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邵武市区高清地图 ===
=== 邵武市资讯概况 ===

经济: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三次产业比重为19.8:41.1:39.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亿元,增长6.6%;全社会工业总产值99亿元,增长2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85亿元,增长3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增长3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9亿元,增长21.5%;财政总收入6.7亿元,增长20.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9亿元,增长23.9%;外贸出口7697万美元,增长26.2%;实际利用外资1.07亿美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3元,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6524元,增长14.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工业经济。工业增加值27.7亿元,增长24.9%;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税收3.3亿元,增长21.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2.4,提高4.9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新增规模企业26家,全市规模企业总数达182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8家。精细化工、林产加工、纺织服装等3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7.5亿元,增长32.1%,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63.6%。全市拥有福建名牌产品15个、省著名商标7个、省知名字号2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农业农村经济。粮食播种面积3.67万公顷,总产量20.34万吨,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48万公顷,总产量16.01万吨。烟叶种植面积4046.7公顷,收购烟叶965.3万公斤,实现税收2829.8万元。茶园面积0.35万公顷,产量6855吨。水果种植面积0.57万公顷,产量3.94万吨。食用菌产量6569吨。肉类产量1.88万吨,禽蛋产量3739吨。奶类产量5094吨。水产养殖面积1140公顷,水产品产量1.53万吨。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南平市级龙头企业12家,安置农村劳动力2.51万人,带动农户8.91万户,带动基地面积5.47万公顷。全面完成行政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开发。全年新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316个,总投资5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16.8亿元;3000万元至亿元项目25个,总投资12.04亿元;1000万元至3000万元项目56个,总投资8.9亿元;500万元至1000万元20个,总投资1.15亿元。“5·13”旅洽会、“9·8”投洽会共签约项目71个,总投资44.9亿元。55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16个省、南平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2亿元。旅游商贸。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3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旅游直接创汇35万美元。全年共引进实施10个总投资达10.3亿元的旅游项目,其中,仙沐园温泉度假中心、森禾种业观光园、东方汽车俱乐部、金樽葡萄酒庄以及熙春国际大酒店、财富花园大酒店、龙都国际大酒店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做大汽贸汽配、木材建材、果品水产、茶叶农资等专业市场,全市亿元以上专业批发市场8个,武夷烟叶物流中心建成使用,汽贸城4S店达9家,邵武成为闽北最大的汽贸中心。社会事业。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科技工作再次通过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市”考核;巩固提高教育“双高普九”成果,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加强农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傩舞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纲、黄峭入选南平“十大历史名人”,和平古镇入选南平“十大城市名片”;成功举办2008年洲际汽车拉力挑战赛、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在南平市第一届运动会上获金牌数第一名。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5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87人;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为6.35万、19.1万人。总投资达1.5亿元的十大类2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2009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3.14亿元,增长16.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3亿元、37亿元和43.14亿元,分别增长5.1%、24.0%和15.0%。全社会工业总产值75.6亿元,增长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8亿元,增长37.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75亿元,增长6.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41亿元,增长5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8.5亿元,增长30.9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5.15亿元,增长34.63%。实际利用外资8934万美元,增长7.5%。外贸出口总值6099万美元,增长28.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83元,增长22.74%。农民人均纯收入5704元,增长16.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104.2%。
工业经济: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12亿元,增长24.2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8%。产业集聚明显加快,当年新增规模企业42家,全市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61家,其中化工、林产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产业规模企业96家,分别实现产值17.25亿元、19.75亿元和6.51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4%。经济效益持续提升,产销衔接良好,全市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66.86亿元,增长39.8%;产销率98.3%,提高2.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7.48%,提高28.63个百分点,为2001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工业税收总额2.7亿元,增长22.7%。重点企业发展加快,全市新增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家,总数达11家,完成总产值34.19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50.3%。
农业农村经济:主要农产品稳中有增,粮食播种面积3.28万公顷,产量17.24万吨,烟叶种植面积3740公顷,收购烟叶2.16万吨,实现烟叶税收2063万元;食用菌6388吨,水果4.09万吨,茶叶5400吨,分别增长19.27%、-0.5%和12.0%;全年出栏生猪26万头,肉类总产量1.71万吨;水产养殖1600公顷,水产品产量1.45万吨。农业产业化纵深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南平市级龙头企业6家,带动农户8.72万户、基地面积5.2公顷。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投入6690万元完成村级水泥公路硬化145千米,全面实现农村公路硬化“村村通”,新建村级供水工程30处,新解决1.2万人饮水问题,完成21个建制村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程,全市建制村基本实现光缆联网。
产业投资:项目开发。全年新引进落地、开工生产型项目141个,总投资32.08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70个,总投资28.77亿元;3000万元以上项目31个,总投资23.2亿元;5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总投资19.06亿元;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11.58亿元。引资项目结构日趋合理,由重资源型向多产业齐头并进转变,新上资源型终端产品项目比率提高,有95%以上项目都是直接进行成品加工,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旅游业:旅游贸易。南武夷旅游区建设步伐加快,中国兰花第一谷、古陶瓷博物馆建成开放,引进四星级酒店、仙沐园温泉度假休闲、汽车主题公园等旅游项目。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20万人次,增长10.67%;旅游总收入1.83亿元,增长14.3%;旅游创汇29.3万美元,增长8.8%。商贸物流业发展迅速,城南大道商贸走廊建设进展顺利,新建成茶叶专业交易市场、武夷烟叶物流中心,全市年交易额达亿元以上的专业批发市场有8个,汽贸城发展4S店7家,铁路集装箱物流项目投入运营。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22家,外商投资和民营出口企业成为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出口产品新增高档竹工艺品、实木家具、氟系列产品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市场由传统的欧美、日本、台湾向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扩展。
社会事业:义务教育“双高普九”巩固提升,率先通过省级对县督导评估。顺利通过2005~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拿口镇被列为全国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被命名为福建省傩舞、三角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平古镇被评为“福建最美的乡村”,河坊抢酒节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全市4250户9705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补助金800余万元;企业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万人、2.3万人和4.8万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全民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城镇新增就业2831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97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78人。
基本介绍:邮编:354000代码:350781区号:0599拼音:ShàoWǔShì英译:ShaowuCity邵武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杉岭南段,北纬26°55′-27°36′,东经117°02′-117°50′。西与江西省黎川县交界。总面积2851.6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2007年)。通行闽赣方言邵武话。全市辖4个街道、12个镇、3个乡:昭阳街道、通泰街道、水北街道、晒口街道、城郊镇、水北镇、下沙镇、卫闽镇、沿山镇、拿口镇、洪墩镇、大埠岗镇、和平镇、肖家坊镇、大竹镇、吴家塘镇、桂林乡、张厝乡、金坑乡。市政府驻昭阳街道新建路。
福建省邵武市:历史沿革:邵武是福建八府之一,是一座千年府城。如其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昭武县,属建安郡。晋元康元年(291)改名邵武县,曾名昭阳、武阳、邵阳、昭武。隋开是九年(589)废县,归泉州(州治今福州);隋开是十二年(592)复置邵武县,属抚州。唐武德四年(621)属建州。五代晋天福元年(936)改名昭武县,五代汉乾祐元年(948)复名邵武。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属邵武军。元至元十三年(1276)属邵武路。明洪武元年(1368)属邵武府。清亦同。民国初属建安道。1932年曾建苏维埃政府,1949年5月19日解放,属建瓯专区、建阳专区、南平专区、建阳地区、南平地区。1983年8月撤县设省辖县级邵武市,现由南平市代管。
建置沿革: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吴主孙休罢都尉,置建安郡,立昭武镇,后升为昭武县。西晋元康元年(291),惠帝司马衷为避其祖司马昭讳,改名邵武县。其时建安郡属江州管辖。东晋太宁元提(323),又改邵武县为昭阳县(一作武阳)。南朝刘宋永初元年(420),又改邵武县,仍属建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全国郡、县俱废,邵武改属泉州(即今福州)。开皇十二年(592),恢复邵武县,并将绥城县(今泰宁县)并入邵武。其时,建安郡属抚州。大业元年(605),抚州改为临川郡,邵武属临川。唐武德四年(621),绥城从邵武分出,复立为县,邵武属建州。贞观元年(627)。建州归江西道管辖。后晋天福元年(936)。改邵武县为昭武县。后汉乾祐元年(948),改昭武县为邵武县。宋太平兴国四年(979),邵武设军,县为军治,军属福建路辖。同年划邵武财演镇为光泽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县为路治,路属福建道管辖。明洪武元年(1368),改邵武路为邵武府,县为府治,府属福建布政使司管辖。清隶属关系不变。民国2年(1913),废府存县,属福建省建安道。民国16年废道后直属福建省。民国23年,邵武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9月,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邵武县属福建省建阳专区。1956年建阳专区改南平专区,属之。1970年复名建阳地区,属之。1983年10月,改县为市。1988年建阳专区又改南平专区,属之。
乡镇地理分布:2000年,撤销大竹乡,设立大竹镇;吴家塘农场改制设立吴家塘镇,吴家塘镇辖吴家塘居委会和坊上、行岭、杨家圩、铁罗、庄坛5个村;吴家塘镇人民政府驻吴家塘。2000年底,邵武市辖4街道12镇3乡:昭阳街道、通泰街道、水北街道、晒口街道、拿口镇、和平镇、水北镇、大埠岗镇、沿山镇、洪墩镇、城郊镇、下沙镇、卫闽镇、肖家坊镇、大竹镇、吴家塘镇、张厝乡、桂林乡、金坑乡。
人口分布: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288401人。昭阳街道35198人、通泰街道39861人、水北街道35127人、晒口街道8055人、城郊镇12899人、,水北镇19045人、下沙镇8421人、卫闽镇7433人、沿山镇15322人、拿口镇21853人、,洪墩镇13790人、大埠岗镇11312人、和平镇14443人、肖家坊镇9845人、大竹镇7467人、,吴家塘镇7075人、桂林乡9666人、张厝乡5699人、金坑乡5890人。2003年,邵武市辖4个街道、12个镇、3个乡:昭阳街道、通泰街道、水北街道、晒口街道、拿口镇、和平镇、水北镇、大埠岗镇、沿山镇、洪墩镇、城郊镇、下沙镇、卫闽镇、肖家坊镇、大竹镇、吴家塘镇、张厝乡、桂林乡、金坑乡。基本概况,邮编:354000代码:350781区号:0599拼音:ShaowuShi
地理位置:邵武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位于武夷山南麓,史称“铁城”。北纬26°55′-27°36′,东经117°02′-117°50′。总面积2851.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2.13万人(2007年末),其中市区人口17万人。通行闽赣方言邵武话。1983年10月撤县建市,现辖12镇3乡4个街道,134个行政村,43个居委会。邵武是历史文化古城。自三国吴王孙权置昭武县,因晋朝避司马昭讳改名邵武,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曾为福建八府之一,历史上曾出2个宰相、7个兵部尚书,宋代民族英雄李纲,著名文学评论家严羽出生于邵武。邵武是闽北革命根据地。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邵武解放,这里先后设立过中共闽赣省委、福建省委等党的领导机关,创建了112个老区基点村。熙春山公园还树立着福建省委旧址纪念碑。
交通:邵武市是入闽重要通道。兵家必争之地,因地势险固,易守难攻,故名“铁城”。是闽西北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水陆空交通俱全,距武夷山机场76公里,对外交通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鹰厦铁路纵贯全境,邵武站是铁路入闽第一大站;境内316国道全长83.7公里,南北穿越县境,沿途经过10个乡(镇)、街道;京福高速公路入闽第一个互通口设在我市肖家坊镇;省道301线和204线纵贯东北--西南向,三条交通干线在县城交汇,与一些交通支线交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游客进得来,散得去,对外旅游交通方便
自然资源:邵武是闽北“林海粮仓”。是全国、全省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森林面积319万亩,林木蓄积量1402万立方米,是福建重点林区和四大林产加工中心之一。同时,境内水利资源理论蕴藏总量30.4万千瓦,地下矿藏20余种,莹石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娱乐文化:邵武是武夷旅游胜地。地处闽西北“绿三角之旅”的中心,北距离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仅71公里,南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泰宁金湖仅74公里,与省级风景名胜区将乐玉华洞141公里。是沟通闽西北“绿三角”武夷山、金湖、玉华洞三个“角”的必经交通枢纽。境内有天成岩、和平古镇、千岭度假区、千年银杏树、音乐喷泉、黄氏峭公祠、民俗馆、李纲祠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吃住、娱、购等基础设施齐全。使邵武市处在闽西北旅游线路的中心位置,因而旅游区位尤为突出。
文明城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近几年来,邵武市先后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计生协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市、省双拥模范城、全省“八闽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竞赛活动优胜城市、全省环境最优美县(市)、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一级达标”城市、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2002年,邵武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城市”荣誉称号。邵武作为全省武夷游、金湖游两大重点线路的中间点,发展旅游产业,填补了两大旅游区间的空白,有效拉近旅游区间的距离,整合闽西北旅游资源,从而有助于促进闽西北绿三角旅游经济走廊的形成。已建成通车的武(夷山)—邵(武)高速公路,即将开通建设的邵(武)—光(泽)和邵(武)—南(平)高速公路吉武高速铁路和浦建龙梅高速铁路,交通十分便利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