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南郑城区高清地图 ===
=== 南郑县资讯概况 ===
建制沿革:南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考古工作者在县境北部的梁山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遗址遗物证实,南郑地区早在数十万年前即有古人类生息繁衍;原始公社时期,已有较发达的农牧业、手工业。南郑是汉水流域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社会从古到今各个时期的承载、延续踪迹都可以在这找到。南郑在周代即为汉水上中游地区重镇,战国时期置县。为陕西置县最早的县之一。自公元前451年秦筑南郑城后,厉为汉中郡.道.府附郭首县。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时曾以南郑为都城;汉末张鲁在此建立政教(五斗米道)合一的政权将近30年;三国时蜀汉与曹魏在南郑地区进行过激烈较量;晋武帝泰始年间,南郑为梁州及汉中郡治所。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南郑县改为光义县,治所不变;隋开皇初年复称南郑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废汉川郡置梁州,南郑为州治所;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南郑为山南道梁州属县;宋代,南郑为府辖县及路、府治所;元朝(1271~1368年)设陕西行中书省,南郑为兴元路路治,南郑县正式划归陕西;明朝时期南郑为汉中府治,其间明末农民起义军在南郑地区留下众多可歌可泣的斗争史话;清朝时期南郑属陕西布政司汉中府辖县。民国17年(1928年),撤销汉中道,南郑县直属省辖。20世纪30年代初,南郑县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之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12月6日,南郑县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随即将南郑分置为南郑县与南郑市。南郑县迁治与汉中城东的十八里铺,除汉中城及郊区归南郑市外,其余集镇和乡村仍由南郑县辖领。1954年底,将四川省通江县的碑坝区划归南郑县。1958年底撤销南郑县,辖区并入汉中市。1961年9月县市分设,划汉江以南原南郑县辖的冷水、汉山、红庙、南海、碑坝五区及原褒城县辖的高台、新集、黄官三区和原黎坪中心区的部分区域为南郑新政区。
区域概况:南郑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06°30ˊ--107°22ˊ,北纬32°24ˊ--33°7ˊ之间。县域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旺仓县接壤,边界长度分别为48.7公里、94.2公里、15.8公里;西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边界长度分别为37公里、83公里;东与城固县、西乡县毗连,边界长度分别为79.3公里和39公里;北与汉中市汉台区隔江想望,边界长度为40公里,县界总长度围437公里。县境东西最长直线距离83公里,南北79公里,全县总面积2823平方公里。东北距汉中城12公里,距陕西省省会西安390公里(经佛坪、周至县)。有跨省公路汉中~南江路穿城而过;距汉中火车站13公里,距汉中飞机场10公里。
行政区划:明清时期:明代以前本县行政区划无考。明朝洪武初年,本县编户5里。正德年间(1506~1521)增至20里,烟户2073户。清代前期,沿用明代的乡、里制。乾隆年间(1736~1795)共编4乡,18里,154村;编户22517户。乡、里名称是:东乡辖七里,即东北里、太平里、尊贤里、归仁里、归德里、兴让里、正宜里,里下有42村。西乡辖一里,即德化里,里下有37村。南乡辖4里,即三滩里、遵化里、新兴里、望京里,里下有34村。北乡辖6里,即西北里、永安里、顺义里、崇教里、崇文里、兴仁里,里下有36村。清朝末年,本县城区编为13坊,即书香坊、府西坊、察院防、华庙坊、行台坊、十字官官坊、孝义坊、东关坊、南关坊、西关坊、北关坊、塔儿巷坊、果园坝坊;城外编4区,20里,88坝,720村;编户26316户。区、里、坝名称如下:东区:5里,即东一里、东二里、东三里、东四里、东五里;21坝,即七里店坝、侯家营坝、大茅坝、奚家铺坝、下茅上坝、下茅下坝、下南江池、十八里铺、狮子坝、新铺坝、马营坝、柳林铺坝、大营坝、五渠坝、上七里坝、中七里上坝、中七里下坝、下七里上坝、下七里下坝、马池渠坝、朴树坝;辖178村。北区:5里,即北一里、北二里、北三里、北四里、北五里;18坝,即八里桥坝、老君下坝、染房营坝、老君中坝、老君上坝、景家塘坝、赵管坝、高家寨坝、赵家庄坝、二十里铺坝、金毛坝、萧曹坝、上南江池坝、宝峰坝、武乡镇坝、东石碑坝、中石碑坝、西石碑坝;辖194村。南区:5里,即南一里、南二里、南三里、南四里、南五里;21坝,即慈家营坝、水南村下坝、水南村中坝、水南村上坝、中所坝、下高皇山坝、下廉水坝、中廉水坝、上廉水坝、下红花河坝、上红花河坝、牟家坝、湘水寺坝、上高皇山坝、关爷庙坝、法慈院下坝、法慈院中坝、法慈院上坝、八角山坝、秦郑坝、回军坝;辖98村。西区:5里,即西一里、西二里、西三里、西四里、西五里;28坝:即九女坝、下沙塘坝、中沙塘坝、万寿坝、柏乡坝、梁龙坝、新街子、上水下坝、上水上坝、旱麓上坝、旱麓下坝、上沙塘坝、萧亭坝、大沙坝、沙河集(新集)、廉水县坝、下双坪、上双坪、龙潭坝、红寺坝、红庙塘、塘口子、白岩河、老龙池、喜神坝、庙坝、黄杨河、钢厂;辖250村。
民国:中华民国(以下简称民国)初年,本县政区沿袭清代乡、里制,区划未变。24年(1935),废除乡、里制,推行保甲制。全县划为5区,23个联保处,252保,3482甲,编户50080户。区及联保处名称是:中区(城区)设中楼、社坛、东塔、莲湖、虎桥5个联保处;东区辖新民、铺镇、大同、灵泉4个联保处;西区辖旱麓、双坪、喜神、濂水、龙江、上水6个联保处;南区辖牟秦、湘法、和平、让水4个联保处;北区设武乡、天台、老君、五权4个联保处。28年(1939),整编保甲,武乡、天台联保合并为武乡联保处;老君、五权联保合并为老君联保处。是年,全县共21个联保处,154保,3533甲。30年(1941),实施新县制,改联保处为乡(镇)公所。并调整插花地,濂水乡全部及上水乡的太子庙、赵家洞子、玉泉、杜家湾和龙江乡的新街子划归褒城县;喜神乡的龙须沟、石栏坝、八道河等划入宁强县;灵泉乡的朴树营划归城固县;本县新划入褒城县的小坝、九岭、徐营里、王家坪、韩家坪、高院子等地。乡、保亦有调整。此后,除部分保、甲有调整外,直至1949年本县解放,行政区划无大的变动。
南郑县辖18个镇、12个乡:
镇:城关镇、圣水镇、大河坎镇、协税镇、梁山镇、阳春镇、高台镇、新集镇、濂水镇、黄官镇、青树镇、红庙镇、牟家坝镇、法镇镇、湘水镇、小南海镇、碑坝镇、元坝镇
乡:胡家营乡、歇马乡、郭滩乡、忍水乡、两河乡、塘口乡、喜神乡、高家岭乡、西河乡、福成乡、白玉乡、魏家桥乡。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朝鲜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哈尼族、土族、锡伯族、蒙古族、黎族、白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分布。2010年7月7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南郑县歇马乡并入大河坎镇,撤郭滩乡并入梁山镇,撤塘口乡并入黄官镇,撤魏家桥乡划归黄官镇和两河镇,撤喜神坝乡并入红庙镇,撤销高家岭乡并入牟家坝镇,撤西河乡并入碑坝镇,撤白玉乡、福成乡合并设福成镇,撤胡家营乡设胡家营镇,撤忍水乡设忍水镇。城关镇更名为汉山镇,元坝镇更名为黎坪镇。至此,南郑县辖区由18个镇,12个乡调整为22个镇建制.
河流水文:本县主要河流有9条,除汉江过境外,以米仓山主脊为界,北坡有濂水河、冷水河、漾水河汇入汉江;南坡有西流河、碑坝河、后河、长潭河、焦家河汇入四川省嘉陵江。河流总长度365.4公里。有10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支流65条,总长886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46公里。河流年径流深835.14毫米,径流总量多年平均为2352亿立方米,年内分布以7---10月最高,占全年的53.7%;5、6月径流量仅占全年的16%,造成部分区域夏季水稻插秧时用水困难。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