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赣州市区高清地图 ===
=== 赣州市资讯概况 ===
文化名人: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赣州,祖籍江苏泰州。目前为法籍华人。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
钟绍京(659~746)唐代书法家,字可大,兴国县清德乡人,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钟绍京的书法代表作为名帖《灵飞经》,《灵飞经》为中国书法史上著名小楷法帖之一。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县人,南宋著名诗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魏禧(1624~1681)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县人。所著传记如《大铁椎传》、《江天一传》、《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等,文笔简练,叙事如绘。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宁都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扬州。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宁都县梅江镇西门人。郑獬从小学习刻苦,勤奋上进,赴京会试,经殿试中进士一甲一名,即状元。此后,任陈州(今河南淮阳)通判,荆南(今湖北江陵)和开封知府,后入朝为度支判官,入值集贤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注,起草诏诰,享正三品。
新闻媒体:赣州电视台:赣州电视台始创于1984年6月,1988年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正式开播,随后开通了台内到江西707台的微波线路,告别了靠交通工具送新闻节目上山播出的艰难历程。2002年,无线、有线台两台合并。经过27年的艰苦创业,赣州电视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电视观众的关心支持下,坚持改革创新、宣传创优、工作创特、经营创收,从一个十几人的小台,发展到现在拥有4个频道(赣州新闻综合频道、赣州经济民生频道、赣州科教农业频道、赣州中心城区频道)、一个专业网站(时空赣州网),一个少儿艺术团、两个产业公司(赣州市金牛影视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赣州市电视台影视发展公司)并代管赣州市音像管理站和赣州市影视制作中心,涉足多领域、全面发展的现代型媒体。
赣州人民广播电台:赣州人民广播电台是拥有发射机构的国有广播电台,成立于1994年1月28日,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江源大道中段。赣州人民广播电台拥有赣州新闻广播(FM93.7)、赣州音乐广播(FM94.5)、赣州交通广播(FM99.2)、赣州故事广播(FM98.4)四套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能满足不同听众需求的专业广播,一个能实现全球在线收听、信息互动的赣州广播网。拥有一支既经验丰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队伍,新闻宣传水平和节目拥有全省领先的采、编、播数字化设备。赣州人民广播电台按照建设与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广播大台目标,2010年9月26日,一个新的专业化、类型化广播频率——赣州人民广播电台梅林之声故事广播(FM98.4)在赣州市黄金广场举行盛大开播庆典,标志着赣州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全省设区市最大的电台,一个广播大台的目标基本形成。赣州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赣州市辖全境和广东、福建、湖南等邻省及抚州、吉安等市的部分地区,拥有收听用户1000万人,使得赣州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全国覆盖面积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地(市)级电台之一。
赣南日报报业集团:赣南日报报业集团为中共赣州市委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中共赣州市委机关报——《赣南日报》及其子报、网站、杂志的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工作。《赣南日报》创刊于1949年8月17日。多年来,赣南日报报业集团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宣传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决策,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报道全市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军事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宣传报道全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促进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为全市各条战线的建设者提供新信息、新经验,热情讴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人物,促进全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2010年以来,赣南日报报业集团大力推进报业内部综合改革,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媒体传播能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大为增强,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集团实施多品牌的发展战略,形成了《赣南日报》、《赣州晚报》、《新农民周刊》、中国赣州网、《新赣州》杂志“三报一网一刊”的格局。目前,集团下设赣南日报(含新农民周刊)、赣州晚报、中国(客家)赣州网三个媒体单位和赣南日报经营有限公司、赣州晚报经营有限公司、中国赣州网经营有限公司、发行投递有限公司、出版印务有限公司五个子公司,各媒体单位和子公司均设有内部机构。
交通运输:航空:按4C级规划建设的赣州黄金机场现为赣南第一大机场(4C级),2010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万人次,预计201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赣州黄金机场能满足波音757、空客A320等机型起降,目前已开通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厦门、南昌、海口、福州、成都、南宁、贵阳等地的航线(重庆暂时停航),每周通航130多个航班。赣州还被列为支线航空发展试点城市,引进航空公司地级市基地。
铁路:已建成的京九铁路复线、赣龙铁路,正在建设的赣韶铁路、时速200KM/h赣龙铁路复线,鹰瑞铁路构成了全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赣州站(二等站)现已开行至大同、苏州、泉州、南昌、龙岩、井冈山等地的始发列车,通达全国各大中城市。
公路:公路运输已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105、323、319、206国道为骨架通达四面八方的公路网络,目前已初步建成快速交通骨架网:赣粤高速、蓉厦高速、赣韶高速、鹰瑞高速、瑞赣高速、赣大高速、石吉高速等。
水运:位于赣江源头的赣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
城市道路交通:
贯穿赣州中心城区的主干道:红旗大道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双向十车道,全长5054.4米,自东而西横贯赣州老城区,是赣州市的一条形象大道,被评为“江西省园林路”,以其颇具特色的绿化闻名。
全省最长的城市交通主干道:赣南大道全长35.25公里,总投资30.05亿元,连接赣县梅林镇、赣州老城区、章江新区、赣州开发区、南康市区,其中新建跨江大桥3座(章江大桥、贡江大桥、新世纪大桥),新建互通式立交桥4处(赣县起点立交、赣新路立交、跨红旗大道立交和复兴大道立交),预计2011年底竣工通车。
公共交通:赣州市区有近50条公交线路,483辆公交车,站点遍布市区主要街道及周边县/镇,主要枢纽站点包括火车站广场、南门广场和公交枢纽中心,市区公交采用自动投币,票价一元(县/镇除外)。另市区有出租车公司13家,运营着700多辆出租车,市区出租车一律打表计费,起步价5元/2公里,2公里后1.6元/公里。
快速公交:赣州公交公司现已开通快速公交k1、k2、k3“环城快线”、k6“机场快线”4条快速公交线路,为江西唯一开通快速公交的城市,全程票价一元。k1、k2“快速公交”线路贯穿赣州中心城区东西、南北两条主线,夏秋季运营延长两小时,冬春季延长半小时,发班密度为高峰期每8分钟一班,平峰期每15分钟一班。K3起点站公交枢纽中心经章江大桥、章江北大道、八境路、八一四大道、章江大桥再返回公交枢纽中心,发车时间5-8分钟。K6起点站火车站经八一四大道、文明大道、杨公路、迎宾大道、赣州黄金机场,在沿路返回。发车时间10-15分钟。这四条“快速公交”的开辟使中心城区公交线路呈现4个区域均衡分布相结合的线网格局。
城市轨道交通:为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加快推进赣州城市建设,早日确立赣南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2010年初,由市城乡规划建设局与赣州城市开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启动编制的《赣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经专家评审原则通过。该规划涵括了赣州中心城区、赣县县城和南康市城区等120平方公里范围,规划坚持“符合主客流方向,缓解中心城区交通供需矛盾,注重引导土地发展”的原则,通过“点、线、面”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研究,结合赣州都市区和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确定了赣州市“网格式”的轨道交通线网。该规划的通过,既为赣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做好长远规划,又为轨道交通建设用地控制提供规划依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已纳入《赣州市2010—2012年重大项目滚动计划》。2011年,完成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立项;2012年,完成第一条轻轨工程可研报告等前期工作。2010年,已完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赣州地铁1号线、2号线规划图(见右图册),赣州城市轻轨路线走势图(见右图册)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