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长垣城区高清地图 ===
=== 长垣县资讯概况 ===
长垣烹饪:长垣烹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举世闻名。它源于春秋,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更辉煌于现代。早在11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和民间菜五大体系,主要工艺以炸、熘、煎、炒、蒸、煮、烙、烤为主。在漫长的烹饪历史上独树一帜,以厨师众多、技艺精湛著称于世,名厨大师之多,居全国之冠。据统计,目前长垣从事烹饪工作的专业厨师达2.3万人,其中国外1000余人,遍及46个国家和地区。有国家级烹饪大师4人,省级烹饪大师16人。年实现劳务收入亿元以上,烹饪业已经成为长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03年2月,时任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张世尧为长垣题写了“中国烹饪博大精深,厨乡长垣尽展风采”的颂词。2003年中国烹饪协会正式发文命名长垣为首家“中国厨师之乡”,并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授牌仪式。长垣自古就有尚厨之风,民间早有“长垣村妇,赛国之厨”之俗语。自明清有史记载以来,长垣厨师之众更是到极致。许多的王府侯爵、官僚商贾、文人学士大都喜欢选用长垣厨师司厨。明万历31年,长垣有人口13130户,几乎家家都有在外从厨和学艺之人。清光绪年间,长垣人口30万左右,其中在外事厨者近达25000人。有文记载的光绪皇帝的御厨王蓬州,慈禧太后的面点师李成文,清官大内御膳房厨师牛清连,宣统皇帝的御厨宋登科,黎元洪的专厨赵进业,袁世凯的专厨翟河田、付长山,李鸿章的专厨陈发科,鹿仲麟的专厨王宗武,民国时期张学良的专厨乔久禄,冯玉祥的专厨王锡云,闫锡山的专厨左保德,韩复榘的专厨王景云,杜月笙的家厨李瑞聚,热河督军司令姜桂题的专厨王景春,毅军司令米振标的专厨尹进才等,均是长垣人。解放以后,政通人和,长垣厨师的地位与国同荣,厨师厨艺如鱼得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董必武、彭德怀、许世友、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选用长垣厨师作专厨或临时司厨服务。长垣籍厨师中的杰出代表、原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首任总厨师长候瑞轩,被誉为当代“国宝级”烹饪大师,从艺60余载,先后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三代国家领导人服务。无数次地为国家领导人设计、制作国宴酒会,还接待过西哈努克、伊莉沙白二世女皇、克林顿、叶利钦、明仁天皇、卡斯特罗等数百位外国元首。他传奇的厨艺生涯,成就的辉煌业绩,已被载入《世界名人大典》。“长垣厨师遍天下,刀勺声里多名家。色香味形皆入化,赢得中外古今夸”,就是对“中国厨师之乡——长垣”的真实写照。长垣被誉为“厨师之乡”。

经济概况:长垣县地处中原,东临黄河,居郑州、新乡、濮阳、开封、菏泽等城市群中心。全县国土面积1051平方公里,耕地86万亩,人口80万,辖1个省级工业园区、6镇8乡4个办事处、599个行政村,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和绿色农业示范区,是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和国家级卫生县城。长垣县因“县有防垣”而得名。是“中国厨师之乡”、“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起重机械之乡”,全县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现已形成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建筑、防腐、烹饪、绿色食品、苗木花卉七大特色产业,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商贸轻工、新城工业四个产业聚集区正在建设之中。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8﹒2亿元,增长24﹒9%;第三产业增加值18﹒3亿元,增长13﹒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亿元,增长15﹒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1元。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县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利润5077万元,增长40%;起重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2亿元,医用卫材行业完成20亿元。起重机械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建成,入园企业达95个。全年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80个,其中亚泰公司彩印生产线、宏远公司起重机扩建生产线等21个项目竣工投产,卫华集团年产2﹒9万吨集装箱起重机、飘安集团年产9000吨EPA新型医用卫材等投资超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年发放医疗补助金1100万元。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发放“低保”金558万元,“两金”发放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积极开展扶贫救困工作,开仓借粮76万公斤,发放各种救灾资金598万元,动员社会捐款17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产和基本生活需求。中小学布局调整全面推进,超额完成了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新建中小学校舍面积8﹒3万平方米。全年申报科技项目20个,其中列入国家级项目2个;推广转化科技成果20项,申报专利23项。卫华起重机有限公司入选中国机械行业500强2004年8月,长垣县魏庄镇龙头企业———河南省卫华起重机有限公司入选中国机械行业500强,排名第478位,是河南省起重行业惟一入选的企业。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9.4亿元,增长16.6%。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2亿元、52.6亿元、38.6亿元,分别增长5.4%、27.6%、9.2%。财政收入4亿元,增长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亿元,增长23.3%。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5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5965元,增长18.7%。各项存款余额97.2亿元,较年初增长26.1%;各项贷款余额56.2亿元,较年初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7亿元,增长38.6%。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76个,完成投资41.6亿元。再次跻身“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7.8亿元,增长35%;实现利润9.5亿元,增长39%。工业跨越工程取得良好开端,9家市定企业全年实施项目23个,完成投资13亿元。优势产业实力进一步壮大,起重产业集群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卫华”商标和“飘安”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卫华牌起重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组织申报专利252件,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8项,被评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0家,其中超20亿元的1家,超10亿元的2家。起重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增长28.2%;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增长16.7%。实施“质量兴县、工业强县、科技创新”战略,深入开展“企业管理年”活动,培育上市后备企业6家,其中克瑞集团已进入上市辅导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技术产品7项。组织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被评为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县。全县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现已形成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建筑、防腐、烹饪、绿色食品、苗木花卉七大特色产业,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商贸轻工、新城工业四个产业聚集区正在建设之中。
起重机械行业:拥有整机生产企业19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8家,卫华集团年销售收入达到65.4亿元。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配套生产企业800余家,4万多人从业,产品达10大系列200多个型号,正向大吨位、智能化、系列化方向发展,50吨以下起重机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部分企业产品已成功打开国际市场,出口东南亚、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年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2006年,该县承办了“中国重机协会桥式起重机分会全体会员大会”和“河南长垣起重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
医疗器械行业:拥有79家生产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家,飘安集团年销售收入达到11亿元。从业人员3万多人,产品达到30多个系列、600多个品种,正向高分子生物制品、Ⅲ类医疗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年销售产值35亿元。
防腐业:拥有国家一级资质企业37家,二级资质企业14家,施工范围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走出国门,打入沙特、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8万余人。2005年11月份,第三届国际防腐蚀控制大会在我县召开。
建筑业:拥有40多家企业,其中,房屋建筑总承包一级企业2家,劳务分包一级企业4家,房屋建筑总承包二级企业4家,水利水电总承包二级企业3家,公路、电力安装、起重设备安装等建设安装企业17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该县新蒲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企业作为主要施工单位承建了国家大剧院、奥运主场馆“鸟巢”工程等重点国家工程的建设,并获得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项“鲁班奖”。
烹饪业:全县有专业厨师2.3万人,其中,在国外从厨者200多人。现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教学设施最先进的河南省博大烹饪学校,每年可培养厨师、酒店管理等专业人才3000多人。2004年9月,我县成功举办了中国(长垣)厨师之乡国际美食节活动。以长垣烹饪文化为主题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大长垣》正在热播之中。
绿色食品和苗木花卉产业:全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国家认证面积66万亩,其中苗木花卉基地2万亩,红提葡萄1.3万亩。涉农龙头企业6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长远集团),省级龙头企业3家(飘安、金鑫、大方)。经国家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52个。亿隆农林生态园被命名为“河南省高科技林业示范园区”,宏力万亩红提葡萄园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特色红提葡萄种植基地”。2003年4月份,联合国亚太地区绿色食品市场通道建设研讨会在我县召开。
起重工业园区:长垣县起重工业园区是河南省发改委于2002年11月批准设立的特色工业园区,是河南唯一一家国家级民营科技园区。目前,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修建道路65公里,建成变电站4座,铺设各种管线265公里,实现了排供水、强弱电、天然气等“九通一平”和亮化绿化,入驻生产性企业221家,商户900多家,其中,资产超亿元的企业8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就业人员4万人。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
医疗器械工业园区:是经新乡市批准设立的市级工业园区。目前,园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亿元,建成道路10.7公里、35千伏变电站一座,铺设各类管网18.2公里。已入驻企业56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家,就业人员3万多人,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正在委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和河南大学修编完善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1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编制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划。
商贸轻工集中发展区:规划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包括金贝山商贸城、蒲东家具城、劳保安全用品市场、轻工制造区4部分。已建成商业面积42万平方米,金贝山商贸城、蒲东家具城、劳保安全用品市场已建成投用,轻工制造标准化厂房区正在建设之中。现已入驻商户1100多户、生产企业6家。
新城工业集中发展区:已建成1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7亿元,建成道路88.8公里。入驻企业72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0.8亿元。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