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子长城区高清地图 ===
=== 子长县资讯概况 ===
特色产业:子长粉条:子长粉条(丝、皮)为子长县特产,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经磨浆、过滤沉淀制成淀粉、再经熟制加工而成其色泽洁白光亮、条干均匀滑爽、柔韧适口,热炒、凉拌、作汤均可。清末至民国时期,民间以石磨磨浆提取淀粉制作粉条。20世纪80年代前,马铃薯的加工利用只限于手工操作,马铃薯粉条(丝、皮)产量甚微,只有少量外销。80年代后,随着薯类加工机械的采用,马铃薯粉条(丝、皮)产量逐年增加。1980年,子长县年产粉条(丝、皮)200吨,外销100余吨,1995年,生产2.94吨,外销2.36吨,为大宗外贸商品。1993年并获常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会银奖。1999年全县有大、中、小洋芋加工点3512个,年加工能力15—20万吨,生产粉条(丝、皮)2.5万吨,农民人均靠洋芋实现纯收入382元。
子长薯业:子长马铃薯种植始于清末,民间除作副食外,多用于牲畜饲料。民国时期,开始用马铃薯制作粉条(俗称洋芋粉条),但因数量少未有大的发展。建国后,在人民政府大力推广下,马铃薯在子长广为种植。1999年建起了448.6平方米的无菌实验楼—座,良种繁育温室5座,无立柱网棚2座,建成了优良品种的“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中心”。对46个品种作适应性对比试验,选出适宜本县推广种植的早大白、津引8号(费鸟瑞它)、克新1号、万斤薯、东北白、夏波蒂、克新2号、忻革6号、坝薯10号。2000年种植马铃薯60万亩,实现薯业总产值2.09亿元。马铃薯粉条、粉丝、马铃薯精淀粉成为延安市大宗外贸商品。子长马铃薯薯皮光滑、薯形正规,大而整齐,芽眼浅,薯肉细密,淀粉含量高,有适口性好、抗病性强、生理退化慢、富含营养等特点。1995年4月,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特产报社、经济日报社、农村部联合主办的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会上,子长县被命名为唯一的“中国洋芋之乡”。子长县淀粉厂生产的“秀延”牌马铃薯精淀粉1995年荣获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博览会暨陕西省第四届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金奖。
子长原煤:了石油企业环境污染的专项治理。对石油生产企业的产生的污水、污物的处置作出了具体要求,并加大了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监督监察力度。二是水源保护工程。为了保证人畜饮水的安全,县上将中山川水、红石峁沟水库列为饮用水保护区,实行重点保护,先后关闭中山川水库周围1000内生产油井6口,对其它一些无排污处置办法的油井分别采取停产治理和限期治理的措施。三是生态建设工程。结合大规模退耕还草工程,从1999年开始,动员县级机关单位以划片承包的形式实施了城郊六山绿化工程。目前城郊六山绿化面积已达到100%。四是城区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根据县城建设中“四化”的具体规划,制定城区园林绿化和管理办法。仅2006年栽植行道树1600棵,栽植鲜花4万余株,新增公共绿地2处,创建园林式单位10个,园林式小区2个,县城绿化达到25%,人居公共绿地4平方米。继续扩展城市夜景灯光,加强了单位、集体、沿街广告牌匾,市政公用设施等夜景灯光的规划、设置和管理。同时对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和脏、乱、差集中整治。通过“四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五是城市交通管理逐步规范化。为了保证城区交通安全有序运行,2006年县上投资100万元,在什字街口或其它交通要道安装了10组红绿灯和电子监测设备,并按照城市管理要求设置了各种交通标志标识,使城市交通管理日趋规范化。与此同时,根据城区人口急剧增加的态势,建立和完善了以公交车、出租车为主,以人力观光三轮为辅的公交运输体系,规范了运营线路,设立了站(点),划定了各种车辆停靠线(点)等。达到了城区客运需求的总体平衡,进一步增强了城区公交服务功能,方便了居民安全、方便出行。“十一五”期间,县城瓦窑堡围绕撤县设市这一目标,按照着力塑造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城市管理的思路,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十一五”末(2010年)城区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11.2万。使昔日的“红色故都”,变成一座文明、整洁、环境优美具有特色的新型现代化城市。子长县是全国全省重点产煤县之一,现已形成年产量12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县13个乡镇中,12个乡镇有煤炭资源。煤炭储量28.94亿吨,其中探明储量8.02亿吨。子长煤埋藏浅(平均垂深50米)、赋存平稳(1~3度)、煤质优良、开采技术简单、建井条件好,煤种属全国少有的44~45号气煤,是配焦、气化、液化和燃料动力优质煤。煤质为中低灰(三号煤4.30~31.18%,平均9.14%;五号煤7.1~32.08%,平均17.14%)、低硫(0.45~0.64%)、低磷(0.0012~0.0036%)、富油(>13%)、高发热量(三号煤6717~8369卡/克,平均7587卡/克;五号煤5610~8313卡/克,平均7142卡/克)、高挥发份(三号煤34.42~42.64%,平均39.05%;五号煤35.95~44.3%,平均40.12%)。
子长梨业:子长县果树开发总公司92年成立以来,在省科委、陕北建委的大力支助下,市县乡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子长梨业得到迅速发展。2001年梨面积这4.55万亩,产梨8400吨(占全市梨总产的60%)。2002年梨面积达5.5万亩,产梨9200吨。2003年预计可产梨10000余吨。20000年总公司从辽宁锦州引进水晶梨,通过试验示范,现已挂果,表现为皮薄、肉细、味美、丰产、抗性强等特点、所产梨优于原产地(韩国)关中等地,优于砀山、雪花梨等品种。并形成了优质丰产配套技术、为陕北乃至全省筛选出了新的栽品种——水晶梨,为大棚发展梨选出了水晶、黄金梨的最佳组合。为加快梨业发展,我县每年得用大田、黄金梨的最佳组合。为加快梨业发展,我县每年利用大田、大棚出圃优质水晶苗1000000余株,全县已建成10000余亩水晶梨生产基地,更为我县梨业的崛起注入新的活力。子长人民热忱欢迎各界人士莅临我县考察发展。
子长蚕桑:全县桑园面积已达5万亩,其中成桑3万亩,良桑2.5万亩。良桑的主要品种为荷叶白、桐乡青、陕桑305、新一之濑,其中荷叶白,为我国栽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全县有养蚕户5000户,从事蚕桑产业的人数在6000人左右,年可养蚕7000张,产茧易达2450吨,干茧现库存45吨。
基础设施:自1990年对旧县城进行大规模改造以来,进一步完善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相继开辟了农民街、安定,路、迎宾路商贸一条街、环城南路和西门坪、兰水沟、刘家沟、冯家屯、石窑坪、龙虎山、二道街等小区,城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常住人突破10万人。城市道路、桥梁、照明、供水、供热、供气、防洪和通讯及背街小巷硬化等市政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城市承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电信事业蓬勃发展,全县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3万门,程控电话发展到3.7万部,移动电话用户13.2万户,电话普及率59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达4288户。农电网改造基本完成,通电村达100%。有线电视实现了光缆联网,网络传输电视节目30套,用户1.8万户;农村电视覆盖率达到97.1%;电话“村村通”实现各行政村全覆盖,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进展顺利,安装数字电视用户5000多台。县、乡骨干道路全部建成,实现了通乡油路目标,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036公里,行政村公路通车率达100%,“两横四纵”路网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事业长足发展。2002年实现“普九”目标,学校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攀升,初中“三合一”考试成绩位居全市之首,高考居全市县区第三;科技、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荣获新一届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并居全省首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平稳。组建了瓦窑堡艺术团,“子长唢呐”荣获“山花奖”,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文化大县风采进一步彰显。
旅游景点:子长县属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钟山石窟、瓦窑堡革命旧址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烈士纪念馆系全国烈士重点建筑物保护单位。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公元366-,370)年间,历经唐、宋、金、明、清至今。据史载,共18窟,现仅发掘5窟,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以佛祖释加牟尼的“横三世”为主体,形成三组大型立体石刻,是古代石刻艺术和彩绘艺术的一大珍宝,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史学家称为“陕北第一石窟”。子长烈士纪念馆是1946年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谢子长烈士所建,有烈士塔、雕像、墓、陈列室和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题词。毛泽东旧居,一处系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瓦窑堡所住,一处系毛泽东1936年率领红军东征回师后所住。瓦窑堡会议旧址,系党中央于1935年12月23日至2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会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和《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林虎山风景区占地约168公顷,共有15处景点,是集休闲、娱乐、观光等为一体,富有传奇色彩的风景区。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