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通道城区高清地图 ===
=== 通道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宋崇宁元年(1102)置罗蒙县,翌年改称通道。来源有两说:一说宋崇宁年间官史王祖道经略广西,抚定“侗乡”九百零七峒。结丁六万四千,开通道路一千二百里,“自以为汉唐以来所不臣地,皆入版图”。从此沟通了湘、桂、黔毗邻地带,因以改罗蒙为通道,并沿用至今。二说自(靖)至广西融,古无通,宋知诚周士隆,遣人由收溪(今树团)小径趋广西,观山川形势,自而南三十里至佛子坡,广西也。后均此入广西,故称通道。据下乡古文化“大荒遗址”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即有先民栖息繁衍。在漫长的社会演进中,随着历代封建王朝对西南边陲的开发,这里的战略地位日渐突出,天下有事,在所必争。唐、虞、夏、商、周等朝代属荆川西南隅要服之地;春秋、战国、秦时属黔中部;西汉为潭城县地三国;东晋、宋、齐、梁、陈十六国属黔阳县地;梁至隋为龙标县地;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为郎溪县地;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置恭水县,属郎州,十四年更恭水县为罗蒙县,十年六更罗蒙为遵义,属播州;五代后属诚州,县名无考;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置罗蒙县(县城设今县溪镇),改诚州为靖州,领县三:首永平,次会同,次通道。通道县名始于此,沿用至今。元、明两朝通道县均属靖州,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曾废县列入靖州,13年5月(公元1380年)复置通道县至今,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通道侗族自治县于1949年10月20日解放,1950年,通道属会同专区,专员公署驻洪江。1952年9月,撤消会同专区,建立芷江专区,专员公署驻芷江,通道属芷江专区;同年11月,芷江专区改称黔阳专区,专员公署移驻安江,通道属黔阳专区。1954年5月成立通道侗族自治县。1981年6月,黔阳专区改称怀化地区,行署驻怀化,通道属怀化地区至今。从宋崇宁二年起到公元1957年秋,历代县府均设县溪镇。1958年冬,县府迁双江镇,1959年靖县和通道两县合并,县名沿用通道侗族自治县自治县,县府迁返县溪镇。1961年春,靖县、通道分设,县府复迁双江镇至今。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通道侗族自治县辖7个镇、14个乡。总人口206327人,其中:双江镇29152、县溪镇18219、临口镇12046、播阳镇15928、牙屯堡镇17613、菁芜洲镇15313、溪口镇11649、江口乡7012、锅冲乡1300、大高坪乡2820、独坡乡13699、杉木桥乡5770、木脚乡4265、下乡乡8151、马龙乡6620、传素乡1295、黄土乡5261、坪坦乡7162、陇城乡9023、坪阳乡6712、甘溪乡7317。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自然地理:通道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向南岭山脉过渡地带,雪峰山西南余脉延伸其境,形成东、南、西三面高耸,中、北部略低的地势。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78%,丘陵占15%,海拔一般300至700米,最高1620米,最低176米,以红壤和黄壤为主。
地质变迁:通道地质历史的发端,可追溯到十多亿年前的元古代中期,根据地质资料可划分三个发展阶段:<一>、中晚元古代至早古生代。中元古代时,境内处于前武陵期,板块俯冲而成的古地槽边缘海槽优地槽环境。晚元古代中期末,雪峰运动,使雪峰期冒地槽回返上升,马底驿和五强溪组褶皱断裂,区域变质,岩浆侵入,成岩成矿,县境处于地向斜上,形成五强溪组期沉积,有铜镍、钻、铬、铀、钯等矿化。晚元古代震旦纪早期,县境为陆坡滞流还原环境,沉积炭质粘土、夹砂、粉砂及碳酸盐透镜体。早奥纪早中期属华南海域的陆坡环境。<二>、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早三迭纪。属海峡、海湾反复出现的环境,多次经历海侵海退。早石炭纪早至晚期为海滨环境,后地壳局限回干十为浅海台地环境、浅海台盆。<三>、中生代晚三迭纪至新生代。在中生代三迭末安源运动后,县境至怀化及全省造山成陆,结束海侵历史。早白垩纪以后一些凹陷盆地在炎热半干旱亚热带古气候下沉积了陆相红色建造即有现称丹霞地形。
地层分布:通道坐落于扬子准地台与南岭地槽的过渡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褶皱重叠,断裂纵横,地层出露广泛。分:板溪群,是最古老地层,分布在西南部,主要出露在播阳、独坡等乡镇;五强溪组,分布在县境南部,陇城乡境内出露广。按岩性组合分四个岩性阶段:变质砂岩和砾岩、变质凝灰岩、条带状板岩、变质砂岩及板岩;震旦系,分布于境内北中、东部、中北部、有分布面广,沉积厚度巨大,岩性组合复杂多变。总的趋势由北往南,厚度由薄变厚;寒武系,反映台区向槽区过渡,出露县境东部,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泥盆系,在县境位于寒武系的西南部成条状展布,在甘溪、陇城、马龙、下乡一带,面积不大;三迭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局部与零星分布,较明显是县城东部黄柏、中团至杉木桥龙塘一线,有白垩系紫红色砂泥质建造,形成别具一格的“丹霞”地貌;第三系,有零星出露,局限于老第三系古新统和新第三系中新统,缺始新、渐新和上新统;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渠水及支流河谷,山间小盆地中,以冲积物为主。
地质构造:通道县境位置为江南地轴南段,加里东台斜与燕山台褶带的过渡地带,依据构造主要形成时期可划分两个地质构造单元。①褶皱形成的向斜、背斜及一系列复式背向斜构造,境内由东向西有:铜厂界复式向斜,位于陇城、流源至绥宁县水口一带,分布长48公里,宽9公里,由于遭受陇城断层的破坏,形态已不完整;溪口复式向斜,位于广西水团、县内芋头、溪口至绥宁县兰家一线,长75公里,宽约10公里,向斜中心为震旦系,地层并夹有寒武系砂页岩,两翼为板溪群地层,由于被一系列北东向逆冲断层切割,显得支离破碎;鹅公岭背斜,位于金坑、菁芜洲、鹅公岭一带。作北30度东方向展布,长50公里,宽约5公里,背斜保存完整,轴部基岩未受强烈破坏,断裂不发育,整个背斜由元古代板溪地层组成,局部有基性岩侵入,形成中山、中低山山地。地阳坪复式向斜,自南向北由三团向斜、排楼向斜、龙林向斜、茶溪向斜、包里向斜及杨家背斜、贯团向斜所组成。总体呈北30度至40度东方向廷伸,断裂发育,组成低山、中低山山地;黄柏向斜,位于双江、黄柏、中团至龙圹一带,呈北30度东方向延伸,由自垩系紫红色砂岩组成,形成别具一格的“丹霞”地貌。②断裂带,遍布全县,自东向西主要大断层:陇城深断裂,北自罗翁经绥宁至陇城伸入广西,县境内长18公里;团头深断层,属溆浦—团头深断裂一段,北与安化—黎平深大断裂重合,往南经团头伸入广西,呈北东东向;中团断层,长60公里,走向基本呈西南—东北方向;金坑断层,长90公里,走向为西南—东北延伸。断层通过之处,基岩破碎常形成深沟溪谷,呈条状分布在群山之间,这是县境区域构造的基本格架,奠定了现代地貌景观的基础。
地貌特征:<一>、群山逶迤,地势起伏大。县内的山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7.67%,海拔一般在400-800米之间。最高峰为东部和城步交界的烂泥界(牛皮界),海拔1620米。最低点为分水岭以北为渠水河出口处大鱼塘,海拔305米;分水岭以南坪阳乡新江河口海拔仅168米。主要山脉走向与区域构造方向基本一致,呈东北-南西向伸展,沟谷纵横,山势陡峻,山岳常残留多级剥夷面,呈现层峦叠嶂的特色。县境中部和西北地势较低矮,海拔多在300-500米间为低山丘陵谷地;八斗坡以南地势争剧下降,山高谷深;东部地势强烈崛起,海拔多超过800米,烂泥界至传素山一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2座,构成雄伟的天然屏障;西南部的三省坡、将军坡、大高山、太平山、北部的青定山,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二>、山丘、岗地、平地兼有,丹霞地貌奇特多样。县内地貌因经长期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和外力因素作用的影响,形成地貌复杂多样,山地占77.67%,丘陵占15.39%,岗地占1.91%,平地占3.08%,还有形态特殊的地貌类型--“丹霞”岩溶地貌。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县城双江镇至临口太平岩一带,共168平方公里,自然雕塑形态类别繁多,主要有:楔状地貌、块状地貌、墙状地貌、线状地貌、柱状地貌等,各类组合分布有序,按一定空间地域呈现相对集中,密中有蔬,子蔬密结合,巧奇天工,有很高的观赏美学价值及旅游开发和科研价值。<三>、地表切割强烈,起伏频率较大。县境内沟谷交错,水网密布,河流下切强烈,地表切割密度大。由于新构造运动的不均衡性和地壳运动的多回旋影响。加之各水流域的岩性不一,至使各河谷地貌不同。总的地势趋势中,岭-谷地形与盆-山地形交错分布或相互依存,不仅反映了水平方向的起伏,还具有垂直方向的梯度层次。以分水岭到河谷,或自盆周至盆地中部,由高而低,切割深度分别是:中山600-1100米,中低山400-600米,低山200-400米。多级侵融剥夷和河流切割的岗地、阶地,在县境内普遍存在。由于地处降水充沛山区,植被保护较好,水能丰富,水质属中性淡水,含沙量较少。黄竹山,黄竹山位于木脚乡和城步县交界处,海拔1740米(主峰在城步)。烂泥界,烂泥界因紧傍烂泥冲故名。位于临口镇上洞村东与城步苗族自治县临界之地段,距镇政府约11公里。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长约5公里,主峰海拔1620米,为县内海拔最高点。长大坪,长大坪原名强盗坪,又名湘涛坪。位于下乡乡东南端,距乡政府约11公里。靠广西龙胜县的平等乡边界处,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0公里。主峰海拔1548.8米,为通道县境内第二高峰。大光界,大光界位于木脚乡和绥宁县交界处,海拔1346米。三省坡,三省坡位于独坡乡南偏东,距乡政府约10公里。由于它与贵州省黎平县、广西省三江侗族自治县交界而得名。东北——西南走向,属新华夏系三隆起带。主要由震旦系含砾板岩和含砾砂岩构成,主峰海拔1337米。系渠水与柳江分水岭,山顶多箭竹,山腰为天然次生林、多阔叶树种。有香菇、木耳和多种名贵药材,还曾有麝、熊、锦鸡等珍贵动物。解放前,因军阀、豪绅割据,该地又地处边远的三省交界,且山高林密,被称为“三省不管”之地,常为贫苦人民躲债、躲壮丁之处。解放后,旧貌换新颜,湘、桂、黔交界的三省各族人民,在三省坡下修建了“团结水库”,涌现许多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1973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三省坡上盛开团结花》的文章。岩冲头,岩冲头位于木脚乡东北端,距乡政府约11公里。呈南北走向,长约2公里,主峰海拔1282米。吴家山,吴家山因山邻上洞村吴家坳而得名,位于临口镇东南端,距镇政府约9公里。山体呈东西走向,长约2公里,主峰海拔1252米。三个凼,三个凼山脊有三个天然凼,故名。位于杉木桥乡南端,距乡政府直线里程13公里。山脉成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公里,主峰海拔1220米。摩天界,摩天界位于木脚乡东北偏东,距乡政府8公里。山体呈南北走向,长约2公里,主峰海拔1146.1米。大高山,大高山既高又大,主峰海拔1077.9米,位于大高坪苗族乡东南侧,东西走向,长约4公里。晴朗无云登上主峰顶,俯视北望,蜿蜒曲折的渠水,似银带状向北延伸而去,靖州县东江一带隐隐约约可见。县境内东北的万佛山风景区,千姿百态的峰林尽收眼底。环视四周使人心旷神怡,在该峰顶平地上建有国家大地测量标志永久水准点。八斗坡,八斗坡位于陇城乡南,距乡政府约4公里许,系8座斗形山坡叠连组成。山呈南北走向,长约2公里,主峰海拔935.6米,它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山岭。该山脉南坡集水注入珠江水系支流的浔江内,北坡集水汇合注人长江水系沅水上游的支流渠水中。现建有县微波电视差转站于此。大雾梁,大雾梁侗称梁蒙,梁即山梁,蒙是侗语的雾,意为云雾山。大雾梁位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的大高坪苗族乡地了村和黄柏村之间的蒙冲界,海拔890米。大雾梁虽称不了名山大山,但因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戊”日(大戊日),湘桂黔三省(区)边界数千名各族男女青年,汇集于此举行歌会,称“大戊(梁)歌会”,而名噪四方。因此大雾梁也称大戊梁。万佛山,万佛山位于临口镇太平岩村,距县成双江20公里,海拔597.9米。整座山是由紫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大岩山,呈三棱形,远观秀丽典雅,近看气势磅礴,从山脚至山顶,陡峻处呈90度的坡度,山腰有一庙宇遗址,相传是主持主圆72庵长老旧居住所。1996年,县旅游局沿北面山脊凿石,开辟了一条“之”字形水泥阶梯小路可直达山顶。山顶植被茂密,地面较平坦。站在峰顶举目四望,万座石峰尽收眼底,可领略到丹霞地貌的神奇风光。万佛山的来历,流行两种说法:一说万佛山四周有林立般的大大小小石山环绕着,有如万佛朝圣,故名万佛山;二说在万佛山的石岩上,由于石峰的母岩系紫红色的砂砾岩,经天长日久的风化作用,在石壁上形成上万尊形态奇异、大小不同的佛像,故称万佛山。青云山,青云山(独岩)坐落在县城双江南一公里处,只见数十座石山平地面起,座座石山峻峭挺拔,争雄斗奇。最高一座石山叫独岩峰,峰中围直径约100米,峰顶海拔602米,与桂林的独秀峰相类似。到过双江的人,无不为独岩峰的挺拔雄姿而赞叹。前人赞为“独岩挺秀”,是通道侗乡有名的风景胜地之一。独岩峰脚下,溪水潺潺,花草芬芳。山脚绝壁上有一处岩洞,洞内可容纳数百人。从前在岩洞口曾建有一座佛庵,佛庵有很多门,每开一扇就可以看到一尊菩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群众捐资新修一座佛庵——青云庵。每逢节假日,常有人去参观游览,是县城近郊的旅游区。关于独岩峰的来历,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明洪武年间,侗族人民在吴勉领导下,曾进行过反压迫反剥削的农民起义,占领了黎平、通道、靖州一带。明室大震惊,派来重兵残酷镇压。吴勉势单力薄,就把桂林一带的石山化作一窝猪,赶来堵住明兵。当赶到双江时,不意被一妇人识破,这群猪便又变成了石山,其中一只母猪就变成了独岩峰。吴勉又急又气,将妇人打了一记耳光,把妇人的发髻都挽到脑后,因而现在通道一带侗族妇女的发髻都挽到脑后,不像贵州侗族妇女的发髻挽在一边。七星山,七星山坐落在临口镇官团村,与万佛山相距10公里。此山如北斗星一样,横列着7座山峰,主峰海拔567米。唐宋时期就是佛教胜地。相传古时有7位寿星下凡,在主峰山顶的石板上下棋,一个牧童经过这里,在旁边看寿星下棋入了迷,回到家里却已经过了7个年头,后来,人们把这座主峰山叫七星山。为了纪念七星下凡,古人在山上修建庵堂一座,取名七星庵。庵堂建筑结构精巧,工艺精湛,声名远扬,曾一度香火不断。据说清道光20年、咸丰10年、同治10年相继重修。庵堂四周果木葱郁,苍松翠析成荫,环境幽静,风光秀丽。山腰上有一凉亭,山顶上还有七星井、七星坛、石柱等,登上七星庵,要上998级台阶,过两道七星寨门,且道路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势。狗头山,狗头山位于县城东部临口、下乡、菁芜洲三乡镇交界处的临口镇山溪村东北角,海拔623.9米,山势陡峻,酷似一只奔跑的猎狗。站在山巅俯视四周,只见方圆数十里外,群山起伏,林海茫茫,宛如波涛翻滚的绿色海洋。狗头山虽然海拔不高,但它周围山多林密,便于隐蔽,历来为兵家注目。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曾征战于此,连毁清军营卡数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从这里经过。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后,把这里作为空投、空降的重点区域。1952年曾派飞机在这一带投下大量反动传单。195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省军区和黔阳军分区在狗头山设立全省重点防空哨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道县公安部队驻防。1955年公安部队改编后,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通道支队接防,1978年撤防。在部队驻防期间,先后报警250次,其中有3次是敌机来犯,有247次是山火。由于报警准确及时,迅速打击了来犯之敌和扑灭了山火,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