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龙山城区高清地图 ===
=== 龙山县资讯概况 ===
县情概览:龙山县位于湘西州北部,东连永顺,南接保靖,西近湖北来凤、重庆酉阳、秀山,北靠湖北宣恩。东经109°10′~110°53′、北纬28°45′~29°30′。沿公路,县城至长沙598公里,至吉首267公里。南北长106公里,东西宽32.5公里,总面积3,131.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千公顷。含水田15.9千公顷,旱地10.36千公顷(1995年末实有)。境域地貌形如巨掌,北高南低,横于武陵山脉西侧,万山耸立,峰峦起伏,酉水、澧水及其支流纵横其间。最高海拔1,736.5米,最低海拔218.2米。西北部有0.27万公顷以上红土层盆地,南部有里耶、苗市等万亩以上河谷平坝地,还有70多块33.33千公顷以上的高山台地呈星点状分布全县。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5.8℃,最高气温39.5℃,最低一6℃。无霜期270~280天,年降雨量1.400毫米。年均日照1,261小时。1995年末,总人口12.79万户、498,983人,其中农业人口11.48万户、453,225人。总人口中土家族238,262人,苗族63,987人,回族4,056人,瑶族366人,其他少数民族174人。土家族占总人口的43%。龙山置县始于清雍正七年(1729),属湖南省辰沅永靖道永顺府。民国3年(1914),废府、州、厅,留道,改辰沅永靖道为辰沅道,龙山属辰沅道。民国11年(1922)废道,龙山县直属省。民国26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29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1949年10月解放,属湘西行政公署永顺专区。1952年8月属湘西苗族自治区代管,同年12月正式归其所属。1955年属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以后,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县治民安镇。至1995年辖10镇、37乡,19个居委会,532个村,3,125个村民小组。10镇即民安、红岩溪、石羔、召市、隆头、里耶、茨岩塘、苗儿滩、洗车河、桂塘。37乡即华塘、新城、洗洛、湾塘、白羊、兴隆、三元、桶车、石牌、大安、乌鸦、猛必、比溪、茅坪、西湖、塔泥、农车、洛塔、干溪、猛西、他砂、风溪、坡脚、靛房、内溪、贾市、岩冲、长潭、瓦房、火岩、辽叶、老兴、贾坝、咱果、水田坝、水沙坪、八面山。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龙山是湘西州的大县,1949年前,各业萧条,发展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努力建设,逐步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百业兴旺,迅速发展
基本概况:全县辖34个乡镇(街道),434个行政村,总人口54.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5.97万人,占66.4%。土地构成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宅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2%,耕地面积仅占8.5%,人均0.8亩。
龙山县的历史:龙山的历史悠久灿烂,远在夏商周时代,龙山为荆州地域,1729年(清雍正七年),改土归流,置龙山县。龙山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近代以来,龙山人民先后参加过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武昌起义、护法讨袁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萧克、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当时的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就设立在兴隆街乡、茨岩塘镇。当年,跟随贺龙参加红军闹革命的龙山儿女有9600多人,现有在册烈士2400人。龙山风光旖旎,山奇水秀,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民族风情浓郁迷人,火岩溶洞群神奇瑰丽,乌龙山大峡谷鬼斧神工,佛教圣地太平山闻名遐迩,“摆手舞”、“茅古斯”等土家民俗古老神秘。龙山聚宝藏珍,素有“万宝山”之美誉。水利、森林、草场资源极为丰富,药材驰名武陵。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煤炭、紫砂陶、石英砂、铅、锌、硅等,其中优质紫砂陶储量5000万吨以上,石英砂近亿吨,石煤矿地质储量达10亿吨以上。
龙山经济的发展: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龙山经济社会长足发展。连续三届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模范单位;两次被评为全省双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三次被评为全国烤烟生产收购先进县。2002年,龙山县国内生产总值13.9亿元,财政收入1.7亿元。初步形成了7.5万亩烤烟、5万亩百合、6万亩桔橙、3万亩药材、2万亩无公害蔬菜和畜牧生产为主的六大农业支柱产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兴起,产品在湖南省第二、第三届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上共获得三金二银,产品畅销周边市场及长沙、广州、重庆、上海等大中城市。县内所产中药材1441种,有药材专业批发市场3个,县酉源中药饮片厂的产品供不应求。龙山县是湘鄂渝边区物资集散中心,新建了民安工业品市场、糖酒副食批发市场、城南农贸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45亿元。自2000年来,全县共洽淡招商引资项目80多个,外来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达5800万元,年产值达9800多万元,两家外资企业获自营进出口权,年出口供货达300万美元。
龙山县近年政绩:近年来,龙山县着力扶贫攻坚,全县先后有10万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6万人。先后投入资金1.62亿元,带动民间投资5亿元,新修改建了长沙路、民族路、湘鄂路等县城街道,新增街道面积30万平方米,新建了龙烟花园、世纪广场等休闲娱乐配套设施,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逐步提高。整个县城形成一城二区、道路四横六纵的新格局,城区面积已达到8.1平方公里,被誉为湘鄂渝边区的一颗璀璨明珠。2002年里耶战国古城的考古发现,被专家称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上最为重要的发现”,被评为“2002年全国考古六大发现之一”,里耶战国古城被国务院增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里耶战国古城、古井、古简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风土人情:独特的习俗:土家族团聚过年,有其独特的习俗:若腊月大则二十九过年;月小则二十八过年。土家人把提前一天过年称之为“赶年”。关于“赶年”,民间有这个传说:相传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由于朝政腐败,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断大肆袭扰,朝廷曾多次派大军抗倭,都惨败告终。尚书张经上奏朝廷,请征湘鄂西土兵平倭,明世宗准奏,派经略使胡宗宪督办。永定卫茅岗土司覃尧之与儿子覃承坤及桑植司向鹤峰、永顺司彭翼南、容美司(今湖北鹤峰)田世爵等奉旨率士兵出征。时值阴历年关,覃尧之深知一去难返,决定与亲人过最后一个年,于是下令:“蒸甑子饭,切砣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过年再出征。”因时间紧,来不及作许多菜,就来个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炖,叫作“合菜”,吃了好上路。这道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士兵上前线后,很快打败倭寇,收复失地,世宗亲赐匾额,上书“东南战功第—”。志书记下了这段历史:“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将士,除夕,倭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赶年”习俗体现了土家人民识大体顾大局,甘愿为国捐躯的博大胸怀,是土家人民的骄傲。
土家“茅古斯”?:?土家族聚居的湘鄂渝黔边境地区,古时森林莽莽,人烟稀少,交通闭塞。土家族先民在农耕渔猎之余,有了求乐之思。然而,历史和自然赋予他们的,只有对猎物姿态的模仿和生产活动的再度体验,这种模仿和体验,便产生了土家族最原始的舞蹈———“茅古斯”。“茅古斯”是土家族语的译音,意即穿草衣的古人。它以近似戏曲写意、虚拟、假定等技术手法,表演土家祖先渔猎、农耕、生活等内容,既有舞蹈的雏形,又具有戏剧的表演性,两者杂糅交织,形成浑然一体的祭祀性舞蹈。据专家们认定,这种表演是原始戏剧舞蹈的活化石。“茅古斯”是土家族摆手活动中进行的一种具有故事情节的表演活动。其形式为:演员十多人至二三十人不等,一人饰老“茅古斯”,他代表土家族祖先,其余为小“茅古斯”,代表子孙后代,他们赤身裸体的肌肤上扎着茅草。表演时,他们全身上下不停地抖动,让所穿的草衣发出??声响,行走用醉步进退,左右跳摆,摇头抖肩。“茅古斯”一般每夜表演一场,内容多反映生产生活情况,诸如“扫堂”、“祭祀请神”、“打猎”、“挖土”、“钓鱼”等。首先表演的一般是“扫堂”。茅古斯们把系在腰间的红头棍上下左右到处扫动,口里不停地高声齐唱:五谷丰收,人丁兴旺的扫进来;,打牌赌博,偷鸡摸狗的扫出来;,风调雨顺,满仓稻谷扫进来;天灾人祸,瘟气湿气扫出来;,好的东西统统扫进来,坏的东西统统扫出去。“茅古斯”们高昂激越的音腔,似鹰长啸,粗犷神骏,充分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嫉恶如仇、淳朴善良的美德。紧接着是农事表演,其间最活灵活现的是“围猪”表演,他们以报信、开山、理脚迹、围山、赶杖、分肉、祭梅山、封山等一系列情节,真实、古拙地再现了原始社会中土家族祖先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直到如今,土家人在打猎活动中,还保留这种“上山赶肉,见者有份”的原始公社式的劳动分配方式。“茅古斯”表演中最让人感觉神秘的是“祭梅山”。土家族尊崇的“猎神”像是用七根茅草扎成的,土家人称为“梅山”。传说中的土家族猎神,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女猎手。因山中有虎患,她替民除害,在搏斗中被虎爪把衣物抓得片纱未存,羞愤下她与虎抱在一起,跳崖身亡。为纪念这位替民除害的女英雄,遂奉为猎神。但因为她死时是裸体,不便塑像,才以草把代神像而祭之。“茅古斯”一般以“扫堂”作为开场戏,用“烧山挖土”这场戏压轴,以表示新的一年阳春又开始了。
美味的民间食品:“嘴巴两块皮,只想好的吃”,凡到湘西的客人,都想尝尝土家的民间食品。湘西盛产稻谷、包谷、高粱、红薯、荞、粟及各种豆类,坪坝上的土家人以大米为主食,大山界上的土家人就主杂掺半,也有以包谷为主食的。土家人菜肴讲究酸、香、辣,俗话说:“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像猫爪抓,走路脚软眼也花”,故特别看中辣椒、胡椒、花椒、大蒜、胡葱、韭菜、香椿等辛辣香味特浓的佐料食品。旧志记载说:因土人居住“丛岩邃谷间,冰泉凛冽,岗瘴郁蒸,非辛味不足以温胃健脾。”,土家妇女多为酸香辣制作能手,诸如将四季鲜菜、野菜或五禽六畜之肉通过干制、腌制、烘炕等制成干菜系列,腊菜系列,辣菜系列,酸菜系列等,把人生的日子打发得有滋有味。土家著名的土菜有:石耳炖鸡鸭。明清时代,永顺的石耳是土司给皇上的贡品,据说每年皇帝大宴群臣必上这一道菜。泥鳅钻豆腐,也是—绝,让泥鳅饥饿三天,再让吃饱猪油,然后放进豆腐中,文火慢炖,让泥鳅钻进豆腐,直至炖熟,其味妙不可言。还有苦瓜炖鲜鱼、嫩北瓜炖干牛肉,都是常人不敢配伍的佳肴;它如血豆腐、荷渣、沅古坪腊肉、梆梆肉、酢鱼酢肉、瓦缸菜、鱼儿辣子、火烧茄子、火烧辣椒(捣烂成泥)及野菜系列等等。土司王流传的“土王全席”,—席十八碗碟,共八道菜谱,二十四个系列,足可与中国几大名菜坐在—条板凳上谈经论道。特别是土家“三下锅”,风味十分独特。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征调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线抗倭,恰好赶上年关,为不误军机,土司王下令提前—天过年,于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各位客人,到了永顺,建议到小餐馆尝尝“三下锅”,叫你一辈子都忘不了。另外,逢年过节,土家人打糯米糍粑、做竹叶粑粑、炒炒米、做团馓;春日做桐叶麦粑,秋日做苦荞粑等,都令人嘴馋不已。
经济概况:综合: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2.48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5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6.76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14.47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为34.64:20.81:44.5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6586元。全县财政总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13.9%。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优,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总量和人均拥有量偏少;工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能源的瓶颈制约仍未完全破解。
农业:200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72:13:13:1:1。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32千公顷,增长4.1%,粮食总产量19.45万吨,增长4.6%,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作物产量增幅较大的有玉米、薯类、大豆,产量分别达3.58万吨、5.87万吨和0.34万吨,分别增长8.9%、4.3%和4.4%。油料1.47万吨,增长3.3%;烟叶1.13万吨,增长16.3%;蔬菜16.64万吨,增长0.4%;水果7.23万吨,增长8%;茶叶91吨,基本与去年持平;药材5.04万吨,增长0.1%。全县6家州级以上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3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七妹鲜辣食品厂加工的“鲜辣王”获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龙山百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注册,新发展专业合作组织4个。全县生猪饲养量43.72万头,增长2.08%;生猪出栏21.98万头,增长3%;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4.9万头、5.96万只和138.96万羽,分别增长为2.10%、5.96%和2.04%;全年肉类总产量1.8万吨,增长3.7%。全年水产品产量3016吨,增长5.4%。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农村投资3.52亿元,增长38.3%;全县实施通乡、通畅工程62条,完成投资1.2亿元;实施冷水溪、杨家沟、万福3座小Ⅰ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41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3.5万人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3254口,全县沼气池总数达3万余口;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72项1.8亿元;成功争取到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每年可增加对农民直接投入5000多万元,全县农民养老实现了“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根本性转变,新农保试点参保率达63%,全县68751名农村60岁以上老人受益。
工业和建筑业:2009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44227万元,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216万元,同比增长9.0%。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8676万元,同比增长31.1%;重工业增加值14540万元,同比下降7.8%。国有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769万元,同比下降1.8%;集体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63万元,同比增长14.7%;股份制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260万元,同比增长16.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95万元,同比增长4.0%,其它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329万元,同比增长7.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率达9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3205万元,同比增长3.19%;实现利税6758万元,同比下降12.76%;独立核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7.84%,同比下降了4.99个百分点。全年供电量22619.76万千瓦小时,同比下降17.69%;发电量17055.1万千瓦小时,同比下降11.77%;自来水生产量724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0.95%;原煤12.99万吨,同比下降12.85%;铁合金4834.92吨,同比下降24.94%;水泥11.89万吨,同比下降4.24%;平板玻璃18.46万重量箱,同比下降10.73%;纸制品16123吨,同比增长40.69%。2009年龙山县拥有资质建筑企业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232.6万元,同比增长22.4%;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50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3628万元,同比增长35.81%,城镇以上投资完成144452万元,同比增长28.24%;农村投资完成35176万元,同比增长38.32%;跨地区项目完成14000万元,同比增长211.11%。城镇以上投资中城镇投资完成132291万元,同比增长38.37%;房地产开发完成12161万元,同比下降28.63%。农村投资中,非农户投资完成17983万元,同比增长61.79%;农户投资完成17193万元,同比增长20.10%;投资完成较大的项目有龙永公路、乡村公路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500T/D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辣椒深加工开发项目、廉租房建设、西部电网完善工程、里耶古城开发、龙山县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等项目。
国内贸易、招商引资和旅游:2009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845.4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县城70208.2万元,增长21.1%,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6.5%;县以下零售额80637.2万元,增长18.8%,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3.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总额121289.3万元,增长19.5%;住宿餐饮业26602.1万元,增长21.5%;其他行业2954万元,增长17.8%。2009年招商引资项目34个,实际到位资金6.53亿元,同比增长40.4%,其中实际到位境外资金727万美元。2009年,全县落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家店31所。2009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8.33万人次,同比增长10.7%,实现旅游总收入11012万元,同比增长11.23%。2009年末全县星级宾馆达15家。
交通和邮电:交通建设加速推进,黔张常铁路列入国家铁道部2010年争取开工建设项目,吉恩高速有望2010年开工建设,龙永公路等级公路改造工程超额完成年度建设计划,里龙二级公路已在进行选线工作,茨岩塘至新城二级公路项目完成工可评审,209国道绕城线公路前期工作已完成,4条通乡公路路基工程已全面完成,42个村通畅工程已全面完成,3条省际边际路路面工程已全面完工,3条县内网络路已正式启动,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继续加强。全社会货物周转量7359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92.6%;旅客周转量45015万人公里,下降16.4%;客运量688万人,下降13.89%。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064万元,同比下降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93万元,同比增长14.01%,电信业务总量30353万元(包括移动、联通、电信业务总量),同比下降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3992户,移动电话用户143904户,同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0613户。
金融与保险:200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29亿元,比年初增长29.3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8.74亿元,较年初增长23.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61亿元,比年初增长30.37%。全年保费收入6173万元,同比增长31.9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93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890万元。全年赔付1496万元,同比增长28.31%。其中财险赔付1287万元,人险赔付209万元。
科学技术和教育:2009年共实施县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5项,其中国家项目6项,省级项目8项,州级项目8项。国家、省、州、县共投入科技引导资金333万元,带动业务部门和企业投入资金1630万元,研究、引进、推广新技术12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共实现产值1.41亿元。积极开展科普教育,2009年各类培训达15万人次。全县共有科技示范村34个,科技示范户3400户。2009年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9546人,招生3184人,毕业生2603人;初中在校学生26711人,招生9444人,毕业生9247人;中等职业在校学生2086人,招生817人,毕业生1214人;小学在校学生51877人,招生8286人,毕业生9218人。2009年,全县寄宿制学校建设投资3195万元,完成35所项目校建设。新改扩建校舍面积10254平方米。逐步完善了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等各个阶段的就读保障体系建设,全县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共落实发放义务教育救助资金4841万元,学生319182人次,其中:免费教科书总金额947.8万元;免杂费总金额3278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615.2万元。
文化、卫生和体育:全县共有社区文化演出队伍35支,全县民间业余团队87支,拥有固定队员2510人。全年创作文艺作品12件(个),策划、协助、组织、辅导各类文化活动55余场。积极实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在全县453个行政村巡回放映5458场。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全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60.2%。县级电视台1座,平均每周播出时间224小时。电视发射台3台,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7.05%。全县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50051座。全年在中央电视台上稿13件,在省电视台上稿85件,在湘西电视台上稿161件。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7个,病床1460张,卫生技术人员1105人,其中执业医师391人,执业助理医师199人,注册护士339人,村级卫生室483所。全县共监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02户,监督覆盖率达到100%。清理整顿个体诊所28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参合农民422019人,参合率达88.79%。全年共投入群众体育活动经费180万元,举办各类大中型全民健身活动23次,累计活动天数达33天,共有281个队4897人参加,观众达8.9万人次。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