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维西城区高清地图 ===
=== 维西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从唐至宋,县境先后隶属于吐蕃、南诏、“大理国”管辖。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临西县,为县境设治之始。明代,临西县的建置仍沿续。成化四年(1468年)之后的百余年间,丽江木氏土司与蕃人进行争夺临西之战,攻战临西县地,至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维西全境复归丽江军民府统辖。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建维西厅,疆域东跨金沙江,北接今西藏芒康县境,西至怒江,西北延伸到独龙江,包括今维西、德钦、贡山、福贡四县和香格里拉县的五境乡。维西厅初归鹤庆管辖,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后改属丽江府。民国2年(1913年)改设维西县,德钦、福贡、贡山先后划出。民国37年(1948年)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曾设置于县城。1949年5月12日,中共维西党组织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暴动成功,推翻了国民党领导的维西县政府,建立了临时性的人民政权。同年10月1日正式建立维西县人民政府,属丽江专区管辖。1957年划归迪庆藏族自治州。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维西县,建立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于同年10月13日正式成立,仍隶属于迪庆州。1961年五境区(乡)划归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县)。1965年12月8日,怒江州兰坪县第六区(维登)10个公社,共115个生产队1950户8071人,划归维西傈僳族自治县。1997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辖1个镇、9个乡:保和镇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街道、农村2个村委会。永春乡面积662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永春、腊八底、高泉、罗马、拉日、拉河柱、兰永、三家村、拖枝、庆庙、四保、美光、菊香13个村委会。巴迪乡面积601平方千米,人口0.7万。辖巴迪、结义、阿尺打嘎、洛义、真朴、捧八6个村委会。……(此处缺部分资料),**以上区划名录、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国政区大典》,资料截止1997年。注:部分资料有待整理补充,2000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辖1个镇、9个乡:保和镇、永春乡、巴迪乡、维登乡、白济汛乡、塔城乡、攀天阁乡、中路乡、康普乡、叶枝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6017人,其中:保和镇10703人、永春乡31731人、攀天阁乡14987人、自济讯乡22365人、康普乡10196人、叶枝乡10357人、巴迪乡7570人、塔城乡14974人、中路乡9990人、维登乡13144人。2001年,全县辖1个镇、9个乡:保和镇、叶枝乡、塔城乡、永春乡、白济汛乡、巴迪乡、康普乡、攀天阁乡、中路乡、维登乡。2002年塔城乡撤乡建镇(省政府2002年7月18日批准),叶枝乡撤乡建镇(省政府2002年7月23日批准)。
行政区划:维西僳僳族自治县总面积4661平方千米。2008年全县年末总人口为151881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39120人,占总人口的91.60%;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5.99%,傈僳族人口占56.37%;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傈僳族人口占65.55%。年内出生人口为1730人,死亡人口为109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5‰,全县总户数为39850户,其中:农业户数34158户。县人民政府驻保和镇,邮编:674600。代码:533423。电话区号:0887。2000年,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辖1个镇、9个乡:保和镇、永春乡、巴迪乡、维登乡、白济汛乡、塔城乡、攀天阁乡、中路乡、康普乡、叶枝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601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保和镇10703永春乡31731攀天阁乡14987自济讯乡22365康普乡10196叶枝乡10357巴迪乡7570塔城乡14974中路乡9990维登乡13144。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辖3个镇、7个乡:保和镇、叶枝镇、塔城镇、永春乡、攀天阁乡、白济讯乡、康普乡、巴迪乡、中路乡、维登乡。共有3个居委会、79个村委会。保和镇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0.98万人邮编:674600代码:533423101,全镇辖3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南路、白鹤山、十字街;农村。镇政府驻十字街。1975年设立保和公社,1984年改保和镇。叶枝镇面积:463平方千米人口:1.04万人邮编:674605代码:533423102,全镇辖8个村委会:巴丁、倮那、梓里、新洛、叶枝、同乐、松洛、拉波洛。镇政府驻叶枝。2002年叶枝乡撤乡建镇。塔城镇面积:807平方千米人口:1.47万人邮编:674609代码:533423103,全镇辖7个村委会:川达、海尼、柯那、塔城、启别、巴珠、其宗。镇政府驻塔城。2002年塔城乡撤乡建镇。永春乡面积:662平方千米人口:3.13万人邮编:674601代码:533423201,全乡辖13个村委会:菊香、美光、四保、庆福、拖枝、三家、兰永、永春、拉河柱、罗马、腊八底、高泉、拉日。乡政府驻永春。1946年为城永乡,1959年称一区,1958年划分为幸福、新合、永春三个公社,1972年更名为永春公社,1984年复改区,1987年改乡。攀天阁乡面积:282平方千米人口:1.55万人邮编:674602代码:533423202,全乡辖8个村委会:皆菊、美洛、工农、安一、新华、新乐、嘎嘎塘、岔支洛。乡政府驻皆菊。白济讯乡面积:593平方千米人口:0.54万人邮编:674603代码:533423203,全乡辖11个村委会:白济汛、统维、永安、施底、干坝子、碧罗、共厂、共乐、共恩、共园、共吉。乡政府驻白济讯。康普乡面积:497平方千米人口:0.98万人邮编:674604代码:533423204,全乡辖9个村委会:弄独、阿倮、阿尼比、扎子、念里米、岔枝、康普、普乐、齐乐。乡政府驻康普。巴迪乡面积:601平方千米人口:0.72万人邮编:674606代码:533423205,全乡辖6个村委会:结义、洛义、巴迪、捧八、真朴、阿尺打嘎。乡政府驻巴迪。1958年属上游公社,1959年属叶枝公社,1960年设巴迪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改乡。中路乡面积:337平方千米人口:1.01万人邮编:674608代码:533423206,全乡辖7个村委会:佳禾、新厂、蕨菜山、腊八山、施根登、咱利、拉嘎洛。乡政府驻庄子。维登乡面积:409平方千米人口:1.35万人邮编:674607代码:533423207,全乡辖9个村委会:北甸、小甸、山加、维登、新农、富川、新化、箐头、妥洛。乡政府驻维登。1965年由兰坪县划归维西县。**以上名录、面积、人口根据《云南行政区划简册2006》;代码根据《2004云南行政区划代码》;沿革根据《中国政区大典》(部分根据其他资料加以修改)**
民族特色:僳僳族:僳僳族为氐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僳僳族主要从事农业。其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僳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僳僳族能歌善舞,每到收获、结婚、也猎和盖房等时节,他们都要尽情地歌舞。僳僳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传统节日有阔什节(过年)、刀杆节、收获节等。
恋爱:僳僳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联系感情的方式大多借助于传统的唱歌对调方式。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好嗓子,休想找个好媳妇。”可见,唱歌对调在青年男女婚恋生活中多么重要。青年男女通过劳动生产、逢年过节、参加婚礼、庆贺丰收、社会集会、生意往来以及串姑娘等活动,认识了对方,并产生了爱慕之心,就可以寻找机会与对方对歌。如在小路上相遇,在溜索旁相逢,在四间劳动,在密林中砍柴,都可以背过身子,手扶耳朵,向爱慕的人丢一首歌过去。对方听到后,就会对回歌来。这样一来一往,互问互答,两人间感情的距离就越拉越近了。
婚俗:僳僳族举行婚礼的头一天,新郎打扮得整整齐齐,身披彩带,由媒人陪同来到女方家娶亲。到了女方家后,新娘却躲了起来,要让新郎到处去找,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着。这时,新娘的一个女伴会来告密,新郎总算找着了新娘。找到新娘后,娶亲者受到女方家的盛情款待。当晚还要展示新娘的嫁妆,嫁妆中要有一个柜子,里面装着十套花裙子。第二天早饭后,女方家组成热闹的送亲队伍,抬、背着嫁妆,由新娘的舅舅背着新娘,在鞭炮和火枪声中离开女方家。此时,新娘表示不忍离别父母姐妹,要礼仪性地哭泣,但哭声一般持续不长,宾客就唱起(送亲歌)。可以说,新娘是在歌声和哭声中上路的。到男方家门口时,从竹楼到庭院,到处都聚集着男方迎亲的人。人们分站两旁,用隆重的礼节来迎接新娘,欢迎送亲的客人。新娘进了男方家的竹楼后,女方家送亲队伍中走出七八个健壮的小伙子,他们围着男方家火塘跳(跺脚舞),以象征性地检查新娘住的竹楼是否牢实。跳完后,送亲的人们才进屋子就坐。这时候,围坐在火塘边的老人一边喝酒,一边唱起了僳僳族的(创业歌),以歌声教育新人不忘民族的历史,不忘恩负义祖先创业的艰难。接着,男方家的歌手和女方家的歌手开始对歌。时而个人对唱,时而一个领唱,众从合唱,只听歌声阵阵,此起彼伏,并夹着阵阵的欢笑声,把喜庆的气氛渲染得很沈。歌手们演唱时右手搭在歌伴的肩上,左手放在耳根的下部,随着曲调的节拍一左一右地摆动,所唱的曲调明快活泼,旋律优美流畅。婚礼这天,女方家送亲的人们在男方家受到盛情款待,除酒肉尽量享用外,男方家的人还一拨一拨地过来敬酒、劝酒,致使不少送亲者成了醉翁。送亲者喝醉的越多,男方家越觉得乐彩,甚至会成为美谈。第二天早上,送亲的人们返回时,男方要托他们带一些酒肉给女方父母,鉴于举行婚礼的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所以第二晚上新人同房之前,要请一老人在火塘边持酒为新人祝福:“世上一切虫鱼鸟兽都是成双成对的,但愿你们夫妇白头偕老。”婚后数天至十多天,新郎陪新娘一道回门。回门时,新郎要带去猪肉、包谷粑粑、三脚架等物送给岳父家,同时要在岳父家帮助干十余日的活才能携手返回。返回时,母亲会送给做了新娘的女儿一只鸡、一口锅和镰刀等物,以祝福新人的家庭吉祥幸福。僳僳族历史上曾有摇篮婚配、互换婚和抢婚的习俗,但现在已基本绝迹了。僳僳族家庭一般比较稳固,离婚的较少。如离婚,要请中间人,并刻木为证。离婚当日要杀一头猪,由中间人刻好木刻并洒上猪血和酒,然后男女双方对天盟拆,就算完成了民族习俗含义上的离婚。木刻上刻有中间人的人数,并由中间人保存,如遇任何一方后悔和否认,就可以出示木刻作为凭证。
节日:僳僳族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节日,主要节日有盍什节、火把节、刀杆节等。节日期间既包括文娱、体育活动,也有男女青年之间隔社交活动。盍什节即是“新年”,节期一般都在农历十二月初五到次年正月初十这段时间内。刀杆节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节日活动。火把节时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
礼仪及禁忌:僳僳族的住房主要有竹蔑房(“千脚落地屋”)、木楞房和土木结构的瓦房。竹蔑房主要流行于怒江地区,屋内一般分为客室和主人卧室二间。竹蔑房的下面,习惯做畜圈。靠近丽江等地的僳僳族住房多为木楞房。僳僳族是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到僳僳山寨做客,他们的豪爽大方、诚恳热情和讲究礼貌将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如果客人远道而来,不论是世代忘年之交,还是素昧平生,都一样受到热情接待。招待客人时,水酒是必不可少的,僳僳族认为“无酒不成礼”,有酒就有了相应的礼节。主人用很精致的竹筒将酒盛满后,往地上倒一点,表示对祖先的怀念。接着自己先喝一口,表示酒是好的。然后将客人面前的其他竹筒盛满,双手举到客人面前请客人饮用,而后主客共同畅饮起来。有饮同心酒“伴多”的习俗,即两人共捧一大碗酒。这种饮只有在大家酒兴量浓的时候才出现,而且总是由主人首先邀请。主客互相搂着脖子和肩膀,脸贴脸,然后一同张嘴,一口气饮完。喝完了,互相对视,开怀大笑。一旦好客的僳僳兄弟邀你同他“伴多“那就意味着对他充满了信任,并愿同你建立诚挚的友谊。僳僳族走在道上,与同辈相遇,一定互相亲热地打招呼,碰到长辈要主动让路,让长辈先走过后自己才能走,即使是遇到素不相识的人也会礼貌谦让。僳僳族的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禁忌。游客不宜在僳僳族的房前屋后呼“哦……”,这样做被认为不祥。不宜拄拐棍进僳僳族人家。不能坐在主人家的木柜上,不能揭柜子的盖。不能进里屋,不能把脚放在火塘的铁三脚架上,认为这种行为是对火神不尊。不能在僳僳族人家里吹口哨,尤其在晚上更不能吹。游客投宿僳僳族人家,黄昏时出入要随手关门。僳僳村寨若进行原始祭祀时,未经允许,不宜观看。在僳僳族的社会生活中,长刀、箭弩、背板及狩猎工具占有重要地位,一般不准妇女摆弄,更不能跨越,以示尊严。在公共场合,严禁从别人的身上或腿上跨越。以示礼貌。媒人去女方家说媒,在路上忌讳遇到狗和蛇下坡,认为这是不吉祥的兆头,要驱邪或改天再去。村里死了人,全村人都不吃辣椒。产妇生了孩子,门口要挂一个酒瓶,以求吉祥。僳僳族产妇坐月子,一般为20天左右。在21天以内,生了男孩的人家,别人不能带弩弓和长刀进住室内;生了女孩的人家,不允许穿鞋进屋。怀抱婴儿必须竖抱不能横抱。婴儿如多啼哭,就要在门口挂毒箭一支,或非毒箭两支,家人7天不去访亲会友。产妇满月以后,要杀鸡敬祖后,才可以自由出入。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