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巫溪城区高清地图 ===
=== 巫溪县资讯概况 ===
地理环境:1、位置: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为重庆市东北大门长江支流大宁河(古名巫溪,又称盐溪,又名昌江)、西襄水(在县境内为分水河)、汤溪(在县境内为湾滩河)的上游,东邻湖北省竹山、竹溪县及神农架,北接陕西省镇坪县。2、座标:据1985年四川省测绘局综合测绘大队编印的《万县地区政区图》标示:巫溪县东兰英乡阴条岭抵湖北神龙架林区,县西中鹿乡上鹿村抵开县岩水乡口泉村,东西至长122.25公里;县南红岩乡干劲村抵奉节县曲龙乡曲龙村,县北龙泉乡锡仗村抵陕西省镇坪县华坪乡长坝子,南北至宽54.7公里。县境地跨东径108°44′-109°59′,北纬31°14′-31°44′之间,幅员面积4030平方公里。3、地形:全县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占93%;地形东、西、北高而中南部低,绝对高差2657.4米,一般相对高差1000米,属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大宁河出境处祝家河海拔139.4米,为全县最低点,东部神农架原始森林山脉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为重庆市最高点。县境地处中纬度,地处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温湿适度,立体气候颇具特色。水系发达,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穿越县境。4、气温:县城一带低山河谷,年平均气温18℃左右,银厂坪以上山地,则小于5℃。用回归方程分析,全县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均温下降0.65℃;夏季递减偏小,为0.58℃,冬季偏大,为0.7℃。一日内最低气温出现在早晨6-7时,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3-16时,日较差8℃左右;一年中,气温最高在7、8月份,最低1月份,月较差21℃左右;年际气温变化较小,一般不超过1.4℃。5、积温:低山区,大于10℃的日数有286天,积温5996℃;中山区,大于10℃有248天,积温4844℃;半高山区,大于10℃有200天,积温3469℃;高山区,大于10℃有137天,积温2098℃。6、降水:降水量地域分布,县境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30-1950毫米之间。除大宁河(干流)、白杨河河谷降水量在1100毫米左右外,其余地区均大于1300毫米。大旱的1966年,城厢仅降水707.7毫米;多雨的1963年,尖山降水2980毫米。年平均雨日,低山河谷约133天,中山约146天,高山大于200天。一年之内各月降水日数,9月最多,1月最少。夏半年最多,约占全年的78%;冬半年最少,约占全年的22%。7、雪霜:境内低山河谷地带年均霜日11天,12月初始霜,次年元月末终霜。上磺、文峰等槽坝年均霜日40天,11月下旬始霜,次年3月中旬终霜。红池坝、西流溪等高山地带年均霜日大于100天,霜期达8个月左右,9月下旬始霜,次年5月中、下旬结束。平均无霜期,低山河谷地带约310天,中山地区约255天,高山地区小于172天。降雪日数,低山很少,中山约10天,红池坝一带年均降雪日数一般在50天以上。地面积雪时间,高山区3-4个月,最大积雪深度1米左右;中山以下地区多在3-5天均可融化,最大雪深20厘米左右。8、日照:县境内日照时数,低山区(城厢)多年平均1589小时,最多年(1978年)1905.8小时,最少年(1982年)1295小时;中山区(古路)多年平均1568.7小时,最多年(1971年)1810.5小时,最少年(1964年)1426小时;高山区多年平均1378小时。9、风速:低山地区平均风速每秒1.8米,中山每秒1.2米,8月份最大每秒2.4米。风向多为偏东或偏西南风。巫溪概况,巫溪县地跨东经108°44′—109°58ˊ、北纬31°14ˊ—31°44′。全县幅员4030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街道,348个行政村,总人口51.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2万人。巫溪既是国务院公布的沿江开放县,也是三峡库区移民开发县。巫溪地形以山地为主,属于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境内山大坡陡,立体地貌明显,最低海拔139.4米,最高海拔2796.8米;地处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共同作用,使巫溪拥有突出的资源比较优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峡郡桃源”美誉;水能资源蕴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矿产资源相对富集;生物资源优势明显,中药材量大质优,农副特产品绿色无污染。党参、药花蜜、淀粉(红薯和土豆)、老腊肉、干果、高山反季节蔬菜、鹿茸等产品是理想的绿色食品。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巫溪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县水陆交通方便,主干道均已硬化,大宁河东下110公里直通长江巫山港,沿奉溪东路80公里直通奉节港,沿渝巫路直通梁平机场和建设中的万州火车站、五桥机场、沿巫恩路可至陕西安康、西安、湖北竹溪、襄樊。全县通信便捷,实现了全市联网、自动交换和国内外电话直拔,并开通了无线寻呼和移动通讯。县城及集镇供水、供电完全可以满足生活及生产发展的需要。
历史沿革:巫溪地处渝东边陲,与鄂西陕南接壤,南近长江天险,北临巴山要隘,为"巴夔户牖,秦楚咽喉"。境内重岗复岭,溪流纵横。因历代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故政区迭更,隶属多变,县、郡、监、州,沿革纷呈。巫溪,系大溪文化区域,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生息繁衍。远在唐虞,即以"巫"称。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升降"于巫山(巫溪沿岸诸山原本巫山),以采"百药";巫咸民赖盐业而兴,"百谷所聚";诞育了上古时之巫咸、巫臷文化。夏、商、周三代,因巫盐为王朝侯国所倚重,《尚书·牧誓》记载,巫盐销及于庸国辖地,渝陕鄂边"盐大道"始于此时。春秋时,巴联秦楚灭庸,得巫盐;战国时,楚取巴巫盐立巫郡,后秦取楚巫郡立巫县。史载万顷池(今巫溪红池坝)即为春申君故居(明《一统志·山川》)。秦汉巫县置盐官;汉立北井县,大举开发巫溪盐泉,沿巫溪岩岸凿孔建栈道270里(旧称),于东汉永平七年(64),曾引泉至巫山(《舆地广记·图经》)。其规模之浩大,工程之艰险,堪称奇迹。现仍见宁河两岸方孔万余。南北朝置始宁郡,巴蜀多战乱,许多地方人烟几绝。然巫盐一溪之地及其附近山区,地方富庶,人口稠密。后废郡入大昌县。开皇五年(585),在县东南50里建青霞观,此为史载最早的道教入县。元裁县立大宁州,明洪武九年(1376)废州立县,清康熙六年并入奉节,雍正七年(1729)复设大宁县。巫溪地方数千年间虽历经改朝换代,但少受战乱兵祸,几度繁荣,熙宁间(1068--1077)岁额盐400万余斤,外销秦楚,兼及川西。史称"利走四方,吴蜀之货咸萃于此","田赋不满六百石,借商贾以为国"。民国三年,因古巫溪水改大宁县为巫溪县。县名因境内有巫溪,一名昌江,源出县西北。据《水经注》:“巫溪水,即盐水。”,商周至春秋前期属庸国鱼邑,战国属巫县。汉置北井县,宋设大宁监,元升监为州,明降州为大宁县,民国初更名巫溪县。1997年,巫溪县面积4029.8平方千米,人口50.1万。辖10镇41乡。县政府驻城厢镇。2000年,巫溪县辖城厢、凤凰、宁厂、上磺、古路、文峰、徐家、白鹿、尖山、下堡10个镇;花栗、菱角、大同、胜利、大河、后河、天星、万古、长桂、黄阳、峰灵、红岩、蒲莲、塘坊、梓树、金盆、朝阳洞、咸水、建楼、正溪、中坝、鱼鳞、乌龙、高竹、渔沙、中鹿、皂角、田坝、马坪、龙台、中岗、通城、兰英、花台、双阳、丛树、沈家、高楼、天元、中梁、土城、和平、兴寨、易溪、长渡、双台、前河47个乡。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483759人,其中:城厢镇37659人、凤凰镇17538人、宁厂镇5742人、上磺镇21676人、古路镇22032人、文峰镇22202人、徐家镇9704人、白鹿镇11647人、尖山镇17986人、下堡镇17785人、双台乡3558人、长渡乡3833人、前河乡2678人、花栗乡9466人、胜利乡12340人、菱角乡11938人、大同乡9381人、大河乡4580人、天星乡2047人、后河乡2547人、长桂乡3216人、万古乡2432人、蒲莲乡14430人、峰灵乡23096人、黄阳乡7473人、红岩乡8425人、塘坊乡14064人、兴寨乡3949人、梓树乡3643人、金盆乡9861人、朝阳洞乡13688人、咸水乡5353人、建楼乡1918人、正溪乡2263人、中坝乡8709人、易溪乡7339人、鱼鳞乡8868人、乌龙乡5003人、高竹乡3488人、田坝乡4822人、马坪乡2923人、中鹿乡3840人、皂角乡2932人、渔沙乡5961人、中岗乡4615人、龙台乡8021人、通城乡8780人、花台乡5955人、丛树乡4977人、兰英乡3606人、双阳乡2853人、沈家乡5001人、中梁乡5557人、天元乡5135人、高楼乡4352人、土城乡6415人、和平乡4457人。2002年,巫溪县辖10个镇、47个乡,24个居委会、346个村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51.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9万人。2003年7月24日,长桂乡政府驻地由金桂村下坪社迁至黄花村碑梁子(渝府[2003]172号)。1949年12月14日巫溪解放。
教育事业: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两基"攻坚稳步推进,2004年,有8个乡镇通过县上"两基"验收,全县实现"两基"达标的乡镇增加到45个,人口覆盖率达85.3%。教学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共完成学校建筑面积61347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15652平方米,完成广厦工程8499平方米。教学教育管理得到加强,巫溪中学创重通过市专家组评估验收,普通高中高考上线率达85.3%。全县有各类学校396所,其中普通中学19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374所。全县在校中学生26659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931人,在校小学生54288人。全县共有教职工人数4042,其中专任教师总数3697人,全年招收中小学生17695人,中小学毕业生人数16077人。有幼儿园13所,幼儿在园人数10456人。
巫巴文化:重庆巫溪县宁厂古镇是中国长江三库区为数不多的古镇之一。未来五年内,地方政府将在此复建“巫巴文化部落”,重现长江流域古人凿穴搭竹,修建栈道、放置悬棺等景观。位于长江沿岸的重庆巫溪县海拔2700多米,有“巫咸古国、上古盐都”之称,是中国“巫文化”的诞生地和发祥地之一。当地少数民族在沿袭“巫文化”的同时,将“巫文化”与四川、重庆两地的“巴渝文化”结合,形成了特别的“巫巴文化部落”。宁厂古镇是古巫咸国部落所在地,有着2000多年的制盐历史。古镇依山傍水,民风淳朴,保留着不少制盐遗址和吊脚楼原貌。当地的民间音乐、舞蹈、戏剧仍带有浓厚的“巫文化”特色。为了抢救即将消失的“巫巴文化”,向世人重现巫咸古国的生活情景,我国政府从今年10月起,在3-5年内,陆续投资1.3亿元复建“巫巴文化部落”,古法制盐、竹筏漂流、栈道修筑等场景和部分“巫文化”文物届时将在部落中逐一展现。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