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曲麻莱城区高清地图 ===
=== 曲麻莱县资讯概况 ===
行政区划:2000年,曲麻莱县辖6乡,县府驻约改滩(在东风乡境内)。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418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巴干乡3592东风乡3268秋智乡3537叶格乡2696麻多乡4135曲麻河乡3451约改滩未批镇3502,2001年10月1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99号文批复:撤销东风乡,设立约改镇(镇政府驻地迁至县政府驻地约改滩)。2001年底,曲麻莱县辖1个镇、5个乡,19个牧委会。约改镇驻约改滩,辖岗当、格青、长江村3个牧委会。曲麻河乡驻加土松涌,辖多秀、措池、勒池、昴拉4个牧委会。叶格乡驻加青松多,辖红旗、龙玛、莱央3个牧委会。麻多乡驻加亥贡玛,辖郭洋、巴颜、扎日加3个牧委会。巴干乡驻切刺宝,辖团结、麻秀、代曲3个牧委会。秋智乡驻巴地陇仁,辖布甫、加巧、格玛3个牧委会。
旅游资源:该县境内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厚淳朴的民俗风情。藏族史诗英雄格萨尔王的登基台、黄河源头、四大神山之一的嘎朵觉悟、昆仑冰川、黄河流域十三大神山中的六座和众多教派的藏传佛教寺院等旅游资源都潜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风俗文化是该县又一资源优势,牧民世代游牧在5.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草原上,习水而居、逐草而牧。形态各异的帐篷文化,多姿多彩的歌舞和宗教舞蹈;高雅华贵、精彩夺目的服饰文化等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探险景点和路线也亟待开发,发展独具特色的高原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具备,且潜力巨大。
勒巴沟岩画:勒巴沟岩画这里自然风光神奇迷人,沟口是历史文化古迹文成公主庙,刻有六字真经和其他经文的嘛尼石随处可见。有的昭示于天日之下,有的浸润在涓涓流水之中,有的掩映在绿草翠叶之间,构成了让人惊叹的巨石文化景观。这些精美的岩画带有浓厚的唐代佛教造型艺术风格,从石刻岩画上体态丰满的唐代侍女和古藏文看,勒巴沟岩画的创造要追溯到1300年前。
文成公主庙:文成公主庙座落在白纳沟(又称柏沟)口不远的地方。庙宇坐北朝南,背靠嵯峨险峻的岩壁,傍临清流见底、冽如甘露的青溪,面对灌木滴翠、绿草丰茂、鸟语花香的巴塘山,中间一简之地,峡谷蜿蜒,砾石遍地。由于白纳沟环境幽雅清静,风景绮丽多姿,气候温和宜人,当地群众把这里视为玉树高原上难得的“洞天福地”。越过小溪,踏进石壁锁道、岩石嵌门的寺庙,里面是一个白粉刷墙,卵石铺地的小院,庙门旁有一块不大的石碑,用古藏文简略地记载修筑文成公主庙的原由和大体时间,其中写道:“为了祝愿万民众生,赤迭祖赞父子幸福平安,祝愿佛教昌盛大,依照佛中年时的容貌和体形,依岩壁雕刻了佛像,修了此庙。”院内左侧是手持刀、身披盔甲,体魄雄壮,面目威严的武将;右侧是身着戎装,头戴禅帽的骑虎壮士;影壁小墙上面有飘飘欲飞的骑鹤仙子。小院正面,紧靠岩壁的是三层高的土筑石砌的藏式平顶建筑。这是这座庙宇唯一的建筑--公主庙堂。庙堂虽说不大,但站在狭小的天井里仰望,庙堂却显得雄伟高大,颇为壮观。公主庙堂设计巧妙,造型奇特,别具一格。庙堂外表共分三层,内部实为一堂,底层是双开的大门,第二层是巨大的双扇藏式窗户,第三层又开一排六扇藏式窗户。这两层窗户平时不能开启,完全是一种独出心裁的装饰。庙宇的窗北和墙壁全部刷成褐红色,天晴日丽时,远望庙宇,红光闪闪,犹如赤霞一片。庙宇顶部的石罅里,一颗老态龙钟的古柏树,挺立在岩崖之上,仿佛是盖在庙宇上的一把保护伞。推开庙门,进入堂内,是三间高敞幽深的殿堂,堂前有两根巨大的方柱直撑庙顶,另有两根巨柱,支樘着正面浮雕佛像下的莲花宝座,初来乍到的人们,见如此高大的届堂,竟由两要方柱支撑,觉得十分稀奇,其实另有几根方柱嵌在庙堂的墙壁内看不见罢了。在庙堂正上方的岩壁上,浮雕有九尊巨幅佛像。佛像由两只背向伏卧的雪狮驮着,呈莲花宝座状。宝座又由两根粗大的木柱相支撑。莲花座正中,是一尊高约7.3米的主佛像,佛像头戴朝冠,两耳佩有垂至两腮的金环,身着唐代盛装,双手自然交叉,垂放腹前,双腿盘坐,佛面五官端正、眉目清秀、双目正视,显得神态端庄稳重,性情娴静慈祥。主佛像头顶上方刻有梵文六字真言,头顶后部嵌有象征“光明普照、佛慧无量”的五彩光环。在主佛像的两侧,各有四尊高约4米的待者,佛像立在小莲花座上。这八尊待者佛像,个个手持宝物,有的手拿莲花,有的手持金刚杵,有的手捧牡丹,有的手托宝瓶,有的手端如意宝食碗,有的手握七星上方剑,姿态各异,表象逼真,栩栩如生。在主佛与待佛之间,排列对称协调、整齐有序,尊卑分明,生动地表现了古代那种主仆之间、师徒之间鲜明的尊卑关系和等级关系,但也不过分降低佛门弟子的身份。整组浮雕佛像,依山就势,安排巧妙,布局合理,构图新颖;人物造刑大方、体态丰满、容貌秀美,形神兼备,立体感很强,加之堂内光线暗淡,香烟袅袅,猛看上去,给人一种飘飘欲落之感。佛像两边,从上至下雕有三尺宽的藏式花边图案,与佛像群浑为一体,整个浮雕充分显示了古代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此外,庙堂内东西墙壁上有两组大型壁画,画面内容主要是当时文成公主进藏路过白纳沟时,当地藏族头人和群众如何隆欢迎的动人情景。其中,最为感人的是山神砍树清道,龙王现世迎驾。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国家林业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决定于8月19日在通天河大桥旁隆重举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立碑。江泽民题写碑名,布赫写了碑记。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区。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青海境内,这三条大河的源头相距很近。万里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东南侧的大冰川,绵亘几十里的冰塔林,犹如座座水晶峰峦,千姿百态,景色绮丽滚滚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源头湖泊、小溪星罗棋布,水草丰美,甚为壮观。澜沧江源出于唐古拉山北麓的群果扎西滩。这里景致万千,分外迷人....
通天河洒经台:通天河洒经台--通天河自西北向东南流淌在玉树草原上,横贯近千公里,哺育了玉树草原的万物,位于通天河大桥南岸,有一块巨大的岩石,旁边有几颗古柏,树上挂满经布。相传,唐僧取经归来时,路过通天河时,由于忘记了老龟的嘱托,老龟把唐僧一行掀下河去,上岸后,他们在此地晾晒淋湿的经卷,谁知经卷上的字都印在石头上,至今字迹犹存,清晰可辨。
吉然寺:全称吉然菩提洲,位于离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25公里的巴塘乡境内的卓玛巴杂崖根,因此又名卓玛巴杂寺,海拔3700多米。吉然寺是吉然家族在此世袭传承住持弘法而得名。“吉然”是家族姓氏,自称是吐蕃四大原始氏族之一,早期信奉苯教,到8世纪改宗信仰藏传佛教宁玛派。公元1143年吉然家族生一子名觉哇久丁桑贡,系结古镇西杭村人。他天生聪明才智慧,学识渊博,法力无比。他曾向帕摩竹巴学法,二十几岁时创立了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其主寺吉然寺,经历代传承,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寺院,建有很多分寺,仅在玉树境内就有15座分寺,僧侣达十几万人。后因与萨迦派发生教派之争,加之元朝势力的介入,直贡噶举失利,寺院被焚毁,吉然寺被迫迁往西藏。1179年,在西藏墨竹工卡县境内的帕摩竹巴弟子木雅贡仁所建法寺经扩建而尤形成直贡梯寺。18世纪末吉然后然后裔多旦仁增俄萨开始恢复吉然寺,但始终未能达到昔日的规模和辉煌。该寺现由吉然后裔日布秋英多杰住持。寺内修有经堂、遗迹较多。吉然寺因在历史上曾为直贡噶举派主寺,在藏区颇有影响。
禅古寺:位于离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南4公里的禅古村,海拔3700多米。该寺始建于公元12世纪,属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被创时建于玉树地区的一“吉然圣地”,这里迄今还有“吉然红塔”遗址和“吉然自显白塔”等文物古迹。后因教派之争而渐趋衰微。14世纪末在七世噶玛巴秋扎嘉措的关照下恢复了禅古寺,寺内建有大经堂、佛塔、僧舍、佛殿和讲经院等。有查来嘉贡、禅古朱古和斯日朱古、噶玛洛周尼玛四个活佛转世系统,其中查来嘉贡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在玉树地区册封的“四大嘉贡”(救世主,亦作怙主)之一。该寺在历史上因修建和管护文成公主庙而享有声誉。寺内存有经卷3万余卷,大小佛像不计其数。大经堂内辟有宁玛、噶举、萨迦和格鲁四大教派的佛殿,供奉着各自的开派社师或传承上师。
区域概况:曲麻莱县位于青海省境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北部。总面积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2004年)。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8%以上。县人民政府驻约改镇,距州府驻地310千米。邮编:815500。代码:632726。区号:0976。拼音:QumalaiXian。地处青南高原江河源头,横跨通天河(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县境西北部为宽谷大滩,地域辽阔,东南重山叠岭,县域内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其中县城海拔4226米。年均气温-3.3℃,年均降水量380-470毫米。曲麻莱县辖1个镇、5个乡:约改镇、巴干乡、秋智乡、叶格乡、麻多乡、曲麻河乡。该县旅游资源独特,有“黄河源”纪念碑、格萨尔王登基台、藏传佛教寺院、昆仑民族文化旅游度假村等人文,还有昆仑山玉珠峰、玉溪峰、扎陵湖、嘎朵觉悟、广袤草原和通天河风光,民族风情更是浓郁淳厚。每年八月八日为本县昆仑民族文化艺术节,规模盛大,客商云集。曲麻莱县已基本形成以县城(约改滩)为中心,以省道清曲公路为依托,连接国道109线与214线,辐射1镇5乡的公路交通网络。青藏铁路在本县境内穿越185公里,并设有不冻泉和五道梁两个站。交通便利,通讯方便,城市功能初具规模,商业、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历史沿革:据解放后在县境内发现的许多古文化遗址看,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口活动。关于该地区历史,最早由《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可知,原羌族首领无弋爰剑曾孙忍为羌部首领时,正值我国战国时代秦献公(公元前384-前362年)称霸西进,忍的叔为避秦军,便带领所属部落“出赐支河曲数千里”,到达今青海西南地区,包括该县境内,与当地土著人相处融合发展。至西汉初期时为古羌族之发羌部落的活动地。东汉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秋,原居大小榆谷(今青海贵德黄河南部)的烧当羌首领迷唐与汉王朝战败后,又率千人“远逾赐支河首依发羌而居,今曲麻莱地区均属其地。南北朝以后,该县地区成为苏毗的一部分。唐初,西藏吐蕃强盛,征服了其地部落,遂成为吐蕃王朝的辖地。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变化,加之战争等原因,原居游牧部落先后西迁西藏等地区,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曲麻莱境内成为野兽出没,野牛、野驴成群的荒芜之地。曲麻莱县的建置始于近、现代时期,约在1924年,有布久昂为首的15户牧民从果洛阿江部落迁逃至县境内措娃尕泽一带游牧,组成第一个部落即布久(也叫红阿)部落。到1935年,又陆续组成俄仓、多仓、白沙、哈秀、尕托、拉仓、干巴、河拉麻等8个部落。马步芳为了统治和管理这9个部落,于1941年秋设立了哈姜盐池设治局,任命米福堂为局长,筹建曲麻莱政权。时有千户1人,百户14人,牧民约3000人左右。1950年改星川设治局为曲麻莱设治局,由省直辖。1952年7月,中共青海省委派遣80多名干部和民警从西宁出发,经都兰县察汗乌苏。9月先遣队到达多仓部落。10月,正式成立曲麻莱县工作委员会,直属青海省委领导。1953年10月24日,成立曲麻莱县人民政府,县府驻色吾沟。同年12月20日,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即隶属之。1956年12月先后建立麻多、秋智、然仓3个乡人民政府。1958年10月,将治多县上年措格欠乡划归曲麻莱县管辖,改为叶格大队。1959年底,成立天河县,叶格大队划归天河县,改为东风公社和干巴公社。1961年6月天河县撤销,又将这两个公社划归曲麻莱县管辖。1980年10月初,县政府从色吾沟迁至约改滩。,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