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皋兰城区高清地图 ===
=== 皋兰县资讯概况 ===
交通:皋兰交通便利,境内拥有民航、铁路和国道、高速公路、省道、县乡道共计12条389.93公里,其中:铁路1条64公里、国道1条52公里、高速公路3条72.75公里、省道1条41公里和县乡道6条160.18公里,形成既有民航、铁路,又有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县乡道路的东西相连、南北相接、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基本情况,皋兰县,一、公路
(一)高等级公路:1、白兰高速公路,(1)县域内35.75公里(2)技术等级:高速公路(3)荷载:汽-20、挂-1002、柳忠高速公路,(1)县域内15公里,(2)技术等级:高速公路,(3)荷载:汽-20、挂-100,3、兰海高速公路,(1)县域内22公里,(2)技术等级:高速公路,(3)正在建设中
(二)国道109线:1、县域内52公里2、技术等级:二级柏油3、荷载;汽-20、挂-100
(三)省道:皋营公路:(1)县域内41公里(2)技术等级:四级柏油(3)荷载:汽-20、挂-100
(四)县乡公路:1、盐什公路,皋兰县,(1)县域内7.3公里(2)技术等级:三级渣油(3)荷载:汽-20、挂-100,2、水罗公路,(1)全长33.68公里,(2)技术等级:三级渣油,(3)荷载:汽-20、挂-100,3、皋什公路,(1)全长23.5公里(2)技术等级:三级渣油(3)荷载:汽-20、挂-100,4、皋石公路,(1)全长42.2公里(2)技术等级:三级渣油(3)荷载:汽-15、挂-80,5、安高公路,(1)县域内26.5公里,皋兰县,(2)技术等级:四级砂砾(3)荷载:汽-20、挂-100,6、崖中公路,(1)全长27公里(2)技术等级:四级砂砾(3)荷载;汽-15、挂-80,二、包兰铁路,包兰铁路线贯穿全县南北,纵跨县城而过,境内全长64公里,共设置8个火车站,皆为四级客货站,附助设施配备有四三一处和二七四处两个国家储备库,是该县境内唯一通过的长途铁路运输线。三、兰州民航中川机场位距县城43公里。四、车站,皋兰县客车站为三级客运站。
三毁三建灵峰寺:灵峰寺位于皋兰县水阜乡水阜村西侧如凤山顶,东距定火城(俗称旧城子)约500米,南临砂沟,西为水阜后砂沟,北距保定堡(俗称堡子)约800米。灵峰寺因建在如凤山顶,民间传说其神求之灵验而得名。灵峰寺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修建时在如凤山下用粗石块打成石条台阶,镶嵌为踏步,沿山形拾阶而上,约十多米可直达山门。山门坐西向东,两旁四根通天大柱,建两层楼阁(看河楼),左右各建一间小阁,共三间。灵峰寺大殿坐西向东,内塑释迦牟尼佛像1尊,身高1.86米,两旁塑有肖释月氏佛和弥勒佛各1尊,在侧还各塑有9尊罗汉,计18尊。南北建有厢房,北厢房塑有地藏王菩萨像,两边各塑有5尊手拿笏板向地藏王朝拜的十殿阎君。南厢房为百子宫,内塑三霄娘娘(即琼霄、碧霄、云霄)3尊,并有100个泥塑娃娃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寺院内古榆参天,将寺院全部遮荫。殿阁内有铁钟一口,高1.4米,直径70多公分,重约600余斤,响声可传十余里,此钟在“文化大革命”中丢失,下落不明。寺院山门、殿字布局严整,雕梁画栋,起脊卧阁。山下河沟环绕,建有卧桥与古寺相连,形若彩虹。故《皋兰县志·古迹》称:灵峰寺“县治大河以北,以为胜景。”,明崇祯年间(1628年一1644年),灵峰寺遭兵燹焚毁,仅存遗迹。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当地群众重建。雍正十二年(1734年)和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分别重修,嘉庆、道光年间屡有补修,同治年间二次毁于战乱。光绪时,皋兰十八堡民众再次捐资重修。1968年灵峰寺被拆除,部分木料用于修建水阜小学。1978年以后,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经当地信教人士的多方奔走和有关人士的慷慨解囊,在原址上新建了灵峰寺一部分建筑物,其建筑风格与绘画雕刻艺术都超过了原有的风貌。每逢初一、十五,本村和邻近的善男信女都到灵峰寺烧香拜佛,祈求平安。灵峰寺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景象。(王锡奎)
衣食住行习俗:皋兰县劳动人民,具有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县辖地区条件不同,衣、食、住、行各具地方特点。解放前,由于生产力低下,人民群众终年劳累也难得温饱,食菜、住土房、布衣遮体,终年劳累。解放后,全县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做了主人,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皋兰县
衣:清至民国围,一般民众身穿粗布短服,庶民百姓多以棉自纺织成窄幅口布,缝制衣服。男为对襟,女为大兜襟,都穿大裆裤。大部分民家夏冬换不过季。50至60年代,城镇、农村以平布、华达呢、条绒为衣料。70年代开始,以的确良、涤卡、涤纶、中长纤维等化纤品类为衣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服饰的花色,款式又有很大变化。男女着基建服(工作服),拉链服、茄克衫等较为普遍,个别人着中山装、军便服等。
食:自古以来,皋兰人民以自己种植的小麦为主粮,玉米、谷子、洋芋为杂粮。饭食、早餐为馓饭、疙瘩子等,午、晚餐多为馒头、花卷儿、锅盔、面条子、面片子、拉条子等。菜以洋芋、萝卜、白菜为主。夏季多为浆水菜。各种新鲜蔬菜农家购买者极少。进入80年代,特别现在人民的饮食有了很大的变化。所食蔬菜种类繁多,冬季除储藏小部分新鲜蔬菜外,普遍喜欢食自腌的咸菜和酸菜。饮料,以茶水为主。农村年长者喜欢喝"罐罐茶",将茶叶下于茶罐,用温火熬,待色味浓酽而喝,用以提神解乏。食用方式多样,主要有:生食、凉食、煮食、炒食、炸食、煎食、蒸食、烙食、烧食等。地方风味饮食主要有:冬季喝的面茶、三餐常食的长面、拉条子、面片子、烧锅子。地方特产有洋芋、灰豆子、沙葱菜等。
住:皋兰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大多贫困人家住所简陋,多为低矮土木结构的驴驮柴住房,还有挖掘土窑洞,以栖身安家。解放后,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住房有了明鲜的改善和变化,从70年代起,农村建房打破了原来建房的格局,多用坐北向南、有高有低的一排数间式结构。从80年代后,城镇、农村陆续修建砖木结构的房屋,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农户,还建起了二层楼房。
行:民国35年(1946年)包(头)兰(州)铁路穿越县境,贯穿全县南北。但未开设客运班车,老百姓外出仍以步行。解放后,包(头)兰(州)铁路穿越县境,并在县内建了车站,后来有在公路沿线设了乘车点,人们外出开始搭乘火车和汽车。80年代后,随着县乡公路开通,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及一些大村庄,开通了通往县城、省城的客运汽车。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