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汝南城区高清地图 ===
=== 汝南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汉置汝阳县。1913年改为汝南县,因在汝河之南,故名,汉为汝阳,似为后来河水改道所置。一说西汉置汝南郡,因辖区大部分在汝河流域南部,故名。2000年,汝南县辖7个镇、1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84005人,其中:汝宁镇53702人、王岗镇19861人、马乡镇44497人、和孝镇31109人、老君庙镇42055人、留盆镇52988人、金铺镇45835人、水屯镇62450人、三门闸乡55763人、三里店乡41175人、三桥乡58857人、张岗乡19708人、南余店乡21003人、大王庄乡24364人、常兴乡26725人、官庄乡21727人、舍屯乡20745人、韩庄乡33517人、罗店镇56344人、张楼乡31518人、板店乡31062人。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172号)将汝南县的水屯镇划归驻马店市驿城区管辖。2005年,汝南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张岗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王岗镇管辖,王岗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舍屯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官庄乡管辖,官庄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王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常兴乡管辖,常兴乡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汝南县辖7个镇、10个乡:汝宁镇、和孝镇、马乡镇、留盆镇、王岗镇、金铺镇、老君庙镇;三门闸乡、三桥乡、三里店乡、南余店乡、常兴乡、官庄乡、韩庄乡、罗店镇、张楼乡、板店乡。2007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南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07]3号和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驻政文[2007]65号),同意汝南县马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原马乡镇行政区域,整体划归梁祝镇管辖。2009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南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09]26号和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驻政文[2009]162号),同意汝南县撤销汝宁镇、三里店乡、三门闸乡,设立汝宁、古塔、三门闸3个街道办事处。2011年,经河南省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批复,撤销罗店乡设立罗店镇。
历史名人:名人列表:周平王后裔——周浚,吏部尚书——周岂页,武卫将军——周法尚,许靖之后——许天正,定居朝鲜的吏部尚书——金忠,直言宰相——周墀,三元及第——孙何,兄弟连科夺魁——孙仅,乱世宰相——朱胜非,别无长物的参政知事——赵好德,抗倭名将——卢镗,布衣尚书——赵贤,尽忠言事——羊可立,惩治贪墨——李本固,秉铨清正——李宗延,恩荣三世——吴愈,知兵善谋——傅振商
金忠:(712-786),字廷诚,亦作廷臣,唐蔡州(汝南)人。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六岁开始,就刻苦攻读五经,十岁时写的文章就受到蔡州刺史的赞赏,称其为“神童”。开元二十一年(733),金忠年方弱冠就考中癸酉科进士。裴耀卿为京兆(今陕西西安)尹兼转运使时,提拔他为司仓参军。他明典知律,被门下平章事吴竞等共同引荐,提升为监察御史。在任期间,大小案件他都不厌其烦地查个水落石出,审理清楚。后升任礼部郎,他协助封禅礼仪使方竦办理封禅事,举止得体,玄宗赞其知礼,拜吏部考功员外郎。天宝十三年(754)他被加授金紫光禄大夫,门下右侍中衔,以此身份特授为按廉使,率使团持节渡海出使日本。次年返回,所乘船只行至对马海峡时,遇到强台风袭击,航船失向,漂泊到新罗国(今韩国)庆尚北道的礁滩丛中,被当地渔民救助上岸。当渔民得知是大唐使节后,立即上报州郡,逐级呈报至朝廷,新罗国景德王下令将金忠一行护送至京都汉城,亲自接见招待,安排他们住在礼部驿馆,给予很高礼遇。此时朝鲜半岛统一不久,景德王朝正处在百业待兴的创建时期。他们仰慕中国科学技术先进、文化发达、礼仪文明、典章制度规范,由于地处偏远,与中国交往较少。金忠饱学经史,博通今古,又在唐朝廷任职多年,熟悉当时的礼仪典章制度,又有文学、交际才能,因而深受景德王的赏识,于是派使臣将金忠一行海上遇险被救的情况书报大唐。此时大唐刚刚经历“安史之乱”,玄宗李隆基已经禅位给其子李亨,即肃宗。新老皇帝诏允金忠留居新罗。金忠因国内乱事未定,也不愿再回中土,便留在新罗任职。因金忠是汝南人,景德王就赐金忠改姓为“南”,更名为“敏”。金忠在新罗任职后,协助景德王参照中国的典章制度,革新了新罗的内外机构。在文化教育方面,除继续派遣王族、勋臣子弟到中国留学外,在国内兴办国学,要求学生研读中国的五经三史、诸子百家著作,并设立了科举考试制度。为使中国的文化更好地在新罗传播,金忠还创立了用中国字音记录新罗语言的方法。其他诸如天文、历法、医药、农业、水利等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金忠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金忠“尽职尽责、忠诚国家、奉仕社会”的精神,在新罗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新罗朝野的赞赏,景德王封他为“英毅公”,领地庆尚道英阳郡。
张景中:
(1936-)河南省汝南县人。曾用名井中。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这习,1957年肄业,以后曾在北京清河农场等地劳动。1979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讲师,1981年升为副教授。1958年起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工作,任数理科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学家。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学科和数学学科博士生指导教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现任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到电子科技大学工作,任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推理与可信计算实验室主任。
1,董雷,1942年11月生,河南驻马店汝南县罗店乡王桥街人,196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培训部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63.09——1967.07,在河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兽医专业学习。1967.07——1968.07,毕业待分配,1968.07——1975.07,河南省新蔡县宋岗公社兽医站技术员、县农业局办事员。1975.07——1980.08,河南省汝南县王桥公社办事员、党委秘书。1980.08——1981.12,河南省汝南县王桥公社党委副书记、书记。1981.12——1983.08,中共河南省汝南县委副书记。1983.08——1986.08,中共河南省驻马店地委副书记、驻马店行署专员(其间:1984.09—1986.07在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1986.08——1988.05,中共河南省信阳地委副书记、信阳行署专员。1988.05——1995.03,中共河南省信阳地委书记。1995.03——1995.12,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95.12——2001.09,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2001.09——2005.08,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2005.08——2006.05,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2006.05——2007.05,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2007.05——2007.07,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2,李新民,1951年11月生,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罗店乡双庙村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参加工作。1971.02-1972.03,驻马店内衣厂工作;1972.04-1975.08,郑州大学数学系学习,毕业后回原厂工作;1975.09-1984.04,驻马店工交办、计委办事员;1984.05-1987.12,河南省计经委经济政策研究副主任;1988.01-1993.04,河南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办公厅副主任;1993.05-1997.03,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1997.04-1997.12,鹤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1997.12-1998.03,鹤壁市委副书记、市长;1998.03-2003.01,鹤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2003.01-2006.01,河南省副省长、党组成员;2005.12-2006.01,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党组成员;2006.01-至今河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六大代表。
李敬斋
(1888-1987)河南汝南人。原国民党政要。历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组织部部长、中央党部组织部秘书、河南省政府教育厅厅长、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委员、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地政部部长。1948年12月去职。新中国成立前夕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1987年8月26日去世。:
关爱和
1956年9月生,河南汝南人,中共党员,河南大学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南大学党委书记,第十六、十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父亲:姜树生,曾在汝师执教,母亲:关惠然,曾是汝师附小校长。河南省政协常委,河南省纪委常委,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
姓氏文化:周姓的起源:“周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世家。最早源于古代的姬姓,这是炎帝和周人祖先后稷的姓,在中国算,是最古老的姓氏了,周时迁至河南汝南。”(摘自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范志亭著的《鲁迅与许广平》一书的第4页)。“从黄帝直到周武王建立周朝,周姓有一个传说中的世家。经过西周一朝的发展,至周平王东迁,其次子烈封于汝坟(在今河南叶县东北),成为周姓人所尊奉的周姓始祖。周平王东迁洛邑(在洛阳)之后,其中的一个儿子姬烈被封在汝坟,经过十九传,至姬邕时东周被秦所灭。虽然封国已不存在,可是源自周朝血脉世代食周爵禄俸的姬邕家族却在习惯上仍被人称作‘周家’,姬邕索姓也以‘周’为姓,以示纪念,以示不忘本,并代代相传。邕生秀,秀生仁。这时已到了西汉时代,汉初统治者为了笼络民心,特地封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绍续周室香火,周汝坟地势卑湿,遂徙地于汝南郡,这支周姓在当地生息繁衍,形成汉唐时期著名的汝南周氏(以上摘自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由王大良、李琼英著的《中国姓氏通史.周姓》”)。随着后来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人口大迁徙,汝南周氏不断向四周辐射扩散,其后的陈留、临川、寻阳、庐江、泰山、淮南、永安、河内、临汝、华阴、河东等周氏郡望,都与它有深厚的渊源。它被视为今天周姓的主要来源。
天下袁氏归汝南:袁氏是中华大姓之一,在百个大姓中排名第三十三位。据考证,袁氏是虞舜的后裔。西周初,周武王追封先贤后裔,封有虞氏之裔妫满于陈(今河南准阳),建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他的十一世孙有个叫诸公,字伯媛。伯媛的孙子涛涂,以祖宗字媛命氏。春秋时,媛氏世袭陈国上卿。当时媛、辕通用,故媛涛涂又写作“辕涛涂”。至西汉初,辕氏后裔政将“辕”字的“车”旁去掉,邕以袁为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名如《古今姓氏书辩证》等对此均有详细记载。中华大姓中有不少发端于中原地区,袁氏早期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而发展中心是汝南。对此,古今一些姓氏文献均有定论。据《汝宁府县志》载,汝南古为沈蔡诸国之地,战国时在楚魏二境之交,秦属颖川郡。到汉朝时设置汝南郡,隶属豫州,领县三十七,包括了今天的平舆、项城、西华、漯河、潢川以及安徽的阜阳、山东的蒙城在内的大片疆域,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战乱、官职调任等原因,虽然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向海内外广为发展,但发端于袁安的汝南袁氏始终是最为兴旺的一支。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袁氏名人辈出。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篡》载,“袁氏自后汉魏晋至梁陈,正传世二十八人,三公、会仆一十七人。《新唐书?宰相世系》等书记载,袁政后裔袁干封贵乡侯,袁干的八世孙袁良(东汉汝南人),其孙袁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以严明著称,后官至司徒。和帝时,外戚窦宪兄弟专权,他不避权贵,多次弹劾窦氏兄弟的专横,为时人称颂。袁氏自袁安以后,兴旺发达,其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节五公,与东汉一代相终始(风《重修汝南县志》),历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据清嘉庆元年(1796年)编纂的《汝宁府志》及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编印的《重修汝南县志》载,历代汝南袁氏封爵位的有六人,为各种史志收编的汝南袁氏名人有二十多位,如袁良、袁安、袁汤、袁逢、袁绍、袁术等,不少人在《东汉书》中列有志传。清《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若其诗文根本六经,德业师模三代(袁可立、袁枢、袁赋诚),蠕言螳动,俱无愧于汝南家法。”,随着历史的发展,汝南袁氏虽然已经迁徙分布到海内外许多地方,但仍有大量袁氏后裔在汝南县本土生息繁衍。据调查,现今汝南县境内袁氏分布广泛,全县二十个乡镇中有一百多个自然村居有袁姓群众,总人数两万多。居住袁姓较多的乡镇有汝宁镇、板店乡等,较集中的村庄有十多个,以“袁”命名的村子就有袁庄、老袁庄、后袁庄、小袁庄等。此外,有关史志资料对袁氏及其名子墓冢亦多有记载,如《汝宁府志》、《重修汝宁府志》均轼明司徒袁安墓址方位,并附有墓址遗照。1999年第十三届舜裔宗亲会在河南省召开时,香港袁汝南堂宗亲会会长袁雄昆先生、泰国袁氏宗亲会会长袁经伦先生都先后率团来汝寻根访问。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