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宁晋城区高清地图 ===
=== 宁晋县资讯概况 ===
人口普查: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人口71269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凤凰镇117786河渠镇60470北河庄镇48132耿庄桥镇56574东汪镇33664贾家口镇47735四芝兰镇54108大陆村镇44024侯口乡23428苏家庄乡59124纪昌庄乡27153唐邱乡43119换马店乡49195北鱼乡8574徐家河乡20435大曹庄乡15739大曹庄农场3432
县情概况:宁晋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隶属邢台市,地处滏阳河中游。东邻辛集、冀州,西连柏乡县,北靠赵县、晋州,南接隆尧、巨鹿、新河县。总面积10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7万亩,总人口75万人,绝大部分属于农业人口。县城距省会石家庄60公里,距首都北京365公里。距京广铁路、石德铁路、京深高速公路30公里,东临京九铁路,距北京、天津均在单日往返里程之内。国道308线横贯全县,境内公路纵横,交通便利,县城功能完备,环境优越,是中国对外开放县(市)之一。
历史沿革:远古时期,宁晋始称杨地,又称杨纡。《水经注》载:“杨纡,大陆泽地。古有杨城,泽流纡回城下,因曰杨纡”。唐尧时,分天下为九州。《尚书·尧典》载:尧时,杨地属冀州之域。舜时,分天下为十二州,冀州分为幽、并二州,杨地属并州。夏商二代,幽州、并州合并,杨地属冀州。春秋时为晋文侯属邑,《太平寰宇记》有“春秋时晋杨氏邑”记载,属晋国地。战国时,属赵国之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推行郡县制,“废分封,设郡县”,全国分为三十六郡,杨氏邑属邯郸、钜鹿(治所今平乡县西南)二郡地。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置杨氏县,杨氏城南14.5公里处置廮陶县,均属钜鹿郡。杨氏县东北部封置禾成侯国,文帝九年(前171)废。神爵四年(前58),城东25里置历乡候国,属钜鹿郡。新始建国元年(9),王莽新政,杨氏称功陆。东汉(25),光武中兴,复将杨氏县、廮陶县归属冀州刺史部,(钜鹿郡并入前汉广平国)郡治廮陶。建安十七年(212),廮陶县更隶冀州魏郡(治所今临漳县西南)。三国魏时,杨氏、廮陶两县仍属冀州钜鹿郡。黄初七年(226),废郡封国。太和六年(232)国徙为郡,郡治廮陶。晋代,泰始元年(265),晋武帝司马炎“封诸王以郡为国”。咸宁六年(280),西晋统一天下,分全国为十九州,杨氏县、廮陶县属冀州。太康年间,杨氏并入廮陶县,属冀州钜鹿国治、领。北魏,永安二年(529)州县“析置合并”,杨氏旧域置廮遥县、县治杨氏旧城,属南钜鹿郡。北齐,(550—577)设州废郡,廮陶县并入廮遥县,属赵郡(今赵县)。隋代,隋文帝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开皇三年(583),廮遥复名廮陶,治杨氏城,(廮遥县名使用54年废)改属栾州。开皇十六年(596)析广阿县(今隆尧县),置大陆县,属栾州。大业三年(607),隋杨帝复将栾州改赵郡。廮陶属赵郡。唐代,廮陶县先属赵州。武德五年(622),属栾州。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廮陶县属河北道赵州。天宝元年(742),唐王朝避“廮陶”谐音“应逃”不祥,取“安宁晋福”之意,改称宁晋,属河北道栾州(今栾城县)。史载,天宝元年,唐王朝直辖州321,边疆羁縻州800,海内晏安富庶,行者万里,不恃兵器,为唐王朝极盛时期。这一年玄宗李隆基因避讳更改州县名17个,宁晋为其中之一。五代,(1000—1070)宁晋属赵州。宋代,宁晋属赵州。大观三年(1109),赵州改称庆源节度,宁晋属之。宣和元年(1119),庆源节度改为河北西路庆源府,宁晋属之。金代,天会七年(1129),庆源府复称赵州。天德三年(1151),庆源府改称沃州,宁晋属之。元代,太宗六年(1234),属真定路永安州,太宗七年(1235)废永安州,属真定路赵州。明代,洪武二年(1369),属直隶中书省真定路赵州。后改中书省为京师,改路为府,宁晋属京师真定府(今正定)。清初,仍属赵州。雍正二年(1724)升赵州为直隶州,宁晋属之。嘉庆二十五年(1820)为避宣宗名讳旻宁,改宁为“寗”(音同)。民国二年(1913),废州设道,属直隶省冀南道,“寗”字复宁。民国3年(1914)属大名道。民国17年废道,宁晋直属河北省。民国25年属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区。民国26年(1937)7月,日军入侵,处无政府状态。民国27年(1938)9月,宁晋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区四专署。民国29年(1940)4月,宁晋县南部(县城南关以南)析出,置宁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十一专署。宁晋县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七专署。民国30年(1941)7月,宁晋西部与赵县接壤区同赵县、元氏县部分村庄,组建赵元宁联合县,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七专署。民国34年(1945)6月,废赵元宁县,复原辖区划。宁晋县改属冀中区六专署。宁南县改属冀南区四专署。民国35年(1946)7月,宁晋县改属冀中区十一专署。民国37年(1948)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宁晋、宁南属之。民国38年(1949)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宁南县并入宁晋县,属河北省邢台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宁晋县属邢台专区。1958年4月,改属石家庄专区,11月,新河、赵县并入宁晋县。1960年5月,改属石家庄市。1961年5月,新河、赵县析出,复属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宁晋属之。1993年7月,邢台地区并入邢台市,宁晋县改属邢台市。2011年6月15号,经河北省委省政府正式研究决定宁晋成为省直管县。
地名概况:宁晋,古称杨地,春秋建杨氏邑始,历经二千八百余年,唐天宝元年(742),取“安宁晋福”之意,改称“宁晋”。清代,县城主街有南北大街、东西大街,城区南部有小街四道,胡同五条;西北部有小街三道,胡同四条;东南部有小街三道,胡同三条;东北部有小街五道,胡同十条;西部有胡同五条。民国年间,县城街道无大的变化,多为参差不齐,凹凸不平土路。建国后,县城街道逐日增多,1978-1995年,县城相继开通环城西路、迎宾街、环城南路、环城北路、解放街、永安街、月城中路、九河大街、建设街、车站街、整修、加宽取直石坊南路,石坊北路、鼓楼东街、鼓楼西街,主街达14条。2004年7月,通过了《宁晋县城区主要街路名称调整和命名方案》,对城区主要街道进行了更名和命名。
(一)一级路(宽度在30米以上,具有相当长度,为县城人流物流主干道):1、天宝东(西)街:为县城主干道,因唐天宝元年,取“安宁晋福”之意,始称“宁晋”而得名。2、新兴路:处于开发区,企业众多,有“兴盛、兴旺、发达”之寓意。3、环城北路:县城最北端,为国道308的一部分。4、凤凰路:传说宁晋城为凤凰城,由此得名。5、状元路:纪念嘉靖年间的状元曹鼐,且实验一小在此,寓意状元的摇篮,取人才辈出之意。6、平安路:是国道308和定魏线交汇处,车辆较多,取平平安安之意。7、晶龙路:由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晶龙集团在此而得名。8、兴宁街:兴宁寺旧址,故名。9、九河大街:宁晋境内有著名的“宁晋泊”,九条河贯穿全境,由此得名。
(二)二级路(一般宽度在20米以上30米以下为次干道,承担分流主干道的作用):1、吉祥路:取吉庆祥和之意。2、石坊路:在这主要的纵横近五里的十字街上,有历代朝官所建的跨街石牌坊十三座,由此得名。3、月城路:古城东城门旧址,拱形,状似月牙。由此得名。4、东、西关街:古城有一城三关之说,沿用至今。5、鼓楼东、西街:明朝曹鼐中状元后,在此建鼓楼,由此得名。6、宁纺路:宁纺集团在此而得名。7、田园路:临近郊区而得名。8、古丁桥街:古丁桥旧址,由此得名。9、西凤街:在凤凰路西而得名。10、茂才街:临近县实验二小而得名。
(三)三级道路(为胡同、巷、宽度在20米以下,供居民出入家门的道路,死胡同通称为“里”):1、新命名的三级道路(79),以“东”字打头的:因是东城门旧址而得名。分别是:东华巷、东月巷、东兰巷、东玉巷、东阜巷、东阁巷、东义巷、东城巷、东元巷、东合巷、东文巷、东光巷。以“富”字打头的:因临富强小区而取“富”字,分别是:富裕巷、富华巷、富安巷、富同巷、富晋巷、富成巷、富泰巷、富远巷、富强小区。以“文”字组词的:此处是魁星阁旧址,分别是:文津巷、文朔巷、文宗巷、文渊巷、文昌巷、文翠巷、魁文巷、溢文巷、崇文巷、芳文巷、苑文巷。以“恒”字打头的:恒山旧址在此,而取“恒”字分别是:恒文巷、恒信巷、恒立巷、恒康巷、恒祥巷、恒进巷、恒发巷。以“广“字打头的:广阳巷、广元巷、广通巷、广武巷。以“凤”字打头的:因临凤凰路而取“凤”字,分别是:凤翔胡同、凤悟胡同、凤西巷。2、保留原名的三级道路有:和睦巷、永茂巷、兴隆巷、建新巷、长虹胡同、康乐巷、利民巷、祥和巷、文明巷、泰安巷、光明巷、康宁巷等。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