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宁津城区高清地图 ===
=== 宁津县资讯概况 ===

本地主要商品(或行业):机械制造、工艺地毯、木器加工、化工、电子、纺织、农产品加工、皮革、工业阀门、机车制造及配件、玻璃器皿、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食用菌、菠菜、羊、猪、鸡、劳动力。
自然地理:地质:宁津县大地构造,属于华夏系的第二沈积带,次级构造为鲁帚状构造体系,位于华北地台中部二级构造单元的辽冀台向斜中和三级构造单元的埕宁断隆区内。在鲁北帚状构造体系内,以鲁西台背斜为砥柱向北东撒开呈帚状构体系。新生带以来,宁津所处的东区基本上是以下降为主。早第三纪时,辽冀台向斜的三级构造单元的拗陷中大部接受了第三系沈积。而煌隆区处于剥蚀状态,出露有侏罗——白垩系,石炭——才迭系,寒武——奥陶系和太古界泰山群的变质岩系。到晚第三给心来,又接受了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沈积,总厚度约1000——1800米。其中第四系厚约200米左右。按垂直剖百区分上第三系和第四系。上第三系:其岩性是以杂色及红棕色色、棕红色粘质土(泥岩)为主的红色层。自下而上有棕红、紫红灰绿、浅棕红泥岩,夹杂着爽灰绿、土黄、灰紫、灰绿、浅灰、褐红、褐黄沙岩及砂土等屋。富含钙质团块、铁锰结核等。第四系: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理新统又分为下中上更新亚统。下更新亚统,埕宁断隆区缺失。中更新亚统,宁津附近各构造单无普遍接受了中更新亚统的沈积,厚度纺60——90料,岩性为棕黄、黄棕色粘土及亚粘土,以棕黄色为主,杂间灰黄色亚砂土,局总有棕红色粘土夹层。钙质结核和沈积屋比较发育。上更新亚统,是晚更新世黄河进入该区所形成的一套黄泛堆积物,厚约40——50米。岩性以灰黄色亚砂土与粉砂土层为主,局部有薄层亚粘土夹层,底部与中总有灰黑色淤泥层。钙核及土状钙不发育。全新统,全为黄泛堆积物,厚约20米左右。央性灰黄色、土黄色亚砂为主间夹粉砂层。中总和下总有淤泥夹层,不含钙核。耕层地质其构造按成土物质的颗粒粗细,土体构型也有不同质地排列,按垂直剖面结构,全县共分13种,即厚砂心、薄砂腰、厚砂底、薄粘底、厚粘底,耕层以下均质砂、均质壤和均质粘等。以厚粘腰、厚粘心为主,薄粘底最少。
地貌:宁津县境,地处华北平原东部的黄泛区平原之中,地貌为西南高东部低的倾斜地面,有古河温滩、缓坡、决洼三种平原,局总出现缓岗和河槽,地面形成为高、坡洼、沙相间分布的黄河冲击地貌。宁津县地貌,属华北地台渤海凹陷的一部分。凹陷形成较早,约在古生代后期。随同泰山、太行山、燕山等高地隆起。平原部分下降而初具规模。互第三纪中期的喜马拉雅运动,渤海凹陷剧烈下降到海平面以下,而成为海水入侵地带直到中更新世,华北还大部分为浅海,后随之内应力消弱,处应力加强,以黄河为主的河流不断决泛,泥沙的充填沉积,使地面不断升高,海水不断东退,历经沧桑,逐渐形成了现在这广阔平坦的第四纪沉积层深厚的黄泛平原。黄河之次改道,也是形成宁津地貌的主要因素。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前602年至今两千五百多年,黄河有6次大变迁,26次大改道,1590次大决泛。其中涉经宁津县的有十几次,每次都有大量的沉积物,从而使宁津县地貌形成从西南向东北倾斜的地势。宁津西部沿漳卫新河为漳南高地,地面海拔高程的最高点在宁津县张鳌乡孙庄村南,为黄海高程20.3米。地面向东南逐渐降低,最低点在宁津县孟集乡于庄,为黄海高程10.5米,高差为9.8,地面坡降为1:6000左右。由于各次泛流速度和沉积时间等原因,地面形成古河温滩、缓坡、决洼三种平原。局部出现砂质缓岗和砂质河槽。虽谓平原,但大平小不平。使宁津县的地貌出现了河滩高地、决口冲击扇开地、缓平坡地、背河槽状洼地、河间浅平洼地、沙质河槽地、沙丘等七种微型地貌。古河漫滩高地,有开阔高地在县西部张大庄、刘营伍、道口、大曹、张鳌乡等地沿河一带;垄岗高地在古胡苏河沿线的保店、宁津镇、张学武、后王、时集等五个乡镇境内,面积达395400亩,占作县总面积的32.08%。缓平坡地和高坡地,主要在大柳、保店、双碓、相衙镇、虎皮张、张宅、柴胡店一带。平坡地主要在后魏、尤集、长官、宁津镇、小店一带。洼坡地主要分布在常洼、孟集两个乡。三种坡地积为74400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0.38%。古胡苏河横穿县境中总,古鬲津河斜贯县南境,形成河槽状洼地和河间浅平洼地。分布于张鳌、西塘、保店、张宅、宁津镇、张学琥、杜集这一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带。还有静水沈积的洼地在孟集乡魏家、崔家、苑家,常洼乡洼里高、洼陈一带,面积为8980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9%。其中北起宋夏南至洼刘,西走八里店东至时家的洼地面积最大,占洼地面积的13.02%。另外,还有零星沙丘地,分布在后王、沙河董一带,占全县总面积的0.25%。
土壤:宁津县的土壤母质系黄河第四纪冲积物。在地形、时间,气候和生物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过人们长期的生产活动,逐渐由母质转变为土壤。由于黄河泛滥和地表径流的作用,使土体形成了潮土、盐土和风沙土三大类、五个亚类、五个土属和七十二个土种。
植被:宁津县是属于平原草甸植被类型。随着人类的进化和农业的开发,自然植被大部转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全县现在主要有农业植被、林业植被和草丛植被。宁津县古为九河之地,现为海河流域。河流属漳卫新河与马颊河水系。县境内有鬲津河、胡苏河、古黄河、四女圭减河(现名漳卫新河)、宁津新河、宁北河、宁南河、引黄干渠、张西干沟等骨干河道。在宁津境内长252.58公里,由西向东呈放射状水系。年蓄水总量为568.7万立方米。
气候:宁津县位于北纬37°31′至37°51′,东经116°30′至117°02′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节风气候。春季多西南风,降水少易造成春旱。夏季受暖湿的海洋性气团控制,北进的太平洋副热带热高压与南下的蒙古冷高压常在黄河下游交锋,降温较快,形成秋高气爽之天。冬季受强大的蒙古冷高压控制,气温降低,天气干冷。其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夏次于冬,春秋短暂。春季,按季节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达到10℃时作为春季开始,宁津县在4月1日进入春季,至5月20日,气温超过22℃为止,持续50天左右。此季,多西南风,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稀少,故多春旱。时有北方冷空气侵袭,出现偏北大风,造成低温或霜冻。棉花、小麦等春季作物易受到一定影响。夏季,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进入夏季。宁津县从5月21日进入夏季,至9月6日结束,为期108天左右。此季主要为暖湿的海洋性气团控制,北进的北太平洋副热带的热高压与自蒙古地下的冷高压常在黄河下游交锋,易形成降水,因而夏季高温、高湿、雨量集中,平均降水410.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0.7%。平均每年有20至30天的“梅雨”季节。这季降水多,作物生长旺盛、但多雨易泥涝,经常涝中有旱,或局部涝、旱发生。据气象部门测报,全县性大于500毫米的多雨年平均5年一遇,少于300毫米的少雨年平均6年一遇。故旱涝灾害较为频繁。秋季,由于蒙古上空冷高压的影响,降水明显减少,降温较书。宁津县于9月6日温度降至22℃以下进入秋季,至10月30日仅56天,平均降水87.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5.1%,最大降水197毫米(1961年),最少只有15.9毫米,故多秋旱。同时秋高气爽,天气晴朗,也是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受西北而来的强大冷高压控制,气温降低至10℃以下。宁津县11月1日进入冬季,至次年的3月31日,长达151天左右。冬季平均降水16.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8%,最大降水41.5毫米(1976年),最少仅0.5毫米(1977年),空气中水分不足气候寒冷,越冬作物停止生长,是四季中最长最冷、最干燥的一季。在宁津县北、东北、西北三风要占70%以上。冷空气活动,寒流的频袭是宁津县冬季的主要特征。常出现6至8级偏北大风,降温10℃以上的暴寒天气。1987年初冬的一次寒流普降大霜,冻死冬青、石榴树、泡桐,冻坏大白菜等作物。地温,宁津县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的初日在4月9日至12日,稳定通过14℃的初日平均在4月15日至20日。适宜棉花、玉米等的播种。
物候:宁津县生物对气候的反映为明显。按照农时二十四节气,每年1月份有小寒、大寒两个节气。地球将夏秋两季吸收的热量逐渐散尽,该月是全年最冷的月份,故宁津有冷在“三九”之说。这月越冬作物基本停止生长,皮毛动物遍生绒毛以御寒。2月份有立春、雨水两个季节,宁津春晚。上旬腊梅开花,中旬柳树知春,下旬小麦开始返青,皮毛动物开始脱绒,大雁归来。3月份有惊蛰、春分两节气,大地解冻,杏、梨树迎春花开,冬眠的动物开始复苏出蛰,虫蛾羽化,小麦进入分蘖期,柳树芽叶萌动迎春、丁香花开。4月有清明、谷雨两个节气。柳树芽叶鹅黄,柳、杨树一蕾开花,丁香等春花繁茂。大地中有苦苦菜、蒲公英等野花相继开放,小草复苏露了地面,燕子归来,有燕来不过三月三(农历)的说法,小麦上中旬开始拔节;棉花开始播种,桃树现蕾开花,枣树萌芽,下旬天始种瓜点豆。干燥的西南风起,“雷公”前来报名。5月有立夏、小满两节气,宁津5月下旬进入夏季,四声杜鹃开始啼鸣(谷称布谷鸟)、刺槐开花,桑椹将成熟,谷子、高梁、花生等春作物开始播种,俗称“立夏高梁小满谷”。小麦抽穗、扬花、灌浆到籽粒丰满。6月有芒种、夏至两节气。小麦成熟收割,宁津有“芒种三天见麦茬”的说法,这月雷雨多至,农事活动以抢收抢种为主。随着气温升高,麦蒿等草枯死,始闻蝉鸣。7月有小署、大暑两节气,天气炎热进入伏天,也是多雨季节,是宁津县全年降水最多的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30%左右。尤其伏天,有“淋了伏王一天一场”说法。此时,小虫从生。进入梅雨季节。高温致使蛋鸡停止产蛋。开始种萝卜。农谚有“头伏萝卜,末伏菜”的说法。8月有立秋、处暑两节气。天气仍很炎热和多雨,降水仅次于上月,秋虫开始择偶鸣叫,蝉交配产卵。棉花吐絮。开始种植秋菜,有“立秋种白菜,处暑见新花”的说法。雏鸡产蛋,老鸡换羽(脱毛)。大部禾科草本植物吐穗。俗语“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秀”。9月有白露、秋分两节气。天气转凉。宁津县境在月初始入秋季。降水减少,天高气爽,春播的谷子、高梁、玉米、大豆等开始成熟、收割。秋虫进入交配季节,处处皆闻虫鸣,小麦进入播种季节,古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之说。近年来,宁津县境多以种寒露麦为适时,暗停止鸣叫,有“噤若寒蝉”之讲。10月有寒露,霜降两节气。气温逐渐下降,下旬天始见霜。树木落叶杂草渐枯,是农作物收获季七,俗称“金秋十月”,小麦播种,全苗、昆虫入土,秋虫衰鸣,换羽后的蛋鸡重新产蛋。中旬燕子回南方,古有“燕子走不过九月九”(农历)的俗语。月底大雁南飞。11月有立冬,小雪两节气。宁津县境进入冬天,皮毛动物天始生长绒毛。小麦进入冬前分蘖期,秋菜大部收获,有“萝卜不吃十月(农历)水”、“立冬不刨菜,坏了你别怪”的俗语。宁津县大部到小雪刨白菜,还有小雪封地之说。12月有大雪、冬至两节气。宁津县境大地在上中旬封冻。水面结冰,天气寒冷,冬至开始数九。宁津县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无凌丝,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自然灾害:宁津县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旱、涝、风、雹、霜、虫、震较为严重。
气象谚语:宁津县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现象及物候的观察,根据其变的规律性总结出很多谚语广为流传,在全县流传的气象谚语摘录如下:一、看风报雨,西南风燥烘烘,东北风雨淞淞,西北风开天锁,开门风闭门雨。旱了东风不下雨。涝了东风不晴天。春风多,秋雨勤。大风百日雨。二、看云报雨,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有云必有风雨。云彩往南,大雨撑船;云彩往北,一阵乌黑;云彩往东,一阵轻风。傍晚云接驾,半夜大雨下。鱼麟云,雨淋淋。西北黑云无好天,雹子落地雨满湾。飞云相错,大雨将落。早霞云,莫出门。疙瘩云,雨淋淋。火烧云头盖,大雨来得快。前方插雨脚,大雨即刻到。乌云压头顶,大雨不用请。三、看动物迹象报雨,燕子高飞晴天报,燕子低飞雨天到。燕子上下钻,大雨满了湾,蜢虫子碰脸,离下雨不远,蛇过道,把雨报。蚂蟥闹,大雨到。泥鳅跳,雷雨到。鸡愁咯咯,雨流哗啦。羊吃草紧,阴雨天准。鱼翻坑,大雨倾。蚂蚁拱土,不出三天有大雨。狗洗澡,大雨到。鲤鱼跳龙门,大雨下满盆。早哇阴,晚哇晴,半宿的哇子等不到明。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蜘蛛门前挂,准有大雨下。蝉搬家,暴雨下。知了不出声,大雨满地涌。晴天水嘟噜叫,雨天准报到;阴天水嘟噜叫,大雨接着浇。四、看天报风雨,早晨太阳黄,午后必风狂。早晨太阳红,午后雨淞淞,太阳单耳风,双耳雨,月亮毛毛多,大雨似瓢泼。月亮遮着脸,必定有雨天。星星眨眼,离雨不远。晴空万里,出门别忘带雨衣。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阴天),晨雾遮阳脸,不雨也阴天。雾见太阳躲,有雨也不多。先下牛毛无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东虹云彩,西虹雨,南虹出来下涝了,北虹出来旱现生。月晕风,日晕雨。五、其它气象谚语,立春雾,秋雨来,春风一个劲的刮,秋雨不住点地下。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二月雷报信,八月雷回家,三月雨贵如油,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大旱三年,不忘五月十三(下雨)。天热得很,雨下得稳。水缸了汗,大雨甭盼。天闷人烦躁,大雨就要到。气管炎上喘,不雨也阴天。关节痛,雨水涌。六月的天,孩子的脸,淋了伏头,旱在伏尾。淋了伏王,一天一场。七月七,牛郎织女泪如雨。八月八水哗哗,九月九云飞走,小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大雪不岔河,天数等不多。
土地资源:宁津县处黄泛平原,古称平畴沃野,其垦殖历史悠久,土地资源丰富,是鲁北平原粮棉的主要产区。1949年全县耕地总面积94.3万亩,人均耕地3.13亩,1987年全县土地总面积123.25万亩,耕地总面积82.82万亩,人均耕地2.11亩。农田81.97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95%。非农业用地,包括居民点、工厂、交通占地29.32万亩,占总面积的23.77%。全县垦殖指数为73.54%,高于全省水平。土地利用率较高,后备资源较少。根据限制因素的类型和全国对土地生产力评级标准,全县土地共分为4级。
水资源:宁津县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
生物资源:宁津县地处北半球温暖地带的生物圈内,其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群体大,数量多,分布广。其分类有:植物资源(粮油类、瓜果类、蔬菜类、真菌类、棉烟麻类、用材类、园林绿化类、观赏类植物、饲草类、药用类)。动物类(役用类、肉用类、药用类、观赏类、益鸟类、哺乳类、益虫类)微生物资源(食用菌类、药用菌类、农用藻类)。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