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讷河市区高清地图 ===
=== 讷河市资讯概况 ===
基础设施:撤县设市以来,完成市政建设项目153个,城乡道路四通八达,电力资源实现了自动化调度,程控电话、移动网络覆盖城乡,有线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城市供水充足,排水畅通,可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有各类学校756所,省级重点校2所,国家级重点高中1所。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妇幼保健院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爱婴医院。优惠的政策环境。为努力营造投资放心、居住舒心、生活顺心、生产安心的招投资环境,出台了《讷河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讷河市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优惠政策》、《讷河市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发展企业的若干意见》和《讷河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在工商、税收、土地、汇兑等方面尽可能地给予优惠,让利于投资者,方便于投资者,取信于投资者。对于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对已落户的外资企业注重扶持扶助,使外商真正能够“进得来、站住脚、发展好”。优质的服务环境。把改善服务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紧抓不放,推行了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否定报备制、无偿代办制“六项制度”,把“一站式审批、一条龙办公、一个窗口对外”贯彻到底。设立了外商投诉服务中心、手续办理服务中心,为投资重点企业颁发“贵宾证”和“专用车辆特别通行证”,对外商努力做到尽我所能,倾我所有,诚信善待。健全的法治环境。加强社会治安,完善市场规则,强化市场管理,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制止各类不正当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侵害外商和企业利益的犯罪分子严厉打击。政府工作人员坚决做到依法行政,设立了保护外商投资企业8条“高压线”,严肃查处对外来投资企业敲诈勒索、吃拿卡要的行为,使投资者利益有保障、安全有保证、信誉有保护。至今已有完达山、北大荒米业集团、九三油脂等上百家国内知名企业到讷河投资兴业。
基本简介:地理区位:讷河市,讷读做nè,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大小兴安岭南缘,嫩江中游东岸,因讷漠尔河横贯境内而得名。在历史变迁中,先后改为博尔多驿站、布特哈总管衙门、讷河直隶厅等,1913年设置讷河县,1946年原中共嫩江省委、省政府移驻讷河。1992年9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讷河县,设立讷河市,改由省直辖为齐齐哈尔市代管。幅员面积6,674平方公里,讷河市辖拉哈镇、二克浅镇、学田镇、龙河镇、讷南镇、六合镇、长发镇、通南镇、同义镇、九井镇、老莱镇11个镇和孔国乡、和盛乡、同心乡、兴旺鄂温克族乡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及2个街道办事处,共171个行政村,14个农林牧场,有汉、满、回等25个民族,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3.6万人,比1949年增加498151人,增长209%,其中农业人口为59.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1.3%。少数民族人口为1732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4%。人口出生率为9.02‰,死亡率为4.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4‰。地方语言为东北官话黑松片(大部分属嫩克小片,小部分地区属站话小片)。域内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域辽阔,素有“黑土明珠”、“北国粮仓”之美誉。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百名产粮大县、全国卫生城、“中国马铃薯之乡”和“中国甜菜之乡”,2002年以较强经济实力和殷实的发展后劲跻身于黑龙江省“经济十强”之列。地理位置优越。北枕兴安龙脉,南接万顷平畴,西望泱泱嫩水,东邻五大连池,与内蒙古隔江相望。城乡公路四通八达,111国道和齐加铁路纵贯全境,距齐市机场16公里,可以开辟对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长廊,铺设贯通南北的旅游热线。自然资源丰富。境内阡陌流金,黑土丰饶,全市有120万亩林地,33万亩草原,12万亩可利用水面,拥有耕地500万亩,流经境内的嫩江是全国仅有的两条洁净河之一,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食品的条件得天独厚。现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高岭土、黄粘土、钾石等17种非金属矿产资源,黄粘土储量和质量居世界首位,畅销海内外。富含偏硅酸等物质的矿泉水储量巨大,为不可多得的饮用珍品。蕨菜、蘑菇等山野菜百余种,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讷河市-经济:农业一枝独秀。在种植业上,大力发展特色、绿色种植,全市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到260万亩,主要以茹娘、无壳白瓜、黑小豆等经济作物为主。绿色作物种植面积达116万亩,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6万亩,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80万亩。域内1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主要种植马铃薯、大豆、甜菜、水稻、蔬菜等绿色食品,尤其绿色蔬菜享誉国内外,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在养殖业上,以实现畜牧业“半壁江山”为目标,通过实施科教兴牧工程、畜禽良种化工程、分带养殖工程,使全市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形成黄肉牛养殖带、蛋鸡养殖带、山绵羊养殖带、生猪养殖带、水产品养殖带和绿色养殖园区,现基础母牛居全省第二位。工业迅猛发展。2003年以来,讷河市委、政府以抓转变、抓调整、抓开放为主要任务,全力推进经济转型,以“工业立市”的经济发展思路,以工业重点项目为切入点,把“港进粉丝、绵白糖、乳制品”作为主攻方向,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步伐,初步形成了宏立明胶、远昌生物、北方糖业、港进粉丝、美庐乳业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的一批骨干企业,全市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经济逐步向全市经济的主导产业地位迈进。2008年底,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从1949年到2008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由4.6%提高到17.6%,平均每年提高2.3个百分点。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50306万元。撤县设市以来,完成市政建设项目53个,城市道路四通八达,电力资源实现了自动化调度,程控电话、移动网络覆盖城乡,有线电视进入千家万户。2008年,新辟建城南新区100公顷,总投资14680万元;完成扩容提质项目21个,建筑面积195744平方米;新建工程项目13个,建筑面积155161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程3个,已建设回迁楼1.25万平方米。在城市基础建设上,完成集中供热面积180万平方米左右;完成排水工程建设2900延长米的排水管线及泵站等辅助设施;实施了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9%,全市主要硬化街路全部实现了亮化。2008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47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70.6公里、三级公路776.3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国道为主骨架,以市所在地为中心,完成了“三纵两横”的建设格局,实现了高等级公路通省府、乡乡、村村通公路。
区域概况:讷河市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大小兴安岭南缘,嫩江中游东岸,因讷漠尔河横贯境内而得名。幅员面积6,6740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173个村,14个农林牧场,有汉、满、回等25个民族。域内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域辽阔,素有“黑土明珠”、“北国粮仓”之美誉。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百名产粮大市、全国文化优秀城、“中国马铃薯之都”和“中国甜菜之都”,2002年以较强经济实力和殷实的发展后劲跻身于黑龙江省“经济十强”之列。讷河市辖11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拉哈镇、二克浅镇、学田镇、龙河镇、讷南镇、六合镇、长发镇、通南镇、同义镇、九井镇、老莱镇、孔国乡、和盛乡、同心乡、兴旺鄂温克族乡。2008年3月27日,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撤销讷河市所辖的讷河镇,改设通江、雨亭两个街道办事处。
地理位置:北枕兴安龙脉,南接万顷平畴,西望泱泱嫩水,东邻五大连池,与内蒙古隔嫩江相望。城乡公路四通八达,111国道和齐(齐齐哈尔)加(加格达奇)铁路纵贯全境,距齐齐哈尔市三家子机场160公里,可以开辟对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长廊,铺设贯通南北的旅游热线。
自然资源:境内阡陌流金,黑土丰饶,全市有120万亩林地,33万亩草原,12万亩可利用水面,拥有耕地500万亩,流经境内的嫩江是全国仅有的两条洁净河之一,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食品的条件得天独厚。现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高岭土、黄粘土、钾石等17种非金属矿产资源,黄粘土储量和质量居世界首位,畅销海内外。富含偏硅酸等物质的矿泉水储量巨大,为不可多得的饮用珍品。蕨菜[/url]、蘑菇等山野菜百余种,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产业。农业一枝独秀。在种植业上,大力发展特色、绿色种植,全市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到260万亩,主要以菰茑、无壳白瓜、黑小豆等经济作物为主。绿色作物种植面积达116万亩,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6万亩,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80万亩。域内1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主要种植马铃薯、大豆、甜菜、水稻、蔬菜等绿色食品,尤其绿色蔬菜享誉国内外,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在养殖业上,以实现畜牧业“半壁江山”为目标,通过实施科教兴牧工程、畜禽良种化工程、分带养殖工程,使全市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形成黄肉牛养殖带、蛋鸡养殖带、山绵羊养殖带、生猪养殖带、水产品养殖带和绿色养殖园区,现基础母牛居全省第二位。工业迅猛发展。工业体系齐全完备,规划建设中的经济园区政策优惠、环境优越。以大型龙头企业为带动的薯、豆、糖、畜禽四大动脉产业已具规模。全市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523家,年加工鲜薯能力达80万吨。银河集团被列为省级马铃薯产业化龙头企业。讷河市已被列入全国和黑龙江省“大豆振兴计划”重点县,“两高”大豆及其产品覆盖大江南北。依托北方糖业公司,每年种植的甜菜面积、甜菜产量及其红光牌绵白糖产量均为全国之冠。以大兴农牧企业集团、完达山乳业集团为“龙头”,以各专业养殖村屯场户为骨干,辐射全市的产业链已经形成。水晶粉丝、雪花淀粉等十余种产品获国家金奖和国家绿色食品质量体系认证。十万头肉牛屠宰、2万吨变性淀粉生产、大兴集团大豆蛋白肽已被黑龙江省计委列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程项目。商贸流通繁荣活跃。全方位、开放式、多功能、辐射周边的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商贸网点达5,000余处。外贸窗口遍国内大中城市,被国家授予对外经济贸易进出口经营权,成为讷河跨出省门、走出国门的重要通道。
历史文化:历史沿革:早在1万年前,讷河先民就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狩猎、生息、繁衍。几经历史变迁,清朝康熙34年在此地设博尔多驿站,主要成员为发配流放人员,光绪年间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宣统2年改设为讷河直隶厅,1913年置县,1946年原中共嫩江省委、省政府移驻讷河,1992年撤县设市。讷河博物馆建于1959年,为综合地志博物馆,分资源、历史、10年成就3个部分。资源标本丰富,历史文物则大部分由黑龙江省博物馆调拨。1964年并入文化馆,停止陈列。1997年,博物馆重建并于7月1日开馆,博物馆陈列面积200平方米,馆内设“历史陈列厅”和展厅两处。“历时陈列厅”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辽金时代、清代、近现代六个部分,展厅还推出一项具有一定规模的临时展览——《讷河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展》,从而为讷河市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经过10年的积累,讷河博物馆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馆藏优势,现有各类藏品千余件,有硅化木和更新世晚期猛犸象,披毛犀的骨骼化石;有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一批打制石器。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白玛瑙、绿燧石制成的精美石镞、细石核、长石片等渔猎工具和夹砂陶、凸弦纹陶等具有北方草原新石器文化——昂昂溪文化特点的文物标本。青铜时代文物标本也比较丰富,出土的压印篦点纹陶器代表了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出土的红衣陶代表了青铜时代晚期文化;铜镞、弓弭、骨椎、角器、骨鱼镖等反映青铜时代北方草原民族发达的渔猎畜牧经济。辽金时代遗址出土的仿定窑白瓷、铜马蹬、六鍪铜锅、双鱼铜镜、铁铧犁、铁车辖、石臼、轮制陶、铁镰、陶网坠、铁枪头、铠甲片等,反映了金代比较发达的农业经济和军事防御设施。清代的展品主要有中国末代皇后婉容家族墓地的阿那保墓碑和威远将军墓碑、英兴阿将军墓碑碑文拓片和出土的清代瓷器、银器、玉器、玛瑙鼻烟壶、服饰等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标本。近现代展柜陈列着抗日联军在1939年使用过的缝纫机和大刀;1956年民主政府建立时的印章等。建馆以来,通过展览展示讷河的历史发展进程。吸引观众2万多人次,起到了精神文明宣传基地的作用。
文物古迹:
1.清河屯遗址:清河屯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河屯遗址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一处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面积达0.6平方公里,此遗址分为第一地点和第二点,第二地点石器分布密集,出土大量石片,还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石核等,器型较大,制作工艺比较原始的打制石器,在此出土的船底形石核,椎状石核,与华北旧石器具有相同的文化传统。1993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了小面积试掘,在原生黄土层中出土一批石器,据专家分析,此遗址距今约11,800年。
2.抗联集会地永胜大榆树:革命纪念地:永胜大榆树,该榆树在龙河镇永胜村西南1.5公里的高地上。高地附近是耕地,下临低河漫滩,向南是讷谟尔河。1939年,东北抗日联军曾多次在树下集会、宣传抗日,扩大抗日武装,抗联队伍多次在此集结打击附近日冠据点。
3.威远将军碑:威远将军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威远将军墓位于嫩江上游左岸的大架山下,墓地树有威远将军碑,此碑立于清代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碑额刻有“圣旨敕封威远将军”,右为汉字,左为满文,石碑浮雕气势恢宏。
4.红马山遗址:红马山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红马山遗址地处嫩江左岸红马山东麓的一条小溪边。遗址散布大量陶片、石器,还有骨器、铁器、铜饰件等。2003年对遗址的一部分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灰坑172座,居住遗址16处。灰坑中有大量鱼骨和动物骨骼,可辨认的有鹿、狍、野猪,绘有菱形纹的彩陶和带有钻孔的骨板、铁匕等是首次发现。在此出土的西汉五铢铜钱为遗址断代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在居住遗址地面有用火痕迹,支撑屋顶的木构柱洞皆向中间倾斜,可以初步认为是圆形尖顶居室。此遗址类型在黑龙江首次发现。
5.郭贝勒氏家族墓地残碑:郭贝勒氏家族墓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郭贝勒氏家族墓地,是清代达斡尔族郭贝勒氏家族墓地,墓地葬有五代11位清代将军及其家族成员,墓地坐落在临水向阳山坡上,墓地现存阿那宝将军墓碑,立于清道光年(公元1841年),碑文完整,书法和雕刻工艺精美,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碑文已经载入黑龙江省志。
6.杨树遗址:杨树林遗址:坐落在嫩江左岸固定沙丘上的杨树林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出土的压制石器和陶器残片与昂昂溪遗址具有相同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压制精美的石是嫩江沿岸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7.东风遗址,东风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风辽金遗址座落在讷谟尔河支流宽沟子右岸的山顶上,在此出土仿定窑白釉瓷碗、铜马蹬和陶罐等辽金时代器物。在遗址附近还出土石臼和器型较大的轮制灰陶。
8.讷河莽鼐古墓群:莽鼐屯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讷河市东境,隶属讷河市龙河镇保安村管辖。清初,顺治年间由达斡尔族郭博勒氏所建。据新编《讷河县志》载,1864年(清同治三年)以来一直称呼莽鼐屯。莽鼐,达斡尔语,为“振兴”或“兴盛”之音讹。因在清代嘉庆至咸丰年间(1796—1861年),这里出过十几名达斡尔族将军,俗称“将军屯”。附近原有清代“将军墓”11座。墓前龟跌、石狮、石桌等文物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墓丘夷为平地,今只能凭田地中略高于地面的11个土包确认是原来的11处墓址,称“莽鼐古墓群”。据新编《讷河县志》记载:这个古墓群自东向西,前后两排,据历史资料和碑文记载,这里是清代官宦世家达斡尔族郭博勒氏的墓地。前排4穴,由东向西按世代埋葬顺序为:第一代,布特哈骁骑校、武略骑尉、建威将军莫勤察夫妇合葬墓;第二代,振威将军、建威将军绰钦保夫妇合葬墓;第三代,布特哈佐领、昭武都尉、振威将军、建威将军雁塔保夫妇合墓;第三代,都统、内大臣阿那保夫妇合葬墓。后排5穴(按实为7穴),由东向西按世代埋葬顺序为:第四代,都统中山夫妇合葬墓;第四代,都统、总谙达、建威将军博多欢夫妇合葬墓;第五代,奉道光皇帝命回籍侍候祖父阿那保原品休致,佐领、昭武都尉巴凌阿夫妇合葬墓;第五代,振威将军都尔通阿夫妇合葬墓;第五代,盛京将军、诰授建威将军都兴阿夫妇合葬墓;第五代,建威将军西凌阿夫妇合葬墓;第五代,三等卫士、诰授武德骑尉穆克登阿夫妇合葬墓。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