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渭源城区高清地图 ===
=== 渭源县资讯概况 ===
简介: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甘肃省中南部。隶属于定西市,为定西市所辖七县之一。总面积2065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清源镇。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因渭水发源而得名。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共辖8镇8乡,总人口35.01万人,海拔在1930米-3941米之间,县城海拔2080米,年平均气温5.8℃,年平均降雨量507毫米左右,无霜期157天。境内分为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中部浅山河谷川(塬)区、南部高寒阴湿区三种类型。到2004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76亿元。渭源县北靠定西市安定区和临洮县,东接陇西县,南连漳县,西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临潭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康乐县接壤,县城距省城兰州174公里,距陇海铁路陇西站55公里,“316”、“212”两条国道穿境而过,会川镇规划建设了工业发展区。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也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秦始皇统一后公元前205年设立县制,名首阳县,归属陇西郡,公元551年的西魏改名渭源县。境内融汇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三大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灿烂。同时,渭源县地处西秦岭末端向北部黄土高原过渡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风光奇丽秀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已开发出旅游景点16处,有渭河源国家级森林公园莲峰山、十里“画廊”天井峡、云端仙境太白山、“陇原香格里拉”双石门等自然景观,也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葬有孤竹国二圣伯夷和叔齐的首阳山、鸟鼠同穴渭水源、秦长城遗址等渭河流域丰厚的历史积淀。近年来渭源县建设生态旅游,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马铃薯良种繁育和推广蔚然成形,建成全国最大的高淀粉型洋芋良种繁育基地;按照“南归、北参、川芪”的布局,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技术,在南部高寒阴湿区建设当归、川沿河谷区红黄芪和北部干旱山区优质白条党参三个生产基地,使渭源县成为西北绿色中药材基地。建设南山放养虫草鸡基地,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草场资源,规模养殖和放养相结合。在黄香沟牧场开设育雏、规模养殖、牦牛、山羊和梅花鹿、小鲵等动物养殖观赏区,培植畜牧养殖观光点。
历史文化:渭源县因地处黄河最大支流——古老渭河的发源地而得名。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大量仰韶文化、马家窖文化、齐家文化遗址,是三大古文化的融汇之地。它是中国古丝绸南路的必经之地。丝绸南路由汉代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经渭源,最终入河西走廊。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河右,就是沿这条路段到达张掖的。县内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葬有孤竹国二圣伯夷和叔齐的首阳山、鸟鼠同穴渭水源、秦长城遗址等渭河流域丰厚的文化积淀。历代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诸多手迹。
旅游文化:综述:为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西端两大地质构造的交汇带,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连接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深厚的历史文化,造就了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县内气候凉爽宜人,是避暑旅游的理想之地。现已开发出旅游景点16处,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莲峰山、十里“画廊”天井峡、云端仙境太白山、“陇原香格里拉”双石门等自然景观;也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上面有蒋中正、孙科、左宗棠、于右任、杨虎城、何应钦等名人要员的提词诗词,葬有孤竹国二圣伯夷和叔齐的首阳山、渭水发源地鸟鼠山、秦长城遗址。正式向游人开放的有陇上碧莲莲峰山,渭水长虹灞陵桥,云端仙境太白山,三国古道双石门,神奇美丽天井峡,古雅通幽首阳山等六处旅游风景区。历代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诸多宝贵手迹。如南北朝诗人庾信,隋唐诗人卢照邻、王昌龄、岑参等。相传原秀峰岩(今五竹寺)石窟壁画就出自唐著名画家吴道子之手。商周圣贤伯夷、叔齐;三国名道封衡,隋代名士李安,元代藩王汪世显,明代遗将郭节等。自1994年以来,《无限风光看渭源》、《神奇美丽天井峡》等4部电视专题片,分别在中央电视台2套、4套、7套等节目播出。渭源县位于中国大陆版图中央,因哺育了中华古代文明的渭河发源于此而得名。其为黄土高原陇西台地边缘与西秦岭地槽西端两大地质构造单位的交汇地带,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连接处。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形地貌,千年文明的演化、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渭源得天独厚、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渭源旅游资源有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商贸节会和城镇游乐。现已开发莲峰揽翠、首阳双冢、天井幽谷、石门夜月、太白云海、君山夕照、灞陵观潮、高崖花会、鸟鼠同穴、长城古韵、五竹积雪、鹿鸣惊梦、索林涛声、双门踩浪、船崖巨舫等16处旅游景点。正式向游人开放的有陇上碧莲莲峰山,渭水长虹灞陵桥,云端仙境太白山,三国古道双石门,神奇美丽天井峡,古雅通幽首阳山等六处旅游风景区。渭源历史悠久,文化古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境内现大量仰韶文化、马家窖文化、齐家文化遗址,是三大古文化的融汇之地。同时,它又是中国古丝绸南路的必经之地。据考,丝绸南路由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过陇关,经天水、陇西、渭源、临洮、临夏,从永靖县的临泮关(今大河家)渡黄河,到西宁,再从西宁西北越祁连山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丝绸南路从汉代开发,到南北朝达到鼎盛。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河右,就是沿这条路段到达张掖的。古丝绸之路上渭源境内的鸟鼠山、秦长城、首阳山等名胜古迹,历代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诸多宝贵手迹。如南北朝诗人庾信,隋唐诗人卢照邻、王昌龄、岑参等都写下了游渭源之千古绝唱。相传原秀峰岩(今五竹寺)石窟壁画就出自唐著名画家吴道子之手。同时,渭河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众多的贤哲异士,名臣勋将,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成为古代人文景观中的一枝奇葩。众所周知的有商周圣贤伯夷、叔齐;三国名道封衡,隋代名士李安,元代藩王汪世显,明代遗将郭节等等,它们以不朽的史实展示着古老渭源的辉煌。近年开发的16处旅游景点开通了道路,配备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新辟旅游道路55公里,建成桥梁及过水路面7座,修建天井峡景区步道6公里,完成莲峰山景区石子步道320米,而且修建了各景点的山门,硬化了莲峰山、首阳山景点的旅游步道,维修了不二法门、嘹望塔、伯夷叔齐塑像等古建,增设了太白山风摆浪防护铁索、天井峡吊桥,莲峰山防护栏等安全设施。94年以来,甘肃电视台,新华社甘肃分社、定西电视台制作了《无限风光看渭源》、《神奇美丽天井峡》等4部电视专题片,分别在中央电视台2套、4套、7套节目,甘肃省电视台播放。发行了《渭水源头》、《莲峰山风土录》两册全面介绍渭源历史文化及旅游资源的书籍,刊印了一套渭源风光明信片及渭源风光邮戳纪念封。1999年在兰州金城宾馆举办了“渭源旅游资源推介会”。2000年8月8日,又在该宾馆成功举办了“渭源天井峡风景区旅游经营权出让及旅游项目推介会,现已有28家省内外民营企业和旅行商联系咨询及考察洽谈。以工艺灞陵桥为重点,同时开发了朱砂泥工艺品、根雕、药材加工、蕨莱等山野菜小包装、地毯等土特产品。投资100万元建设的“莲峰山民族度假村”现已开业运营,“太玉山庄”“双石门避暑山庄”动土兴工,其总投资近千万元。
陇上碧莲莲峰山:“孤鹤泪烟雨,遥投仙客家。五峰云散尽,涌出碧莲花。”一首清爽之作,给陇上碧莲莲峰山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莲峰山,位于渭源县城东南34KM处,因九峰环峙,状似莲花而得名。又因马鹿成群出没于山林,俗称马鹿山。这里山势险峻,植被茂密,文物众多,风景优美,交通便利,被美誉为古丝绸南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1993年,评为省级森林公园。莲峰山景区共有大山、二台、三台、四台、五台、后五台、皇洞,释迦庵、老君山等九座形态各异的陡峭山峰,11万亩的森林为这九峰披上了四季长青的绿衣和群芳争艳的罗裙。山间四时各有不同,真可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节,水落石出,山间四时也。”山顶清泉涌波,流水潺潺,山腰古松参天,丛灌密布。置身其间,可赏险峰秀岭,阅南花北树,闻鸟语花香,游古刹仙阁。阵阵松涛似钟磬不绝于耳,缕缕雾霭如罗纱轻笼山崖。真有一种不看岷山千年雪,错把莲峰当蓬菜之感。自西汉以来,莲峰山就是丝绸古道的重要通道,也是唐番古道的重要驿站。那挺立于山巅的马武挂鞭树,相传就是东汉杨虚侯马武征西羌时,被此景所迷,便屯兵于此,每日上山操练时挂鞭之处。一路拾级而上,溯着历史的足迹,崖壁上开凿的一个个佛洞依旧向人们展示昔日的辉煌。佛洞之佛,有坐有立亦有睡,姿态万千,容貌各异。有的憨态可掬,有的慈目含笑,有的狰狞凶煞,有的和蔼可亲……
古雅通幽首阳山:与莲峰山遥相呼应的首阳山,位于渭源县城东南34KM处。其势巍峨高峻,郁郁葱葱,因列群峰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主峰宛如一位盘腿端坐的慈母,伯夷、叔齐的墓冢恰在山弯之中,犹如一对酣睡在母亲怀中的婴儿,安祥略带阴暗。优美的环境,确凿的史事,造就了这里难得的珠联璧合式的人文地理。“天下五首阳,唯有渭源真。”据史料记载,商末周初,孤竹国二皇子伯夷、叔齐因互让君位,耻食周粟而隐居于此直至饿死,首阳山也因此而名扬天下。刻有清陕甘总督左宗棠亲篆的“百世之师”和“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的墓碑,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幽静肃穆。顺通幽小道上止墓后数十步,便是供奉伯夷、叔齐圣像的清圣殿,它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多次拆除修缮已使它风格大变。但首阳山做为我国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地,依旧古雅肃穆,向世人默默沉诉着那古远而悲壮的历史事实。
石门夜月映碧波:位于首阳山西北侧的石门,因两座石崖东面对峙,间开一线,形似石门而得名。石门以内地势开阔,每当皓月当空月下石门便呈现出一派山静水恬的诗情画意之景,古人称之为“石门夜月”,列为渭源八景之一。解放后,渴望发展的渭源人利用这两山对立的有利地形建筑了可蓄水五百多万立方米的石门水库。26公顷的水面犹如一圆明镜,使得青山倒影,悬崖垂立,又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现代风景线。现在石门水库的两侧石门崖顶上各建有六角亭一座,配上传说中伯夷、叔齐当拐棍的千年古柏,更显古雅多姿。库内垂钓,游艇、游泳等多种水上游乐项目使得这里多了生机,多了活力,多了时代的气息。登山望湖,轻风徐徐,快艇驰骋,碧波翻涌,青山依偎,蓝天相衬,水鸟翩跹,鱼儿跳跃,这种感觉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双峰对峙石门开,夹岸深深月照来”。府扬国赞如看到今天此情此景,也只有自愧不如了。
神奇美丽天井峡:天井峡在渭源县城25公里处。有一横亘15华里的史前峡谷,它虽未及美洲大峡谷的规模,但峡谷之险,山峰之秀,景色之美丽,传说之多。无愧为大自然神工鬼斧之佳作,它是大自然厚待渭源的又一物证。天井峡当地名叫解gai板沟天井峡景区山有情、水有意、处处皆景。峡谷两侧一座座形体不同的石峰峭崖,有的独成一峰,妄自尊大;有的并肩而立,亲亲热热;有的象扇面;有的象麦垛;有的如奔跑的猛兽;有的象俯冲的雄鹰,真是千姿百态,变化莫测。这里的水更是叫人叹为观止,它的出口犹如天井,喷涌而出,聚合了悬崖落下的水珠,从山而降的瀑布,汇成了涓涓溪流,如同一匹脱缰的骏马,左冲右撞,驰骋峡谷,向往在原野,归宿在渭水。矗立于峡谷深处的仙女屏,宛如一道绿色屏障。她那青灰色的哨壁,是多么的坚强可靠;顶端的苍松翠柏,总是在那里遮风挡雨;下面一湾青草山花又是何等柔情,难怪仙女洗澡时要这里更衣休息。而旁侧的淋仙瀑,一如既往,依旧温柔多情地将甘露飘洒飘洒……对面山崖上的窥仙洞,就更显得深奥莫测。那形象逼真的象狮崖,虽庞大无比,但其含情脉脉的姿容,又不觉令人遐想万千。三百多米长的一线天,真乃绝佳境地。还有那令人神往的水帘洞,傲然独耸的金顶,小麦积、含情脉脉的梁祝峰,神奇诱人的乾坤窑,慈眉善目的毛公崖,香气弥温的柏香崖,昂首屹立的金鹿峰,展翅翱翔的鹏崖……使您目不暇接,如痴如迷,留恋忘返。神龙汲水,卧龙潭、锁龙峡、有龙就有水,有水就有龙,真可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开井峡,十五里峡谷,十五里画廊,山奇水更美,人在画中游。
云端仙境太白山:太白山在渭源县城西南25KM的杨庄乡境内,有一高耸入云,高峻陡险的山峰,相传这里是太白金星的修道之处,故名曰太白山。又因其惊险奇绝,有华山之险,便称它小华山。太白景色太白山海拔3400米,从山底到山巅的相对高度达1000米以上。它一峰独耸,众山环拱,气势雄伟。从山下仰望,山体如剑,直刺蓝天,殿宇呈瑞犹如天宫,使人寻觅探险之意油然而生。太白山分一山两沟,东边为小甘沟,西边为大甘沟,两夹角处的冲积坡上,金碧辉煌的“接引殿”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在万花丛中迎接着八方来客。从大甘沟沿山而上,路经四个缓冲平台,便到太白山山巅。当地人这样形容它“海拔三千三,离天二尺三,不知路多远,八十一道弯”。登上太白山顶,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云海翻腾,群峰峥嵘,若遇晴天,渭源,陇西,临洮三县一览无穷。极目远眺,苍山如海,峰恋层叠,绿海黄浪,层林尽染,锦秀河山,尽收眼底。这时,呤上一首毛泽东的“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跎。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则更有一番情趣,别有一番诗意。千百年来,人们为太白山的众多美景起了不少绝妙的名字:龙眼显圣,风摆浪声,神仙卧洞,八仙过海,石缸探底,双手扳崖、猴子拔蒜,寺顶积雪等,真乃一山多景,景景传奇。置身太白,如临仙境,登高远眺,心旷神怡,真是“不登太白非好汉,登上太白赛神仙”。
神工鬼斧双石门:石门双石门位于渭源县城南50KM处的双石门,自古以来就是进入藏区的主要通道之一。通道内岩壁陡峭,对峙成峡,形成石门之势的,又何止一两个,真是过了一门又一门,一门更比一门险。在峡谷中,有小石门、大石门、一线天,卧龟石、众僧拜佛,群仙问道,奇观异景,目不暇接。在两山之中,还有一片诺大的高山草原,一年四季这里情换情移,尤其是夏秋时节,杜娟吐翠,百花争艳,耗牛成群,牧笛声声,羊群连上天边的白云,分不清是白云还是羊群,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牧羊图。然而,不出赛外不远行,在渭源县境内就能欣赏到这如此壮观的高原牧歌,真叫人始料不足,感慨万千。
鸟鼠同穴源渭水:在渭源县城西南10公里处,有一座名列经传的不凡之山,它就是“导渭自鸟鼠同穴山”的鸟鼠山了。它属西倾山余脉,象一条腾飞的巨龙,昂首起伏,蜿蜓东去。渭水从这里发源,也是鸟鼠山成名的原因之一。在鸟鼠山南侧的密林深处,有三眼清泉喷涌而出,形成了“品字泉”,品字泉边建有禹王庙,是为上古时代治理水灾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夏禹而建,至今香火不断。有人称赞鸟鼠山“名山矗立万千山,渭源水经代代传”。
古老雄浑秦长城:渭源境风的秦长城,沿山起伏,有隔一里有小烽,十里一大烽,雄伟壮观。城垣下历层清晰,秦瓦遍地。秦长城是战国时期秦昭襄王灭渠戎以后所筑的,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长城地段之一。秦长城西起临洮东三十里铺的杀王坟,从东峪沟长城坡,上阳山进入渭源县境内,经过四个乡镇十四个村盘垣三十七公里,从野狐湾进入陇西县境。这段古老的长城,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城脚下的秦王寺,传说是秦始皇西巡陇西郡时,途径这里住宿一夜,后人为纪念秦皇西巡而修建得名。寺庙建筑后院正殿一座,前院左侧偏殿一间,院东厢房三间。这里曾写有抒怀诗:“渭水滔滔日夜流,不知征战几时休?万里长城遗迹在,不见昔日秦王侯”。渭水长虹灞陵桥灞陵桥有“渭水长虹”之称的灞陵桥,飞跨渭河南北,是一座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臂拱桥。其始建于明洪武元年,桥身全长40米,跨度29.5米,高15.4米,宽4.8米,底部以并排10根粗壮圆木并列11组,以两岸桥墩逐次递级,飞挑凌空。桥的顶部为飞檐式廊房,共十三间六十四柱。桥两端四角斗起,脊耸兽飞。整个大桥结构独特,工艺精美,雄伟壮观。独特的造型,精美的工艺,浓郁的民族风格,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历史上许多名人要员都为灞陵桥题写了匾额、对联、诗词。其中蒋中正先生题有“绾毂秦陇”,孙科题有“渭水长虹”,以及“江南才子”于右任题有“大道之行”,字体苍劲有力,引人上进。外爱国名将杨虎城,国民党要员何应钦均题有诗词对联。“闻眺城边渭水流,长虹一道卧桥头”几经劫难的灞陵桥,风貌依旧,更显不凡。现如今,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的它已成为渭源乃至定西地区的旅游标志。
节庆活动:当地的节庆活动除除夕、春节、元霄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送灶等中国传统节日外,还有具有当地特色的“二月二”节和“四月八”节。农历二月二节日旧称“花朝日”,当地都要炒蚕豆吃,叫“杀虫”。这种习俗已逐渐消失,但习语仍存。农历四月八为踏青的好时节,很多人都到当地有名的莲峰山、老君山等山爬山,采集艾草,有“五月蒿草四月艾”之说。四月八前后,极负盛名的渭源西部和宗丹河畔等周边地区的“花儿会”此起彼伏。传承以久的“五月会”由以前的骡马交流大会而来,逢会时各地客商云集,各种商货交易,小吃众多,往往有秦腔大戏上演,非常红火,胜于一般节日。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