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娄底市区高清地图 ===
=== 娄底市资讯概况 ===
科教文卫:文化概况:娄底文化产业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依托本地资源,挖掘自身潜力,立足发展后劲,突出一县一色,全市文化产业经过几年蓄势,2008年总收入7.89亿元,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书画收藏:方兴未艾。近年来,娄底出现了收藏本土知名书画家康移风、郭东生、曹明求、颜家龙、易元和、邬惕予、肖时明、童和平、王雪樵及已故傅国钦、王憨山等书画作品的热潮,市文化局审时度势,着力做大这一新兴产业,挤出资金每年在市博物馆免费为本土和省内外书画作品提供个人或集体展览10余次,为书画产业推波助澜,书画作品价格水涨船高,有力地促进书画艺术品商品化、产业化。现在全市收藏队伍21000余人,每年的交易量在3000万元以上。仅在双峰收藏队伍达17000人左右,其中较为专注的约4000人,上规模的约500人,交易量每年在2000万元以上。这一切得益于政策的科学引导,2006年,双峰县首次提出“文化兴县”的战略,2008年,制订了《双峰县文化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政府投入启动资金100万元,对包括书画事业在内的文化活动予以支持,今年3月,双峰县出台《关于深入实施文化兴县战略的决议》,明确提出要加速发展书画等特色文化产业。书画收藏在双峰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化走过一个领导关心——政府重视——政策形成的历程,逐步形成一个文化产业,走上与现代经济接轨的科学发展之路。
KTV:风景独好。:娄底全市已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文艺演出、艺术培训、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2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4.5万人,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娄底城区月塘文化街总长4公里,开设了3家画廊、5家茶楼、8家健身房、7家美容院、5家宾馆、38家KTV。这里环境优雅,街道宽阔,停车方便,不扰邻居,KTV鳞次栉比,一眼望去,美轮美奂。今年1-5月,仅KTV行业产值已近亿元,带动餐饮、水果、酒水、美容、健身等相关产业近5000万元,安置就业人员11000人。KTV不仅成了娄底大众的消费场所,也吸引了附近城镇的广大消费者,遇节假日,歌厅爆满,包厢供不应求。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月塘文化街不仅没有肃条,而且更是“车如游龙人如潮,十里霓虹十里歌”,成为娄底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民间剧团:桃李花开。:在湘中农村,活跃着大大小小的民间剧团60余家,桥头河镇被文化部命名为花鼓戏之乡,有12个花鼓戏剧团常年在周围农村演出;双峰洪山殿胡仲文木偶戏剧团一年在附近县市区演出400场以上。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一支重要力量的则是娄底冷水江市禾青镇明星艺术团。该团集艺术培训、教育、演出、商业于一体,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百佳民间剧团,创作生产的《赌博者自述》、《补锅》、《打虎上山》等文艺作品在2003年度厦门金秋之夜文艺调演中获一等奖。该团斥资300多万元自建的艺术综合培训楼,总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设施齐备。聘请专业人员为老师,免费培训音乐、器乐、舞蹈人才,培训出来的学员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演出团体中,形成了演出红火和培训爆满良性互动的局面。2009年以来,明星艺术团新增就业人员40余人,组建4支演出队在广东深圳、珠海、湛江、厦门等地演出,经济收入在200万元以上。
绿色旅游:春江水暖。:娄底人文资源丰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曾国藩故居风光带、4A级风景名胜景区紫鹊界8万亩秦人梯田、龙山、湄江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名镇杨市镇、名村三甲古村落,有望进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三甲共产主义示范村(玉屏的红旗居民点)、毛泽东游学伏口遗址和开国上将李聚奎故居,还有蔡和森、罗盛教、成仿吾、陈天华、湘中八女杰等历史名人更增添了娄底文化的厚重与神奇。紫鹊界秦人梯田位于新化县水车镇,该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一手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文化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2007年,水车镇引进外资400万元,兴建紫鹊界民俗文化演艺中心,组建艺术团和紫鹊界民俗文化表演队,专门为游客表演新化山歌、梅山武术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2008年9月,《村官是个堂客们》、《马东的假期》二部电影同时在水车镇开拍,随着两部电影的热播,紫鹊界名声大振,游客也纷至沓来。随着该镇上溪村“杨氏宗祠”申报省级文保单位和楼下村申报历史文化名村的成功,促成了文化建设与旅游的完美结合。2008年文化产业收入突破了500万元,成为水车镇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面对特殊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娄底人争取在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亿元,占GDP比重的3%左右,完成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迎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学校培训:娄底市娄星区是1980年设立的县级行政区,1999年前为县级娄底市,1999年撤地设市改为娄星区,现有7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含开发区)总人口39万,面积430平方公里。现有中学19所,小学85所,在校学生7万余人,专任教师4618人。1997年和2001年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接受省“普九”年检和素质教育检查评估,均获全省先进。2002年秋定为全省首批课改实验区。2003年7月,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现场研讨会在我区召开。2004年秋季起小学1—3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全部进入课改。2004年10月被确定为全国“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2005年6月成功实施新中考。几年来,我区各级各校高度重视课改,积极培训教师,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开展课题研究,全力建设校本教研制度,抓好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考试考核评价制度,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推动了我区教育的健康、快速、优质发展。
音乐美术:每年在北京所举办的个人书画展中,娄底籍艺术家占据了我省的2/3强;即将开幕的“艺术湖南——湖南美术家晋京精品展”,娄底市就有20幅作品被选送……近年来,娄底市文联引入考核机制,乐当文艺家们的“贴心保姆”,带来该市文艺事业大繁荣。娄底市文联在全省文联系统中首创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每年都要与各县(市、区)文联及所属各文艺家协会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年终进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县(市、区)文联评先评优、表彰奖励挂钩,并纳入对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记分内容。这套强有力的评价机制,使娄底市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工作迅速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在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推动下,双峰县文联由过去无办公场地、无办公经费、无专职干部的“三无”文联,一跃成为全省先进县市文联。通过机制创新,成功完善自我“造血”功能的娄底市文联,一改过去对艺术家协会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甘当协会和文艺家的“贴心保姆”。对举办展览、文艺研讨会的艺术家,市文联积极帮他们跑经费、拉赞助;对重点作品重点作家,市文联主动上门服务,帮助确定主题、探讨修改意见。娄底市艺术家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近3年来,一大批文学艺术作品开始在全省乃至全国显露影响。其中,纪实文学《憨山画传》、音乐作品《啄木鸟》、摄像作品《家园的故事》等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书画艺术出现国内有名的“娄底现象”;戏剧《村官是个堂客们》获得全国第八届“映山红艺术节”金奖,实现了娄底戏剧在全国获奖零的突破。
电视媒体:娄底电视台综合频道(即娄底广播电视中心无线频道)拥有3台1000瓦电视发射机,采用多点发射,可覆盖全市5个县(市、区)外,还可覆盖湘乡、宁乡、安化、新邵、邵东等周边县市的部分地区,人口覆盖达450万。现开办的《娄底新闻联播》、《社会聚焦》、《都市晚风》、《湘中艺苑》、《经济报道》、《文艺星空》等栏目贴近生活,极富娄底特色,是深受娄底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娄底电视台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喉舌,也是450万电视观众的忠实朋友。娄底电视台广告部承担娄底电视台等媒体的广告策划、制作和发布工作,拥有资深专业广告人士10余人,多次成功地为商家策划广告活动,已与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和广告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是外地产品了解娄底市场、进入娄底市场、打开娄底市场、进而占领娄底市场的首选广告合作单位。
经济发展:经济概况: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为569.79亿元,增长12.9%,增速比2008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0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90.01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7.74亿元,增长11.5%。全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6.2:50.9:32.9,其中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0.9和1.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4492元,增长12.3%。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5.51亿元,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53亿元,增长14.3%。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7%。园区工业不断壮大,娄底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娄底薄板材料深加工产业园”。全年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63.36亿元,增长16.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9%。高新技术不断发展,全年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67.3亿元,增长15.5%,比上年提升7.8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作用加大,实现增加值74.7亿元,增长1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4%。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全年共完成增加值240.7亿元,增长13.9%,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2.2%。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2009年,全市围绕建设“两型社会”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8.6亿元。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成为城市投资的主载体和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城区建设日新月异,中心城区吉星路等主次干道完成提质改造,孙水公园建成开放,市体育中心和涟水河南岸防洪堤主体工程竣工。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分别增长18.0%和4.0%。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娄底城区绿地率达到34.3%。娄底市创建优秀旅游城市通过国家验收,水府示范片区纳入长株潭城市群昭山示范区范畴,与长株潭对接融入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社会民生:民生保障力度加大。2009年,全市实施3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均圆满完成任务,共完成投资19亿元。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88万人,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601户,实现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1.23万户。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社会保障支出18.71亿元,增长48.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展开,全市参保人数62.7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娄星区启动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效益和参合农民收益水平提高,参合农民274.6万人,参合率达86.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达41.4%。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123.5和41.6元,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11所;新建、改扩建乡镇敬老院9所;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8座,解决农村24.41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4360口;改建县乡公路140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778.8公里;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53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45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166个;改造行政村配电网140个。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加大,新建经济适用房1298套,新建(筹建)城镇廉租住房7167套,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户达2.58万户。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进入全省一类行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辅助金发放到位率和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特别扶助金发放到位率均达到100%。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全年残疾人职业技能及使用技术培训人数达906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96起,同比下降5.5%;死亡192人,同比下降8.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37人,比上年减少0.063人;百万吨煤死亡人数3.82人,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人数7.94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3.02人。
物价水平:物价涨幅得到较好控制。2009年,消费价格指数为100.7%,较上年下降6.5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呈“三升四降一平”态势,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8%,衣着类下降1.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0.4%;居住类与去年持平。
经济发展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区域竞争压力较大;产业结构还不合理,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支出压力大;节能减排要求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统筹城乡发展难度较大,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投资环境:娄底经济发展迅速,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娄底工业从小到大,由弱转强,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煤炭、化工、电力、机械为骨干的工业支柱产业,涌现出了涟源钢铁集团、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公司、金竹山电厂等产业典型。近年来,娄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日供水量总达60万吨的水厂、超高压变电站、第二煤气源厂等一大批基础设施,修建了两条高等级公路和多条市内主要交通干线,开通了40万门程控电话、20万部移动电话,建立了与全球联网的娄底信息港。娄底市中心城区已建成全国有名的森林城市。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