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襄城城区高清地图 ===
=== 襄城县资讯概况 ===
襄城经济: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17.8%;第二产业增加值23.4亿元,增长36.2%;第三产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1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4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58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25.3亿元。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按照“稳粮、强菜、保烟、兴林、促牧和发展加工业”的工作思路,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年全县夏粮总产24.4万吨,秋粮总产25.1万吨。建立省级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6个,实现蔬菜产业总产值10亿元,增长11%;新植树木750万株,林业总产值7955万元;新建、扩建养殖小区12个,十里铺乡养猪小区获省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畜牧产值8.2亿元;省、市、县命名的农业龙头企业21个,脱毒红薯、柏宁岗粉条分别得到省级认证;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00公顷,建设高标准农业综合园区6400公顷。工业经济活力增强。平煤集团十三矿年产量160万吨,实现产值5.3亿元,完成税收5700多万元;“首山”牌面粉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许昌电能计量设备有限公司有5种产品被评为省名优产品;煤炭、煤电、煤化等新兴工业和纺织、机械制造等传统工业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本年全县新上500万元以上项目67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超亿元项目4个。卧虎山、紫云、宏源3个焦化公司一期工程和金贝特种金刚石有限公司、双庙超凡纺织公司三期工程等相继建成投产;平宝煤业集团首山一矿、湛北金刚石新型合金材料厂和卧虎山炭砖厂、紫云燃气发电厂、杨湾煤矿等新上项目开工建设,另有3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项目正在加紧施工;110千伏煤矿电力配套项目已立项;4×60万千瓦坑口电厂一期工程项目的预可研报告通过省级评估,上报国家发改委;林板一体化等一批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运作。全年完成招商引资4.5亿元。非公经济活力增加。全县新增私营企业34个、个体工商户860个,新增注册资金6161万元。众义纺织品、宏兴烟草机械、顺鑫纺织、紫云山水泥、钧都集团首峰水泥等一批老企业改制重建后运行形势良好;库庄柯桢机电厂、十里铺豫星制鞋厂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景春堂中药饮片厂、城关明基窗饰、永光彩印、许昌电能计量等一批民营企业水平提升;一批新上超千万元的项目,将成为襄城县非公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全年非公经济共完成增加值33.2亿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立完善乡级科协和民营科技机构,发展科技示范乡5个、示范村146个、示范户4200多个。全县有13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67个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成效显著,高招成绩综合评比中,县一高被评为许昌市甲类高中第一,县二高为市乙类高中第二。全县中小学教师核编工作顺利完成。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100个,城镇失业登记率为2.9%。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各类参保人员达至32701人,养老保险已覆盖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分别征缴1962万元、288万元和390万元,同比增长50%、78%和8%。首部《襄城年鉴》出版发行。2008年襄城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64亿元,综合经济实力排全省36位。2009年襄城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75.3亿元,2009年中部百强县第76位!
农业:1、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态势,襄城县是农业大县,农民占全县人口的90%。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高度重视,强化农业投入,调整农业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培植优势产业,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1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452元。全年粮食总产量4.74亿公斤,单产405公斤;烟叶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量1622.8万公斤;蔬菜种植面积30万亩,总产量8.5亿公斤,实现产值9亿元;植树造林650万株,新建完善农田林网面积20万亩,退耕还林2.5万亩。2、提升蔬菜档次,扩大生产规模,襄城县是该市的蔬菜生产大县,为了做大蔬菜产业,他们按照“县有区域、乡有特色”的思路,设立了“一园、五区、一长廊”的建设模式。“一园”即无公害蔬菜高科技核心示范园,确保每年引进新品种30——50个,试验推广新成果6——10项,组培育苗1亿株。“五区”即设立五个功能示范区,总面积2万亩,包括无公害蔬菜示范区、设施栽培示范区、模式化栽培示范区、白灵菇生产示范区和莲鱼共养示范区;“一长廊”即311国道颍阳至二环路段两侧的蔬菜种植带,面积1万亩。目前,全县蔬菜总产值已达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菜农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较1992年增长6倍多。3、粮食面积逐步调减,品质结构逐步改善,近几年,该县在粮食面积上总的指导思想是:压缩面积,提高单产,稳定总产,改装品质。重点抓了优质专用小麦,优质高淀粉加工用红薯及鲜食型商品红薯,脱毒红薯,优质蛋白、饲粮兼用型玉米,高油、高蛋白优质大豆等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通过努力,全县粮食生产初步实现了面积调减,稳定总产,品质改善。2003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17万亩,较1998年减少了5万亩,粮食总产预计实现4.6亿公斤,较1998年增加2亿公斤。今年全县发展优质专用小麦20万亩,优质高淀粉脱毒红薯种植面积15万余亩,玉米优质化率达100%,大豆优质化率达80%。今年全县56万亩小麦,单产达408公斤,较去年平均单产增加22公斤/亩,总产2.2亿公斤,较去年夏粮总产增加1.5亿公斤,其中,全县优质用小麦播种面积发展到20万亩。秋粮生产实现总产2.4亿公斤。4、林业工作取得突破,林果面积进一步增加,全县共植树600余万株,通道绿化154公里,退耕还林3.7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21.6万亩。其中发展经济林果5000多亩,使全县林果面积达到了4.6万亩。今年造林数量是我县前10年造林绿化数量之和,实现了襄城造林的历史性突破。5、烟叶面积保持稳定,规范化种植水平明显提高,今年全县种植纯作烟叶5.6万亩,在王洛、汾陈、颍阳、双庙、十里铺等重点烟区推广小苗膜下移栽新技术,应用面积达5.6万亩,效果良好。6、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大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全县新增养殖专业村16个,新增养殖专业户1600户,肉类产量达6.4万吨,禽蛋产量达3.2万吨,牧业总产量预计达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7、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一是原有园区规模不断扩大。以十里铺、库庄、山头店三乡为主的蔬菜中小拱棚示范园区,新增面积5000亩,总面积已扩增到5万亩,以茨沟、麦岭、丁营、山头店为主的优质红提葡萄、凯特杏、优质桃等林果示范园区,面积扩增到15万亩。以十里铺、双庙、库庄、山头店、茨沟为主的瘦肉型猪、长毛兔养殖示范园区达到10个,总规模达5万头(只)以上,带动养殖户4000多户;以双庙、姜庄、颍阳为主的肉牛养殖示范园区达到5个,养殖总规模达2000多头。二是新建园区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位于双庙乡占地910亩,总投资413万元的无公害蔬菜核心示范园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并全面投入运营;十里铺乡的1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已通过省厅认证。库庄、山头店各1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完成农药残留鉴测和基地环境鉴测等工作,近日有望通过省厅认证。位于311国道颍阳至库庄段两侧各500米蔬菜产业经济带,目前也进展顺利,已建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3000亩,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45座。位于引汝灌渠两侧各50米的万亩经济林果带建设已全面完成。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科技示范园区35个,总面积28万亩,初步形成东粮棉、北粮烟、南林果,西部城郊粮菜瓜,沿河、沿路产业带、畜牧养殖盖全县的发展格局。8、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链条逐步拉长,全县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多家,丁营三粉加工厂投资300多万元,日加工鲜菜30万斤;汾陈乡三粉加工厂投资300多万元,远行效益良好;诚信保鲜公司投资70万元,建恒温库一座。全县已发展群发实业、首山科贸、襄城面粉等农业龙头企业21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2家,县级18家,带动农户13万户。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全县已建成群发蔬菜批发市场、常庄农贸市场、生猪交易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10个,各类集贸市场50多家。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400多人。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成立了烟草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等7个研究所,并成立了蔬菜、林果、食用菌、烟草、畜牧养殖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协会11家,吸纳会员6000多名,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科技棚架和实际效益不佳问题。
工业:近几年来,襄城县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强力招商引资,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为全县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逐步确立了区域经济的专业化发展方向。1、工业现状,(一)国有集体企业,我县有国有集体企业27家,现已改制7家,分别是东方水泥厂、淋水大坝水泥厂、力波电化学有限公司、飞达电器公司、铸钢厂、电力设备厂、摩托车缸体厂,改制后的企业以两个水泥厂为代表,已焕发出勃勃生机,生产规模由原来的20万吨扩大到30万吨,年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利税800万元。下余的20家中,有12家企业正在改制,另外8家正在筹备中。如县面粉厂,一方面要把国有资产从企业中退出,另一方面还要盘活存量资产,调整产品结构,在企业内部大搞“三项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体系”。按照“三高一快”(即: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落实快)的原则,确立各部门年度目标,通过上下的共同努力,2003年实现产值11473万元,同比增长69.6%;实现利润108万元,同比增长12%。2003年全县国有集体企业共实现产值9726万元,同比增长25%。(二)非公有制企业,我县非公有制企业有7000多家,且布局渐趋合理,行业已显特点。一是以许昌电能计量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颍桥回族镇机械厂等70多家企业的发展。其产品种类近百种,远销全国各地,年产值可达5000多万元,以集团化模式运营,滚动发展,逐步形成了机电生产加工行业;二是以水泥、陶瓷为龙头,涵盖建筑、装饰等相关企业300多家,形成了建筑建材行业;三是以群发实业公司为龙头,集产、销、储藏、加工为一体,带动了库庄乡、十里铺乡等乡(镇)的蔬菜种植,已形成了10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年销售额达3亿元;四是以小麦“三粉”加工为主,涵盖全县80多家企业,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业;五是以香德亚麻纺织有限公司为龙头,包括分布在颍阳镇、回族镇、双庙乡等30多个企业所形成的纺织行业;六是以许昌地龙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和永明宝石厂为龙头,包括30多家企业的化工行业。这些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增强了农民的经济意识。2003年全县乡镇企业共实现产值53984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6%,实现利税总额69375万元,增长24.7%。2、工业发展思路,(一)、扎扎实实做好企业改革工作,逐步使国有集体资产从竞争性行业中有序退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鼓励个体和私营企业承包、租赁、兼并、购置国有或集体企业,建立国有资本退出和民间资本进入的互动机制。(三)、狠抓项目建设,尽快完成城南工业聚集区的规划。保证区域内卧虎山、金牛、美福林三个焦化企业的尽快投产和首山一矿2×5万千瓦电厂的顺利建成,努力使新龙康矿泉饮品有限公司、香德亚麻二期工程等项目投资到位,建成运营。争取使投资100亿元的4×60万千瓦坑口电厂论证立项。强力实施“创业工程”,各乡镇每年都要新上2个固定资产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创税型非公项目,县直经济主管部门要新上1个300万元以上的创税型非公项目。(四)、强力招商引资,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和质量。

襄城风光:襄城景观丰富,自古流传下来的传为经典的襄城八景,综合了全县最为有名的八处景色,明户部尚书、邑人李敏还有襄城八景诗传世。
汝水虹桥,县城南门外北汝河上,有古红石桥一座,36孔,似彩虹凌空。因常年泥沙淤积,桥面近平与河底,唯枯水季节尚能行渡。绿水红桥掩映间,横空三十六重环,天移鳌背来沧海,地拥虹腰跨碧湾。帝阙九阍通驲驿,王程万里走夷蛮,驱山谁借神龙力,石甃鞭痕血尚殷。
乾明晓钟,县城南首山乾明寺有古钟一口(今无存),围可四抱。相传每至天色破晓,不击自鸣,声闻数里。南山佳气蔼氤氩,萧寺疏钟隔岸闻,一击唤回沧海日,数声敲破碧云天。音传小殿星初落,响彻春潮曙未分,正是幽人残梦觉,满窗梅月乱纷纷。
紫云藏雪,紫云山南端,槲木葱郁,秋冬之交,红叶漫山,瑞雪乍晴,红装素裹,蔚为壮观;暮春远眺,碧绿丛中,残雪犹存,绿叶白雪,相映成趣。残雪西山尚未晞,更逢晴日送光辉,冰崖拔地三千尺,玉柱亭空几百闱。郎耀夜深回昼景,清光春晓酿寒威,何时一借阳和力,沛作甘霖润百腓。
令武秋风,公元前300年,楚将景缺与秦兵战于令武山,败殁葬之山东麓。其墓旁有祠,周围遍植松柏,每值秋风乍起,古木萧瑟,如泣如诉,令人悲愤。今景缺墓庙祠尚存。将军弓剑闭幽宫,名与山灵共始终,庙祀尚沾新典礼,辕门谁识旧英雄。萧萧古木西风急,落落遗墟夕照红,功德在人还不泯,从教血食到无穷。
龙池晚钓,在县城北今库庄乡邮亭村附近,旧时有泉曰龙池(今无存),岸这杨柳轻拂,池中荷花飘香,夕阳西下,尤宜垂钓。数尺纶竿数亩池,夕阳影里钓涟漪,行依绿岸鸥先狎,坐对清波鱼未知。杨柳露浓风力软,藕花香散月来迟,殷勤更莫添芳饵,正是金鳞跃子里。
阳台暮雨,原县城东门外有阳和楼(今无存),值暮色苍茫,烟雾缭绕,似细雨蒙蒙。楚王台榭压城闉,地占高明远布尘,汝水似环将绿绕,首山如黛学眉颦。当年梦雨真成妄,此地遗踪不可询,指点荒基倍惆怅,往来多少信疑人。
青冡愁云,县城西北7.5公里,十里铺乡寺后李村西南侧有古冡,名“青冡”,传为纪念昭君王嫱出塞和亲而设的衣冠冡。冡旁有青冡寺(曾名龙兴寺),寺内古柏参天,浓荫蔽日,香烟缥缈,壮若云烟,为缅怀昭君,故称“青冡愁云”。青冢今无,寺建于元代,后毁于兵火,明代重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尺累累古道旁,明妃此地掩玄堂,阴迷冢木风霜老,春入林花锦秀香。怨骨九原应恋阙,芳魂千载定还乡,愁云漠漠萦青草,犹似穹庐夜断肠。
高桥夜月,县城西北7.5公里之马黄河上,原有一古石桥(今无),因附近地势低下,河床深邃,桥似空悬,故名高桥。近桥处有一深潭(今无),岸边遍植垂柳。夏秋之交,夜月皎洁,倒映入水,画图天成。小桥烟树晚苍苍,一片山光与水光,涧底有天涵桂魄,人间无物遁豪芒。清辉晃耀千林雪,寒气阴森五月霜,踏碎琼瑶浑不管,满身清露湿衣裳。
一、百宁岗五岳庙:许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襄城县东南20公里。329省道转县道沟丁路可直达。南距平顶山市区30公里,北离许昌市区45公里,东距漯河市区40公里。是以道教文化为主、以农业观光相辅之的旅游景区。百宁岗五岳庙初建于汉,规模于晋,历代修葺,几经兴衰,殿宇巍峨,气势磅礴,前有山门,后有三清楼,中有五岳宝殿,大小殿堂25座,占地50余亩,院内松柏参天,花木蔽日,清静幽雅,令人神怡,常住道众70余人。有“中州神仙皇京城”之誉。五岳庙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帝王将相频频光顾,才子雅士屡屡留墨,庙内存有王羲之、黄庭坚、郑板桥手书石刻,显贵富贾不断捐建,经久不衰,奥妙在于它敬奉的不仅仅是道教神,还以“一道化三教”、“三教合一”为立庙宗旨,涵盖儒、释、道三教的圣、佛、神。故人云:“烧香不烧香,先到百宁岗(五岳庙)”。其意,到了五岳庙,诸神都拜到。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古刹大会及每月初一、十五,香客如潮,商家云集,盛况不凡,吸引着河南、山东、湖北、陕西、河北上万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五岳殿为五岳庙的主殿堂,供奉有五岳大帝神像,是百宁岗誉为“中州神仙皇京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紫云山风景区:紫云山风景区地处河南省襄城县境内,311国道,郑南、许南公路穿境而过,距郑、汴、洛、宛均百余公里,平、许、漯15—60公里,与石人山飞少林寺、乾明寺联为一体。景区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和众多文物古迹组成,面积40多平方公里。九山谓紫云山、令武山、龟山,孟良山、焦赞山、尖山、首山、骆驼岭、书院山。五湖一条河是紫云湖、仙翁湖、天女湖、龙泉湖、六王湖、柳河。古迹有明代御封紫云书院,黄帝具茨山会大隗处,春秋老君洞,商周姜子牙故里,财神赵公明洞,楚六王冢,令武将军墓祠,宋焦赞、孟良山寨,明芙蓉洞。明代古迹除紫云书院外,明成化、弘治年间户部尚书李敏,刑部尚书辛自修,工部尚书姚继可,以及同时代名人、官宦兵部尚书许廓,副使辛访,御史辛溉,诗豪辛镳,户部侍郎王锦,都御史王镶,监察副使张宁。以及清代学者、著名理学家李来章等人宦迹遍布整个景区。千年道观有下观庙,仙翁观,龟井祥霖观,令山庙等大型建筑群。自然景观数皇帝御封的大面积槲林最为壮观,年年秋后红叶如三月春花,映照半边天空和四周山峰、湖河里川。九山映丽日,四面涧水响,一河千年流,五湖碧波漾。如今的紫云山风景区是中原的旅游热点。
三、乾明寺:乾明寺位于河南省襄城县城南三里许,坐首山而向汝水,西临国道,风景秀丽,交通便利。始建于隋初,全盛于唐宋,元初曾遭兵焚,明代恢复重建。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隋朝国师天台宗智者大师是本寺之开山祖师,本寺隋文帝封地三千多亩。有碑文记载,该寺南至首山顶,北到汝河岸,西到关爷庙沟,东到姚庄南北路。主体建筑面积一百五十余亩,主要殿堂一百五十多间,连同住室和其它用房共九百多间。九重殿阁金碧辉煌,绵延三里有余。山门前有牌坊三道,头道位于现贾楼村东北,为青石结构,四柱三门,中高边低,九脊重檐斗拱挑角,高三丈,阔三丈,额书《佛坛胜地》,前有石狮一对高两米,后有石塔两座,高九米围八米,有林荫大道十米直通山门。二道位于贾楼东南,高三丈三结构同上,上书《正法久住》,山门外有照壁一座,红石为基,青砖为体,正现《黄帝采铜图》,背有《七圣迷山径》,其雕刻别致、造型精美、线条流畅、人物景观栩栩如生,被誉为天下第一壁,山门外哼哈二将八尺有余,庄严魁梧使人敬畏,山门上三个大字《乾明寺》为隋炀帝亲书,山门内有天王宝殿一座,额书《中州第一禅林》,左右钟鼓二楼相应而立,高八米阔五米,上悬盈吨自鸣钟,现留古诗十余首,《乾明晓钟》为襄城八景之首,又有伽蓝殿、地藏殿对应而立。院中有琉璃宝塔两座,高九米阔两米,光芒四射,鲜艳夺目。又青石塔两座,高五米阔一米半。后有大雄宝殿一座,阔五间进深三丈三,为重檐八坡十三脊建筑,其殿雕梁画栋、壁画盈墙为本寺之主殿,真是梯石凌层见梵宫。殿后是九脊八坡歇山顶罗汉殿,其建筑独特为省之仅有,中供释迦文佛,东西十八罗汉。另外,乾有甘罗、坤有韩信、艮有罗成、巽有周瑜,为中华四大少年护法神,四壁绘有二十四孝图。殿后五间弥勒佛殿,中奉紫金色高六尺、阔六尺、重千斤弥勒铜佛一尊,院中石碑如林,集历代书法名家之墨宝。中院分东西两个,西院正殿五间,奉西方三圣,为香檀木精雕而成,显得庄严吉祥,让人一看便恭敬瞻礼、起念参拜。两厢左有戒堂、右有禅堂。东院方丈阁明五暗七,另有知客房、皈依堂,是本寺弘法传道之所。后边走上三十三层台阶是千佛阁,高阔五丈有余,中供千手观音,乃是千年银杏就势精雕而成,诗曰:“法身俊秀天生树,宝座峻曾地涌莲。”被人誉为大树观音,世所少见。千佛阁后是祖师殿,此殿五间,中供龙树菩萨和慧思慧文大师,左右依次排列省念大师和本寺历代祖师,背后有倒坐观音一尊。殿后有一片紫竹林约二亩许,四季常青,高风亮节,林边有一清泉,泉水甘甜清凉,沁人心脾。后有南天门,过天门拾阶而上,是仙人亭,过亭攀崖而上有一石洞,高丈二阔二丈,深十余丈,另有拐洞六个,形状各异,洞中应有之物皆是红石雕成,真是鬼斧神工,诗曰:“鬼斧何手破,香山作梵家,洞艺开日月,林宝拥烟霞。”此洞是慧思祖师早年避难和历代祖师闭关之所。到山顶便是文峰宝塔,此塔平面八角十三级,高五十二米的阁楼式建筑,真是红莲托佛塔,百里可见,为襄城之奇观。塔后大平坦上有房二百多间,旁有一泉,泉水四溢,清澈见底。在弥勒殿和三圣殿两侧各有大院两个,每院各有房二百余间,左叫十方院,右为居士林。十方院之西南有塔林,树塔三百六十五座,造型各异、错落有至,应天地之灵气,显浮屠之精华,为中华第一塔林。当其盛时,内外银杏古柏参天,蓊蔚郁葱;寺内钟声悠悠,僧众济济,香客云集;每逢朔望十七处殿阁同时上殿,可谓梵音嘹亮,万姓来朝。在千年历史中,乾明几经兴废,特别是在十年动乱中更是让人心痛。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襄城县委县政府领导对古刹的发展极为重视,从市里要专款新修了柏油马路,建起了庄严古朴的山门。把发展景区建设列入以事日程,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订了宏伟发展蓝图。并得到了省佛教协会重视,派刚圆法师任寺内主持,弘扬正法。特别是自刚圆法师到任以来,寺院的发展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建居士住房数间,装修了三圣殿、弥勒殿,修缮了方丈阁及寮房三十多间,所有原围墙进行了修整及加高,对寺内道路进行铺设及修整,拆除和清理了垃圾建筑,栽种松柏千余株,各种花卉两百多平方米。请回高档佛像六尊,特制大宝鼎一件,现在整个寺院焕然一新。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对乾明寺的发展前景更是信心百倍,计划在寺前至南环路修建一条宽二十五米的商业大道,寺前建一大停车场,拟将寺内所有古建筑、塔林、千佛阁、仙人洞、文峰塔等一一进行修复,并将整个首山全部绿化,不久的将来游人到此会再现七圣迷首山仙竟。并以乾明寺为中心,使我县的柏拧岗、太公陵、葛仙观、老君洞、尧王城、公明洞、紫云书院等所有人文景观连在一起,由生态旅游业带动我县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历史名城金襄县重放异彩,以求更多的人认识她,熟悉她,热爱她,建设她。
四、大陈闸:大陈闸系颍汝灌区南水北调系列工程之骨干工程。闸身总宽140米,东西排列12孔,闸高8米。闸上有公路桥。设计流量3700立方米/秒,控制流域面积5960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500万立方米。巍巍壮观、气势宏大的建筑实体,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景观,每年有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五、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始建于1968年,1993年重修扩建,2008年进行了改造整修。纪念馆现占地2000平方米,展厅220平方米,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许昌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门额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飚题写。毛泽东主席全身铜像高5.8米,大理石基座上镌刻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题写的“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像”。展厅以毛泽东主席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视察情景为中心,展现了襄城烟草生产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对全国烟草生产的贡献。后院由百块古今名人书画石刻组成的环形碑廊,与展厅、古亭、两厢配房相互辉映,呈现出清幽、典雅、肃穆的氛围。
六、龙王庙:龙王庙位于姜庄乡庙坡村,历史悠久。气势恢宏。
七、文庙:位于县城老城区偏西北(原城关一小),座北朝南,为河南省1963年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为纪念教育家孔子和弘扬儒学而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金初战乱遭毁,元至大、至治年间曾两次修葺,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改、扩建。扩建后规模宏大,形成南北长192米,东西宽118米,占地22656平方米的建筑群。主体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建有杏坛、聚奎壁(俗称琉璃影壁)、外泮池。外泮池两侧建有“德配天地坊”和“道冠古今坊”两座牌坊。中部建有棂星门、“杏林春色”、“桂苑秋香”两座石坊和内泮池、大成殿等。后部建有明伦堂、尊经阁、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等。另外,还有许许多多辅助建筑。后又多毁于战火。襄城解放后,仅存一个大院和院内大成殿及部分松柏,学宫门前外泮池及聚奎壁。聚奎壁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高9.9米(含基座),长24.45米,厚1.63米,为挑山式、琉璃瓦建筑。基座由首山红石砌成,长26.1米,厚2.35米。壁面由三组彩砖浮雕组成,中间主体画面为“四龙戏二珠”,东侧为“麒麟望月”,西侧为“双凤朝阳”,下饰云雷纹、花草纹浮雕。该壁为中华古建筑的艺术珍品。大成殿为清代重修,五间宽17.8米,进深12.45米,为九脊八坡歇山式琉璃瓦建筑,开建在长19.6米、宽15.4米、高1.5米的砖石台基上,历经风雨基本完好。襄城文庙为全国十大文庙之一。1988~2000年,县委县政府及襄城人民对文庙建筑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并一直是莘莘学子敬仰和获取知识的殿堂。其中,1998年投资8万元,对文庙及奎壁进行了整修,并新修了保护墙,铺设了地面砖。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