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凤庆城区高清地图 ===
=== 凤庆县资讯概况 ===
历史名人:龚彝:龚彝,字和梅,祖籍山东,其先祖于明洪武初,徒滇后世居顺宁城北鼓山桥头。明天启四年(1624年),考中举人,天启五年考中进士。崇祯年间,官任南京兵部员外郎,后升兵部郎中。清军入关后,长江以南先后建立的几个南明政权相继灭亡。1646年,广西巡抚瞿式耕和龚彝等人联合一些明朝旧臣拥桂王朱由榔建立永历王朝。永历三年,永历帝封龚彝兵部侍郎。不久又升任户部尚书。永历九年,龚彝随永历帝退守云南。为了长期抗清,龚彝亲自到永昌、顺宁、景东等地征兵募粮。永历十二年,清军攻入云南,永历帝退往滇西。龚彝得知后日夜兼程赶到腾冲,永历帝已逃往缅甸。龚彝只好返回顺宁老家。第二年,当他得知永历帝的情况后又四处活动,动员各土司起兵反清。龚彝旧部元江知府那崇首先率兵响应。不料此时永历帝已被清兵俘获押回昆明。龚彝不顾生死立即赶到昆明,不卑不亢多次求见永历帝一面。吴三桂同意后,龚彝备酒食菜肴请永历帝。席间龚彝伏地痛哭,帝也痛哭不能饮。龚彝且拜且哭劝永历帝饮酒,帝才勉强饮下。龚彝拜哭不止,自感往事已不堪回首,以头触地而死。三日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于昆明篦子坡。南明最后一个王朝结束。而龚彝的忠烈却永远被后人缅怀。清朝末年,顺宁知县亲自撰文,知府琦磷附跋立“明户部尚书龚彝老先生之故里”碑亭于顺宁城北的鼓山桥头。民国元年,顺宁知府张汉皋将昭忠祠改名为龚公祠。李根源题书“磅礴万古”四个大字匾额悬于祠正堂。
赵又新:赵又新(1881~1920),原名复祥,字凤喈。先世从南京随军入滇,在顺宁鲁史落籍。其父赵德周,迁居县城来凤街。赵复祥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少有大志。光绪三十年(1904)秋,赵复祥与顾品珍、唐继尧、叶基、李根源等30余人,毅然东渡日本留学,进东京振武学校。光绪三十一年,与云南同学杨振鸣、罗佩金等40余人,率先加入孙中山在东京组织的同盟会。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回国,先后授任讲武堂教官、七十五标教练官。武昌起义后,率队反正,被推为统领,后又投奔江西督军李烈钧,先后任都督府顾问,水上警察厅厅长,赣军第二师第五旅旅长,湖口起义失利,潜返云南,为避侦缉,更名赵又新。回滇后,先任讲武学校校长,护国讨袁时,任第一军第二梯团团长,随蔡锷进军川南,屡立战功,战后任第七师师长。张勋复辞,唐继尧组织靖国军,赵又新任第二军军长,辖朱德、金汉鼎两个旅,驻守云南。功勋卓著,被授与二等嘉禾勋章和文虎勋章。驻守泸州时,兵变战败以短铳自击而逝。赵又新殉难后,孙中山南方军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云南省政府追赠“武烈公”,建武烈公祠于昆明翠湖畔,灵柩葬于玉案山麓。朱德题词“护国之神”。孙中山为其中殿题额“砥柱南天”。并赠挽联:“大局赖同撑,我在粤峤君在蜀;束刍聊借奠,生为名将殁为神。”
罗稷南:罗稷南,原名陈强华,号小航,出生于顺宁城内来凤街书香之家。幼读私塾,天资颖异,少有壮志。北京大学毕业,曾任厦门大学校长,后投笔从戎,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政治部宣传科长第三军第二十八师师部秘书,十九路军总指挥部秘书,并参加十九路军等组织的福建人民政府。曾代表人民政府到江西苏区签订抗日反蒋协定,受到毛泽东接待。取笔名为罗稷南和尊闻。曾翻译高尔基的作品《幼年时代》、《没落》、《旁观者》、《磁力》、《燎原》、《魔影》,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等20多本(部)外国名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稷南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但未到职,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上海市人民代表等职。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这本回忆录中,叙述了一件事:1957年毛泽东到上海召集周谷成、罗稷南等人座谈,当时正值知识界反“右”。罗向毛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要是鲁迅今天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泽东对此十分认真,他深思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要么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是识大体不做声。罗当时惊出一身冷汗,不敢再说。“文革”动乱,罗稷南受迫害含恨逝世,终年73岁。上海文艺界于1979年12月15日举行追悼大会,为他平反昭雪。
罗为恒:罗为恒,字紫台,凤庆人。少年时随父罗一鹏在昆明读蚕桑学校,后东渡日本秋田矿山专门学校学习采矿专业6年,并于1906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在南京参加辛亥革命。后参加护国讨袁,随赵又新入川,任第二军军需处长,泸州征收局局长。杨森兵变后,罗到上海学习英语半年,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矿冶专业,其间发表《铅锡分解》科研成果论文,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到新泽西州炼钢厂做工两年。1928年回滇后,被龙云聘请为个旧锡业公司协理、工程师。后到云南大学任教授,1937年到天津,任北洋工学院矿治系教授。“七.七”事变前夕,返回昆明被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陆崇仁聘为一平浪制盐场采矿制盐总工程师。后曾到缅甸经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省侨联委员、省政协委员。1955年向省政协提出一提案:“凤庆洛党有一条燕子岩河,地形、地物、水量各方面条件较好,建议优先开发水电站。”提案转回凤庆后,县人民政府批准洛党区实施,于1958年建成临沧地区第一座小水电站──洛党后河边水电站。
罗筱池:罗筱池,名为藩,彝族,凤庆县凤山镇人。其父罗琨池为清代云南八大书法家之一。罗筱池幼习经史,20岁中秀才,工于诗词。1905年毕业于省农校,曾任蒙自中学校长,省政府秘书长。担任《义声报》、《天南新报》主笔3年。辛亥革命时,任南军统领赵又新的都统秘书。护国讨袁时随赵又新入川,与军中的朱德、李吉阶(李谦)等人义结金兰,共同创办怡国社、新华诗社、振华诗社。同时兼督办四川高县、珙县、长宁县县长等职。1920年,泸州杨森兵变后,杨森组成川二十军并任军长,聘任罗筱池为二十军少将秘书长。1927年,杨森追随蒋介石反共,蒋介石密令杨森就地逮捕朱德。因公文传递之惯例,罗先看到密电后,急与城防司令李谦(顺宁人)密商,决定舍身相救,于是安排心腹副官杨金龙、黄天柱(均为顺宁人)护送朱德潜往成都。1931年,罗筱池出任川军驻南京办事处少将主任,后因与卢汉交往甚密,就应卢汉之邀回滇任卢汉的少将机要主任秘书。1933年,出任盐津县长。1935年,红军长征过云南,朱德密约他在盐津县飞云寺会晤,邀约他随红军北上抗日,罗不愿随,后因10万救国捐为部属挪用,被停职审查。1945年回顺宁任田粮科副科长。1950年2月,顺宁县人民政府成立,罗筱池被迁到青树。1953年因迫于生活无着,致函朱德,朱德赠款给予接济。1956年,云南省文史馆聘他担任文史馆员,按月发给薪金。被安排在文化馆工作,选为县人民代表。1960年病逝,享年84岁。
冯绍裘:冯绍裘(1900—1987),字艳群,湖南衡阳人,河北保定农业专科学校毕业,滇红茶创始人,凤庆茶厂首任厂长。民国27年(1938),祁门等出口茶产地相继论陷,中国茶叶公司为开辟新的茶叶出口厂区,电邀被流散离开祁门茶叶改良场的冯绍裘,到汉口负责茶叶产销技术工作,8月迁重庆,9月中旬到云南,几经曲折,由下关步行到顺宁,已是秋末初冬时节。冯绍裘看到凤山茶树成林、芽壮叶肥、白毫浓密,对这种云南大叶种茶很感兴趣,第二天请凤山茶园试采一芽二叶鲜叶5千多克,分别制成红茶、绿茶各500多克,两个茶样,一红一绿,宛如一金一银,其汤色、香味匀为国内所罕见。将两个品种寄香港茶市,被誉为红、绿茶中之上品。顺宁初冬季节尚能生产出这样高级的红绿茶叶,使冯绍裘一行人欣喜若狂,12月转回昆明汇报后,引起茶界高度重视,并将试制成功的红茶命名为“滇红”。指定由冯绍裘等筹建云南省茶叶公司顺宁实验茶厂。民国28年3月8日,冯绍裘抵顺后,建厂、生产双管齐下,自己设计试制木质三桶揉茶台,以取代传统的手揉制茶方法,在投产前就向茶农推广12台,从此,顺宁民间和茶厂开始使用揉茶机具。民国29年3月,冯绍裘又绘制图纸,委托云南五金厂制造手摇分筛机10部,7月起陆续运到顺宁,第二年就全部安装到位,开始使用。同时,招聘技工,培训人才。又请昆明中央机器制造厂仿制法国克鲁伯大型揉捻机2台,解决筛分机1台,仿制日本大成式手拉百页窗烘茶机2台,从昆明运至下关后驮运到县。民国3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腾冲、龙陵相继失陷,冯绍裘请假携眷回湖南衡阳,被重庆中茶总公司向云南茶叶公司借调到湖南安化砖茶厂。1981年,《中国茶叶》发表冯绍裘撰写的《“滇红”史略》。1987年因病去世,享年87岁。他创制的“滇红”已成为祖国茶史上一朵灿烂的名茶之花。
基本概况:凤庆县地处临沧地区西北部,跨东经99°31′~100°13′、北纬24°13′~25°03′之间,东与巍山县、南涧县相连,东南与云县毗邻,西南与永德县交界,西、西北与昌宁县接壤。县城凤山镇居县境中部,东至云南省会昆明市580公里,南距临沧行署驻地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1公里,总面积3340.2平方公里。均为山区峡谷,仅营盘区有少许丘陵盆地。凤庆县位于滇西纵谷南部,境内群山连绵,山川相间。由于澜沧江及其支流顺甸河、黑惠江、迎春河切割,从北至南形成四大峡谷。西部地势较缓,呈波浪式向西延伸,形成以营盘为中心的中山丘陵盆地。境内最高点为大雪山黄竹林,海拔3098米。最低点为孟统河出境处,海拔900米。县城海拔1578.8米。境内山脉,属怒山、云岭两大山系。澜沧江以南属怒山山系,从南至北分布,主要有大雪山、万明山、黑龙潭山3支。澜沧江以北属云岭山系,从西北向东南分布,主要山峰有光山梁子、金堂山、卡马山头、池塘梁子、灵宝山、六五山等,连贯鲁史、诗礼、新华、永新4个区。境内河流属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澜沧江从西北入境,由东南出境,穿过县城北部,过境长度59.4公里。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有雨热同季和干凉同季的特点,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冬暖夏凉,雨量集中,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6.5℃。全县地表径流量20.22亿立方米,平均年产地下水6.18亿立方米。境内地热丰富,有沸泉2个,中热泉6个,中温泉2个,低稳泉3个。森林以针叶树和阔叶树为主。县人民政府驻凤山镇,邮编:675900。代码:533522/530921。区号:0883。拼音:Fengqingxian。
历史沿革:凤庆,古为蒲蛮之地,故亦称蒲门。早在春秋战国以前,便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活。最早居住在这里的被称做濮人,是今天的布朗族、佤族的祖先,继后有傣族、彝族、白族、回族、苗族、傈粟族、拉祜族等相继入境定居。明清两代,汉族亦大量迁入。目前全县有24种民族,人口42.28万人。据史书记载,濮人曾参与武王伐纣,会战于孟津。凤庆唐属姚州,宋归永昌。元泰定二年(1325年),夷长孟氏,请求内附。泰定四年内附后设顺宁土府。天顺元年(1328年),设顺宁府宝通州、庆甸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改为流官制,称顺宁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顺宁县。民国2年(1913)废府留县,先隶迤南道,后属迤西道。民国18年,裁撤道署,直属云南省府。民国31年属蒙化第五行政区。民国38年属蒙化第十一行政区。1950年2月22日,顺宁县人民政府成立。1953年3月属大理专区。1954年8月26日改名凤庆。1956年改属临沧地区,1959年与云县合并后又分开,分设凤庆建制。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