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老河口市区高清地图 ===
=== 老河口市资讯概况 ===

名胜古迹:老河口风光旖旎,周围名胜颇多。市中心有孙中山先生塑像和纪念堂,有李宗仁先生亲笔命名的中心公园,有国民党部分要员题字的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还有鄂西北最大的清真寺。历史上著名的"马窟云峰"、"汉水秋清"、"四眼井"等赞阳八景,曾使历代文人骚客流连忘返。道教胜地武当山、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山以前隐居的地方--古隆中和南阳卧龙岗,以及车城十堰和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都离老河口不远,以老河口为中心进行游览参观活动,均可当天往返。
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河口丝弦:老河口丝弦是民间艺人行艺和文人学士自娱的音乐,丝弦音乐兴于河南省开封,其主要成份是汴梁(开封)小曲,现有的曲牌名称如“坡下”、“打枣杆”、“银扭丝”、“叠断桥”、“劈破玉”等,皆属明、清流传于民间的小调曲牌。老河口丝弦属汴梁小曲的分支,由河南传入,距今有400多年历史。老河口丝弦初为民间艺人、文人学士、商人及自由职业者操琴聚会、以琴会友、自娱自乐的一种文化消遣方式,曲友们常在茶馆、商行、客室、庭院弹唱、演奏以尽雅兴。在当时,丝弦应属封建士大夫类的高雅艺术形式,后经演变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乐种,且在民间流传开来,至清末老河口丝弦演奏已成规模。湖北老河口是这一乐种很有影响、年代悠久、人才集中、并具有相对稳定班社的地方,故称“老河口丝弦”。2007年8月,由老河口市文联副主席涂宏伟撰写的报告文学《丝弦苦旅人》被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大型城市文化综合月刊《文化月刊》第7期采用,同时还被湖北省唯一大型综合性时政月刊《今日湖北》第7期及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湖北文艺界》等较有影响的刊物刊发,一篇报告文学同时被多家媒体刊发和转载,这在老河口市尚无先例。报告文学《丝弦苦旅人》文字凝练、优美,细节翔实,跌宕起伏,生动感人,读后使人产生心灵的震撼,深受教育和启迪,堪称上乘之作。报告文学《丝弦苦旅人》全方位展现了“老河口丝弦”的传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老河口市群艺馆退休干部余家冰自幼从师刻苦学习丝弦、文革中保护丝弦、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抢救发掘丝弦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心血,最终使这一被湖北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名录的“老河口丝弦”原生态地保留了下来。2008年6月14日,在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河口丝弦榜上有名。这是老河口市首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国家“非遗”名录。近年来,老河口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重视,文化部门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传承力度,老河口丝弦先后被列入了襄阳市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过整理发掘,现在老河口丝弦已记谱100多首,除保留有著名的丝弦乐曲“三思”(《思乡》、《思春》、《思情》)外,还有《高山流水》、《打雁》、《赏秋》、《小乔哭周》、《闺中怨》、《陈杏之落院》、《陈杏之和番》等20余首曲目,均已被《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收录,目前演奏人员已发展到数十名。在我市一些大型文化活动中,经常可以听到老河口丝弦的精彩演奏,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南派陈义文木版年画:中国民间的年画历史源远流长,肇始于唐,勃兴于宋。到清代乾嘉盛世以后,年画逐渐形成地方流派,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以及河北武强等地堪称代表。其独有的艺术特点和强烈的地方特色成为中国年画代表。但湖北老河口市的陈义文老人的木版年画却鲜为人知。是什么原因让木版年画流落至此?它的艺术水准又是如何?何以定性为南派?现在它的命运又走向何处?,中国民间的年画历史源远流长,肇始于唐,勃兴于宋。到清代乾嘉盛世以后,年画逐渐形成地方流派,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以及河北武强等地堪称代表。其独有的艺术特点和强烈的地方特色成为中国年画代表。但湖北老河口市的陈义文老人的木版年画却鲜为人知。
发现:1984年,张朗教授在重庆博物馆发现一幅典型的南派风格木版年画,他通过落款"老河口陈义文"为线索,通过湖北省和襄阳市群艺馆寻访陈老。襄阳市画家边广兰和群艺馆的人到老河口寻找这块雕版的主人。那时的陈老已经在给别人刻墓碑为生,生活窘迫,也没有人认识他。边老师就和当时河口文化局的韩江局长四处打听,去了当地的百花山墓地,找那个刻墓碑的老人,从那时起,陈义文的木版年画工艺开始浮出水面。20世纪80年代,陈老的木版年画艺术受到专家的认可和推崇,他的作品先后参加了1986"湖北民间美术展"和1987年"首届中国艺术节",其中有三幅作品到东南亚各国展出,部分作品入选中学美术和木版年画专集,许多省级博物馆予以收藏。
身世:生活有时候就是一把刻刀,时光的刀锋赋予陈老的人生也颇有传奇色彩,身世坎坷,命运多舛。陈义文祖籍河南社旗,祖父陈福兴早年跟一个叫"王哈蟆"的人学艺。在清朝末年流浪于湖北各地,以画坊雕版为生。他14岁的时候就跟父亲陈国卿学习木版年画的雕刻技艺,在民间,这被称为门弟师,意为长辈直接带的徒弟。经过父亲身传口授,16岁的陈义文出师卖艺。在当时颇为繁荣的老河口胡德俊开设的一家名为"松昌福"作坊里面作工,以后又开设专门的门神铺并在老河口安家。解放后,由于政治原因,老人被迫放下刻刀,到雕刻社刻过图章,乐器厂作过乐器。后来工艺厂倒闭,老人放下刻刀,回家养老赋闲。到陈老退休时的最后职称是中级工艺美术师。陈老看到他父母亲的黑白照片,拭去镜框上的灰尘,他半晌不语。"我父亲是86岁时走的,当年平顶山的好多工程都是出自父亲之手。可是我惭愧啊,没有把父亲的手艺学好,搞得现在后继无人、愧对先人啊",老人哽噎起来,"在河南,我还有个弟弟在少林寺作古建,和老手艺多少还沾点边。老陈家这一脉,就只有我和他了"。陈年往事让老人百感交集,心潮难平,无意间,我们触动了老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渊源:南派木版年画起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鄂西北.豫西南地区,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为鼎盛时期,后来随着石饮术现代印刷术的兴起而逐渐衰退,以致被人们所遗忘。陈老木版年画的构图饱满而主次分明、线条密实却一丝不茍、颜色丰富而对比鲜明、均衡中力求变化,整个流程全部是沿用古法手工制作,工艺流程十分复杂。从画墨线稿、贴版、站版、刻版到设套色、刻套色版、印刷,至少要十三四道工序。它全为套色印刷,一般一种颜色一块板,一张年画一般5-7种颜色。雕刻所用的木板为山中木质坚硬且纤维少的棠栗子木(目前此木比较稀少,现多以梨木代替)。陈老说年轻的时候,雕一个版快的只要一两天,现在毕竟上了岁数,至少也得十天半个月的。一般木版年画都是套色印制,陈老的作品一般都是5-7套色的,一套颜色一个版,彩色雕版无论阴刻、阳刻,对色时阴阳契合,色彩对比强烈,红与绿、黄与紫形成强烈对比。可耐日色以大红、朱红(丹色)、黄、绿为主,特别以填丹为年画所特有(即以丹色作底色),木版门画可分为工笔、意笔、木版套印、木版印线手绘等。具有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强烈、线条朴拙浑厚、粗犷简结、极富装饰的独特风格。其用晒雨淋而不变色。植根民间土壤,陈老年画题材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民间传说。虽然图稿自己也可以画,但大部分作品是祖上传下来的,所以才保留年画的原汁原味。按形式大致可分为:神像、门神、门画、喜画、中堂等二十多种。神像中有赵公元帅、灶王爷,门神中有岳飞、郑成功、孟良、秦琼、尉迟恭、钟馗等忠良正面人物。喜画的喜庆色彩浓厚,以福禄寿禧、一团和气、和合二仙作为代表。中堂作品较少,只见有百寿图一种。比如作品赵公明(赵公元帅.武财神):民间多贴于房屋门上赵公元帅是中国民间传说的财神爷,此神能驱雷.驭电.除瘟.消灾,并且通领着"招财使者""利市仙官"等执掌钱财的神仙,因此,做买卖的人将赵公元帅作为神像虔诚敬奉,以求财源广进。
传承:在"文革"中年画曾经被视为牛蛇神,但先辈和自已创作的雕版,陈老想尽办法保存下来了。现在陈列在老河口市博物馆的一个展室里面。近年有文物贩子找他收购雕版,都被老人婉言谢绝了。他说:"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又怎样?象我父亲教育出来的子女没有把金钱考虑在前头的。",市政协委员、画家边广兰女士一直关心南派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保护,对河口陈义文木版年画作品的特点、风格、样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盛赞陈老木版年画为原生态艺术,是一种值得传承的艺术形式,并在省市有关部门呼吁申请专项保护基金。"我很想收个徒弟,曾教孙子学过一段时间,可孙子嫌学这门技术不挣钱,只好到南方打工谋生。"陈老说:"我不保守的,学习技术难度大,打比方,京戏翻跟斗一样需要功夫.谁愿学习?门槛过不去,孙子不能学,出去打工,手艺养不活人。我作的事情实实在在,没有放弃过一天,一心一意搞自己的,八块梨木版,一块一块锯开拼起来,雕东西。",2003年年底,陈老在接受一家报纸采访时说:"木版画以前很受老百姓欢迎,虽然现在没有市场了,但我不能让这门艺术在我手上断线。"为不让许多珍贵的版本失传,靠每月100多元低保度日的老人,正省吃俭用买来梨木,一心想把存留在记忆中的作品赶制出来。拙襟见肘的日子丝毫没有改变老人对木版年画的执着,他说:"冯骥才去年春节的关于民族民间文化的讲话,我听了热泪流啊....."但对于木版年画后继无人的残酷现实,老人有点忧心忡忡。"一刀镌就子午线,七色染成乾坤图,"抱朴斋木版年画作坊门口的这幅对联,是对陈义文年画艺术的最好写照。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