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澜沧城区高清地图 ===
=== 澜沧县资讯概况 ===
各类资源:土地资源:2003年全县有耕地123.6万亩,其中水田31.3万亩,旱地92.3万亩。全县土壤有6个土类(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16个亚类,32个土属,47个土种,适宜多种作物、林木、果类和竹类生长繁育。
水能资源:年均降水总量135亿立方米,地表水总径流量62.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为19.7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人均为1.77万立方米(2003年减为1.75万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有水2500立方米(2003年达6650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不含澜沧江干流)25.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8.4万千瓦,已开发1.48万千瓦,国家正在兴建的585万千瓦的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就在澜沧县与翠云区交界处。有温泉40多处,一般水温40~50℃,最高99℃,目前只有县城附近的两处被开发利用。
生物资源: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780万亩,森林覆盖率53.9%,活立木总蓄积量2784.4万立方米。县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林木类主要有思茅松、水冬瓜、木荷和各种栎类、竹类,以思茅松和栎类为多,珍贵树种有三棱栎、铁力木、紫柚木、红椿、樟树等。野生动物有野牛、马鹿、熊、豹、野猪、懒猴、岩羊、水獭、穿山甲、猫头鹰、孔雀、鹦鹉、白鹇、蟒蛇等。
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种有铁、铅、锌、银、铜、锡、锰、金、煤、石灰石、石膏、石英砂等。以铁、铅、锌、褐煤为富,其中全县铁矿储量达21.8亿吨(仅惠明铁矿储量就达11.27亿吨),占全省铁矿储量的50%以上,位居第一;铅锌仅老厂铅锌矿储量就超过30万吨;褐煤储量1.03亿吨。
人力资源:2003年末,全县有19个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5251人,其中正高职1人,副高职68人,中职1259人。全县农业人口中,共有全、半劳动力22.11万人。
民族文化及旅游资源:澜沧县内各民族和睦相处,形成了以拉祜族文化为主、包容各民族文化特点的澜沧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其中拉祜族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神话、诗歌、传说、舞蹈等,口头流传的诗歌以创世叙事长诗《牡帕密帕》最著名,舞蹈以芦笙舞和摆舞最具民族特色。50年代曾拍摄过反映拉祜族生产生活、婚恋习俗和英勇斗争的电影《芦笙恋歌》,其主题曲《婚誓》在全国至今广为传唱。《斑鸠拣谷子》、《猎虎》等拉祜族舞蹈曾先后获全国优秀节目奖,县民族歌舞团曾被评为全国“乌兰牧骑式”先进集体。每年农历10月15~17日是拉祜族的特色节日“阿朋阿龙尼”(葫芦节)。此外,位于惠民乡景迈、芒景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富东乡邦崴村属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千年古茶树,糯福基督教堂,澜沧江勐矿元代摩崖及澜沧江风光,县城的拉祜风情园与“11.6”大地震纪念碑以及竹塘、拉巴、东回等乡镇内的喀斯特地貌、暗河、溶洞等自然人文景观,具有开发旅游的良好条件。拉祜族原生态歌舞
历史沿革:1914年置澜沧县,因县有澜沧江而得名。1959年改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00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辖2个镇、21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6401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勐朗镇45278、上允镇45090、东朗哈尼族乡20463、谦六彝族乡20693、新城乡23850、东河乡11964、大山乡20256、南岭乡22888、雅口乡20658、谦迈乡11993、酒井哈尼族乡12740、惠民哈尼族乡14614、东回乡14635、拉巴乡13967、竹塘乡34683、富邦乡20464、安康佤族乡12669、文东佤族乡15233、富东乡16069、雪林佤族乡13782、木戛乡17560、发展河哈尼族乡14561、糯福乡16906。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2001年,全县辖2个镇、13个乡、8个民族乡:勐朗镇、上允镇、富邦乡、大山乡、新城乡、拉巴乡、糯扎渡乡、糯福乡、竹塘乡、富东乡、木戛乡、东河乡、南岭乡、东回乡、谦迈乡、酒井哈尼族乡、发展河哈尼族乡、文东佤族乡、雪林佤族乡、惠民哈尼族乡、东朗哈尼族乡、安康佤族乡、谦六彝族乡。2006年,撤销勐朗镇、东郎哈尼族乡和谦迈乡,设立新的勐朗镇,新设立的勐朗镇管辖原勐朗镇、东朗哈尼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谦迈乡看马山、布老、包麦地3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糯扎渡乡,设立糯扎渡镇,新设立的糯扎渡镇管辖原糯扎渡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谦迈乡竜山、谦迈、落水洞3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糯扎渡乡政府驻地;撤销新城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谦六彝族乡,谦六彝族乡政府驻地不变。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澜沧县经济社会极为落后,工业仅有少量土法炼铅,农业耕作多处于刀耕火种原始状态。1949年全县农民人均口粮仅151公斤,人均纯收入27元。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工业和乡镇企业,着力扶贫攻坚,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尤其是1988年11月6日7.6级强烈地震造成的困难,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3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92亿元,比2000年(下同)增长39.44%;县属工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5.86亿元,增长2.99%;本级财政收入4442万元,支出2.53亿元,分别增长35.97%、32.4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54亿元,贷款余额6.81亿元。工业、农业产值的比重和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分别调为36:64和41.4:22.2:36.4。
农业:澜沧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粮食、甘蔗、茶叶、咖啡、水果是主要农产品。2003年主要农产品调整为粮食、甘蔗、茶叶、蔬菜、油料、水果、橡胶、草果和咖啡,实现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3.75亿元,比2000年增长5.6%。其中:粮食总产量15.6万吨,农民人均产粮312公斤,分别比2000年增加0.36万吨、23公斤;甘蔗种植面积17.58万亩,产量43.1万吨;茶叶面积15万亩,产量4651吨;蔬菜面积4.7万亩,总产3万多吨;各类水果2.8万亩,产量2500吨;油料面积1.95万亩,产量1228吨;橡胶面积1.43万亩,其中收获面积5340亩,产量190吨;草果面积8597亩,其中收获面积2951亩,产量43.4吨;咖啡面积5251亩,其中采摘面积3350亩,产量24吨;大牲畜存栏17.11万头、出栏1.88万头,生猪存栏33.67万头、出栏16.35万头,肉类总产量达12175吨,水产品产量1085吨;乡镇企业总收入2.02亿元。林业围绕“绿色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加快了造林步伐,仅2003年就引进印尼金光集团在11个乡(镇)建成速生丰产林基地10.13万亩,并在东回乡动工兴建了县内最大的速生丰产林育苗基地,占地500余亩,建成后年产树苗450万余株,为计划7年内完成300万亩速生丰产林建设打下基础。澜沧县的茶园
扶贫开发:澜沧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历届县委、县政府不断增加扶贫投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并大力开展改土、治水、通路、通电、绿色五大工程实施扶贫工作,在温饱试点村建设(1994年起重点攻坚12个扶贫攻坚乡)等一系列措施作用下,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2003年,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对象,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共投入各项扶贫资金1.99亿元,累计解决了6.2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和5.5万人、3.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其中2003年争取到位扶贫资金9394万元,实施了10696户茅草房改造、692户3020人的易地扶贫开发、边四县农村扶贫开发三年行动计划中的8个猪供精站和2102户养殖示范户建设、411人的劳务输出及19个重点村建设等扶贫,解决了3950户贫困户、1.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791元。但按“人均有粮300公斤,人均纯收入865元”的温饱线标准测算,全县尚有34万多贫困人口,并有3.7万户16万人居住着简易茅草房,3万多人生活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急需易地搬迁的贫困高寒山区,仍是一个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
工业:澜沧的工业是解放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至2000年,以制糖、制茶、建材、冶炼、林产为主的工业生产初具规模。2001年起加快了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其中勐滨糖厂、林产品公司已于2002年先后破产。2003年,实现县属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2.11亿元,比2000年下降1.2%。
边境贸易:澜沧县糯福、雪林两乡与缅甸接壤,有发展边境贸易的便利条件。2000年末,民间自发形成了糯福阿里街、南段街和雪林雪昆街3个边民互市点,与缅甸建有糯福班角、阿里、南段和雪林波哨4条通道,其中糯福班角—缅甸勐平—景栋—大其力和雪林波哨—昆马—腊戍—仰光2条为主要通道,有边贸企业9家。2000年,全县完成边贸进出口总额4522万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8项,合作金额达2115万元。2003年仅实现边贸进出口总额3400.4万元,比2000年下降24.8%。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行政区划:2003年,全县辖勐朗、上允2个镇和东朗、东回、拉巴、谦六、新城、东河、大山、南岭、糯扎渡、谦迈、酒井、惠民、竹塘、富邦、安康、文东、富东、雪林、木戛、发展河、糯福21个乡(其中民族乡8个),下设155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口民族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47.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9万人,非农业人口3.67万人。县内居住着拉祜、汉、佤、哈尼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6.29万人,占总人口的77.12%,其中主体民族拉祜族19.93万人,占总人口的42.24%。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