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全南城区高清地图 ===
=== 全南县资讯概况 ===
全南历史:全南原属龙南、信丰二县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划龙南县之大龙、新兴堡和信丰县之镇南、扬溪、步口、回戈堡设立县级建置虔南厅。民国2年(1913)年废厅建县,因地处虔洲(赣州)之南而名虔南。1957年月改名全南县。民国7年(1918年)6月,讨袁护法之役,护国第二军及桂军一部由广东英德、翁源进克全南。民国11年(1922年)5月,北伐军许崇智等部由广东翁源进克全南,后向龙南赣州挺进。另一支赖世璜、李明杨部退守全南月余后转往广东和平等地休整。民国15年(1926年)12月,本县人任甫庭参加赣南农工运动训练班,经人介绍加入中共党组织,为全南最早一名中共党员。民国18年(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信丰崇仙来到全南龙下,后转向闽西。同年,中共信丰南区工委钟九妹到龙下开展农民运动,秘密组建军赤卫队和农民协会。同年8月,中共南雄县委书记曾昭秀在社迳曾屋主持成立大曾屋村党小组,为县内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民国20年(1931年)1月,在红军第35军307团的领导下,成立下江口苏维埃政府。民国26年(1937年)10月中旬,少共赣南省委书记陈丕显来到全南陂头杨梅石,向红军三南游队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10月下旬,红军三南游支队开赴全南陂头、社迳等地进行关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宣传,当地民众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并进行慰问。民国27年(1938年)春,红军三南游支队奉命开往大余整编,正式改编为国民命军6军新编第四军第一支队,开赴抗日前线。民国29年(1940年)7月,中共三南中心县委组织抗日锄奸队。民国34年(1945年)6月,日本军从广东入侵全南,各地人民奋起抗击,毙伤日军300多人。民国36年(1947年)4月至8月,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翁虔(注:全南)独立大队在全南古家营地区建军立1个民兵中队,后粤赣湘边人民解放军第五支队又在全南上窖、青山、石下组建一个民兵中队、二个民兵小队,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同年冬,粤赣湘边人民解放总队第6支队攻打步鸣(注:全南周布)乡公所;后攻打江口乡公所没克。民国37年(1948年)4月,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翁虔独立大队攻打兴仁(注:全南古家营)乡公所。民国38年(1949年)3月,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在古家营成立兴仁乡军事管制委员会。5月,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一举攻克集贤(注:全南南迳)乡公所。6月,粤赣湘边人民解放总队第五支队在龙源坝召开群众大会。8月,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接管永清(注:全南乌桕坝)乡公所。同年8月中旬,粤赣湘边纵队赣南支队,在竹山、陂头、黄沙等地奋勇打击南逃的国民党63军,毙伤200多名,缴获军用装备一批。8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四十八军一四三师四三一团,解放全南。解放后的全南,进行了多次和大量的剿匪斗争。1949年10月,叶剑英率部解放广州、广东,与随从人员来到全南,下榻于县人民政府。1951年9月,中央南方革命老根据地慰问团来全南,并赴老游击区上窖等地进行慰问。1978年8月全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在县城梅子山兴建。1985年11月,中共赣州地委邀请粤赣湘边人民解放纵队赣南支队老队员68人在全南举行座谈会。
经济发展:一、综合:经济总量。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南县实现生产总值27.11亿,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6:43.6:33.8调整为21.5:44.8:33.7。人均GDP达到14654元。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8亿元,占年计划的119.7%,同比增长26.9%,增幅同比提高17.2个百分点,增幅创近五年来同期新高。园区内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31亿元,同比增长63.1%,上交税金总额0.91亿元,同比增长36.1%。2010年,矿产品价格比较稳定,钨、稀土、氟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快速恢复增长。华星氟化学、新资源、大吉山矿、石磊等企业主营业务增长较快,对财政贡献也较大,实现税收较多,分别为1423.6万元、3426.1万元、2896.8万元、1192.4万元。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7.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合隆制衣和百得等重点出口企业都保持了较稳定的出口业绩。财政收支。2010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亿元,比上年增长3.8%。市场价格。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1%。劳动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754人;年末城镇就业率达96.8%。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全县户籍人口191032人,比上年末增加3396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133672人,非农业人口57360人。按计生部门统计的全南县人口出生率为11.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2‰。人民生活。2008年全南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913.15元,同比增加121.51元,增长4.35%。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051.17元,增长33.8%;工资性收入1392.59元,下降16.4%;财产性收入61.9元,减少74%;转移性收入407.49元,增长298.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51.14元,同比增长55.6%。其中食品支出1170.74元,增长34.5%;衣着支出64.37元,增长36.1%;居住支出335.55元,增长223.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26.18元,增长52.4%;医疗保健支出151.81元,增长53.6%;交通和通讯支出215.18元,增长41.9%;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47.87元,增长111.4%;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39.43元,增长0.4%。2008年全南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31.66元,增长14.7%。其中工薪收入4657.7元,增长9%;经营性收入367.91元,增长92.9%;财产性收入16.62元,减少25%;转移性收入1695.56元,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647.98元,增长10.4%。其中食品支出2417.42元,增长13.2%;衣着支出394.23元,增长54.3%;居住支出601.37元,增长7.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241.84元,增长0.5%;医疗保健支出302.03元,增长8%;交通和通讯支出318.57元,减少16.1%;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98.44元,增长8.6%;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58元,减少11.6%。2008年全南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868元,月人均1239元,同比增长18%,扣除物价实际增长10.4%。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3421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85%。社会保障。至2008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8650人,比上年末新增1350人,其中,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含农民工)5638人。参加失业保险11500人,已有1.66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比上年末新增3418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参加工伤保险9731人,参加生育保险2659人。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111666人。社会福利。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4家,床位46张,收养各类人员32人。为2792人发放了城市低保金366万元、为5789人发放了农村低保金300万元;为7523人发放城乡大病医疗救助金333万元。
三、农业: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达80012万元,比上年增长(可比价,下同)10.48%。其中,农业45811万元,增长11.9%;林业5708万元,增长5.91%;畜牧业19042万元,增长11.63%;渔业8873万元,比上年增长4.92%。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2008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27794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80521亩,增长0.9%;油料播种面积16516亩,增长24.2%;烟叶346亩,减少81.2%;果用瓜11058亩,减少11.27%;蔬菜93578亩,减少0.4%。粮食总产64487吨,增长2.4%。蚕茧产量433吨,下降50.8%。水果39151吨,增长3。28%,其中,脐橙7666吨,增长27。55%。林业生产不断更新。造林面积400公倾,同比增长200.8%;“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合格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81.78%。畜牧业生产势头良好,水产养殖稳中有升。2008年主要畜禽存养势头良好,生猪年末存栏量增加,肉类产量基本稳定。全年出栏生猪98862头,增长16.5%;生猪存栏55398头,增长14。14%;肉类总产量9861吨,增长12.4%。生产水产品10018吨,增长20.2%。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52913千瓦,比上年增长20.4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8494吨,下降3.7%,农村用电量5082万千瓦时;有效灌溉面积7360公顷,比上年增长3。23%。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以农村公用设施、公共事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组织管理、素质教育、文明风尚等为主要建设内容的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县实施新农村建设点86个,完成村庄整治累计达到549个,占全县村庄总数的63.1%。开工建设村道13条,硬化通村公路60.1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1100口。扶持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1个;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农民11915人,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526人,职业技能培训6389人。
四、工业: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8亿元,占年计划的119.7%,同比增长26.9%,增幅同比提高17.2个百分点,增幅创近五年来同期新高。园区内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31亿元,同比增长63.1%,上交税金总额0.91亿元,同比增长36.1%。2010年,矿产品价格比较稳定,钨、稀土、氟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快速恢复增长。华星氟化学、新资源、大吉山矿、石磊等企业主营业务增长较快,对财政贡献也较大,实现税收较多,分别为1423.6万元、3426.1万元、2896.8万元、1192.4万元。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7.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合隆制衣和百得等重点出口企业都保持了较稳定的出口业绩。
五、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继续加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1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2亿元,同比增长26.3%;房地产开发投资2.19亿元,同比增长88.4%。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38亿元,同比增长3.2%。工业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工业项目主要包括引进了新星化工、华星氟化学二期工程等一批新的大项目,推进了韬略运动器材项目、圣保罗新材料、逻辑电子等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一江两岸”系列工程,垃圾填埋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拆迁安置房等工程。年初确定的34项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开工建设有21个,完成财政资金投资1.45亿元。二是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争资争项富有成效,全县共向上争取资金57540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55300万元的104.05%,比上年净增9398万元,增长19.5%,超过全县财政总收入24340万元,成功争取了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首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县、220千伏五光输变电工程、龙源坝镇防洪堤工程等一批带动力大、拉动力强的项目。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2008年全南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190万元,比上年增长6.1%。信息通讯发达。拥有固定电话用户3.7万户,比上年增长0.88%,移动电话用户6.8万户,比上年增长23.41%。2008年旅客发送量148万人,同比增长7.3%,旅客周转量11966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6.7%;货物运输量70万吨,同比增长9.4%,货物周转量712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2.2%。旅游业稳步发展。2008年全县游客17200人次,同比增长19.44%;实现旅游总收入688万元,同比增长218.52%。
七、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一是在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引导下,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亿元,占年计划的100.5%,同比增长16.6%。全社会用电量1.9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3%。工业企业用电量为1.2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6.6亿元,比年初增加5.2亿元,增长24.3%;各项贷款余额为12.98亿元,比年初增加3.22亿元,增长33.0%。公路旅客运输量达到158万人,旅客周转量13384万人公里;公路货物运输量达到197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5769万吨公里。二是招商引资形势较好。我县实际利用外资4137万美元。新引进内资项目14个,完成实际进资15.49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实际进资11.26亿元。外贸出口5976万美元,占年计划的107.5%,同比增长16.1%。
八、金融与保险:金融。至200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1606万元,较年初增加27422万元,增长17.94%。其中企业存款13266万元,比年初增加535万元,农业存款26787万元,比年初增加8804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3683万元,比年初增加12599万元,增长9.74%。其中,短期贷款37013万元,比年初增加1261万元;中长期贷款26670万元,比年初增加11781万元。保险。年末全县有各类保险公司4家。财产保险保费收入741万元,增长15.2%。全年财产险赔款434.97万元,增长42.28%。
九、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和卫生:教育。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96所,在校学生23816人,专任教师1591人;当年招生9407人,毕业生5610人。其中普通中学12所,专任教师635人,在校学生7347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专任教师53人,在校学生871人;小学73所,专任教师722人,在校学生12627人;幼儿园9所,专任教师104人,在校学生400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科学技术。全年全县财政科技支出162万元,比上年增长17.39%,科技普及和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2008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乡镇文化站9个。全县拥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座,乡(镇)广播电视站9个。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8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0.35%。年末公共图书馆总藏量4.3万册(件),比上年增长4.7%。卫生。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6个(不含诊所等)。其中医疗、卫生院19个,妇幼保健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502张,卫生技术人员49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2.62张。
十、能源、环境与安全生产:能源。万元GDP能耗为1.16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6%。环境。二氧化硫排放422吨,比上年削减18%;化学需氧量排放297吨,比上年削减45%;全县空气质量达到2级。城市人均绿地率9.5%,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达675亩。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7起,死亡10人。
基本概况:拼音:QuánNánXiàn,全南县位于江西最南端,东经114°10′-114°50′,北纬24°30′-25°10′。东邻龙南县,南毗广东翁源县、连平县,西界广东始兴县,北接广东南雄市,东北连信丰县。总面积1521平方千米。总人口18.95万人,为赣州市人口最少县,以汉族为主,有畲、瑶、回、壮等少数民族。国家高速公路“7918工程”大广高速公路由广东进入江西第一站。省级重点工程“寻全高速”,正在规划之中,省道龙(南)小(瞉)公路横贯县境,东邻京九铁路、105国道,西傍京珠高速、106国道。名胜古迹有天龙山及天龙山寺,南迳温泉、梅子山、国家级森林天然保护区车八岭,东临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县城地处桃江源一江两岸湿地保护区,拥有龙兴湖、虎头陂水库、瑶山村瑶族山寨、百盛塔、狮子寨、龙潭瀑布等众多知名景点。全县辖6个镇、3个乡:城厢镇、大吉山镇、陂头镇、金龙镇、南迳镇、龙源坝镇、中寨乡、社迳乡、龙下乡。共有3个居委会、86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城厢镇,距赣州市中央126千米。地貌以山地为主,均匀海拔360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隆起,把县境分成南北两片。有大小河溪142条,水域面积165平方千米。桃江河穿城而过。全南各地气温在16--19度之间,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年均气温18.8度,全南县霜期短,无霜期长。1989~2000年,年平均霜期为64天,其中以1989年的霜期103天为最长,1998年霜期仅有11天为最短。平均无霜期为301天,其中无霜期最长年份1998年无霜期达335天,最短年份无霜期为260天。森林笼盖率达80%,是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主要矿产有钨、锡、铀、稀土、瓷土、石灰石、莹石、煤、铁、铜、锌、硫、铌、钽等,大吉山钨矿坐落在县境内。
县情介绍:全南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县城处于105国道与106国道、赣粤高速与京珠高速的公路连接线上,距赣州180公里,至韶关火车站142公里,至龙南火车站45公里,至广州260公里、至东莞320公里、至深圳380公里,是江西省融入“9+2”泛珠三角经济圈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2009年10月开工建设的大广国家高速公路途经县内,通车后全南将融入珠三角二小时交通圈。
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全南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年均降雨量1709.5毫米,平均日照时数1554.3小时,年平均气温18.8摄氏度,无霜期301天。山林、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平均海拔360米,拥有山林19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78%,是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水域面积165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3.6万千瓦,是全国首批初级电气化达标县。规模储量的矿产资源有钨、稀土、萤石、瓷土、钽铌等20余种。大吉山钨矿坐落在县境内。旅游资源主要有:梅子山、天龙山、圆明山、青龙山、龙潭瀑布、龙兴水库、仙师宫、南迳温泉、小叶栋林海、瑶族山寨、雅西客家围屋、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车八岭等游览胜地。
工业发展迅速,外向型经济突出。有合隆制衣(全南)、华星氟化学、晶环科技、江西高峰等规模以上企业34家,税收超千万元以上的有3家,超百万元以上的有12家,形成了以矿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竹木加工为主的工业主导产业集群。2003年以来,全南外贸出口连续多年列全省99个县(市、区)前十位,被省政府评为“外贸出口先进单位”和全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先进县”;2009年,我县被评为“全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
农业特色鲜明,物产非常丰富。全南县形成了以蔬菜、果业为主的农业支柱产业,主要农业特色产品有高山蔬菜、西瓜、椪柑、脐橙、板栗、荸荠、香菇、笋干、生丝、兰花等,产品远销粤、港、澳地区和北京、上海等全国大城市及东南亚各国。拥有“高山牌”无公害蔬菜国家级商标,是国家级高山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同时,还是江西省重点蚕桑县和椪柑生产基地县。
城乡面貌一新,人居环境优越。全南县城市整体品位不断提升。目前,桃江两岸风景如画,新老城区交相辉映,“一江两岸”已呈现出现代山水园林城市新貌,优美的人居环境令人心旷神怡。梅子山终年翠绿、百盛塔巍峨耸立、桃江河穿城而过。城北寿梅路、含江路繁华兴旺,城南金龙大道、沿江大道整洁宽敞。体育中心气势宏大、百年纪念广场典雅大气。农村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圩镇整治,基础设施得到完善,落后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商务环境优良,诚信务实高效。全县亲商、助商、安商、扶商的氛围浓厚。以行政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十大中心”,推行“一站式”办事、“一个窗口”收费、“一个中心”服务的“三个一”工作制度和“入企听诉”制度,建立客商投资审批代理、招商项目单位领办、领导挂企定期访企和警企联系“三大服务体系”,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全面推行“逆向式服务”,建立县级领导受理客商投诉、经济“110”快查快办、纳税人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职能部门等“三级督办机制”,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稳定安全的法治环境,使全南真正成为服务质量最好、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投资“洼地”。全南是一片充满生机、富有朝气、蓬勃发展的热土。开放的全南敞开胸怀,喜迎四方宾客。竭诚欢迎国内外客商和港澳台胞、侨胞及社会各界朋友前来投资兴业,共创全南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