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光泽城区高清地图 ===
=== 光泽县资讯概况 ===
命名的传说:光泽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千多年历史,但建县却始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距今只有1028年。光泽县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1)以景好而命名:光泽,含山光水色之意。清康熙版《光泽县志》就以"青山耸翠,碧波潴秀"八个字来描绘县境的地理特征。指境内群山耸立,林海茫茫,形如绿宝石,熠熠生光。又是溪河纵横,涧泉稠密,百溪之水;全然集聚之地。把光泽二字注释得淋漓尽致。
(2)以产银而成名:光泽,其字义是指物体表面反射的亮光。唐武德七年(624),割邵武县之北的光泽、鸾风二乡置洋宁镇时,就有光泽乡之名了。传说,唐初时,光泽乡在北路,因太银的银矿质量很好,县令到光泽巡按时称赞"此银甚佳,光泽很好",唐高祖李渊看到后也赞叹"此银妙哉,光泽佳矣"。地名因此而来。
(3)以传说而得名:一是相传很久以前,光泽县叫乌纱县,白天黑夜都黑洞洞的,像是乌纱盖顶。原因是一条修练了千年的黑龙精,把整个县城弄得天昏地暗、鸡犬不宁。后被下凡视察的二郎神除去。百姓为感激二郎神除灭龙精,重见光明,福泽人间,便把“乌君县”改叫“光泽县”。二是传说远古时代一个赤脚大仙赴王母娘娘蟠桃会路过此地时得知没有县名,看到四周光秃、平地窄小,便随口取名为"光窄"。几年后这位大仙又去赴蟠桃宴,再拂云一看、此地已成凡间仙境,感叹这里的百姓勤快,今后定会福泽无边,于是就把“光窄”改成“光泽”,代代相传,沿用至今。
自然环境:本县地形为两侧中低山地所夹持的长谷形光泽盆地.东南部系北北东走向的杉岭山脉,是武夷山主脉,北蜿蜒至浦城西北部,南迤逦至建宁西部,长约250公里,是全省地势最高大的山脉,深谷陡壁,雄伟壮观。诸母岗为境内最高峰,海拔1836米,由中生界凝灰熔岩组成。西北部为北东走向的武夷山脉,多由花岗岩、火山岩组成;是闽江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中部为低山丘陵,光泽-桃林是发育在断裂上的大谷地,是本县主要农作区。本县属中亚热带,四季较匀、温和潮湿。年平均气温17.6℃,一月平均气温6.0℃,七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9.5℃。秋温仍高于春温。年降雨量1864毫米,为武夷山多雨区的县份之一。无霜期271天。年平均寒潮3-4次。
经济简况:光泽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省重点林区县、莲子生产基地之一。农副产品有稻米、茶(干坑“天字号”、乌君山“老君眉”茶为上品)、香菇、笋干、蚕桑、松脂、土纸、油茶籽、油桐籽、山苍子,柑橘、蜜桃、板栗、李、杨梅、梨,淡水鱼。工业有机械、化肥、制药、造纸、酿酒、针纺、林产化工、建材、冶金等门类。特产蕲蛇酒、蛇干。近年来,光泽人民充分发挥山区优势,重点发展鸡业、竹业、烟业、中草药业、玖瑰花业等重点产业,福建圣农实业有限公司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逐步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链的路子。进入新世纪,光泽大力实施"小县大县城、小县大产业、小县大开发"的"三小三大"战略,加快城市建设、壮大特色产业,实现全方位的开放开发。光泽敞开山门,招商引资,把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头等大事,对外经济活跃。正在兴建的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工业园区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及良好的配套设施,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2002年以来,光泽全县上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的工作部署,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全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以开展创业竞赛为抓手,大力组织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各项改革,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激活基层细胞,夯实发展基础,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有力的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构筑起飞平台、实现加速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十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立足光泽实际,解放思想,求实创新,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战胜各种灾害,克服种种困难,以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努力营造想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创业氛围。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作用,在改革中转换机制、激活发展活力,在开放中调整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始终把项目开发、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统筹协调、推动落实的重要载体与主要抓手,开展竞赛,推动工作。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依法治县、以德治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抓基层打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平安光泽”,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坚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依靠全县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57亿元,增长14.0%;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3.92亿元,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42亿元,增长5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亿元,增长16.2%;财政总收入1.3052亿元,增长25.15%,其中县级收入7742万元,增长2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7亿元,增长28%;实际利用外资212万美元,外贸出口484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12元,增长14.5%;年末户籍人口15.59万人。工业经济。工业总产值26.4亿元,增长24.1%。规模工业企业数由年初的32家发展为39家,其中,新增美迪和供电公司两家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全县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4家。全社会工业实现增加值6.94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达34.3%,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8.2%,位居全市第一位。工业企业实现税收8006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0.1%。食品加工、化工矿产、林产加工、工艺箱包等四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共完成产值19.79亿元,增长40.6%,占全县规模工业总量的90.7%;实现税收4590万元,增长23.5%,占规模工业税收总量的76.4%。农村发展。粮食总产量8.5万吨,增长2.8%。全年饲养肉鸡5320万羽,增长27.3%。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全面落实。种植烟叶0.24万公顷,种烟乡镇乡乡超万担,烟叶产值和税收均增长52%。中药材生产持续发展,新植576.73公顷。竹业实现产值2.82亿元,增长10.4%;完成人工造林0.29万公顷,增长11.3%,林纸一体化基地造林项目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完成6个乡镇、63个村的中心村镇建设规划,启动第一批8个中心村和2个中心镇试点建设。总投资1452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和耕地整理866.7公顷;烟田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000万元;实施水库除险加固3处,建成村级供水工程10处,新建沼气池400口。发展农资和日用品经营连锁配送中心3个、网点351家。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积12.03万公顷,占应改革面积的98.9%,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林权证抵押贷款和森林火灾保险等配套改革同步推进。项目开发。全年共实施各类投资项目28项,项目总投资22.15亿元,完成投资7.33亿元,增长27.8%,其中:工业项目11项,基础设施项目9项,农业项目2项,房地产项目1项,其他项目5项。金岭工业园完成投资5064万元,占年度计划的253.2%。圣农六期产业化扩建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75.3%。凯圣生物质发电项目完成投资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7%。二甲醚项目完成投资2036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1.8%。大唐氟化工项目完成投资209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4.5%。基础设施。投入资金3700万元,实施电网改造项目93个,其中,投资2100万元的110千伏金岭变电站和投资1179万元的110千伏故坪双回路工程基本完成。总投资1040万元,完成农村道路硬化39.9千米;新建农村客运候车亭20个,全县所有建制村实现村村有候车亭。投资3700万元,新建通讯基站48座。改造坪山东路和82个公交站点。建设消防指挥中心、城区视频监控系统。社会事业。科技实施计划项目20项,推广成果项目20项,申报省市项目7项。教育第三期农村中小学危改工程通过省市验收,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稳步推进。文化基础设施投入200万元,完成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5个村农民俱乐部建设。完成妇幼保健所综合楼、华桥乡卫生院改造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第二周期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省市验收。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出生婴儿性别比均达目标要求。投入169万元,完成高山台改造,新增光纤联网行政村11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完成任务的154.8%。民生保障。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28项。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分别增长15.8%和55.4%。办理农村住房保险3.2万户,城乡居民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15.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10.8万人,参合率达93%。发放各类保障金8810万元,增长33.6%。发放库区移民后期补贴125.7万元。新开发商品房面积3.5万平方米,首期108套廉租房项目已开工建设。“造福工程”实现农户234户、1100人搬迁新居。共出动900余人次,重点开展乳制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圆满完成圣农冻鸡供应北京奥运会食品任务。县级储备粮增储550吨,总储备达2660吨,新增县级食用油储备40吨。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