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惠民城区高清地图 ===
=== 惠民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惠民域地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氏族部落聚居。夏属兖州域,商为蒲姑国地,周为齐国境,春秋战国为齐地。秦:置厌次县,属齐郡。秦始皇以东南有天子气,乃东巡以厌(厌读压)之,次舍于此,故名。县治在今桑落墅北。汉:西汉改厌次县为富平县,属青州刺史部平原郡。王莽篡汉后改富平为乐安亭。62年(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复改为厌次县,仍属平原郡。三国:为魏地,名厌次,属乐安郡。晋:名厌次,属冀州刺史部所辖乐陵国,刺史部驻厌次。北魏:名厌次,县治迁马岭城(今何坊乡二郎堂村北二里处),属沧州乐陵郡。北齐:556年(天保七年)废厌次,将原厌次县并入阳信县,县治马岭城,属乐陵郡。隋:初为阳信县,属渤海郡。586年(开皇六年)废渤海置棣州,县属棣州。596年(开皇十六年)复置厌次县,属棣州,县治迁至今辛店乡先棣州村一带。606年(大业二年)废棣州,厌次县属沧州。不久,废沧州,复置渤海郡,厌次属渤海郡。唐:复置棣州,厌次属棣州。625年(武德八年),废棣州,厌次属沧州。643年(贞观十七年)复置棣州,州治驻厌次,厌次还属棣州。天宝初,改棣州为乐安郡,厌次属乐安郡。758年(乾元元年)改乐安郡为棣州,厌次属棣州。五代:厌次属棣州。907年(后梁开平元年)棣州刺史华温琪为避水患,将州治与县治均迁于厌次东南(今清河镇乡古城马村一带)。宋:厌次县属河北东路棣州乐安郡。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迁州治、厌次县治至阳信县界乔子镇之八方寺(今惠民县城址)。金:厌次属山东东路棣州防御郡。元:厌次县属济南路棣州。明:1368(洪武元年),废厌次县,域地入棣州。1403年(永乐元年),改棣州为乐安州。1426年(宣德元年)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属济南府。清:初仍为武定州地,1724年(雍正二年),武定州为山东布政使司直隶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武定州升为武定府,始置惠民县(因城东南20里有惠民沟而定名)。为武定府的附郭县。中华民国:1914年,改岱北道为济南道,惠民县改属济南道。1925年,置武定道,道治设惠民城。1928年废武定道,惠民县直属山东省。1936年于惠民县城置山东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辖惠民等11县。1939年中国共产党在惠民县境内西北部、西部、西南部开展抗日游击活动,1942年9月,冀鲁边区在商河、惠民两县边界地区建立商惠县抗日民主政府。1944年10月渤海区建立惠(民)济(阳)商(河0三边县。1945年9月,建立惠民市,惠民县原一、二区归惠民市管辖,市政府驻惠城;其余地区属惠民县管辖,县政府驻何李村(属第三堡乡)。惠民市、惠民县属渤海行政区第四专署所辖。10月,撤商惠县、三边县。1946年12月建杨忠县。1949年4月,惠民县党政机关由何李村一带迁入惠民城。1949年5月,杨忠县改称惠济县。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5月,渤海区撤销,原辖专区调整,建立惠民专区,专署机关驻惠城,惠民县属惠民专署管辖。惠济县撤销,其辖区分归惠民、济阳、商河三县。1961年4月10日,惠民县、滨县分治,惠民县原辖13处人民公社改为13个区,县政府迁回惠城。惠民县属惠民专署所辖。1967年3月,中共惠民县委、惠民县人民委员会被惠民县革命委员会取代,属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所辖。1978年,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惠民地区行署,辖县不变。至1985年,惠民县仍归惠民行署所辖。
基本概况:历史悠久:惠民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自秦始皇东巡设厌次县以来,历为州、府、郡、县治所,清代为武定府,有"鲁北首邑"之称。悠久的历史培育了众多名人志士,隋朝画家展子虔、元代剧作家康进之都诞生在这里。
人文与自然景观:惠民县拥有丰富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被山东省列为八大重点旅游景区之一,2003年1月又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现存唯一清代城堡式民居"魏氏庄园",有为纪念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而修建的大型仿古式建筑群"孙子故园"和占地5000余亩的“中国孙子兵法城”,有泰山行宫、宋代古城墙遗址、山东省最大的平原林场保护区、有风光秀丽的黄河自然风景和优美独特的生态农业景色,以及大商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河南张泥塑、清河镇木版年画、剪纸、魏集古木家具等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中国孙子兵法城"和一年一度的“孙子文化旅游节”,是人们了解和研究孙子兵法奥秘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资源:惠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农业资源丰富。这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环境宜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20C,无霜期184天,年平均降水量589毫米。全县耕地面积110万亩,人均1.93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亩。淡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惠民46.5公里,境内建有4处引黄闸,年引蓄黄河水4亿立方米。内河有徒骇河、土马沙河,年地表径流量1亿立方米,宜井面积70万亩。
农产品资源:惠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调整,现已形成优质粮棉、桑蚕、蔬菜、林果、畜牧、食用菌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和省粮棉生产基地、"中国桑蚕之乡",淄角、皂户李、大年陈、何坊等乡镇分别被命名为"中国优质蔬菜第一镇"、"中国食用菌特产基地"、"中国蜜桃之乡"和"中国西葫之乡"。惠民县是全国第二批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和华北地区中德技术合作集约化农业五个试点县之一,拥有山东省首家生态农业实验站,建立了八个生态农业区,实行农业集约化、标准化、区域化生产,有11个农产品被认证为省级无公害产品,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15万亩,是山东省认证无公害产品品种最多、生产基地面积最大的县。工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了纺织、机械、生物制药、生物制种、食品饮料、地毯、绳网、饲料加工八大主导产业。龙马重工、惠民华润纺织公司、惠民基德纺织公司、山东彩霞地毯集团、飞虹丝业公司、山东中棉棉业公司、六和农牧科技园等一批骨干企业正在崛起。惠民县建有两个省级工业园区,是全国最大的化纤绳网生产基地,享有"绳网之乡"的美誉。经过十余年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惠民企业正在向集团化、外向型发展。
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明显惠民县是连接华东、华北的交通枢纽,境内有德龙烟铁路经过,距济南国际机场120公里,距天津240公里。境内220国道及省级干线公路纵横交错,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东临滨州港,北临黄骅港,境内建有三座黄河浮桥,到北京以及天津、青岛城市均可当日往返。正在建设中的黄河大桥将提供了更为便利交通通道。县内电力充足,境内拥有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二座,11KV变电站十座。年发电能力为1.32亿KWH热电厂将于2003年上半年投产(现已破产,改为热力公司)。通讯设施齐全,可随时与世界各地沟通信息。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机构,以及先进的医疗保健设施和健全的教育系统,孙子故园文化广场、护城河公园为小城增光添彩。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古韵特色与现代气息兼备的文明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经济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大批投资者,中外客商纷至沓来。
自然地理:概况:惠民县位于山东省北部平原,处在京津唐和山东半岛两大发达经济区的交汇点上,属黄河三角洲腹部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开发圈。惠民县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地势平坦,境内全部县黄河泥沙淤积成的平原,海拔8-20.7米。大致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全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微斜平地,占县境面积的64%。
河流:有4条河流过境。黄河由西向东,流经县境南缘46.28公里,为县内主要灌溉水源。徒骇河由西向东,流经县境南部45.2公里,流域面积460.5平方公里,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系县内排洪、灌溉的主要河道。沙河由西向东,流经县境北部41.5公里,是县内主要排洪河道,其流域面积562.3平方公里。土马河自西部入境后为南北走向,流长15.2公里汇入沙河,流域面积232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惠民县位于北温带,东近渤海,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型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2℃。一月份平均气温-4℃。极端最低气温-22.4℃。七月份平均气温26.3℃。极端最高气温42.2℃,年平均无霜期184天。作物生长期年平均238.9天,年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的持续时期为276.8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89.4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013毫米(1964年),最小降水量为339毫米(1965年)。少雨年份不足一季作物正常生长对水份的要求。惠民县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季风气候明显。1月平均气温−3.3°C,7月平均气温26.5°C,年平均气温12.6°C。显示▼惠民县(1971至2000年)气候平均数据2.7(36.9)5.8(42.4)12.3(54.1)20.6(69.1)26.1(79)30.8(87.4)31.4(88.5)30.0(86)26.3(79.3)20.3(68.5)11.9(53.4)4.8(40.6)18.58(65.45)−7.7(18.1)−5.4(22.3)0.5(32.9)7.9(46.2)13.6(56.5)18.8(65.8)22.2(72)21.1(70)15.1(59.2)8.5(47.3)0.8(33.4)−5.2(22.6)7.52(45.53)4.2(0.165)7.7(0.303)10.1(0.398)23.1(0.909)39.3(1.547)70.3(2.768)184.3(7.256)135.4(5.331)44.0(1.732)31.9(1.256)13.5(0.531)4.8(0.189)568.6(22.386)62585756616479827570676566.32.22.83.65.15.67.312.39.46.24.94.12.465.9177.6172.6212.4240.2270.3253.7210.8222.4230.7218.8180.4173.02,562.9来源:中国气象局2011年5月1日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