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临城城区高清地图 ===
=== 临城县资讯概况 ===
旅游开发:太行山的俊逸,泜河水的清澈,孕育和锻造出临城人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记载。商周时期,这里曾为名城古郡,春秋时属晋地,西汉时为房子县地,唐朝天宝元年更名为临城,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邢台市共有两处“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均在临城:一是宋代普利寺塔,是宋徽宗指派当时国内著名的能工巧匠所筑,是国内至今仅有几处遗存且保留完好的砖结构古塔之一;二是唐代邢窑遗址,“类银类雪”的“邢白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珍品”。号称北方第一洞的“崆山白云洞”,是国家4A级著名风景区,“崆山”的由来,据传是因为当有山风袭来时,整个山体会发出阵阵的轰鸣声,所以当地百姓称此山为“空山”,此洞被专家誉为“地下熔岩博物馆”。如今,以崆山白云洞为龙头,集洞、山、水、原始次生林及人文景观为一体,方圆250平方公里的旅游带初具规模。崆山白云洞、天台山、岐山湖、蝎子沟原始次生林等于2005年已被国土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天台山景区总面积20多平方公里,探险观奇,一步一景;岐山湖景区以休闲度假、水上游乐、餐饮住宿、会议服务等项目为主;“避暑胜地”小天池原始次生林;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普利寺塔”和“唐代邢窑遗址”、“风波亭”等人文景观,以及地质博物馆、邢瓷作坊、岐山湖环湖公路开发、旅游专线公路建设等建成后,方圆不出5公里的大旅游的文化格局基本上形成,将打造出一段令人心旷神怡的“奇妙旅游”。风景名胜
风情万种岐山湖,:岐山湖,又名临城水库,位于邢台市临城县,在崆山白云洞西南2.5公里,始建于1958年,是县内农业灌溉用人工水库,库容量为1.76亿立方米。湖水清澈无污染,水质达国标二级。该湖具有水面开阔,湖岸线长的特点。开发度假、游泳、垂钓、戏水、游乐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景区规划开发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8平方公里。岐山湖景区距崆山白云洞西南2.5公里,库容量为一亿七千万立方米,水面面积近千亩。湖水一碧如洗,平静清澈,与远山互映,构成绿水青山的画面。湖的西北端,水漫潭林,树在水中长,水在林中流,船在树中游,意境优美独特。更兼有鲜美丰富的水产资源。金秋时节,常有野鸭栖落飞翔,别有一番野趣。配套设施有:大型游乐设施“激流勇进”、商周古城、鸳鸯茅舍、中国名塔园等,是度假、游泳、垂钓、戏水、游乐等综合性游乐场所。
经济发展:农业发展:临城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优化区域布局,培养特色主导行业。全县大枣保有量达到18万亩700万株,基本实现人均一亩大枣林,大串杆枣被评为国家银质奖。全县水浇地面积累计达到18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水浇地目标。养鸡业被省认定为特色主导产业,产值达1.3亿元。养蝎业依托河北以岭药业临城养殖基地,发展养殖重点乡3个,重点村80个,重点户800户,蝎子存量达1600多万条。大力发展舍饲圈养牛羊,发展舍饲圈养牛羊重点村54个,专业村30个,优质肉奶牛存栏5.6万头,小尾寒羊、波尔山羊存栏1.5万只。农业开发,涌现出股份制大投入、高科技治山的绿岭公司、绿源公司等荒山开发典型。
工业建设:临城工业企业发展迅速。依托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两大龙型主导产业。建材业以万福集团、天福、天利等企业为龙头,以水泥、石子、花岗岩、大理石、板岩、耐火材料、河砂为主导产品,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行业产值达5亿多元;农副产品加工业以亚华淀粉、华营金玉米和青青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了全县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临城的工农业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美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已成为推动临城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
招商引资: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投资者可以在税、费征收、土地使用等方面得到奖励、减免和优先照顾。优越与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了美国、韩国、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大批客商来临城洽谈业务,投资兴业。主要外资项目有河北兴财煤炭有限公司、邢台云龙煤炭公司、邢台华珠轧辊有限公司、邢台利华矿业有限公司、邢台虎派服饰有限公司等;主要内资项目有:河北康达药业有限公司、河北以岭医药集团临城养殖基地、邢台东方热电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临城县天福建材开发有限公司、临城县天利水泥有限公司、临城县兴融第一煤矿、临城县银河煤矿、临城县蓝天石膏矿、临城县绿源有限公司、临城县天翼铁粉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等。2002年尚有28个百万元以上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文化遗存:汉代房子已是有名的“丝绸之乡”,所产白绸作为贡品,时与蜀锦媲美;隋唐时期白瓷,以“类银类雪”闻名中外。临城县文化遗迹颇多。有仰韵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商周文化遗址、春秋时期晋临邑城遗址和汉代柏畅城遗址;隋唐时代的瓷窑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宋代的普利寺塔,建于明代的护城古堤和息波亭,还有竹壁村民陈氏三代人跨明清接力60年修筑的三叉两孔蛤蟆桥,至今保存完好。它们都凝聚了临城先民的智慧,铭记着临城历史的民展轨迹。
普利塔:位于县城中部,因塔南旧有普利寺而得名。塔身为砖质结构,高33米,9层,塔身呈正方形,底边长7.12米,逐层递减。每层四角旧有玲珑铁钟一挂,晚风袭来,丁当作响,为“普利晚钟”之称,为临城古八景之一。塔底级较高,外壁四周砖刻974个佛像,内壁砖刻40个佛像,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故又名“万佛塔”。塔身内有石拱门,门内有井。塔下筑有石台,台高10米,南北长28米,东西宽23米。塔东曾有亭台,旧志载,宋徽宗下晋驻于此,命宰相蔡京书“爽亭”二字于碣上,今已废。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息波亭:位于县城西护城石堤上,俗称八卦亭,占地32平方米。旧志载,明万历十六年知县程鹏抟建,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宋广业重修。亭呈八角形,高5.5米,内施斗八藻井,外为八角攒尖布瓦顶,造形精美。外八柱以上以隶、楷两体刻着14条古文名句,字体丰润劲媚。亭内有石桌石凳,古时是文人雅士邀朋聚会之处。
护城石堤:位于县城西侧,为防水患而建。始建于明隆庆三年、万历七年与二十五年历年修筑。古堤长800米,高3米,宽2.4米,为巨形青石筑砌。堤南端有一碑碣,长宽均为1.8米,青石镌刻,碑阳为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县程鹏抟为修筑河堤的呈文,共1585字,碑文均为阴刻楷书,书法刚劲有力,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碑文记载了河水泛滥、城池受危经过,对考证古河道的历史演变具有宝贵的科学研究价值。
蛤蟆桥:位于县城西北14公里竹壁村东。因桥下有巨石形似蛤蟆而得名。据旧志载,桥始建于明崇祯三年,完工于清康熙三十年,为竹壁村民陈志美、陈三光、陈文显祖孙三代接力修造而成。此桥青石筑成,长108米,宽5米,高8米,三叉两孔,呈人字形,故又名双脊桥或者双济桥,古时为临城县南北交通要道,现保存基本完好。
临城煤矿遗址:位于县城西北6公里的祁村村北。总面积0.5平方公里。在遗址的中央,有一对井筒,直径6米,深200米,井壁用青石和水泥浆砌而成,工程坚固。1882年,洋务派筹集资金139860元开办了石固煤矿、胶泥沟煤矿。1898年8月,中国与比利时首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1903年,中比第二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1905年签订合同。主副井筒于1907年先后建成,投入使用。直隶临城煤矿的建成仅晚于直隶开平、山东华德、辽宁抚顺三大煤矿,是清政府和外商建成的第四座大型煤矿。1927年矿井被水淹没,生产停顿。抗战爆发后,临城矿务局的官员弃矿南逃,煤矿地面物资全部葬入日军之手。日军在这里残杀人民,毁坏建筑,用火车运走所有设备。1943年,闻名中外的临城煤矿全部变成废墟。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