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东源城区高清地图 ===
=== 东源县资讯概况 ===
风土人情:制龙艺术:蓝口围李氏从博罗李羲昭移居到蓝口开基以来,已繁衍了20代人,代代都有继承老祖宗舞龙传统的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李氏子孙亲手制作的龙有13条,且都是自己制作自己表演。按照传统,做一条龙只能舞3年。3年后,这条龙要在江边用火焚烧,喻为“蛟龙入海”。制龙有几十道工序,非常讲究和复杂,目前经他手制作的龙有4条。据介绍,民间舞龙有“布龙”和“香火龙”之分。东源金龙队舞的是“布龙”。“布龙”是由竹篾和沙纸布分别扎成龙头、龙身和龙尾,糊上纸后用彩笔画成龙的形象,连头尾在内取单数、共9节。节与节之间用棕绳加彩布条做成彩色“布链”互相连接,下面装有木柄。金龙队表演时,首先是拜四方天地(四方天地又叫“禹门”,即龙门。龙门贴有一副对联,上书“踏上禹门三级浪,腾空隐听一声雷”),然后才开始献技。舞龙的表演形式有出水、穿山、滚地、游龙、盘龙、戏珠、抢宝、回龙等。演出时舞龙者手擎木柄舞动,龙头前面有一人手持“龙珠”引龙转动,其他各节龙身跟着龙头顺序舞动,动作非常协调流畅。舞到精彩处,整条龙翻滚如飞、栩栩如生,其翻江倒海之势,颇为壮观。据了解,东源金龙表演队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每年春节或有庆贺之喜时,金龙队都会表演助兴。该队1989年冬参加河源市民间艺术汇演时曾获得第一名。这次参加河源首届文化旅游节的金龙全长23米,包括龙门阵、龙珠、鱼灯等道具,共由43人集体表演,其中最小的表演者只有16岁。
闹洞房:闹洞房是客家地区传统的婚俗,即村里的后生妹子们在同伴的新婚之夜,借开玩笑“捉弄”新郎、揩新娘“油水”,闹个不亦乐乎。苏家围旅游区独创的《客家婚俗趣味表演》节目取材于这一习俗,让游客在雅俗并陈、质朴诙谐的表演中,品味独特的客家性别文化。
婚姻礼俗: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客家社会虽不免亦存在重男轻女的成见,但总体上,男女关系还是较平等的。如,客家妇女与男子在家中同样力作。因此,女子在娘家时,与兄弟平等;出嫁时,父母重视其婚嫁,夫家也必须按传统礼节,循规蹈矩,才能娶得好媳妇。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六礼”。随着社会的变迁,虽有更改,但大致上还是参照旧制办理。六祀仪式:“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和古之"六礼"大同小异。婚礼仪式中,仍有闹房,圆房等旧俗。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娘家宴请女儿,女婿,谓之“请三朝”。这天,女儿不能在娘家住宿,一定得赶回夫家。有些乡间,娘家过几天请一些妇女亲友到女儿家中做客;或娘家请女儿回家做满月酒(结婚满月时)。男女亲家各择日期,设宴互请,谓“上门”,以求加强两亲家间的往来。结婚宴请宾客,俗称“喜酒”,礼节甚为隆重,过去尤其如此。其中,女方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男方要在门前放鞭炮迎接,他们未到席,不能开宴。新郎要在母舅的首桌执壶,从母舅开始轮流斟酒。宾客按尊卑远近、长幼入席,外戚尊,本族卑。厅堂左上为首席,右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等等。其他婚姻形式,如抱童养媳,赘婚,转亲,换亲,改嫁等。有些现正逐步少见,消失。
行政区划:东源县辖20个镇(仙塘、灯塔、骆湖、船塘、顺天、上莞、曾田、柳城、义合、蓝口、黄田、叶潭、黄村、康禾、锡场、新港、双江、涧头、半江、新回龙)、1个民族乡(漳溪畲族乡)。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