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德江城区高清地图 ===
=== 德江县资讯概况 ===
开发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德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抓住机遇,加快资源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的德江各族人民热忱欢迎中外朋友,有识之士前来考察、观光、旅游、投资开发这块富饶的土地,携手合作,共创新世纪的辉煌。德江傩堂戏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文化,1981年贵州省文化厅在思南举办民间戏剧调演时,德江傩堂戏被引起重视,后经专家和文艺工作者,民族工作者数年的发掘整理、宣传介绍,德江傩堂戏展出了其古老深邃的原始面貌。1986年傩堂戏赴京展出,轰动文化艺术界,受到了曹禺、冯其庸、华君武、黄永玉、曲六乙等专家的高度赞赏,被誉称为“戏剧活化石”,从而成为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世界文化遗产。自1987年以来,先后有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韩国和台湾、香港等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来德江考察,调研。省委明确把德江培育成黔东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2010年9月11日,省委办公厅印发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铜仁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0]9号)。该文件明确提出,依托我省东北部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建设,把德江培育成为贵州东北部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主要依托“三高四铁一港口”:3条高速公路:杭州过德江到瑞丽国家高速公路、榕江过德江到酉阳省道高速公路、德江到习水省道高速公路;4条铁路是:昭通过德江到吉首快速铁路、郑州经德江到河口高速铁路、重庆经德江到广州快速铁路、都匀经凯里到德江快速铁路;1港口:乌江共和80万吨级港口。
经济收入: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9.80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6.82亿元、1.14亿元和1.84亿元,增长5.48%、32.72%和15.37%。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6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为6.60亿元、3474万元、2.82亿元和861万元。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9691个,实现产值5.57亿元,营业收入5.18亿元,实现利润2802万元。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粮食15.47万吨,比上年增长7.0%;油菜籽8532吨,增长3.6%;烤烟8215吨,增长2.8%;肉类2.21万吨,增长4.5%。年末大牲畜存栏9.4万头,增长7.47%。工业稳步增长。工业总产值2.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7409万元,比上年增长12.5%。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上交税金分别为6355万元、119万元和31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全县公路里程1157千米,其中当年新增改造公路里程61千米。年客运量494万人,货运量194.1万吨。邮政业务总量186.6万元,电信业务总量810.25万元,移动通信业务总量881.37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5万户,其中农村5303户;移动电话用户1.30万户。城乡居民生活稳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9元,均有程度不同增长。
农业发展:深入实施“强农稳县”战略,以粮食生产为重点,以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狠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节约型农业、封闭半封闭型农业向开放型农业转变。粮食生产稳定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收,在连续两年遭受较重旱灾的情况下,2007年粮食总产达17.53万吨以上,油菜籽总产量达12032吨;农业总产值达15.1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8.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808元。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粮经饲比例由2000年的66.3:27.55:5.52调整到65.2:29.1:5.7,确立了优质稻、优质油菜、烤烟、天麻、蔬菜(含辣椒)等优势农产品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0家(其中地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总收入达4.02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0.1%。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三杂”良种普及率达90%以上,重点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8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42.2%。建设农村沼气池1.83万余口,改善了农民家居环境,有效地保护了生态,2006年被地区行署评为先进单位。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走上法制化轨道,2003年度被农业部“全国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2004年和2005年分别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县”、“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作试点县”。
工业发展:1978年,全县工业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只有简单工业门类和乡(镇)办、社办企业。1987年,推行国营和集体工商企业经营承包(租赁)责任制,至1989年初,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13户。1992年,改革工业企业经营体制,提高资源利用能力,工业总产值达到4068万元。1997年,盘活国有企业流动资产,改善企业经营形式,对部分亏损企业“关、停、并、转”,扭亏为盈。1998年,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落实“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负增效”等改革举措,县国有企业改革面达到80%。2001年,通过兼并、出让、转让、引资嫁接、股份制等产权制度改革,把原54户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成规模工业企业15户、商业企业11户,部分企业经营体制从计划经济中解脱出来。2003年,拟定“兴工富县、开放活县、科教强县、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2005年,全县国有工业企业转让3户、兼并10户,演变成县水泥厂、乌江水泥厂、酒圣酒业公司、桂强公司、富民公司、白水泉公司6个民营企业和编织袋厂、电力公司、电力实业公司、星星油脂化工厂、穗精大米公司、供水公司、小水电公司7个国有工业企业,并实现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787万元增至2005年的32060万元,年均递增11.44%。
商业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由商务部选择有条件的县市作为试点,下拨补贴资金,在试点区域内建设“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连锁经营网络,旨在建设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是一项难得的政策性扶持民心工程。为了争取并承办好该项工程,我中心高度重视,积极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德江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于2007年开始实施建设,在建设农家店的过程中,我中心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的标准,对选定网点实行“五统一”建设与改造,即:一是统一组织,整个工程由我中心组织实施。二是统一标准,统一按照商务部制定的“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建设与改造。三是统一配置,对店内普遍需添置的硬件设施,如灭火器、货架、计量器等,由商务中心购买,按需配置。四是统一施工,对需要重建或店内改造的项目,由商务中心聘请专业施工队按标准统一建设改造。五是统一标识,“农家店”统一悬挂商务部授予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识牌,实行规范化管理。目前我县共建设60家标准“农家店”,辐射20个乡(镇)50个行政村。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以来,为德江县的经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不但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为德江县的经济及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