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上林城区高清地图 ===
=== 上林县资讯概况 ===
民俗文化:上林县境内有壮、汉、瑶、苗等多民族杂居,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具有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壮乡民族文化,形成了开放、宽容、创新的文化氛围。
传统民歌。"壮人自古爱唱歌,从小唱到牙齿落。"上林县是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壮族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80%。"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清朝康熙年间(1654—1722年),上林县就有民歌记载。上林县民歌有各种各样的唱腔。如三里镇、乔贤镇、塘红乡、镇圩瑶族乡山歌(也叫欢歌),西燕镇师公调,巷贤镇、大丰镇采茶调等。2004年12月第七届中国合唱节在海口举行,代表广西参加的上林县民歌合唱团,用壮族多声部原汁原味演唱了《上林--南宁后花园》、《苗山情》、《赶歌圩》等歌曲,获得银奖。民族舞蹈。壮族舞蹈有开坛舞、游衣舞、五龙舞、请师舞、四帅押坛舞、四帅禁坛舞等。其中代表作品为《公曹太平舞》,该节目曾出访过日本等国表演,深受欢迎。瑶族舞蹈有"肖郎铁玖舞"(瑶族叫"兴郎铁玖达努舞")等。代表作品为《丰收牛角舞》、《猴鼓舞》等,《猴鼓舞》2001年曾参加原南宁地区农村文艺汇演,荣获一等奖。
达努节(也叫排玖节)。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举行排玖节。排玖节热闹非凡,宴餐杀鸡宰羊极为丰盛。宴后,瑶族群众跳起猴鼓舞、舂米舞、雷公舞、南瓜舞、藤拐舞等,彻夜不眠。达努节是瑶族人民对母恩及祖先的怀念,达努节歌舞再现了瑶族先民狩猎、农耕、与大自然斗争的情景,表现出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龙母节。每年农历三月三,上林县塘红乡石门村举行龙母节。举行开幕式文艺演出,舞狮,跳腰鼓舞;举行山歌比赛;祭祀龙母和特掘的祭祀活动,师公舞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进行民间竟技比赛,如打陀螺、跳格子、斗鸡、打竹筒枪、堆红薯窑、竹筒饭比赛等。
渡河公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渡河公”是流传在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壮族民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一,三里镇一带的姑娘们聚集在一起,唱着山歌,制作“渡河公”。她们用多种彩布缝绣小布人,布人是明朝装束,小布人怀中抱着一个金黄色的南瓜,“南瓜”用风干的艾草,白芷,苍术等多种中草药填充。五月初五傍晚,在清水河畔,村里的男女老少一边吟咏祈祷词,一边把渡河公挂在孩童脖子上。“渡河公”放在一艘用木片做成的小船上,点上红蜡烛。放到河里,让“渡河公”船沿着清水河漂流。
传统庙会。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初三,上林县木山乡举行传统庙会。庙会举行斗牛、斗马、斗鸡、山歌对唱、师公舞表演、打陀螺等多种传统民间活动。
地质地貌:上林县境内地层发育较全,出露较好,自寒武纪至第四纪均有沉积。从分布来看,由西往东地层的出露从老到新。最古老地层寒武系主要出露在大明山西南及大明山南部一带。县境岩浆岩出露较少。地貌表现为西部多山,东南部属丘陵和平地,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大明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龙头山高1760米,为上林县西南部天然屏障。各类地貌分布为: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占8.62%;海拔500—800米的低山,占17.03%;海拔250—500米的山丘,占12.15%;海拔150米—250米的丘陵,占30.29%;海拔150米以下的平原,占27.9%。上林县境内有大明山、凤凰山、狮子岭山、岜仙山等四条较大的山脉;有镇圩、塘红西部、岜独和弄贬一带4片喀斯特峰林区。上林县境内岩溶地貌分布广,岩洞较多,大者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岩洞有71个。著名的岩洞有三里镇明镜岩、琴水岩、佛子岭岩,洋渡的白崖堡南岩、青狮南洞,西燕的大龙洞殿岩。上林县境内河流属红水河系。清水河是主川,有大小支流80条,均自西北向东南,最后汇集东流。此外还有兰干河,从南向北流入忻城县。
旅游景点:上林县被人们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的“后花园”。可以说上林处处是美景。旅游景点丰富。主要有四大景区:大明山风景区、三里洋渡风景区、大龙洞(大龙湖)风景区、不孤村人文景观。
大明山风景区:大明山已列为广西三大旅游名山之一,其大部分旅游景点在上林境内。山上有独特的风景地貌,幽景、奥景、险景、水景和意景兼而有之。大明山最高峰龙头峰海拔1760米,是桂中南第一高峰。大明山是天然动植物园,具有旅游价值的植被主要是原始林型的沟谷乔木和山顶苔藓矮林。有壮丽磅薄的山巅云海,最具特色的是大明山“仙境”(气象学上称为峨眉佛光或黄山宝光)。大明山到处流水潺潺,溪流纵横,飞瀑破壁直泻,清泉裂地喷涌,“山中一夜雨,到处是飞泉”。海拔1200米处,年平均气温18℃,山顶甚至只有14℃,谷底的天然泳池水质清洌冰凉,为理想的避暑胜地。三里洋渡风景区:三里、洋渡一带的汇水河、清水河清澈萦回,两岸山峰奇特苍翠。奇巧的岩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明代大旅游家徐霞客于崇祯十年(1637年)在三里、洋渡一带游览山、岩、洞、亭、阁23处,历时50天。在他的《游记》中称赞说:“其山千百为群,或离或合,山虽小而变态特甚”。他在游历白崖堡南岩时,曾吟诗一首:“洞门千古无人到,古干虬藤独为谁?投杖此中还得杖,三生长与菖坡随。”游韦龟洞时他又写道:“韦龟之山,自中南中悬,北向而对立,幽盖独成,山水皆递,真世外丹丘也”。这一带还有两处全国著名的唐碑:《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智城碑》。
大龙洞(大龙湖)风景区:大龙洞风景区包括大龙洞水库(也叫大龙湖)和大龙洞两部分组成。大龙洞水库是国内唯一不需大坝、依靠垒石围蓄地下水而成的天然水库,名列十大熔岩水库之一。1958—1960年建成。集雨面积245平方千米,水库面积8.05平方千米。总库容1.51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09亿立方米。最大泄量808立方米/秒。水库湖面呈不规则的弯曲状,长达13公里,最宽处1公里多,最窄处仅100米。湖中共有7处出水泉眼,最大一处紧邻上陵村。据村民介绍,每到旺水期,泉水冲出水面达一米多高。湖面四周,奇峰簇簇,神形各异,像狮子、像鲤鱼、像大象等。石山倒映水中,山水浑成一体,美不胜收。大龙洞紧临水库,系岩溶洞穴。洞内有12个观览厅,其中石狮大厅有八九层楼高,可容数千人。洞内钟乳石众多,形象各异,有石狮、石羊、石马、石竹、石笋等。入洞可见三头怒吼“雄狮”,直扑而下,气势磅礴。洞边的一头石狮又昂首回视,形成“四狮抢龟”的场面。在望石洞厅里,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妇,翘首远望,好象盼着她久别的丈夫。在云雾厅内,水气蒸腾,迷朦中只见平台中间,身材魁梧的“万寿公”神情严肃,他的面前,兵将林立,象即将出征的军旅。各个洞厅里,石马、石羊、石竹、石笋千姿百态,令人神往。在洞内一悬崖处,一个直径20多米的圆洞,深不可测。站在洞边,可听到神奇的声响,有时如丝竹轻奏,有时象浪涛拍岸。
不孤村人文景观:不孤村位于上林县白圩镇,长久以来以重教崇学闻名内外。村中“不孤书院”遗址可追溯至明朝。2008年,全村人口390人,建国以来至2008年,全村已有180多人考进大中专院校读书,被誉为“岭南状元村”。该村自1988年以来连续十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双文明村,1998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多年来,不孤村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人以及日本、泰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参观。加上该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此处,上林县还有镇圩峰林区景观,澄泰下金自然景观、岩溶洞穴景观等旅游景点。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