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地图 > 晋城地图 > 沁水县地图
=== 晋城沁水高清地图 ===
=== 沁水资讯概况 ===
地名文化:地名是历史文化的化石,它带着历史风云的烙印,记录着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轨迹;不管是一座山、一条河,还是一个村落,它的名字背后都会有一段历史、一个典故,或者是珍藏着一个美好的回忆。人有人名,地有地名。古人云:“求其地之所在,可稽风俗之厚薄,见政化之盛衰。”研究考释地名的渊源与变化,不仅可以了解到一个地方的自然特征和地理景观,而且还能了解其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因此,地名既是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又是展示自己的一张名片。沁水,地处中华民族较早发祥的沁河流域,下川古人类遗址距今已有两万多年的历史;神腰遗址、东大遗址和八里坪遗址等形成不同时期的文化,至少有着七千至三千年的历史。从下川文化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文化,沁水境内皆有发现,这就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沁水远古历史,也使沁水地名蕴含着浓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舜耕历山,传说是三皇五帝中的舜帝,姓妫,名重华。受帝尧禅让而即帝位,执政时,德化天下,民风淳厚,天下大治,史称上古盛世。舜王被誉为贤君圣帝。人们为了纪念舜帝亲自躬耕,教民以稼之德风,也为求舜帝庇护一方百姓丰衣足食,便命名历山主峰为舜王坪。现在历山舜王坪之周边许多地名都与舜有关。仍保留着许多舜耕遗址与传说。岳城山,据传是因庙而得名,此山南宋时曾为太行义军一部所据,后投靠民族英雄岳飞部,“大败金兵于南阳”(即土沃乡南阳村)后,岳飞被秦桧撺掇宋高宗谋害。太行义军再度落草,并尊岳飞为神,建立庙宇供奉朝拜,岳神庙即由此而来,该山亦因庙而得名。岳神山是因当地口音演变为岳城山。沁水境内的巍山、榼山、宇峻山、仙翁山、鹿台山、碧峰山及东西坞岭、老马岭等,每一座山都有着神秘的色彩和美丽的传说。探讨沁水县地名的由来,首先应该考证“沁水”二字的来历。沁河古称沁水,也称少水。《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张武军于荧,戌郫邵,封少水”。文中的少水即沁河,当指端氏附近河段。沁水古称端氏,县名始于何年?其源异说不一。但有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卫地端木氏之一支迁居今沁水郑庄西城之地,以居此而名为端氏聚,隶属晋国。魏韩赵三家分晋时,迁晋君于端氏聚,西城便成了晋国最后的国都。战国时,沁水隶属韩国,继而赵国又夺取晋君食邑端氏聚,沁水又隶属赵国。秦国灭赵,沁水归为秦国河东郡。三国时又隶属平阳郡,后改安平郡。北齐沁水开始东西分治,沁西为永宁县,沁东为端氏县,隶属长平郡。隋代开皇年间,将端氏县治从西城迁至现在的端氏,永宁县改名为沁水县,并由固镇迁至今日之县城,元代至元年间,端氏县并入沁水县,属晋宁路(临汾)。明清两代,沁水隶属泽州府沿革不变。从地名释义看沁水历史文化,很多地名刻印着先民开拓沁水人类文化的历史进程。从村名来看,与姓氏有关的地名在沁水占大多数。如李家山、王家岭、孙家坡、景家沟等,都是以姓氏为代号,以地形为特征起下的地名,这样便于人类交流、沟通和往来。与古代军事有关的地名,比如长平之战在沁水境内留下的村名有武安村,据传是秦国大将白起被封为武安君,他曾在这里安营扎寨,便名为武安村。王离城是王壁村的别名,秦国将领王离曾经在这里驻扎,凭借地形之利,击败赵军,便称此为铜墙铁壁,下属为迎合王离的心理,故将此地称为王壁。后人为了省事,便将王壁简化为王必。马邑城就是城东的马邑村,相传是秦国大将牧马的地方。沁水地名多“壁”,都是秦国将领曾活动过的地方,为图吉利,都取铜墙铁壁之意。在沁水还有洞庵、大将、永安等地名,都与古代军事有关,只是有的还需进一步考证。与古今历史人物有关的地名在沁水为数也不少。如尉迟村原名为吕窑,据传唐代名将尉迟敬德在此隐居,故改为尉迟村。嘉峰村原名为“贾封”,因一贾姓系朝庭命官建村而得名。明崇祯八年,更名为“嘉封”。清道光四年,因该村“来山堂”大富户李某策划再改村名,与贾姓发生争端,买通官府,霸占贾姓山林,强改村名为“嘉峰”。后因同音字简化为“嘉丰”或“加丰”,标准化地名应为“嘉峰”。现在的国华、兴德、海江等村名,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纪念那些抗日英雄而改名的。
霍氏:张铨妻。居窦庄寨堡。崇祯中,率僮仆坚守寨堡拒流“贼”,贼攻不克。遂名其堡曰“夫人城”。
历史名人:刘东星:沁水人。明隆庆进士。累升湖广左布政使。万历中,历官河漕总理、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时朝鲜以倭患告,王师调集,恰天津等地又受灾,他请漕米平粜,以济民困。开元贾鲁所浚故道,又浚漕渠邵伯、界首二湖之后开泇河。卒官。后李化龙循其遗迹,与李三才共把河开成,漕运遂便。天启初,谥庄靖。
赵树理:(1906-1970)作家。沁水人。曾任小学教员、杂工。后任山西阳城县新编第八区区长,《黄河日报》路东版副刊编辑,《中国人》报、华北新华书店、《新大众》报编辑。建国后,任《说说唱唱》主编,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李家庄变迁》、《三里湾》,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锻炼锻炼》。有《赵树理文集》(四卷)。
调整后沁水县乡镇行政区划:2001年,调整沁水县乡镇行政区划(晋政函[2001]8号;1月10日晋市政发[2001]7号),由4镇17乡调整为7镇7乡,乡镇平均人口1.39万人,平均面积189.64平方千米:一、撤销王寨乡、杏峪乡、城关镇,合并设立龙港镇。区划调整后龙港镇人口44381人,面积392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西关村。二、撤销下川乡、中村镇,合并设立新的中村镇。区划调整后中村镇人口15271人,面积237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中村村。三、撤销必底乡、端氏镇,合并设立新的端氏镇。区划调整后端氏镇人口25978人,面积257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端氏村。四、撤销王必乡、郑庄乡,合并设立新的郑庄镇。区划调整后郑庄镇人口18829人,面积376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郑庄村。五、撤销樊庄乡、胡底乡,合并设立新的胡底乡。区划调整后胡底乡人口10615人,面积86平方千米,乡人民政府驻胡底村。六、撤销东峪乡、十里乡,合并设立新的十里乡。区划调整后十里乡人口12339人,面积254平方千米,乡人民政府驻十里村。七、撤销柿庄乡,设立柿庄镇。以原柿庄乡的行政区域为柿庄镇的行政区域。八、撤销郑村乡,设立郑村镇,以原郑村乡的行政区域为郑村镇的行政区域。九、原嘉峰镇、土沃乡、张村乡、固县乡、苏庄乡、樊村河乡建制保持不变。
金郭壁,银窦庄:坪上村,是隆庆二年进士刘东星的故乡。刘东星官至工部尚书、漕运总督,留有《史阁款语》等著作传世。四百年后的今天,刘东星的名字依然常常被研究明朝思想史的学者们提起,人们最感兴趣的,不是他的政绩和学识,也不是他三十年敝衣蔬食如一日的节俭,而是他与李贽之间淡之若水却历久弥香的友谊。做为晚明思想启蒙运动的旗帜,李贽超越于时代的学说难以被正统认可而备受非议和迫害,而充满文化良知的刘东星却竭尽所能地给予他庇护和资助。万历二十四年,丁忧在家的刘东星甚至索性将李贽接到坪上住了将近一年。这一年的重阳节,李贽在坪上登高,虽然没有菊花悦目,但幸而有酒解忧。李贽在《九日坪上》一诗中并没有提到刘东星,但我们相信,刘东星一定在默然无语间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此时此刻,也只有刘东星才能读懂他思想深处的隐痛与漂泊的凄凉。这一天,七十岁的李贽大醉。坪上以南五里,是郭壁,壁者,军垒也,长平之战中,秦军曾屯兵于此,这是郭壁最早的历史渊源。今天的郭壁被分为郭南和郭北两个行政村,但他们在过去不仅连为一体,而且规模远甚于今,利用沁河水旱码头的交通优势,郭壁在明清之际成为商贸重镇,仅古镇中的主街就长达五华里,"金郭壁"的赞誉绝非溢美。虽然文运与经济的衰落带走了往日的繁华,但大部分明代民居保存基本完好,古村的格局依旧完整。郭壁背山面河,整个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坡上,沿沁河一线是坚实高大的堤坝和古渡口,吊桥是两岸旧时唯一的通道。西以山为屏,东以河为障,郭壁地势上的优势使它对于城堡的要求远不如其它村落迫切,南、北堡墙的修筑已是大明王朝最后一年的事情。崔府君庙是郭壁年代最早的建筑,它的创建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崔府君本名崔珏,原是唐代一位被神化的清官,后世又因为显灵于唐玄宗、宋高宗而不断加封,崔府君庙也兴建至全国各地,但保存至今的并不多见。为数众多的门洞和过街楼是沁河古堡的一大特点,它们将古堡内部又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通常都用"里"或"坊"来称呼。在这座过街门洞上,赫然题刻着"行宫"二字,这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测,难道曾有某位皇帝出巡至此?位于行宫不远处的泰山庙回答了人们的疑问。泰山庙,又称东岳庙或岱庙,供奉的是东岳大帝黄飞虎。泰山庙以东岳泰安为正,建于全国各地的则称之为东岳"行宫"。郭壁历史上曾产生过十六位进士,他们主要出自张、王、赵、韩四大名门望族,万历十四年进士、官至政通司右通政的韩范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些博学才子们很多已被后人淡忘,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记载着家族荣耀的一座座"进士第"、"大中第"、"耕读院"依旧保存在"三槐里"和"青缃里"。"三槐"的典故出自于《周礼》,后来成为王姓的代称,王姓门宅常称"三槐堂",郭壁的"三槐里",民间谓之"王家圪洞",正是王氏家族聚居地,王家祠堂就坐落其间。郭壁西北的坡顶上,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堡中之堡,名曰"青缃里"。走过郭北长长的古街,穿过"三槐里"高大的门楼,绕过"进士第"曲折的小巷,眼前豁然开朗,修筑在山坡上的巷道全部用平整的长石条铺就,城门的石匾上镌刻着"青缃里"三个大字。青,青色也,也是青史的代称;缃,浅黄色也,也是书卷的代称。由两种色彩组成的"青缃"二字,也作青箱,指的是世传的家学,郭壁的书院就座落在这里。在这座藏书楼上,重叠着三个时代的标语,一座四百年前的书院,就这样忠实地记录着他走过的风风雨雨,将过去的和正在发生的历史还原在你的视野中。站在郭壁村头,就可以看到窦庄,北宋年间,左屯卫大将军窦璘家族由陕西扶风经端氏迁居到这里,并在村中修建了祖茔,窦庄因此而得名。在宋代暄赫一时的窦氏家族最终走向了衰落,而原为守墓下人的张氏家族却得到茔陵风水的泽福而日渐兴隆。张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是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南京大理寺卿张五典及其子孙三代,关于他们,《明史》有传,重点记述的是张五典的儿子张铨。张铨,万历三十二年进士,长期担任御史一职。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开始向明军发起攻击,身为一介文官的张铨屡次上书,指点辽东兵事,力荐熊廷弼,甚至还极为专业的从战略战术角度评述了辽东总兵官张承荫败殁的原因和责任。天启元年,张铨巡按辽东,赴任不久,后金兵围辽阳,明军大部溃散,张铨与经略袁应泰率残部苦战三日,城破被俘,张铨拒绝后金的招降,遥拜帝京与父母之后自刎。张铨殉国后,明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谥号忠烈,并诏恤在家休养的张五典。窦庄及其周边现存三座张铨墓,从史料分析,应该都是衣冠冢,它们传达着乡人对忠烈义士的崇敬。张铨殉国的时候,六十六岁的张五典已是风烛之年,但老年丧子的巨大不幸并没有将他击垮,伤痛之余,深谋远虑的张五典预感到海内将乱,因而耗尽其人生最后五年的心血主持修筑了窦庄堡。昔日的窦庄堡仿北京格局修建,内外两城,九门九关,民间称之为"小北京",同时也有"金郭壁,银窦庄"的说法。崇祯四年,王佳胤率军进入沁水,此时张五典已经去世,张铨之子张道浚正谪戍雁门关,族人请张铨之妻霍氏远走避难,霍氏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之后毅然率族人与入城避难的乡民坚守,激战四昼夜,直到流寇退去,窦庄因此被兵备副使王肇生称为"夫人堡"。第二年四月,流寇再犯沁水,八月和九月,王自用等部又先后两次围攻窦庄,都被正在协助山西巡抚剿寇的张道浚击退。窦庄,凭借坚固的防城和殊死抵抗,先后三次护佑了周边百姓逃过战乱。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张道浚继续与农民军激战于沁水、阳城,为保卫乡梓而奔波,正是在他的倡导下,当地先后建立起五十四座抵御流寇的堡寨,张道浚在他的著作《兵燹琐记》、《从戎始末》中,详细地记述了这段历史,此外,他还将父亲的遗著《国史纪闻》修订后刊刻。不过,张道浚的仕途却很不顺利,他以忠烈之后任职于锦衣卫,却被卷入政治旋涡而屡受牵连,第一次被贬之后,他本希望通过剿寇来洗刷前耻,虽然巡抚许鼎臣、兵备副使王肇都替他请功,但他仍遭到弹劾,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海宁卫。如今的窦庄,已经很难找到当年"小北京"的风采,但"天恩世锡"的高大牌坊和一座座"尚书府"、"进士第"完全可以让我们想象出当年的规模与鼎盛,追寻到张氏祖孙三代的功业成败。
孙居相:(?-1634)沁水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授恩县知县。征授南京御史。负气敢言,曾疏陈时政,告发诚意伯刘世延奸并及南京子弟暴横罪状,尽被查问,强暴为之掩盖劣迹。天启时,累升兵部右侍郎。被魏忠贤弹劾,削籍。崇祯时官户部尚书。因牵连杨时化通书事,被贬边,卒戍所。
沁水县台北新娘全数码婚纱流行馆
沁水县台北新娘全数码婚纱流行馆 沁水县台北新娘全数码婚纱流行馆...
沁水县
沁水县位于晋城市西北,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之间,面积1966平方公里,人口21万。县政府驻城关镇。...
晋城沁水县通讯业务公司-网邻通
晋城沁水县通讯业务网邻通为您精选了大量通过信用认证的晋城沁水县通讯业务公司,您可以查询到晋城沁水县通讯业务公司的企业简介、业务范围、信用认证、联系方式等...
沁水县人才,沁水县兼职,沁水县求职,沁水县招聘,沁水县培训,...
沁水县人才,沁水县兼职,沁水县求职,沁水县招聘,沁水县培训,沁水县人力资源,沁水县招聘会,沁水县,沁水县,,沁水县人才网 人才,兼职,求职,招聘,培训,人力资源,招聘会,...
晋城沁水县-大众点评网
沁水县(2)其他地点:城区高平市泽州县阳城县陵川县地图排序:默认-...
晋城市沁水县交通地图
4月2日下午,沁水县长常广智主持召开沁水县政府第三十五次常务会议。县委常委、.要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的各项措施,严查各种违法违章行为。继续加强对事故多发....
北京北京到沁水县长途汽车时刻表-长途汽车网
北京北京到沁水县长途班信息...出发城市 始发站 终点站 发班时间 电话赵公口长途客运汽车站沁水县20:00010-6722 9491、6723 7328、8726 1234...
沁水县地图查询_沁水县旅游地图_一起游_同程网旗下网站
一起游旅游地图频道为旅游者提供最新最全的沁水县旅游地图,沁水县交通地图,沁水县导游自助游地图及沁水县地形示意图,是您去到沁水县旅游的好帮手。...
沁水县人民医院_互动百科
沁水县人民医院-【所属地区】山西省-沁水县【邮政编码】048200...山西省-沁水县【邮政编码】048200 附图 被引用:本词条已被如下媒体引用 扩展阅读...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