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无为城区高清地图 ===
=== 无为县资讯概况 ===
春水方生濡须口,大军从此过江东:作者:江安惠,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国民党军队自淮海战役惨败,精锐主力悉数被歼以后,相继从淮河沿线奔逃,溃退江南,以滞阻我军渡江并配合其与我和谈中讨价还价,妄图保留京、沪、杭及江南各省反动基地。中央军委为求全歼国民党反动军队,以争取全国范围内之人民解放战争完全彻底胜利,决定乘敌战线溃乱,江防尚未完成前,于1949年3、4月间集中我野战军之主力先后从沪、汉段发动渡江攻势,进军江南,首求割歼沿江之敌,解放沿江各大城市,而后乘胜向东南各省扩张战果。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第24军、25军、27军约20余万人,陆续集合在江北无为,分驻蜀山、襄安、开城、泥汊、汤沟各地,积极待命渡江作战。无为县(当时无为一县分为无为、临江、无南、湖东四个县)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大部分地区系水乡。具备我屯军备战的十分有利的地理条件,也是横渡大江天险的最前哨。24军(军长王必惩、政委廖海光)驻守区域为:北起开城,沿永安河西侧,伸向襄安至沿江;27军(军长聂凤智、政委刘浩天)驻守区域为:自石涧经无城至沿江;25军(军长成钧、政委黄火星)则由黄雒、田桥至三汊河雍家镇(南),向沿江一线驻守。当时,我县党组织的一切工作是以支前为中心,党要求全县人民动员起来,组织一切力量,雷厉风行,完全适合战争需要的光荣艰巨任务。总任务是:2月初至3月底是一切服从战争,大力动员,组织财力、物力、人力,支援解放军顺利完成战略任务,为争取全国节节胜利而奋斗。并提出支前工作的中心口号:“支援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动员全民的战斗口号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拥护解放军,南北一家人,节衣缩食,供应大军,支前立功,百世光荣。”,自1949年1月起,各级党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支援大军渡江,皖西四地委(当时无为四个县都是四地委的下属县)、第四军分区先行成立渡江指挥部,统一指挥无为地区的支前工作。夏戎任指挥长,陆学斌任政委,赵孟明、彭兴福任副指挥长。下设船舶部(部长由陆学斌坚韧,胡亦平任副部长)、行政科(科长由胡亦平兼任)、组训科(科长吴耘)、工程科(科长彭石峰)。各个单位的职责是:船舶部负责征集船只和水手(驻无为县新河口);行政科分管行政管理,经费器材的使用;组训科担任训练水手的工作;工程科负责架设桥梁、开凿公路、疏通内核。根据四分区指示,无为地区,从限制基层单位都成立了支前组织。全县境内,各县组织了支前委员会,专设指挥部,进行支前各项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兼任政委或指挥长。无为、临江、无南、湖东各县组织成立了“支前指挥部”。彭醒梦任无为县支前指挥部指挥长,胡治平、张海亭任副指挥长,杨杰、朱合喜任政委;陈汉桢任临江县支前指挥部指挥长,李文彬任政委,李万春任副指挥长;陈锦华任无南县支前指挥部指挥长,张石平任政委;王子轩任湖东县支前指挥部指挥长,朱晞任副指挥长。无为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经过减租减息和各种社会变革,群众对我党有较好的认识。七师1945年北撤后,群众深受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剥削压迫。淮海战役以后,蒋军为防我大军渡江,强行把群众船只拖至长江南岸,封锁各内河之出江口,到处修筑工事,破坏江堤,造成沿江几县水灾,群众对此非常痛恨。因此,人民群众对我军渡江作战,非常拥护,希望我军早日渡江,江北则成大后方,可以安居乐业。所以渡江任务一下达,广大群众,就积极捐粮献船,主动报名担任水手。收集船只,动员船工,是实现顺利渡江的先决条件。在国民党军队溃逃江南时,船民船工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拉夫抢船,都将渔船和木帆船隐蔽起来,有些将木帆船沉下了河底、湖堤。我大军追逃敌进入皖北沿江据点以后,到4月初,船工们自动将船驶到指定地点待命。我们已收集到各种类型的木船几千只,还制造了大批木排和竹筏,作为运送大炮骡马之用。为了使战士们迅速熟悉船渡器材的性能,按照战斗的需要,提前将这些船渡器材运送到各渡江分队,并将船工、选调的水手一起配备到每条木船上。渡江的关键,就在于航渡的顺利,并一举突破敌人的滩点阵地,这对于我军习惯于陆地作战的广大指战员来说,确实是一个新课题。因此,1949年2月,无为、无南、湖东、临江各县对水手进行集中训练,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练兵运动。各县船工、渔民,特别是长年生活在长江上的渔民和船工熟悉长江的水情,他们踊跃担当起教员,帮助指挥员进行游泳、划船、潜水和使用各种自制救生器材的训练,有经验的老渔民、老船工主动介绍长江水情的特点。全军有步骤地进行了战术训练,并按渡江登陆作战的要求,以船为战斗组织单位,学会商船、划船、抢占摊点等实战动作。部队在突击训练中,贯彻了船船突击,一举登陆,先到先上,先上先打,盯住钉子,机动灵活,互相配合,英勇顽强,积极前进的作战思想。在技术训练中着重突击训练撑船划桨,上船下船,船上列队,水上观察,水上射击,编队登陆等动作。江滨三月,春寒料峭,当地老百姓还没脱掉棉衣,可我们的战士仅穿一条短裤,跳进水中凫水,练划船,千方百计地练,日日夜夜地练,江边的老百姓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许多老百姓主动端来了热呼呼的姜汤给战士们喝,生怕我们的战士受凉。发动群众,大力支前。大军未到,粮草先行,这是兵家的普通常识,也是战胜敌人的重要保证。遵照党中央、华东局的规定,成立了各级筹粮委员会和筹粮工作队。当时在无为地区实施渡江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25军、27军和后继的30军及支前民工,每天需要供应成品粮120万斤、柴草50万斤。群众为了支援子弟兵,便把家中的门板、稻草、麦秸和晒干的牛粪都送了来,为了解决部队缺乏柴草的问题,群众自发砍伐一部分树木共给部队作燃料。广大群众热爱人民军队,支援渡江的动人情景,确实是难以形容,令人不能忘怀。按时修成简易公路。为了保证支前物资畅通无阻,各县采用发动群众,献砖献石和开山取石相结合的方法,突击抢建战时简易公路。这既争抢了时间,又保证了质量,使新建公路能通过骡马、辎重和重型炮车。无为县修通了无城至巢县的公路,无南县修通了开城至襄安、襄安至无南段公路,湖东县开凿了襄安至庐江段公路。仅无城至巢县90华里的公路,四分区党委要求三日内完成,结果支前民工硬是肩挑手搬,苦战两个昼夜就提前完工,这确实是无为人民对支前工作的巨大贡献。架设内河交通要道上的浮桥。无为内河水网纵横,上启开城、襄安的永安河,下至西河、王福渡、小河口、樊家渡、黄雒河等,需架设10余道浮桥。有用船只连接,有用木排铺设,民工既要砍伐、搬运木材,又要铺设桥头路基,如此浩繁的工程,支前民工仅用十余天就完成了。疏通内河和内圩港。无为天河和与内圩港、沟本不相连,为保证大军渡江,必须使内河与内圩港疏通,便于船只集中、停泊。支前民工开坝、断埂,力争水面相平,工程土方量大,施工困难多,但仅20余天,就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帮助部队运送粮草。支前的公粮、公草军分散在群众家里保存,由各户负责运输。沿线路建立粮草集中点和转运站,再运往指定地点。每天则需要共动用民工5000多人,持续了40天左右。总之,无为人民支援大军渡江的情景真是令人难忘。仅以27军聂凤智驻守的区域为例,工程于3月12日开始动工,当时春雨连绵,民工的衣服整日不干,做饭是当时的最大困难,天雨柴湿,好容易连吹带扇地把火生着了,敌机又飞临上空。为避免暴露目标,又得赶快灭火散烟。民工在工地上车水马龙干得正欢的时候,敌机扫射轰炸,不得不分散隐蔽防空。为抢时间赶进度,白天改夜间施工,夜间禁点灯,民工们摸黑挖土,高一步,低一步,水溅泥滑,跌倒了再爬起来,起来又跌到,个个都成了泥人。江边有一种“香灰泥”,其破坏性很大,今天挖开了,明天淌回,只好把泥挑走,送的远远的,男女老少齐上阵,日夜挥锹不停工。经过27天的艰苦奋战,共挖河疏渠200多华里,再开坝堵坝处拆桥、架桥20余座,修公路100多华里,终于完成小江坝、姚王庙、神塘河、泥汊河4条渡船出江口。无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党的支前号召是积极响应的。当时凡18——35岁的青壮年军参加了担架队、筑路队;36——45岁的担任递步哨、盘查哨;船工、船只全力以赴。支前民工均实行军事编制,以乡为单位成立大队,乡长任大队长,副乡长人大兑付;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中队,中队下设分队,每个分队下设3个班。据统计全县计有100多万人(包括外地支援的)参加了担架、运输、修筑公路;有3400多名优秀水手参加渡江作战。修筑巢县至无为、无为至二坝、无为至庐江等共680华里简易公路及无数座桥梁,支援了粮食2000万金、电话杆子万余枝,柴草数百万斤,大小船只约5000只。地方武装在军事上配合主力部队进行武装斗争。如:在临江,我临江大队(大队长乔锦田)积极配合主力部队进行武装斗争。1948年1年内,先后共计进行大小战斗137次,缴获敌高射炮一门、机枪四挺、步枪18支、各种子弹7582发,消灭和俘虏敌人292名,打击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无南,我无南游击大队(大队长陈化群)1948年4月至5月,无南大队先后配合马长炎率领的南下侦察部队护送陈洪同志过江,配合顾鸿的南下先遣支队进行了反对敌人对高石乡清剿,以及收复敌泥汊乡公所。7月以后,无南大队为策应主力部队,主动出击敌人多次,歼敌113名,缴获长短枪87支、机枪4挺、八五炮一门。在无为,我地方武装积极进行斗争。1948年4月3日拔除低黄雒乡乡公所,又于6月歼灭石涧马殿南的联防队。渡江前夕,人民解放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先于4月1日解放了长江北岸的刘渡、土桥,接着又于12日、13日、14日陆续攻占了姚沟、五洲、太阳洲、泥汊的码头口、蛟矶庙等敌人全部江北沿江据点,为解放大军横渡长江廓清了一切障碍。1949年4月20日晚,渡江命令下达,船工们上船时,出现父子、兄弟、姐妹和夫妻争相上船送亲人过江的动人场面。船工上船后,将自己的棉被和棉衣弄湿,装在麻袋里,放在船头上,当作机枪掩护。在一条船上,舵手是关键人物,因此,不少指战员上船后,用自己的身体挡住舵手,掩护舵手安全,舵手拉着掩护他们的指战员要他们做后面学会掌舵,说万一我被打死了,你们就会自己掌舵。这种互争互让,双方都感动得流下眼泪。4月20日晚,无为沿江一线出现了惊天动地的场面。那成排的木船,如林的桅杆,无数指战员和民工,汇成了连天的洪流,一声令下,便在硝烟急浪中涌向江南,我江岸边的大炮开始向江南敌碉堡轰击。人民解放军24军、25军、27军的渡江突击团,先后上船完毕,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同一向江南发起攻击。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内,我第一批突击队即在繁昌地段胜利登陆。24军自无为县土桥至桐城县的老洲头突破长江;25军自姚王庙(汤沟以南)至大套沟地断突破长江;27军自大套沟到泥汊地段突破长江。在渡江战役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特等渡江英雄车胜科,在父亲参加渡江战都牺牲后,忍着极大的悲痛,子顶父职,于4月20日,同其弟一道,继续完成了渡江任务。还有特等渡江英雄、青年水手胡业奎,当奋力将船划至江岸靠岸时,船被敌碉堡火力封锁,受阻不能前进,胡业奎毅然跳下水,拼尽全身气力,把船拖上南岸,自己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而光荣牺牲。特等渡江功臣王德金,摇船至江心,进入敌光明弹光圈,敌机枪连续向渡江船扫射,掀起层层水柱,王德金身负重伤,仍坚持把船上的16个战士送上对岸。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年仅14岁,她主动要求参加渡江先遣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把第一批渡江勇士送上南岸,返回途中,又抢救了翻在江面上的我军两条沉船上16名战士。在渡江战役中,船工、水手中涌现一等功臣296人,二等功臣429人,三等功臣973人,四等功臣499人。“春水方生濡须口,大军从此过江东。”,无为人民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渡江战役中做出了自己的伟大贡献,将永远载入历史史册。
县镇建设:一是加快无城建设。坚持“扩张新区、改造老城、完善功能、注重特色”的总体思路,加快无城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在新区开发上,按照城市“中心北移“的规划要求,2001年,县委、县政府机关退出县城中心的“黄金地段”,在新区新建了办公大楼,将旧址用于商业开发。围绕新区的发展,先后新建金塔路、凤河路等多条城区主干道,城市建成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20万人。在旧城改造上,着力完善配套功能,提高城市品味。人民广场、农文化广场、状元桥一大批重点市政工程相继竣工,污水处理、长江引水、管道天然气等配套工程相继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投资3000多万元,按照规划逐段建设环城河景区,使之成为环绕无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二是加强道路交通建设。举全县之力抓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筑对外的快速通道。近几年,先后建成了通江大道、二军路、高新大道等骨干交通工程。特别是高新大道的建成通车,使无城至高沟的工业走廊初显趋形。在抓好骨干公路的同时,不断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利用省“村村通”试点县的机遇,两年建设乡村公路344公里。
改革步伐:无为改革似火,开放如潮。八方人气在这里聚集,上新项目、搭新载体、造新氛围、创新效益,在率先中当先,在争强中为强。全面贯彻东向战略部署,打造沿江经济带,实施工业强县、沿江开发、外向带动、城镇辐射、项目拉动“五大战略”,发展民营、园区、劳务、资源、配套“五个经济”,狠抓化工、电线电缆、医药、船舶制造、羽毛加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八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在皖中率先崛起的宏伟目标和美好画卷正在变为现实。无为县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全市率先实行《涉企收费明白卡》制度。积极推进企业改制,乡镇企业全部完成改制,供销系统顺利完成6家企业改制,依法解除劳动关系1249人;粮食系统在全省率先完成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妥善分流4719人。全面启动农村综合改革,全县乡镇由31个减少到23个,机关在编人员由829名减少到633名,清退自聘人员501人。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46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81人。全面启动工伤保险和民营企业参保扩面工作,提高了城镇低保和农村特困对象补助标准。加快实施以“整村推进”为中心的扶贫开发工作,累计投入资金5500万元。认真落实《信访条例》,扎实开展“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妥善处理了一些突出信访问题。大力开展“平安无为”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