牛蒡、列当、贝母、大芸等野生药材,有大量芦苇、罗布麻、沙棘等野生植物。森林草野河湖之中,出没着黄羊、狐狸、野兔、狸猫、野猪、麝鼠、天鹅、大鸨、野鸭、野鸡、白鹳等野生兽禽。总面积近3万亩的20多个湖泊,含碱轻微,水源稳定,生长着芦苇、蒲草、水藻,可发展水产业。土种扁吻鱼和塔里木裂腹鱼鲜美肥嫩,为新疆名产。县境北部绿洲,阡陌纵横,林路成网,田野堆翠,瓜果飘香,牛羊成群,村庄相望。绿洲南沿是广阔的胡杨林和灌木丛、刺棘、野草。越过林莽灌丛、野草荒原,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漠中黄沙、蓝天,寂静、辽阔。在和田河畔的博克赛木地方,常可见到海市蜃楼,并伴有奇异的沙呜,还常出现视物远大近小的奇妙景象。大漠奇观,扑朔迷离,令人遐想和感慨,是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数百年前,县境北部丛林莽苍,荒漠广袤,河沼遍布,水丰地腴却鲜有人烟。清乾隆年间始兴屯政,至光绪百余年间,多次从周边各县移民到境内垦荒造田,开辟新村。又各以原籍地名为新村命名,留下了柯坪、阿依库勒、库木巴什、阿热里、阿克亚等一批与周边各县同名的村庄。所迁人口多为贫苦农民,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辛,靠坎土曼、木轮车等原始工具开荒造田,修渠筑路,改造荒原,世代相袭,致使阿瓦提的历史成为一部垦荒造田史。建县时有耕地14万亩,至1950年建立人民政权时,耕地扩大到20.57万亩。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