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瓜州城区高清地图 ===
=== 瓜州县资讯概况 ===
民风民俗:婚姻嫁娶习俗,过去男女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求婚方式,大都是男方向女方提出求婚。一、请媒人问亲:媒人男女都可,但讲究年长,有丰富经验,说话有分寸,诚实可靠和女方父母谈得来,而且是有妻有夫的人,即可当媒人前去问亲。二、上门:经媒人说合,女方父母如愿结亲由媒人陪同男方之子前去往女家,先让其验婿并随带礼品,女方父母看准其婿,通同女儿暗中窥视,上下取得同意,女方家即收下男方带来的礼品,热情接待,若女方家相不准,则原礼退回。三、合婚,也叫取八字。男方备厚礼和媒人同去女方家看望老人,并提出要姑娘生辰八字,年、月、日、时。请阴阳先生用天干、地支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来配。婚分上、中、下等论术推算合婚。如:属牛的不能和属马的相配;属鸡的和属狗的相克。民间有:“青马怕白牛,鸡狗不到头,龙虎不成亲”等说,合婚不成,媒人亲自送还姑娘八字,婚合成时,此亲事做为定局。四、押婚(也叫给话):合婚成后,男方本人及父母媒人带礼品同去女方家和女方父母、舅父及姑娘见面,共商定婚日子。五、行礼(定婚):讲究选农历双日双月的黄道吉日。女儿彩礼,衣服嫁妆、金、银首饰等,定婚宴客全由女方家决定,所需物、酒、肉、烟由男方办齐提高一天送到女方家,男方出席女家作客人数最多不超过8人为宜。六、添香:出嫁前一天,娘家先摆酒席款等亲友,姑姨、舅父母、伯父母、叔父母、姑表和姨表姐妹等都以礼物祝贺,谓“添香”。这些添香人即第二天女儿出嫁时的送亲客。在举行宴请时还要摆出娘家陪礼物和清单,此谓“摆彩”。七、请客、备宴:请东、安排执事。主事东、副主事东、招待员、掌盘者。请娘家客。新郎携描金礼盒,内装帖攻前去请,每到人家,先下贴,后行大礼说明结婚日期时间,是当时酒还是隔日酒。请东家客,由男方家老人定客、柬请,每柬只写8位客人。备席。酬东。整个客人款待完后,由主人招待各主事东及帮忙出力的人员,以示酬谢。八、娶亲、打煞、喝交杯茶、吃宽心面、离娘肉。娶亲时间多在放间1-2点,娶亲人一律用相,忌相者不可去。支时新郎身披红喜彩绸与男宾相乘马,女宾相(红娘)乘座亲车(用红布、红毡包裹)前往,拉套牲口用马、忌骡,来去走两条路,新娘梳洗打扮完毕,用红纱苫头,由男宾相双手将新娘背向怀抱上新车,名曰:“上桥”。起桥回到男方家门口再将新娘抱下新车至庄院内,此甲:“抱桥”,讲究新娘脚不踩土与新娘并肩站立,等候打煞拜天地。拜高堂后,踩过马鞍系红绫而入洞房,揭面纱、饮交杯茶、吃宽心面。洞房布置讲究门首挂红纸糊的筛子、插弓箭3支,室内桌上置宝斗,装满粮食,肉插秤一尺一,大照脸镜一个,点长明灯一盏,3-5天不灭,庭院张贴喜联。九、闹洞房,也叫攘床。让新娘郎表演爱情节目,如表扬尘、拨蒜苔、顶棚摘花、男女对口词。十、铺床:娶亲:娶亲婆为新婚夫妇铺床,被子四角夹核桃、约枣、花生、园园,说“双双核桃,双双枣,男的多来女的少”,让新婚入摸着这结干果、预祝早生贵子。十一、回门。婚后第三天,小俩口回娘家或邻近亲戚家转转叫“回门”。讲究包饺子招待,其中特意包五六个极度麻、辣、酸、咸的饺子,有意让新女婿吃下,此谓“捏嘴饺子”,其意是要女婿好好看待女儿,不唠叨。回门探亲吃过就走。离开时还要让新娘带回一碗水饺让小姑、嫂子吃,意思是少说长道短,不拨弄是非。十二、站八天、站对月。请妇女儿回娘家休息,在婆家多少天,回娘家也站多少天。十三、其它:“换门亲”,双方老人都看准有合适女子,使双方儿子都能娶上媳妇,托人说合双方老人同意做亲就算定局,不管女儿同意是否,这种亲事多事“撞婚”,不取八字,不押婚,只是双方私下给些财礼、粮食,两家相互关照形成的结婚。招女婿:一家有好几个姑娘,膝下无子,男到女方家做门婿一起生活养老归宗。女儿女婿可以继承老人遗产。瓜州县民间节日旧习俗,春节:是一年开始的第一个节日,也是一年阳大、最主要、最繁华的节日。大正月喜气盈门,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亲人(外甥看拜舅舅,女婿拜丈人),初三、初四拜亲友,初五女性不出门,等“破五”“出行”后和平日一样可以干活出远门。食俗讲究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窝窝顶上天,初四、初五随便,一定过好人七日(吃长寿面),麦八、瓜九日、菜十日。这几天晴朗,就予示今年庒稼丰收,人畜兴旺。初三过后,民众跳社火就开始了,耍牦舞狮子、跑旱船、地蹦子,丰富多彩,饶有情趣,一直闹到正月十五,谓之“活地脉”。正月十五花灯元宵节:家家扎花灯,挂花灯,形状多样,各有所巧,山水人物、梅兰菊竹、栩栩如生。十五日夜晚,灯盏楼彩灯通明,火树银花,观灯游人络绎不绝,不到深夜,不易不散。食俗讲究吃元宵、吃“茧儿”(一种白面、沙枣、食油、调料为馅,做成形似蚕茧的食品)。惊蛰日:万物苏醒,人食鸡蛋炒面茶,耕牛灌食油萝卜汤,用盐末擦口腔,清火润肺补养分,精力充沛好春耕。清明节:扫墓祭祖、修饰坟墓,寄托哀思。端午节:户户门头掩护物插柳挂艾草、包粽子、蒸米糕、炸油饼,老人饮黄酒(雄黄含砷,不家饮用),年轻少女做“香包”戴香包,馈赠亲人,小娃娃手腕、脚脖、脖颈戴彩线绳、百家锁,表示吉得和祥。六月六:晒沙浴,民间朝山拜佛,另在这天得胜强烈阳光晒衣、被、纸画,防虫蛀、防霉烂。七月十五灯山节:祭祖献奠,告慰亡者在天之灵,食俗讲究葫芦包子。七月廿七日孔圣节。此为文化教育界人士祭礼“大成至圣先师孔仲尼”节日,开祭礼仪,讲演歌咏、会餐。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烙月饼,讲究绘“八卦太极图”、“嫦娥奔月”、“悟空摘蟠桃”图案,夜晚赏月活动,轻歌漫舞、欢度良宵。九月九日重阳节(如今叫老人节)为老人祝福,送礼品,敬酒祝寿,尽孝心。十月初一寒十节,天气转寒,祭祖哀思,户户讲究吃麻腐馅包子。冬至节,是一年中土圭影最长的一天,就是太阳在它运行路线移到最南边的一天,白天从这天逐渐增长,俗有“夏至十八天,冬至当日回”之说,食俗讲究吃杏皮饭。腊月初八:腊八节,数九寒天,吃腊八粥、五谷杂粮,美味佳肴,共祝人畜平安,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腊月廿三:扫房、除尘、送瘟神,洗洗涮涮迎春到。磨面粉、备柴草,又蒸又烙,一直忙碌到日,张灯、贴春联、门画、鼓乐迎新岁,福禄寿喜临门,食俗讲究坐夜装仓。另外重视“打醋坛”消毒灭疫,以示驱邪.
地方特色:阳关旱佳龙,早熟品种,开花至成熟28天,果型大,长势旺,耐重茬,座果力强,稳产、高产、单果重7Kg以上,亩产4000Kg。果型椭圆状,绿花皮,外观美,果肉红色,糖度12%,质细脆。适应性强,南北各地均可栽培。
瓜州蜜瓜,安西,古称“瓜州”,自古就以盛产“美瓜”而名扬中外,生产的“瓜州蜜瓜”有4个系列30多个品种,质脆汁多,香甜可口,清爽宜人,含糖量达14%一19%,是消暑止渴的佳品。有诗赞曰:冰泉浸绿玉,霸刀破黄金;凉冷消晚暑,清甘洗渴心。近年来,安西共引进培育出西瓜、白兰瓜、哈密瓜等4个系列30多个品种的"瓜州蜜瓜",全县种植面积达1.65万亩,年产量稳定在3000万公斤以上,产品远销青海、新疆、陕西、北京、天津、广州、香港等地。
苁蓉,苁蓉,又名肉苁蓉,形似锁阳,味甘微温。据《本草纲目》记载,苁蓉主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现已开始人工种植,是一种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
锁阳,锁阳是安西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之一,又名”不老药”,属野生肉质寄生物,其味甘甜温润,有补肾、壮阳、益精、润燥、强筋、通便之功效,民间素有“三九锁阳赛人参”之说.以唐代古城锁阳城为主要产区,年产量在2万公斤以上。
节庆活动:瓜州社火,社火最初原是民间祭祀神灵的一种活动,至今已逾千年。从出土文物看汉晋陶器上就绘有民间起舞图形,宋、元更为普遍,诗人陆游云:“箫鼓追随春社近”。以及闻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均为见证,盛行古城瓜州“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的社火,则是从印度传来的一咱宗教色彩浓郁的民间艺术。这种艺术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西北印度的犍陀罗式;二是中印度的藉多式。这两种艺术先后传入中国后又和西域中原艺术相流合后,形成了有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安西社火以“地蹦子”又名“秧歌子”为主体。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自娱舞蹈,有说有唱、有跳,载歌载舞。社火队伍是由四个鼓子、四个拉花、四个和尚娃、一个膏药匠、一个俊公子、一个丑婆子、一个大头和尚、一个柳翠组成,其装扮:膏药匠:戏剧中自命先后打岔。一手执约湖膏药幌子,一手执钹郎鼓,不时摇动,有唱有说(词自编)。鼓子:戏剧中武生打扮。头戴牛角尖白色毡帽,帽周围黑色平绒镶云转图案,毡帽左右及前额插黄表摺身穿红色衲衣,下穿白色靠腿,一手提细鼓,一手执鼓槌。拉花:戏剧中彩女打扮。梳发辫、戴红花、着红、绿衲衣、系摺花裙子、手执小铜锣,配合击乐鼓击。和尚娃:戏剧中书童打扮。头戴僧帽、配有王方佛,身穿黄色夹夹、下穿红色靠腿、双手执棒槌,配合击乐鼓击。俊公子:戏剧中小丑打扮,头戴相公帽、穿穿彩色道袍,手拿蚊甩子、配合击乐活动于场外,起维持秩序作用。丑婆子:戏剧中媒婆打扮。身穿大红袄、大麻脸、大肚子、耳戴大红纸炮、一手挎篮、一手拿扇、配合击乐和俊公子活动于场外作用相同。大头和尚和戏柳翠:假面具、妞妮嘻戏、滑稽逗笑、配合击乐,双双活动于场外。地蹦子跑跳花样很多,据安西文化馆调查约有二十多种。通常有:一字长龙、二龙戏珠、三珠套月、拜四门、五福梅花、九连环、盘肠儿、蒜辫子、龙摆尾、蛇脱皮、剪子股、白马分鬃等。由于动作比较简单娇健,加之节奏明快,音响以击乐为主,场外有大鼓、大钹、大锣、大铙、场内小鼓小锣相互配合大鼓快慢节奏不停的敲击,音响清脆悦耳,随着社火队摆出各式阵图。高跷:是经化妆的人踩在木制的跷棍上,随社火队表演的一种形式。高跷有高达七八尺的,一般约一米多,人物化妆多以戏剧人物造型,如“杨家将”、“三国人物”、“铡美案”等。跑旱船:也叫“花船”。是用竹、木等物扎成长7-9尺,宽3尺的船形蒙以彩布,饰以花纸,表演时套在女舞者腰间,如坐船状,另一男者扮船公与船中女对舞,表演船行水面,一般社火队有两船交替对舞,要边唱边舞,表现劳动、爱情生活,船词曲多为自编。耍狮子:一般社火队都有,有的两只以上,有的一只大狮。每狮需二人同狮衣舞,一人扮勇士,手执红色绣球,随乐击来回挥舞,引诱狮子上下、前后、左右翻动以至爬三层以上山形大方桌或者五层以上长条凳,上山、下山翻滚踊跃,令人惊心动魄。驯牦牛:由二人同披牦牛衣舞,另二人妆扮蒙族男士猎人,身背老式火枪,一人妆扮蒙族妇女,随击乐在场上共舞,示意驯服性情犷悍的牦牛,嗣后对酒当歌,猜拳、漫蒙古民歌,多姿多彩,纯朴、敦厚、剽悍的性格,颇具有独特的西部地方特色。斗野人:这是民国年间,从青海撒拉族通过马步芳部队传到安西的一个民间舞蹈。由一个扮演“毛野人”二人扮演“柴夫”。剧情是两位柴夫结伴上山打柴,在山上两人分开砍柴。不料一柴夫突然遇到“毛野人”惊吓之余,立即想到装死躲避,“毛野人”上前嗅嗅这,闻闻那,还以为死了,摇头摆脑,无奈之状。另一些夫担柴而来,忽然发现前面一野人在同伴旁边转悠,立即放下柴担,举起扁担与“毛野人”搏斗。这时,在地上躺卧装死的柴夫也一跃而起,拾起柴夫灵活机智,竭尽全力向“毛野人”扑去,“毛野人”虽力大无穷,但两柴夫灵活机智,搏斗多时,毛野人终因行动笨拙,被两个柴夫打死,扛抬而去。另外社火队还有竹马子、老人打架、猪八戒背媳妇、东洋车、回娘家、单扛桥、霸王鞭、腰鼓以至随着时代的前进,相继出现了筒子鼓、鼓号队、唢呐队、现代舞等社火阵容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