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营口市区高清地图 ===
=== 营口市资讯概况 ===

自然地理:地理区位:营口市距离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市179公里;南同“北方明珠”大连市接壤,距离220公里;东与中国“钢都”鞍山市相依;北与辽河油田属地盘锦市隔河相望,区域位置十分优越。营口市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自然形成低山、丘陵、平原三种地貌类型。东西宽50.7公里,南北长111.8公里,市域总面积5365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总面积的4.88%,海岸线长96公里。长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202国道)、庄林公路(305国道)纵贯南北;大营铁路、营大公路、盖岫公路连接东西,交通十分方便。营口港(包括鲅鱼圈港区和老港区)为全国19个主枢纽港之一,还是全国第10个亿吨大港。市域内有两条跨市输油管道通向营口港(鲅鱼圈区),有一条跨省输油管道经过境内。
气候概况:营口市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适宜,营口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在3月中旬,终日在11月中旬,时间为245—249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在4月中旬,终日在10月中旬,时间为160—180天。这说明农作物生长期和喜温作物活跃期都比较长。
交通运输:综述:营口一市两港,辽河老港于1864年对外开埠,成为中国东北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1984年兴建的鲅鱼圈新港是全天候深水海港,不淤不冻,四季通航。营口港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建立海运业务,年吞吐量突破2亿2500万吨,成为中国东北第二大港、中国第十大港。营口陆路运输四通八达,东北铁路、电气化高速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网络纵贯营口全境。营口海运畅通,成为东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近期新建仙人岛新港,届时营口将成为拥有三个港口的城市。营口立交桥成为东北最大的交互式公路立交桥。营口是中国首批投资硬环境建设40优城市之一。近期规划营口机场按民航机场4C级适航标准建设,建设总投资匡算为4.5亿元人民币。航站楼设计旅客吞吐量为年15-30万人次,用地2500亩;中远期规划按民航4D级适航标准建设,航站楼设计旅客吞吐量中期为年50-100万人次,远期按民航4E级适航标准建设,航站楼设计旅客吞吐量远期为年300-500万人次,用地4平方公里。于2010年9月28日建成通车的辽河特大桥,成为连接营口和盘锦的主要交通路线,为两岸居民出行多了一种选择。起点位于营口市新兴大街以北,与营口滨海公路对接,终点与营盘公路对接。工程采用六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结合城市道路功能设计,设计车速为80Km/h。辽河特大桥于2008年8月11号开工建设,合同工期29个月,原计划于2010年12月底竣工通车。经过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提前至9月28日通车,比原合同工期提前了3个月。
航空:营口民航机场目前尚未完工,需要乘坐飞机需赶往沈阳或者大连。每日营口均有发往沈阳和大连的长途客运,交通十分便捷。
铁路:营口火车站背依大辽河,毗邻人民公园,直对站前辽河大街。火车站占地巨大,共两层,为欧式建筑风格,设售票厅、候车厅、入口大厅、贵宾室等配套设施,是营口客运交通的枢纽。车站每日均有开往大连和沈阳的列车。同时,在营口正在建设中的东城区,新的与哈大高铁相连的新的营口火车站正在建设中,即将完工。
公路:营口公路条件优良,几条国道与营大公路相连,沈大高速公路和盘海营高速公路的交汇,共同打造出营口的便利公路交通。营口长途客运站位于盼盼路与金牛山大街交汇处,金牛山大街东23号,是营口市长途客运交通的焦点,每日都有发往大连、沈阳等省内重要城市以及北京、包头等省外城市的长途班车。
水运:营口濒临大辽河、辽东湾,水运交通十分发达。营口国际客运码头位于开发区黄河路,开辟有至韩国仁川的“紫丁香号”国际客轮。
历史文化:营口战国时期属燕国,秦属辽东郡。公元前195年,西汉在辽东郡置18个县,营口地区南部设平郭县,北部置安市县。据《奉天通志》记载文县和房县亦在营口地区(但其今址尚难定论)。三国时称营口为辽口,东晋时叫历林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营口地区先后被汉族的公孙政权、鲜卑族的慕容政权和高句丽政权统治过。平郭县和安市县置而不废,文县(东汉改为汶县)于公元240年被曹魏政权迁至齐郡(今山东省境),房县改属辽东属国。后燕政权于公元385年将平州治所迁到平郭县。唐末,北方先后有契丹、女真、蒙古3个民族政权更迭,并在营口市境内设置地方政权。辽将渤海国的一些州县迁到营口地域内,在今熊岳镇设卢州领熊岳县,在今汤池镇置铁州领汤池县,耀州领岩渊县,归州领归胜县,另设曷苏馆大王府和辰州领建安县。金将辰州改为盖州,领建安、熊岳、汤池三县,余州撤废。同时,设女真人的别里买、本得山、按春和曷苏馆4个猛安,猛安下置若干谋克。金在境内只设盖州领建安县,余皆撤废。明废州县改设卫所,营口境内南部属盖州卫,北部隶海州卫。营口时称梁房口。1621年,后金占据营口地区,以耀州(今大石桥镇北岳州村)为中心屯兵镇守。1644年清朝对汉人和满人分别治理。营口地区北部置海城县,南部设盖平县以治理汉人;在熊岳设副都统管辖辽东半岛各地满人;又在熊岳、盖平、牛庄设防守尉或城防尉管理八旗事务。清政府为“龙兴之地”不致荒芜,于1651年(顺治八年)从山东招民到营口境内。1688年,清政府安置巴尔虎蒙古人在营口一带游牧。巴尔虎人以窝棚为居室,窝棚相连,状似军营,因名营子。营口的潮沟在潮退时沟水干涸,潮进时沟没于水,故称没沟营。1861年5月24日,营口代替牛庄成为东三省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1866年,清政府在营口设置奉锦山海关兵备道;1867年1月设营口海防同知厅,负责海疆治安。1909年,清政府设置营口直隶厅,将原属海城县的3个乡、盖平县的1个乡划归营口直隶厅管辖。1913年,将营口直隶厅改称营口县,所属区域南至蓝旗,东至大石桥,西至渤海,北至大洼。1914年民国政府将南路观察使改称辽沈道,辽沈道管辖营口、盖平、海城、辽阳、沈阳、铁岭、开原、镇安(今黑山县)、北镇、新民、锦县、锦西、兴城、绥中、盘山、台安、义县、彰武、东丰(今属吉林省)、西丰、西安(今吉林省辽源市)和辽中22个县。1923年,在营口商埠区设立市政公所。1931年9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营口沦为殖民地(直至1945年8月15日光复)。1938年5月日伪将营口县改称营口市,下设8个区。1948年营口解放。1958年11月,盖平县、营口县、盘山县划归营口市管辖。1966年1月,盘山县划归盘锦垦区管辖,6月,盖县,营口县划归辽南专署管辖。1968年5月,盖县、营口县、海城县划归营口市管辖。1973年,海城县划归鞍山市管理。1975年11月,盘山县、大洼县划归营口市管辖。1985年1月,盘山县、大洼县划归盘锦市管辖。至此,营口市共辖盖县、营口县及站前区、西市区、老边区和鲅鱼圈区。1992年11月,盖县改称盖州市(县)、营口县改称大石桥市(县)。义和团在营口:1868年(清同治七年),英国牧师宾维廉和罗约翰等到营口传教,后创设中华基督教会(今西市区延寿里处)。1870年(清同治九年),英国人康慕恩设立营口基督教会,后建基督教堂。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法国传教士锡梦司铎到营口传教,后建营口天主教堂(今站前区八田地里)。后激起营口人民反洋教的情绪。1900年,6月20日,营口出现义和团的反帝揭帖(传单),上写:“兹因天主耶稣欺神灭圣,不尊佛法,上天收伏云雨,下降百万神兵,扫除外国洋人。不平洋人,不下大雨。”号召人民“根除洋人”。男子组织“义和拳”,女子组织“红灯照”,每天练神拳术,口念咒语:“天打天门开,地打地门来,要学神拳术,搬请师傅来。”声称“义和团上能保国,下能护民。”7月,从田庄台来了“曹师傅”和“鲍师傅”,并带来了50多名义和团成员。他们住在西大庙、老爷庙、火神庙内,以西大庙为大本营,传授拳术,操练本领。从此,义和团活动遍及营口城乡,他们杀逐洋教士,烧毁洋教堂,拆毁洋铁路。一九OO年七月二十六日晨,俄军步兵500人、骑兵100人,携重炮4尊,从大石桥向营口进发,到邰家屯一带即开始炮击五台子奉军兵营。奉军统带胡志喜、练军营管带乔干臣率士兵与义和团一起反击俄军。义和团英勇善战,俄军遭到重创,于10时30分败退。后来,由于营口道明保采取对外投降屈辱政策,事前不作防御准备,并且与营口海关税务司包罗勾结,共同阻止省城援军。这样,营口清军也就无力防御,在大批俄军、日军攻击下,营口沦陷。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