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望奎城区高清地图 ===
=== 望奎县资讯概况 ===
科学教育:1959年以来,县一中为上级学校输送了万余名大学生,尤其近几年,每年都有500-700人考入上级学校。1996年,陈喜辉、马大民、张永亮进入全区前十名。1998年肖俊宇以692分的成绩获东北三省理科状元,考入北大,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1999年吴东伟考入北京大学,化学获全国第一。2002年县一中有21人超过600分,2003年,83人考入重点大学。2004年,有105人考入重点大学,2005年有47人超过600分,其中应届生有30余人,有96人进重点线。2006年高考又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有44人超过600分,进入国家重点大学分数线的有114人,进入二表本科分数线的有437人,三表以上本科将有750人被录取。有一大批学生分别被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和哈尔滨大学等名牌重点大学录取。
特色艺术:精美绝伦的影人、高亢委婉的腔调,黑龙江省望奎县的皮影艺术以它独具特色的魅力感染着人们,在当今电影、电视等现代艺术争奇斗艳的今天,人们仍对皮影这一古老艺术有着特殊的感情,博得众多人的喜爱,这支璀璨的民间艺术的根早已牢牢深植于人民群众的心中。据记载,皮影艺术始于西汉,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相传汉武帝怀念死去的帝后,有侍从入夜教人仿帝后姿态,用灯光把人影照在帷帐上,武帝十分感动。这便是皮影艺术的雏形。到了宋代,这门艺术已广泛流传,明清两代,皮影艺术已远传中东、中南亚和欧洲各地。在国内,河北滦州影戏大盛,清代滦州驴皮影传入东北。望奎的皮影戏,可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大约在1865年前后,就有皮影艺人活动。其艺人以"边外"东北影为主要唱腔。在土地改革运动中,皮影艺术成为党的宣传工作之一,他们结合当时政治形势,自编自演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新婚姻法为主要内容的《小出子》、《别走错道》、《一支枪》等剧目,使人们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20世纪50年代,是望奎皮影艺术发展的走红时期,也是黑龙江皮影戏江北派形成的关键时期。以创作见长的皮影戏艺人张继德,以最佳伴奏而闻名的赵乾成,黑龙江省第一位女皮影艺人赵亚芹,以其声腔饱满、吐字清楚、感情细腻而出名,她主唱的《花木兰从军》和《东风吹开技术花》多次在广播电台播放;多才多艺的皮影艺人关兴九,1958年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木偶皮影观摩演出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60年,他又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并合影留念。千百年延续下来的皮影艺术在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风格独具的音乐艺术、巧夺天工的雕镂艺术、技艺高超的表演艺术。其中,在人物造型上,各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影人,不仅是影戏中的"演员",也是精美的工艺品,在国际上也享有"精美绝伦的雕刻"之盛誉。通过运用自如地摆动三根操纵签子,使影人的各种动作都形象、逼真表现出来的表演艺术,真可谓"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光下、一笑还从掌中来"。"文化大革命"期间,是望奎皮影艺术比较萧条冷落阶段。皮影艺人被视为"四旧"的传播者,遭受批斗、游街之苦,许多影卷、影人被付之一炬。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望奎皮影艺术发展进入最兴旺阶段。那时,皮影艺术是乡村中主要的文艺形式,在长期的广泛传播中,已经深入人心,征服了观众,农村的文化生活需要它,人们对艺术美的欣赏需要它。所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广大群众对所喜爱的皮影艺术大有"久别重逢之感",在党的重视群众文化工作、积极扶植民间艺术政策的作用下,皮影艺术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不但影班遍布城乡,而且各村屯还兴起了一些"在野派"的小影箱,全县影箱最多时发展到22个。他们演出的节目《杨家将》、《岳飞传》、《秃尾巴老李》和《深港螺号》等非常受欢迎。特别是《秃尾巴老李》连演30天,场场暴满,成为望奎皮影戏的保留剧目。望奎"第四代"皮影艺人表演的《三请樊梨花》、《红月娥做梦》等剧目多次被电台、电视台采录实况,《三请樊梨花》在中央电视台一、二套节目中播放,专题片《望奎皮影》参加了国际民间艺术节并与世界其它国家交流了同类艺术。古老的望奎皮影艺术历经风风雨雨,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人才断档、剧目断档、观众断档。目前队伍老化,后继无人,演出活动开展少,基本处于停演状态,这块民间艺术瑰宝正面临着衰竭和失传的危险。为把这一民间艺术延续下去,保护好、发展好,望奎县正在采取措施,使古老的民间艺术获得新的生命力。县委书记盛威介绍,要广泛征集流散在民间的传统影卷和影人,特别是要把即将失传的优秀影卷和影人挖掘出来,为继承和发扬皮影艺术提供充足的资料。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文化素养好、富有创作才华的年轻创作群体和演出群体,培养建立起一支受广大群众欢迎、具有较强生命力的皮影队伍。同时,让这一古老艺术走出望奎,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望奎皮影,喜欢望奎皮影,倾情望奎皮影,使这一文化艺术瑰宝永远的流传下去。
历史沿革:望奎县驻地,原称“双龙城”。放荒之初,“因县地居高,遥望西北,卜奎(省城齐齐哈尔)隐约可现”,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将双龙城改为望奎镇,属海伦府辖地。中华民国成立后,隶属海伦县管辖。1916年春,黑龙江省长公署批准,将海伦县南部三道乌龙沟以南地区划出,设置望奎设治局。设治员严兆霖于同年9月20日抵望奎“设局开办,启用关防”。1918年2月11日,奉令将望奎设治局改为望奎县,列为二等县。隶属绥兰道。1929年2月,撤销道制,由黑龙江省直辖。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改隶滨江省。1939年6月,划归新设之北安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47年2月,隶属黑嫩联合省第三专区管辖,同年9月复归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划归绥化专区,1958年8月改由松花江专区管辖。1965年6月,松花江专区更名为绥化专区,望奎县隶属绥化专区。1992年,望奎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北部。东、东南与绥化市毗连,南与兰西县为邻,西与青冈县以通肯河为界,北与海伦市接壤。全县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9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4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万人;满、蒙古、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7%。县政府驻地望奎镇。周以前为肃慎地;战国为貉地,汉属秽地;后汉三国时为扶余的属地;隋唐归属黑水靺鞨;辽为生女真的属地;金为上京会宁府管辖;元为斡赤斤分地;明为奴儿干都司统辖;前清此地是清政府封禁的围场,由于此地位于海伦南部所以。属海伦府的辖境;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始奏卖准开放,其开拓垦荒的情形与海伦相同,按放荒之地可为通肯段,俗名苏拉荒,又以划井出放而得名井子荒(亦曰五井子),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通肯副都统衙门,民国五年(1916年)四月设望奎设治局,十一年(一说八年、六年)改望奎县。由海伦拔地十三万余响划归该县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划属黑龙江省管辖,为二等县;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公布了省公署官制,确立东北为五省,望奎划属黑龙江省管辖,为乙类县;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东北划为十四省,望奎归属滨江省所辖;康德六年(1938年)六月实行第二次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在原十六省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东安、北安两省,望奎划属北安省管辖;民国三一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合并为九省,望奎县又划属黑龙江省管辖,沿续至今。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