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华宁城区高清地图 ===
=== 华宁县资讯概况 ===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综合:2008全年完成县内生产总值(现价)264415万元,比上年增加48350万元,按现价增长22.4%,按可比价增长11.3%。人均县内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达12705元,比上年增加2266元,增长21.7%,按常住人口计算12420元,比上年增加2199元,增长21.5%。在县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79928万元,比上年增长21.8%,按可比价增长5.3%,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87249万元,比上年增长30.3%,按可比价增长15.3%,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增加值97238万元,比上年增长16.5%,按可比价增长12.8%,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0.4:31.0:38.6调整为今年的30.2:33.0:36.8。非公经济增加值127685万元,占生产总值的48.3%,比上年增加24063万元,增长23.2%。工农业总产值(现价)达374553万元,比上年增加79294万元,增长26.9%,其中:工业总产值260016万元,比上年增长28.8%;农业总产值114537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年末全县社会劳动者人数为132386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劳动者人数分别为93467人、13239人、25680人,分别占70.6%、10.0%、19.4%。
农村经济:以推进品种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为主线,进一步扩大经济作物比重,狠抓畜牧业的疫病防控、良种引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经济克服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持续发展的态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土地利用和产出率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14537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在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65961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烤烟产值26148万元、蔬菜产值15873万元、柑桔产值8565万元、柿子产值567万元;林业产值1988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核桃产值379万元,比上年增长3.8%;畜牧业产值43230万元,比上年增长21.0%;渔业产值2073万元,比上年增长6.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85万元,比上年增长1.5%。现价农村社会总产值达480304万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农业产值占23.8%,非农行业产值占76.2%。农业商品产值98981万元,比上年增长23.0%。农业商品率86.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县乡村从业人员112525人,从事二、三产业人员20091人,占乡村从业人员的17.9%,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一)种植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24148亩,比上年增加16564亩,增长4.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1551亩,比上年减少10952亩,下降5.0%;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2597亩,比上年增加26886亩,增长13.9%。柑桔种植规模达42393亩,柿子22357亩。耕地复种指数由上年的235%上升到今年的246%。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52:48调整为今年的48:52。(二)林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要求,大力抓好特色经济林、重点公益林等建设和管护。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累计封山育林4.57万亩),完成义务植树45万株。全县林木绿化率为48.53%,其中森林覆盖率31.82%,灌木林覆盖率16.71%。核桃种植规模达34029亩,主要林产品产量:核桃235.7吨,板栗53.2吨,松脂0.5吨。(三)畜牧业:全年畜牧业总产值达4323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7%,按现价比上年增长21.0%,按可比价增长1.2%。(四)渔业:水产养殖面积3998亩,比上年增加186亩;水产品产量124万公斤,比上年增加3万公斤,增长2.5%,其中:养殖产量73万公斤,比上年增加13万公斤,增长21.7%。(五)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完成水利工程719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550亩,净增150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900亩,累计治理336306亩,占水土流失面积805080亩的41.8%。新建沼气池100口,累计建成36254口。新建小水窖583口,累计建成44622口。新增饮水安全达标人口1.33万人,累计达标人口15.1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2.6%。年末总灌溉面积124331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18600亩,水利化程度达68.76%。有水库、坝塘201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3座、坝塘177座,总库容3945万立方米,年末蓄水量3129万立方米。固定机电排灌站307座,装机容量1.329万千瓦。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72480亩,在年末耕地面积中,已建成亩产400公斤以上不同层次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118233亩,占耕地面积的68.5%,其中:吨粮田15722亩。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5871万公斤,比上年增长6.2%。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8万公斤,比上年下降4%。农药使用量4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5.0%。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2521.08万瓦特,比上年增长7.6%,有大中型拖拉机969台,小型拖拉机2925台,农用运输车1513辆,机动脱粒机884台。(六)乡镇企业:年末乡镇企业7932个,比上年增加150个,增长1.9%。从业人员23901人,比上年增长5.3%。营业收入478881万元,比上年增长24.6%。现价总产值388805万元,比上年增长37.7%。增加值91198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实现利润总额34090万元,比上年增长70.6%。上交税金8310万元,比上年增长35.3%。工资总额15637万元,比上年增长14.6%,人均工资6771元,比上年增长9.4%。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继续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制定和落实各项措施。由于磷化工产量增加,黄磷市场价格较去年上涨较大,加之各工业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组织生产和销售,全县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9609万元,比上年增加15106万元,增长27.7%。现价工业总产值260016万元,比上年增加58156万元,增长28.8%,其中:矿电业产值111072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2.7%,比上年增长41.1%;建材产业产值30465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1.7%,比上年增长12.3%。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90456万元,占34.8%,比上年增长22.4%,重工业产值169560万元,占65.2%,比上年增长32.5%。从经济类型上看:国有工业完成产值11295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3%,比上年增长12.9%。集体工业1738万元,占0.7%,比上年增长13.2%。合资、股份制工业62929万元,占24.2%,比上年增长51.5%。私营及个体工业184054万元,占70.8%,比上年增长23.7%。其中:私营工业36358万元,比上年增长30%;个体工业147696万元,比上年增长21.0%。规模以上工业亏损7户,亏损额2226万元,比上年增亏573万元,增长34.7%。实现工业总产值93838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6.1%,比上年增加21572万元,增长29.9%。工业增加值23025万元,比上年增加2378万元,按现价增长11.5%,按可比价增长2.5%。产品销售收入完成90369万元,比上年增加23996万元,增长36.2%。利润总额7684万元,比上年增加6045万元,增长3.7倍。实现利税13097万元,比上年增加7947万元,增长1.5倍。建筑业: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7640万元,比上年增长41.3%。全年施工房屋面积112559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3123平方米。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4个,从业人员817人。本年新签工程合同43603万元,完成21941万元。全年工程结算收入19078万元,比上年增长4.8倍,实现利税总额688万元,比上年增长1.5倍。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施工项目共72个(开工58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287万元,比上年增加32927万元,增长30.7%。其中:城镇投资100837万元,同比增长57.1%;农村非农户投资7366万元,同比下降33.3%;农村农户投资18839万元,同比增长12.3%;房地产开发投资13245万元(有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同比下降13.7%。在投资总额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784万元,占5.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3982万元,占59.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8521万元,占34.6%。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2969万元,比上年下降2.0%。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县境内公路里程达1955公里,其中:省道75公里,县道272.5公里,乡村道路1600.5公里。年末实有营运载客汽车148辆,客位2244个,载货汽车2984辆,吨位7448.33吨,道路运输业从业人员3560人。邮电通信:通信事业发展迅速,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年末拥有各种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小灵通、无线座机、移动座机)109400部,每百人拥有电话52.5部,使用宽带5120户。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15万元,报纸累计订销169万份,其中:玉溪日报华宁发行站112万份。杂志累计订销7.5万份,函件6.8万份。
商业、物价和对外合作:商业: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617万元,比上年增长20.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2.7%。从地域看:县完成30410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县以下完成24207万元,比上年增长21.2%。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45132万元,增长19.6%;住宿餐饮业7145万元,增长27.0%;其他行业2340万元,增长19.5%。从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5412万元,增长38.5%;非公经济49205万元,增长18.8%。人均实现购买力2624元,比上年增加434元,增长19.8%。物价:受猪肉等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6.5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6.9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18.22%。对外合作:实际利用县外国内资金85231万元,比上年增加22279万元,增长35.4%。其中:利用市外国内资金70174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利用县外市内资金15057万元,比上年增长1.1倍。自营出口32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8%。
财政、金融和保险:财政:财力保障提高。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7984万元,比上年增加7085万元,增长33.9%。上划中央两税5860万元,比上年增加2271万元,增长63.3%。实现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7399万元,比上年增加3633万元,增长26.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279万元,比上年增加5257万元,增长43.7%。地方财政预算支出43882万元,比上年增加10232万元,增长30.4%。金融:金融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2140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各项存款余额195832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存贷差额为103692万元,存贷比为1:0.47。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72324万元,比上年增长4.0%。金融机构现金支出477266万元,比上年增长0.8%。保险:保险事业持续发展。财产保险业务收入1781万元,比上年增长12.1%;赔款支出836万元,比上年下降0.48%。人寿保险累计保费收入2472万元,比上年增长20.4%;满期给付493万元,比上年增长11.8%;累计赔款支出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9.5%。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完成了宁州大河防洪水系综合整治(二期)、教师小区(二期)、宁州美食文化城工程,绿化、美化、亮化、环境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县城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面貌大为改观,品位不断提升。年末,县城区域面积达3.71平方公里,道路长42.38公里,面积77.63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24.66公里,拥有城市路灯2186盏,公厕13座,日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3000立方米。城区绿化总面积123.32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36.27%,绿化覆盖率38.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5平方米。全县城市化水平达30.9%。环境保护:按照“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推进三大建设”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落实环境保护各项措施。抓好以抚仙湖为主的水污染综合防治、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环保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和环保队伍建设等工作,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804吨以内,比上年减排80.47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573.83吨以内,比上年减排51.32吨,确保了全县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的稳定。县境内绝大多数区域环境质量满足环境功能规划要求,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和档案:科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的科技方针和“科教兴县”战略,努力提高全县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全县科技素养和应用科技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全年组织申报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14个,其中:2个列入国家科技计划;3个列入省级科技计划;4个列入市级科技计划。共争取到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141万元,组织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21项。获200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1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项,奖励县级科技进步奖11项。努力加大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基层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带头人,对5863户农户进行了科技培训。申请专利5项,获2项授权,继续开展支持省、市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创新工作,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不断加强。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06所,小学教学点4个。在各类学校中,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8所、完小75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19所。全县在校生36295人,其中:高中2708人,初中8542人,小学19169人,职中969人,幼儿园、学前班4907人。教职工2357人,其中在职职工2106人,临时工222人,代课教师29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3%,小学辍学率0.96%。3-6岁儿童入园率62.41%。初中毛入学率101.7%。初中辍学率2.95%。参加高考1100人,上线人数665人,高考上线率60.45%。文化:年末全县业余文艺队伍达486支,演出人员7165人。全年共开展各类重大节庆活动65次,组织演出210场,参与演出的文艺队伍达854支次。举办广场文艺演出51场,参与演出的文艺队伍达681支次。县乡图书馆、室藏书总量达119763册,共接待读者58639人次,外借、阅览图书31424册。投入资金61万元,组建了41个村级标准文化图书室。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全年共组织农村电影放映队3个,放映农村电影526场,观众达14万人次,开展广场电影放映26场,观众1.3万人次。加强对全县文物和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成立了华宁县文物管理所。按照“修旧如旧、原质原貌”的原则对金锁桥进行了重新修缮。收集整理了民间故事26篇,申报并被命名“玉溪市民族民间优秀艺人”2人,“玉溪市民族民间工艺师”3人。
历史概况:华宁县历史悠久,据青龙镇海镜新村遗址出土的陶片陶坯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抚仙湖东岸生息繁衍。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毋单县。(后改为婆兮)于现在的盘溪。晋成帝时(326~334)划现在华宁县地域的大部和现在江川县的一部分设梁水县。几经变迁,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设黎州。天宝七年(748),梁水县地为南诏步雄部,称宁部。元宪宗五年(公元1255年)设宁州万户,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设宁州,属临安路,明清属临安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设县,改称宁县,因与甘肃省宁县同名,遂于次年10月改称黎县,属蒙自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取华盖山、宁寿寺首字,始称华宁县。1950年1月解放,成立华宁县人政府。1958年与杞麓县合并,称通海县,1959年再设华宁县至今。1984年,全县辖2镇、7区、69个乡。华宁县辖:宁州镇,青龙镇,盘溪镇,城郊乡,禄丰乡,新城乡,通红甸彝族苗族乡,盘溪彝族乡,华溪彝族乡。2000年,华宁县辖宁州、盘溪、青龙、华溪4镇和通红甸乡,下设77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96519人,各乡镇人口:宁州镇73303盘溪镇50395华溪镇12728青龙镇50049通红甸彝族苗族乡10044(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截止2005年12月底,全县设4镇1乡,共有73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即:宁州镇(驻县城),辖右所、王马、郭家营、新庄、平地、铁埂、吗达、法果、咱乐、冲麦、西冲、马鞍山、普茶寨、岔纳、新城、阿路本、暮车、舍木多、火特、红坡、那果、茂地村、葫芦冲23个村民委员会,城关、甸尾、上村、西门4个社区;盘溪镇(驻盘溪),辖盘江、东升、下街、龙潭营、磨沙塘、各纳甸、小龙潭、九甸、乐士堂、法高、富民、矣得、月红寨、平坝、大寨、新村、方那17个村民委员会和盘溪居民委员会;青龙镇(驻青龙街),辖马鹿塘、大母公竜、城门洞、斗居、矣甫、中村、山岐、红岩、倒马坎、青龙、落梅、紫马龙、大村、海关、海镜、矣马白、禄丰、革勒、老田、糯租、海迤21个村民委员会;华溪镇(驻华溪),辖甫甸、大新寨、华溪、独家村、黑牛白、小寨6个村民委员会;通红甸彝族苗族乡(驻通红甸),辖大婆左、通红甸、小得勒、所梅早、山羊母、大龙树6个村民委员会。
地方特色:华宁气候特殊,是种植柑桔最适宜区。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有种植柑桔的历史,民国《黎县地志资料》记载了县内林副产品,主要水果就有柑桔,传承至今并经数十年选育,华宁柑桔以早熟优质名扬内外。由于华宁柑桔具有成熟早、产量高、品质好、甜酸适应,维生素含量高等特点,在首届、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牌、银牌,被农业部批准为优质产品。华宁柑桔“秋波兮”品牌已形成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销售商品化。全县种植面积4万亩,连片种植基地68块,桔农5000余户,年产柑桔2.5万吨,产值达5千万元。成为云南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县,被人们誉为“柑桔之乡”。华宁秀美的桔园风光美不胜收。春天,园内绿树白花,馨香四溢,随风扑鼻;夏天,幼果初成,晶莹剔透、翡翠碧枝、惹人喜爱;秋天,满园金黄,硕果累累,漫步桔园,采摘一、二个品尝,鲜美甘甜,沁人心脾;冬天,园内绿色依旧,让人忘却冬的凋零,感慨勃勃生机。难怪诗人屈原都被柑桔所倾倒,著《桔颂》曰: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柑桔作为华宁建设“开放型生态农业县”的特色产业,为做大做强柑桔产业,从2000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柑桔节,使“秋波兮”品牌深入人心,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知名度、美誉度,宣传了华宁,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2003年发布推介了“桔子红了”桔乡华宁生态游,进一步宣传“秋波兮”、宣传华宁。云南·华宁柑桔节从2004年开始三年一届,开幕时间8、9月份。“桔子红了”桔乡华宁生态游,每年8月至来年2月份。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