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旺苍城区高清地图 ===
=== 旺苍县资讯概况 ===
旺苍县发展状况:旺苍发展较快。近年来,旺苍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突出“富裕、和谐”的导向,突出“工业化、城镇化”两个重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建设”两大基础,做好“攻重点、抓落实”两篇文章,大抓整合、抓大整合,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抓环境、抓大环境,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全国平安家庭创建先进县”、“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县”、“四川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四川省敬老模范县”等殊荣。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3.7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11元,财政收入实现1.55亿元。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比例由2002年的37.6:24.0:38.4调整到去年的31.3:34.8:33.9,第二产业上升了10.8个百分点,实现了二产超一产的目标。⑴工业经济优势凸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强县进程,启动实施了15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等一批有强烈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全县工业经济优势凸现,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形成了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冶炼、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税收入库的比重由2003年的56%提高到2006年的62%。2006年,全县工业产值实现18.5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8户,民营企业总数达430户。其中培育亿元以上的企业3户、5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4户、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20户。⑵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无公害农业为方向,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不断培育壮大畜牧、茶叶、林果、中药材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旺苍弱质农业昂起“龙头”。全县建成了3个万亩生态茶叶示范园,茶叶总面积达到6.7万亩;建成了南阳万亩果草畜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优质水果2.5万亩,水果总面积达到7万亩;发展核桃10.3万亩。培育了米仓山茶业、成都桃园公司等11家龙头企业、38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商品率达到45%。2006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3.31亿元,粮食总产量16181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58元。⑶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旺苍的“第二大工业”来抓,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打好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两张牌,力争把旺苍打造成川陕甘结合部的重要旅游目的地。鼓城山自然保护区已成功晋升为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峡、龙潭子、鹿亭温泉等景区的开发建设步伐加快。2006年,全县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形成了以生态旅游(鼓城山、龙潭子、汉王山——鹿亭温泉)、地质科考、红色旅游(木门寺、红军城遗址群)为主的旅游产业。⑷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按照“建好主干道,打通进出口,公路上等级,乡镇连主线”的总体思路,以省道202线、广(元)巴(中)高速路、旺(苍)鼓(城)旅游路建设为重点,以通乡油路建设为突破口,以乡村道路建设为基础,大打公路建设翻身仗。全县公路总里程3661公里,其中省道77.6公里,县道288公里,村社道2541公里,公路通村率达85%。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了省、市、县、乡镇四级光纤联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7.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9%。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4109户,移动电话用户97685户,乡镇通程控电话率达到100%,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全县城乡。⑸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近4年来,投入上亿元先后建成了建设路、城市西干道、滨河中路防洪河堤等34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项目,实施了鹏达花园、百佳苑、滨江家园等162个房地产开发与房屋建设项目,启动了马家渡、红军城的开发和城区天然气安装,开通了城市公交车。200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6.4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9.3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7.9%。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县拥有小学42所、普通中学20所,初中、小学在校学生61166人,专任教师329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旺苍中学创建为省级示范高中,东城中学创建为市级示范高中,校舍改建工程稳步推进。全县拥有卫生机构51个(卫生院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床位数1052张,卫生技术人员115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县农业人口28.44万人,覆盖率在85%以上。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1‰。
旺苍县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市区可使用土地面积0.08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005万公顷,商业用地0.015万公顷,住宅用地0.030万公顷,农业用地0.025万公顷,其它用地0.005万公顷。
旺苍县矿产资源:全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发现矿种67种,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6种,累计探明各类矿产储量达4.3亿吨,主要探明储量的矿种有:煤:1990万吨、铁:7734万吨、石灰厂:6489万吨、长石:126万吨、软质耐火粘土:1268万吨、黄铁矿:300万吨、花岗石:2650万立米。具有市场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矿种是:煤(储量大、品质好),长石(K2O含量10一14%、是全省品质量最好的长石基地),石灰石(CaO含量53.4%、质量达国家一级品位),温泉(在全省40处名泉中名列第四、水温42℃、H2S:17.11g/L、F:3.6g/L、HS:O2:33.6g/L)。地质部门正在地勘工作的矿种有:岩金、铜、铂、石油及天然气。
旺苍县森林动植物资源概况:旺苍县林业用地177257.5公顷,占全县幅员面积的59.6%;森林覆盖率为53.98%,活立木蓄积6382262立方米。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17178.4公顷,占林业用地的66.1%;疏林地1766.9公顷,占9.92%;灌木林地40121.3公顷,占22.6%;宜林荒山17778公顷,占10.02%。用材林面积81079.6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72.7%;防护林面积26609.2公顷,占23.8%;薪炭林1635公顷,占1.5%;特用林2231.6公顷,占2.0%;经济林面积5589.1公顷,占4.8%。全县有乔木和直立灌木68科152属292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21属35种,被子植物68科131属257种,乔木树种主要有桦木、华山松、水青冈、山毛榉、杨树、柏木、马尾松、桤木等,县域内还有银杏、杜仲、天麻、厚朴、鹅掌楸、水杉、水青冈等多种珍稀、保护植物。全县现有杜仲30万亩,3006.6万株,系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杜仲之乡。全县野生动物有7纲32目74科186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42种;兽纲有7目37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豹、云豹、麋鹿、扭角羚、金猫、狲猴、黑熊等17种;爬行纲包括3目14种,有蟒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两栖纲4目6种,国家二级一种(大鲵);瓣鳃纲1目2科2种;鸟纲16目118种,有金雕、白鹳、白颈长尾雉等23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鱼纲1目9种。
水利资源:全县境内沟谷发育、水网重布、大小溪沟河流甚多主要河流有西河、东河、黄洋河、李家河、盐井河、宽滩河等属嘉陵江水系;白河、白水河、寨巴河、洛平河属渠江水系。东河是旺苍最大河流,在旺苍县城以上流域面积2701平方公里,河长151公里,平均比降6.83%,流域形状呈东北西南向的扇形。全县年平均降雨量1209毫米。地表径流19.36亿平方米,人均拥有4548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0.22万千瓦,可开发近10万千瓦,已开发0.5314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5.8%。在境内纵多河流中,开发价值最大的东河,多年平均流量62.34立方米/秒,理论蕴藏量32.2万千瓦,是旺苍水能资源开发的重点。
旺苍县旅游资源简介:鼓城山——七里峡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一处集山、水、林、泉、洞、气(象景观)、生(物生态)、地(质地理)等八类景观为一体的山水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在不同的季节里分别展示出其“新、香、绿、奇、凉、爽、清、明、幽、静、雅、秀的景色特点,足以使人流连忘返。其中的鼓城山以其茂密的森林及众多的珍稀动植物资源雄踞川北之榜首;七里峡以其小巧玲珑、幽雅秀美著称于世;白龙官以其宏伟的规模、光怪陆离的丰富景点而有别于川南洞穴。
人口就业:(2008年),●总人口45.77万人,男女结构108.4:100,自然增长率3‰。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全县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2万人,占总人口的4.8%;中学文化(含中专)22.35万人,占总人口的48.83%;小学文化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36.62%。全县现有在读中小学生6.2万人,儿童入学率达99.8%。从民族来看,全县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88%。从职业状况来看,全县农业人口35.79万人,占78.2%;非农业人口9.98万人,占21.8%;共有各类从业人员22.6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8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8.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占60%,第二产业占23%,第三产业占17%。●城镇劳动工资:平均工资6048元/人年,其中:服务业6521元/人年,制造业5280元/人年。
基础设施:县城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建成城市街巷50条,城市道路33.41公里,道路面积30万平方米,城市桥梁3座,排水沟长度为28.17公里,城市防洪堤5.8公里,城市路灯50盏,供水管网47公里,自来水日供水能力1,5万吨,供水面积12平方公里,供水率达90%,环卫清扫面积30万平方米,日处理垃圾80吨,建成垃圾处理场一座,粪便处理场—座,公厕及垃圾中转站17座。城区绿化面积路25.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达10.15%,人均绿化面积8.41平方米。
农业:●农业人口34.5万人、可耕地面积1.89万亩、荒山面积20.5万亩。●粮食总产量19万吨/年,油菜4070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47元/年,畜牧业,●年出栏猪36.63万头,牛1.84万头,羊7.62万头。
旺苍县历史沿革:旺苍县,治东河镇。镇由古城百丈关、老城旺苍坝、新城冯家坝和孙家坝组成。地理坐标北纬32013',东经106017',海拔480米。全县幅员面积3004平方公里,辖15镇20个乡,352个村(居)委会,130589户,449800人。城市规划二轮编修城区东至化工厂,西临嘉川火车站,南抵青岭山,北迄谢家碥,面积约6平方公里。县城距广元市66公里,距省会成都300公里。早在新石器时代初期,已有先民在旺苍栖居繁衍。西周时,今旺苍东属巴、西属蜀。春秋时为蜀国苴侯领地。前316年,秦灭蜀、巴后,以苴侯国地置葭萌县,旺苍境隶属葭萌县,前285年,秦杀蜀侯绾,国除,置蜀郡,葭萌隶蜀郡;至西汉,属益州广汉郡葭萌县,王莽新朝曾改益州为庸部,改广汉郡为就都,旺苍属庸部就都葭萌县,更始二年(24)公孙述据蜀,改就都名子同,旺苍属子同葭萌县;东汉,隶益州广汉郡葭萌县,蜀汉属梓潼郡汉寿县;西晋属梁州梓潼郡晋寿县,东晋隶晋寿郡晋寿县。旺苍境内置郡县始,至今长达1580余年,南朝宋武帝永初元至三年(420—422),置宋熙郡并兴乐(今嘉川镇嘉川坝)、嘉昌(今国华镇国华场)二县,郡治兴乐县,隶梁州。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后,置平周县(今东河镇冯家坝),隶梁州北马西郡(治今阆中市)。平周县除隶北巴西郡外,并为白水郡(郡亦属梁州、治新巴县、即今江油市雁门坝场)属县,是为两属县。南朝齐,宋熙郡、兴乐县、嘉昌县及平周县仍置,郡县隶属与治地无变。南朝梁,宋熙郡隶黎州、仍领兴乐、嘉昌二县。天监四年(505)至天监七年(508),北朝元魏占据宋熙郡及其属县。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改梁黎州为西益州,同年,梁收复宋熙郡。天监八年(509),平周县废。普通六年(525)置木门郡,隶属巴州,领新置伏疆县(今木门镇木门场)、池川县(今普济镇大池坝),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宋熙、木门二郡及其属县为武陵王萧纪割据。西魏废帝二年(553)废嘉昌县。宋熙郡仍置,隶利州,领兴乐一县。恭帝元年(554),改兴乐县为嘉川县,恭帝二年分西晋寿郡置东洛郡,隶利州,分晋寿县置义城县,隶东洛郡,郡县同治今东河镇冯家坝。北周(557—581)废东洛郡,在今县境置元寿县,隶宋熙郡,旋省。隋初,罢郡置州。文帝开皇三年(583)废宋熙郡,木门郡及池川县。开皇七年改伏疆县为清化县。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州复郡,改利州为义城郡(治今广元市中区嘉陵办事处),义城县、嘉川县属义城郡,县治同前,改巴州为清化郡,清化县属清化郡。恭帝义宁二年(618),改义城县为义清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于清化县木门故地置静州,次年改狄平名地平,静州移治地平县,隶利州都督府,领清化、地平、大牟三县。贞观二年(628)又割利州嘉川县属静州,贞观十七年(643)州废。清化县改属巴州;武德元年析清化县置大牟县,治今南江县正直坝,静州废后隶巴州;地平县,武德元年分清化县置狄平县,治今普济镇大营坝,静州废后隶集州,代宗永泰元年(765)再改名通平县,敬宗宝历元年省入大牟县,文宗后又复置,隶属与治地仍前;嘉川县,仍治今嘉川镇嘉川坝,静州废后又还隶利州,代宗永泰元年改属集州。武德七年(624),置南平州,治义清县,隶利州都督府,领义清等三县,贞观二年南平州废,义清县还隶利州,天宝元年(742)改义清县名胤山县,治今东河镇冯家坝。五代,唐天佑四年(907),王建建蜀国(史称前蜀)至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今旺苍辖区先后属前蜀,后唐、后蜀管辖。嘉川、胤山两县仍置,治地无变,两县前蜀隶昭武军,后唐隶益州,后蜀隶利州。通平县仍置,治今普济镇大营坝,隶集州。清化县治今木门场,隶巴州。两宋,嘉川县仍置,真宗咸平五年(1002)由集州改隶利州益川郡。通平县,宋初仍置,隶集州,太祖乾德五年(967),省入嘉川县。太祖乾德三年(965)改胤山县为平蜀县,神宗熙宁三年(1070)省入嘉川县。清化县,宋初仍置,太祖乾德五年省盘道县(治今南江县八庙乡)入清化县,真宗咸平四年(1001)巴州改隶集州,神宗熙宁五年(1072)集州废,省入化成县(治今巴州区)设清化镇,镇直隶于县。元代初,嘉川县仍置,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省嘉川县入绵谷县(治今广元市中区嘉陵办事处),隶广元路。明洪武四年(1371)设广元府,复置嘉川县,治地仍前,洪武九年(1776)府降为州,二十二年州降为县,嘉川县省入广元县。清顺治元年(1644)张献忠攻占四川地区,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西,旺苍属大西广元县。顺治五年(1648),清军攻克广元,旺苍属清广元县,雍正八年(1730),在百丈关设巡检司,置巡检1员,分理广元县东部各堡社会治安等事。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清百丈关巡检司,设百丈关分县,治今东河镇百丈村,十三年撤分县,改设县佐署,十六年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民国二十二年(1933)6月,建置广元县,治旺苍坝,隶川陕省。同年12月,建置英安县,治今英翠镇场镇,初名莺舞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因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省军区指挥部副指挥长林英安在莺舞县境内剿匪牺牲,省苏维埃政府令改莺舞县为英安县。1934年底至1935年4月,川陕省移治旺苍坝市镇,1935年4月,红军北上抗日离旺后,广元,英安两县撤。同期川陕省苏维埃及红军各级指挥机构也于旺苍撤离北上。1941年10月7日,国民政府内政部令分广元县东部地区设治,1942年8月1日,旺苍设治局成立。1945年9月1日,撤设治局建置旺苍县,治治城镇,隶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1月12日,旺苍解放,仍置旺苍县,先隶川北行政公署,后隶剑阁专区,1953年隶绵阳专(地)区,1981年改隶广元市。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瑶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