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地图 > 济南地图 > 章丘地图 > 普集镇地图
=== 章丘普集高清地图 ===
=== 普集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该镇成立于1972年5月,1984年5月,原车站公社的李大、田桂、屈家村划归普集镇,2001年11月,北营乡并入普集镇。
发展特点:近几年来,普集镇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均在20%以上,主要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完成税收5400万元,规模企业达到28家。二是工业投入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宝华锻造、一鑫锻造等一大批重点规模企业不断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得到较快提升。三是企业改革逐步深入,企业家管理意识逐步加强。全镇企业家按照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企业的原动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四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综合素质明显改善,所有骨干企业全部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企业管理开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五是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企业文化得到重视,新的经营理念对企业健康发展正在发挥出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农村建设:普集镇新农村建设现已完成乐家、王家、焦家三个村的建设,共投入资金500万元,涉及道路建设、自来水改造、路灯安装、广场建设、环境整治等工程,共粉刷墙面三万平方米,集中清理了乱写乱画、广告牌扁、架空网线。硬化道路27条,达到路面平整,排水通畅,街平巷净。栽植绿化苗木20000株,新安路灯260盏。建服务大院三处,文体广场五处,全村达到硬化、美化、亮化、净化标准。建垃圾池18个,对村内卫生死角、环村垃圾堆进行清理,消除垃圾围村、垃圾堵路现象。固定清运车辆和人员,设立垃圾集中填埋点,实现垃圾集中收集、定时清运、定点填埋。集中清理随处堆放的柴堆、粪堆和建筑材料堆,利用村外空闲地,合理布设集中堆放点,实现“三大堆”规范有序。研究制定保持村容整洁的长效机制,制定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村(居)环境卫生管理公约,并印发到户,宣讲到人,版面上墙,引导村民自觉维护好良好环境。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明确村庄发展方向,优化村庄布局。今年将继续做好普中、普东、普西、侯家、孟白五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各行政村:三联村,三联村由穆宋、雷家、六姓三个自然村组成,人口1112人,223户,耕地804.5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蒜、大蒜种植占40%,百头以上猪场2个,户均养猪5头,现人均纯收入1500元。义李村,义李村南临渭河,现有852人,203户,496亩耕地,主产小麦、玉米。村集体经济发展迅猛,固定资产总额300万元,外出务工人员140多人,人均年纯收入1700元。显北村,显北村北临西宝高速公路,现有270人,57户,126.4亩耕地。主产小麦、玉米、大蒜。奶牛养殖有一定规模,存栏62头,人均纯收入1600元。义南村,全村共1067人,234户,810亩耕地。主产小麦、玉米。村办企业有纸箱厂,铁钉厂,年收入20万元,街道硬化,村容整洁,1990年通过市小康村验收。人均纯收入1800元。南显村,全村共776人,169户,耕地651.7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蒜,大蒜占耕地总面积的40%,养殖业已具规模,有2000只以上鸡场2个,百头以上猪场2个,“二牛”存栏38头。街道硬化,低压电网改造完成。人均纯收入1600元。义老村,该村多次被省市评为“文明村”、“小康示范村”,集体经济雄厚,固定资产达500万元。全村1800人,396户,1050亩耕地。各种机动车辆38辆,外出务工人员多,农业以种植粮食为主。街道硬化,村容整洁。人均纯收入1900元。北显村,北显村北临西宝中线,辖显西、显黄、东沟三个自然村。1921人,418户,耕地1362.5亩,产主小麦、玉米、大蒜,大蒜种植占35%。从事药材、甘蔗、蔬菜种植的农户占三分之一以上,年增收50万元,布尔羊养殖场1个,种羊达200只。人均年纯收入1650元。东高寨村,该村现有人口533人,115户,410亩耕地。有三分之一家庭种植花草树木。奶牛场1个,存栏22头,全村“二牛”养殖44头。街道硬化,耕地全部井灌化,人均年纯收入1700元。营上村,营上村位于县城南大门,全村3223人,654户,耕地1238.4亩,为市级小康村。境内有台湾帝辰彩印公司,中泰锅炉厂,秦洋纸厂等企业。从事饮食服务,运输,经商,建筑等行业人数达1000余人,人均年纯收入达2800元。谭碎堡村,现有415人,96户,耕地452.6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蒜,大蒜面积占40%。奶牛养殖有一定的规模,存栏32头。村现有2个金属铸造与加工企业,道路已硬化。年人均纯收入1700元。阎家村,该村现有1981人,423户,1098亩耕地。主产小麦、玉米。养殖业规模大,现“二牛”存栏236头,瘦肉型猪1500头,万只以上养鸡场2个。年人均纯收入1800元。张家堡村,张堡村位于普集镇东南,现有314人,78户,耕地234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蒜。有10户从事金属铸造与加工,年收入120万元。1995年被评为市小康村,人均年纯收入1900元。史老村,全村共1048人,219户,713亩耕地。主产小麦、玉米。养殖业发展快,现奶牛存栏96头,完成了道路硬化和低压电网改造,人均年纯收入1900元。营南村,该村现有2051人,416户,930亩耕地,主产小麦、玉米,大棚菜种植80亩,“二牛”养殖246头,人均年纯收入1850元。营西村,全村现有1300人,296户,810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已完成街道硬化和低压电网改造。村人均年纯收入1600元。令新村,该村现有1692人,340户,939.3亩耕地,主要产小麦、玉米。金属铸造与加工业有一定规模,从事此项产业达34户,120人,年总产值1.2亿元。人均年纯收入1900元。付家堡村,付家堡南临渭河,全村1416人,215户,耕地1020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蒜,大蒜面积占40%。20多户从事第三产业,56户从事废品收购,2个生猪定点屠宰场。1990年被评为市小康示范村,农户楼房率达95%。人均纯收入1850元。半个城村,该村现有1121人,192户,603亩耕地。主要产小麦、玉米。村街道硬化,外出务工人员180人。人均年纯收入1650元。谭北街村,该村现有512人,116户,耕地454.7亩,其中滩地2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蒜,大蒜面积占40%。地下水资源丰富,完成街道硬化和电网改造,12户从事金属铸造与加工,18户从事运输、批发。年人均纯收入1600元。史新村,全村共有676人,138户,380亩耕地。主产小麦、玉米、蔬菜。蔬菜面积约50亩,年增收30万元。从事商品零售人员100多人。年人均纯收入1650元。良马村,全村680人,137户,耕地面积529.6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蒜。村有采砂场2个,奶牛养殖初具规模,存栏44头,外出务工人员31人,人均年纯收入1600元。屈家村,屈家村地处县城,共有565人,138户,205亩耕地。村民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农业以蔬菜种植为主,现有占地15亩的西关批发市场,临街门面房60间,村年收入100万元,村民水电费全免。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李大村,李大村地处县城,共1555人,364户,耕地367亩。村民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农业经营人数少,以蔬菜种植为主。现有武功商城、宾馆、门面房,年租赁收入80万元。村民家家有产业,户户有特色。人均年纯收入5000元。田桂村,田桂村紧临县城,全村1556人,331户,耕地1287亩。农业以小麦、玉米、蔬菜种植为主,村民主要从事运输及第三产业,人均年纯收入3000元以上。老南街村,全村共290人,64户,198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二牛”和瘦肉型猪养殖有一定规模,“二牛”存栏32头,猪存栏600头。人均年纯收入1750元。朱家村,南临渭河,全村共1136人,225户,991亩耕地。主产小麦、玉米,开办沙石场2个,外出务工人员多。人均年纯收入1600元。西高寨村,该村人口580人,140户,810亩耕地。主产小麦、玉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快,全村有塑料制品企业3个,年收入80万元,“二牛”存栏25头,百头以上猪场2个,生猪存栏717头。人均年纯收入1600元。新立村,该村498人,117户,312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外出务工人员105人,人均纯收入1400元。董家村,全村1997人,421户,1219亩耕地,主产小麦、玉米,多种经营门类多。40户从事木材加工,年收入180万元,5户从事面粉加工,百头以上养猪场5个,从事化工与铸造业人数86人。街道硬化,1998年被评为市小康村。人均年纯收入1900元。
所属学校:章丘市普集镇东三赵小学,章丘市普集镇中心小学,章丘市普集镇焦家小学,章丘市普集镇袭家小学,章丘市普集镇中心中学,章丘市普集镇许河中学
文化底蕴:普集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寿山古桥、龙华古桥、保存完好的杨官村袭家大院、郎王坟(王薄墓)、净土寺等古桥、古宅、古墓、古树,名胜古迹遍布全镇;境内长白山,东西绵延数十里,山势雄奇,沟壑幽美,洞深石怪,瀑布流泉,奇花异草,遍布山珍,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赋予清山绿水以鲜活灵性和神秘色彩。镇区东北4公里处有从南部进入长白山区的第一峰——东岭山,古称“茶叶山”、“查牙山”,东岭晓月为章丘八景之一,是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旧游之地,所着《聊斋志异》中《查牙山洞》一则,即为东岭山的传说。
精神文明建设:普集镇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抓手,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创新攀高,先后获得济南、省级文明村镇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建立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靠上抓,各级干部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并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全镇年度全方位目标考核管理,建立健全了镇村创建体系,制订了六章、三十二条的实施细则和六章四十八条的考评奖励制度,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保证了文明创建活动质量,提高了各级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大“文明一条街”建设工作力度。突出教育功能,把文明一条街建设成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源,扎实开展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及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法律法规的宣传。突出服务功能,广泛开展了村居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活动,积极改水改厕,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对“三大堆”进行及时清理,整治了农村卫生环境和公共卫生,进一步促进了镇村环境面貌的根本好转。突出带动功能,依托文明一条街,全镇建立了8个标准文体大院,组建老年健身队、舞蹈队、门球队、演唱队、庄户剧团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30多个。大力繁荣农村文化。把文化阵地建设纳入乡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强对已有文化设施的经常性管理,在管用并重上下工夫。我镇现有大型文化广场3个,我们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阵地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积极结合“三下乡”活动,不断丰富活跃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系列创建活动。组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城乡联建、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实现城乡互动、村户联动、行业带动,逐步建立形成全方位为民服务活动机制。在机关,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活动,教育广大干部勤政廉洁,服务为民,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在窗口服务单位,重点开展为民、便民、利民服务工作,围绕为民服务抓创建,规范行业行为,完善便民措施,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环境,以优质服务体现行业新风,以行业新风带动镇风民风,真正把这些行业基层站所建成全镇的亮点和示范点。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开展“诚信企业”、“文明经营户”等评选活动。在农村,重点开展“文明村”和“十星文明户”创建工作,完善评选机制,丰富评选内容,提高创建标准和质量,全镇80%以上的农户达到十星标准。同时,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科技示范户、“文化带头户”、“敬老模范户”等形式多样的评选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近三年来,全镇共有普中、王家等5个村,宣传、审计等12个机关部门以及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个人赵飞、“全国计划生育工作者”先进个人刘玉莲、“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陈香芹等5名个人被评为省级以上先进,共获得济南市级以上荣誉77个。
民营经济:普集镇历来重视民营经济,把民营企业纳入重点发展的范围,全镇民营经济方兴未艾。以钢木市场为龙头带动,石料开采、石材加工、石化设备、衡器制造、塑窗设备、耐火材料等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全镇每年新增民营企业200家,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民营经济真正唱起了重头戏。
章丘经过普集镇公交线路_章丘普集镇公交路线
章丘经过普集镇公交线路_章丘普集镇公交路线...章丘普集镇公交线路 公交路线查询公交站点查询公交乘换查询 章丘普集镇公交查询 公交长途火车列车信息...
济南普集镇附近宾馆酒店
在线预订济南普集镇附近酒店宾馆2-7折起,济南普集镇附近周边饭店价格查询预定,品牌连锁旅店,济南普集镇附近旅馆订房,在网上预订比您直接去酒店前台价格更低...
普集镇、村信息导航
数字地球中国城镇社区中国新农村申请超级自主网站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普集镇、村信息导航 普集镇、村信息导航 门户网站导航 地方关键词导航申请下列关键词链接 ...
普集镇、北京、汕头及其他(3)
普集镇、北京、汕头及其他(3)选择字号:大中小 选择字色:选择背景色:汕头在我的记忆中永远充满了海腥味儿。那种浓烈的海腥味让我在这种情境下忧伤。...
章丘市普集镇龙祥石材厂--中国石材应用网
章丘市普集镇龙祥石材厂 http://cuijingli.stoneyy.com 新品快递 企业简介...
章丘普集镇
章丘普集镇公交地图 章丘普集镇公交线路查询-章丘市公交 章丘普集镇公交地图查询 1条公交经过普集镇 章丘普集镇公交线路查询 山东省章丘市普集镇石材价格--中国石材...
武功-普集镇
·共筑就业路 催生创业潮·普集镇农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概况·普集镇大力加强农业建设·普集镇水库治理效果凸显....
普集镇_章丘普集镇_普集镇公交_章丘普集镇公交
8684章丘公交网提供章丘普集镇公交站点相关详细信息,包括章丘普集镇周边站点和相关换乘,还可以查看章丘普集镇的周边酒店。...
普集镇-武功县-政府网址导航-找政府网-zhaozhengfu.cn-网址大全...
武功县普集镇-政府导航,http://www.zhaozhengfu.cn,找政府网,政府网址导航大全,中国政府网站,中国政府网址导航...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