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邱县城区高清地图 ===
=== 邱县资讯概况 ===
邱县简介:邱县辖2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新马头镇、邱城镇、梁二庄乡、南辛店乡、香城固乡、古城营乡、陈村回族乡。邱县属北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高温,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气温13.0℃,其中最热月平均气温26.8℃,极端最高气温42.7℃,最冷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低气温-20.1℃;无霜期207天,平均初霜日10月25日左右,年均降雨量524.6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平均终霜日4月5日左右;年均气压1011.8hpa,室外相对湿度66%,冬季最大积雪度为29cm,夏季最大日降雨量245.9mm;年主导风向为东南—西北向,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平均风速为3.1米/秒,平均日照小时为2539.2小时。雨热同季,宜于多种植物生长。邱县大地貌属古黄、漳河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在32.7—40.8米之间。土壤含3个土类、5个亚类、8个土属、43个土种,其中潮土占91.14%。邱县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及客水,降水以汛期降雨为主,客水主要来源于老沙河、宋八疃、沙东干渠。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包括:①浅井区:主要分布在县城以东以北的附近地区和东南部的兴平堡一带几个村庄,多年平均浅层淡水资源量1575.85万立方米;②深浅结合区:主要分布在老沙河、老漳河间地带,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769.52万立方米;③深井区:分布特点是从南到北由大马堡、梁二庄、东目寨、旦寨、贺堡等地,深层地下水资源量1445.25万立方米。邱县拥有水厂一家,日供水量可达3000吨、设备先进、设施齐全、水价适中,能够及时足量保证日常生活用水及工业生产用水的需求。邱县北靠京津,东依山东,南近河南,西望山西,与京广、京九铁路107、309国道为邻,106国道、邯临一级公路纵横穿越县境,天津港、青岛港为邱县联系世界之通道,石家庄机场、郑州机场、济南机场均为邱县的出入航空港,四省交汇,五洲通衢。现在,邯郸机场已于2007年8月8日开航,商务交通往来更加便利。邱县通讯业方兴未艾。拥有程控电话6000门,电话普及率居全省前列。并开办了特快专递、数字数据专线、分组交换、电子数据交换、无线传呼、移动通讯、图文传真等数十种邮电业务,对外通讯快捷方便。
地理分布:邱县属北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高温,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气温13.0℃,其中最热月平均气温26.8℃,极端最高气温42.7℃,最冷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低气温-20.1℃;无霜期207天,平均初霜日10月25日左右,年均降雨量524.6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平均终霜日4月5日左右;年均气压1011.8hpa,室外相对湿度66%,冬季最大积雪度为29cm,夏季最大日降雨量245.9mm;年主导风向为东南—西北向,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平均风速为3.1米/秒,平均日照小时为2539.2小时。雨热同季,宜于多种植物生长。邱县大地貌属古黄、漳河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在32.7—40.8米之间。土壤含3个土类、5个亚类、8个土属、43个土种,其中潮土占91.14%。邱县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及客水,降水以汛期降雨为主,客水主要来源于老沙河、宋八疃、沙东干渠。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包括:①浅井区:主要分布在县城以东以北的附近地区和东南部的兴平堡一带几个村庄,多年平均浅层淡水资源量1575.85万立方米;②深浅结合区:主要分布在老沙河、老漳河间地带,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769.52万立方米;③深井区:分布特点是从南到北由大马堡、梁二庄、东目寨、旦寨、贺堡等地,深层地下水资源量1445.25万立方米。邱县拥有水厂一家,日供水量可达3000吨、设备先进、设施齐全、水价适中,能够及时足量保证日常生活用水及工业生产用水的需求。
产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龙型经济的战略决策,为了实现我省养羊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规划。一、养羊业发展现状,(一)发展特点,近年来,随着我省畜牧经济的发展,养羊业以其投资少、见效快、资源利用率高、技术易掌握等优势,已成为我省畜牧业的发展重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我省养羊业发展的特点:一是生产指标稳步增长。“九五”以来,我省以发展草食畜为重点,对养羊业予以重点扶持,促进了养羊业的发展。2001年,全省羊存栏2120.39万只(其中山羊969.95万只,绵羊1150.44万只),比1995年增长35.43%,居全国第五位;羊出栏1928.92万只(其中山羊出栏877.56万只,绵羊出栏1051.36万只),比1995年增长60.06%,居全国第4位;羊肉产量25.37万吨(其中绵羊肉14.97万吨,山羊肉10.4万吨),比1995年增长51.28%,居全国第五位;羊毛产量32165吨(其中绵羊毛27475吨,山羊毛4690吨),比1995年增长50.22%,居全国第四位;羊绒产量1018吨,比1995年增长87.82%,居全国第二位。各项指标稳步增长。二是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退耕还草、防沙治沙、禁牧舍饲政策的出台,养羊业正在改变传统饲养方式,变放牧为舍饲,变分散饲养为规模饲养,规模化舍饲圈养和养羊小区建设逐渐成为我省养羊生产的主要形式。目前全省规模羊场114个,存栏羊3.89万只;养羊小区146个,(其中山羊小区60个、绵羊小区86个),存栏羊175.94万只,出栏159.51万只。这些规模羊场和养羊小区的建立,对推动全省养羊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三是良繁体系逐步完善。近几年,我省相继引进了波尔山羊、无角道赛特、萨福克、美利奴、德克赛尔、杜泊、蓝德瑞斯、小尾寒羊、辽宁绒山羊、内蒙绒山羊等国内外优良品种,强化了种羊场和羊改良站点建设,优质种羊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羊的良种化程度显著提高。已有19个饲养管理规范的种羊场通过了省级鉴定验收,大大提高了种羊生产的档次和水平。羊配种改良站点发展到803个,年可配种改良母羊52万只。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运用于种羊繁育,加快了种羊的扩繁速度。四是羊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近几年,各地因地制宜,形成了大厂夏垫、邱县陈村、献县本斋等肉羊屠宰加工基地,以及唐县肉联总公司、新乐清真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孟村津南清真肉类有限公司等6家较大规模肉羊加工龙头企业,对肉羊的生产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2001年全省年加工羊肉4.5万吨,产值6.1亿元,利税6636.6万元。形成了以清河为中心的羊绒生产、加工和交易市场,和以辛集、留史、大营等专业交易市场为龙头的皮革生产、加工区,羊毛、羊肠衣加工也有一定发展。(二)存在问题,近年来我省养羊业发展较快,取得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总体生产性能不高、良种化程度低。目前各地饲养的绵、山羊品种主要以本地品种为主,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产肉量低。世界高水平绵、山羊平均胴体重为29千克/只和17千克/只,而我省绵、山羊平均胴体重仅为15千克/只和12千克/只。二是改良站点少。我省羊配种改良站点数量少,辐射范围小,多数改良站点设备老化,人才缺乏,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种羊供需链条,现有良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三是饲养管理比较粗放。我省多数地区养羊业仍以四季放牧、靠天养畜、分散经营的粗放式饲养管理模式为主。养殖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饲养管理较粗放,难以形成产业化,现代养羊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四是加工业发展滞后。目前我省羊肉加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90%以上的是生鲜肉,加工的羊肉产品多以冷冻卷肉为主,羊肉产品加工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显著。皮革和皮毛加工企业数量不少,但加工深度和精度不够,缺少名牌产品。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形势分析,我省发展养羊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区位优势。我省地处北温带、中纬度,气候条件适宜养羊业生产。养羊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我省环绕京津两大高消费区,地处南北枢纽、东西要道结合部,地理、市场环境优越。北京为筹办2008年奥运会,养殖业正在向周边地区转移,为我省养羊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空间。2、资源优势。全省草场面积7500多万亩。全省耕地面积646.59万公顷,粮食产量3200万吨,年产秸秆3000多万吨、饼粕、糠麸、糟渣1000多万吨,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各市正下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由传统的二元种植结构(粮、油作物),向三元种植结构(粮、油、饲料作物)转变,建立稳产、高产饲料地。各市还利用撂荒地、轮作田和中低产田,实行退耕还草、粮草轮作,饲草饲料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结合秸秆过腹还田技术的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逐步建立,为养羊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3、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由于我省养羊成本相对较低,羊肉价格为国际市场的50-70%,羊肉出口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我省是羊绒出口大省,以清河为中心每年各类无毛绒加工量占全国65%-70%,高档山羊绒出口占55%-60%。到2005年,其他国家将完全取消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配额限制,这对于我省羊绒业来说,原料的绝对优势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中国加入WTO后,为我省养羊业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难得的机遇。4、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畜牧业做为全省农业的主导产业,大力扶持,加快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农业结构的调整重点。从长远看,河北省畜牧业在畜禽品种结构上要坚持“稳定发展猪鸡、重点发展牛羊兔”的方针。根据我国传统食品结构的逐步调整和市场需求,近年来,猪、鸡产品市场饱和,利润下降,而羊产品供不应求,发展空间广阔,价格较高,吸引了大量从事其它行业的人员投资养羊业。同时养羊业以其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易掌握等优势,适合贫困地区发展,已成为我省扶贫工作的首选项目。(二)指导思想,我省养羊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推广舍饲圈养综合配套技术,发展养殖规模,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养羊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实现全省养羊业的跨越式发展。(三)发展目标1、2005年发展目标:推广舍饲养羊技术,健全服务体系,培育壮大龙头,推动养羊业规模化、良种化、产业化进程。羊存栏2600万只,出栏3000万只,羊肉产量36万吨,羊绒产量1250吨。配种改良站点发展到1050个,良种覆盖率达到78.8%。出栏羊只个体产肉量提高10%,绒山羊个体产绒量提高7%。规模羊场发展到150个,养羊小区发展到176个。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5万公顷。饲料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普及率达到60%;培育羊肉产品加工龙头4个、羊绒加工龙头1个、羊毛加工龙头1个、皮革加工龙头1个、毛皮加工龙头1个。年加工羊肉8万吨,其中精细分割2万吨;年加工羊绒2500吨、羊毛8000吨、皮革700万张、毛皮250万张。养羊业增加值达到24亿元,产品加工业增加值8亿元。良种繁育、疫病防治、质量监控和新技术推广示范四大基础设施体系得到初步完善。2、2010年远景目标: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羊只饲养方式的重大变革,彻底改变传统的养羊方式,全面提高养羊生产的科技含量。把我省从养羊大省建成养羊强省,实现养羊业与生态建设的平衡发展。羊存栏2900万只,羊出栏3500万只,羊肉产量45万吨,羊绒产量1500吨。规模羊场达到200个,养羊小区达到230个。配种改良站点发展到1500个,羊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出栏羊只个体产肉量提高15%,绒山羊个体产绒量提高10%。使我省肉羊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在全国名列前茅。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167万公顷。饲料产品合格率和普及率达到100%。羊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实现羊只的标准化生产,使产品达到安全无公害标准,大型羊肉产品加工企业通过IS09000质量认证和HACCP危害分析关键点控制。培育羊肉产品加工龙头9个、羊绒加工龙头3个、羊毛加工龙头2个、皮革加工龙头2个、毛皮加工龙头2个。年加工羊肉20万吨,其中精细分割5万吨;年加工羊绒3500吨、羊毛10000吨、皮革800万张、毛皮350万张。养羊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产品加工业增加值12亿元。生产优质肥羔羊肉和分割羊肉,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提高羊肉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全面建成国内一流的良种繁育、疫病防治、质量监控、和新技术推广示范四大基础设施体系和羊肉出口基地。三、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一)区域布局我省羊的品种较多。地方品种有:小尾寒羊、大尾寒羊、武安山羊、承德无角山羊、河北细毛羊、河北绒山羊、河北奶山羊。引进品种有:夏洛莱羊、无角道赛特羊、萨福克羊和波尔山羊等。根据省内不同区域的生态条件和各类绵、山羊品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国内外市场对羊产品的需求,以本地母羊为基础,选用优良品种进行杂交,生产优质商品肉羊和绒山羊,提高净肉率和产绒量。坝上、丘陵地区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平原农区要利用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进一步加快发展。1、坝上地区:张北、康保、沽源、尚义、丰宁、围场6个县突出发展肉用绵羊。引进德国美利奴羊、无角道赛特羊改良本地羊。2、燕山、太行山山地丘陵区:以发展肉用山羊和绒山羊为主。引进波尔山羊改良本地山羊,提高产肉性能,逐步建成肉用山羊生产基地;引进辽宁绒山羊和内蒙绒山羊改良本地绒山羊,提高羊绒品质,逐步建成羊绒生产基地。3、平原农区:以发展小尾寒羊为主,引进萨福克羊或无角道赛特羊改良小尾寒羊,进一步提高产肉性能。(二)发展重点,1、种羊场和配种改良站点建设。对18个省级重点种羊场,予以重点扶持,使其尽快上规模、上档次,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优良种羊。在养羊相对集中的地方,新建扩建一批改良站点,扩大优质种公羊的利用率和母羊的改良面。河北绒山羊要进一步选育提高,在对引进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的同时,加大改良力度,加快培育河北肉羊新品种。2、加工龙头建设。按照我省羊产业发展的布局和区域优势。重点在张家口、承德、沧州、石家庄、保定、廊坊、邢台市建设羊产品加工企业,使之和养羊基地协调发展。屠宰加工重点支持唐县肉联总公司、新乐清真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孟村津南清真肉类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皮革加工重点支持辛集皮革城、蠡县留史、枣强大营等一批企业,羊绒加工重点支持河北三力羊绒集团等重点企业。3、养羊基地建设。在张家口、沧州、石家庄、保定、邯郸、唐山6市分别建3个养羊基地县,每县建5个养羊小区;在承德、廊坊、邢台、衡水、秦皇岛5市分别建2个养羊基地县,每县建5个养羊小区。抓好以廊坊种羊场为重点的养羊园区建设和河北威特公司良种肉羊繁育基地。4、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坝上丘陵区要选择适宜的优良牧草品种,采取有效的改良措施,加快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建设,到2005年,人工种草面积达到2000万亩,改良天然草场1500万亩。平原农区要加快种植结业构调整,扩大牧草和饲料玉米种植面积,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技术,发展秸秆颗粒饲料,到2010年全省秸秆处理利用率达到40%。实现每只羊半亩饲料地和一亩优质草地的目标。四、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把发展投资小、见效快的养羊业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由政府牵头,吸收计委、财政、畜牧、科技、产业化办等有关部门参加,成立羊产业促进协调小组,加强对养羊业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促其加快发展。计划部门要把养羊业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帮助龙头企业争取资金,扩大规模。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养羊业品种改良、防疫灭病、饲草饲料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力度畜牧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拓宽服务范围。科技部门要围绕阻碍养羊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组织科研院所的专家开展科技攻关。(二)建设养羊基地,发展规模化生产。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市场投入为主体,“五资”并用,鼓励集体企业和个体饲养户投资养羊业,本着“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全省养羊业的发展。积极引导那些资本雄厚的企业或个人投资养羊业,建设大型养羊场,推行舍饲养殖,使之起到骨干和龙头作用。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养羊业,形成跨区域的龙型规模群体。大力发展“小规模、大群体”养羊小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性的集中销售区域和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成为区域性规模群体。规模养羊场和养羊小区要利用沼气等形式抓好粪便处理,发展生态养殖。(三)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推进养羊业标准化生产。依托科研、教学单位的人才优势,建立广泛区域合作关系,努力在河北肉用羊新品系的培育、胚胎移植技术、饲料配方研制、主要疫病防治、产品加工保鲜等重点项目上搞好攻关。每个市选择1-2个养羊业基础较好的专业村,建立养羊科技示范园区,推广舍饲养羊配套技术和羔羊当年出栏快速育肥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养羊科普教育和科技培训,培养养羊业所需的专门人才,造就成千上万的养羊能手,使养羊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制定肉羊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建立肉羊标准化示范区,大力推进肉羊的标准化生产。(四)培育壮大龙头,加快养羊业产业化进程。为促进全省养羊业发展,各市应因地制宜,新建、改建一批羊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突出抓好羊产品深加工增值,下大力扶持一批大规模、高技术含量、外向型、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加工企业加快技术装备改造和生产经营规模扩张,研发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羊产品,使羊肉向精细分割、羊绒向知名品牌方向发展。围绕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创出河北省名优品牌,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市场。养羊集中区要尽快成立养羊协会等中介组织,作为联结龙头和基地的桥梁,组织养养户开展自我服务、自我协调,扩大规模,发展标准化生产。(五)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养羊业顺利发展。各级畜牧部门要切实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搞好品种改良的基础上,从饲料搭配、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等环节上搞好系列服务,形成上下衔接、互相配套的协作网络。抓紧建立优质牧草良种繁育体系、草地资源监理监测体系和加工销售体系。加强对现有饲料生产企业的标准化达标整顿,对未达到标准的生产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和配套完善,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到2010年全省优质饲料的应用率达到70%以上。建立健全各级兽医防检体系,装备必要设备,完善检测手段,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规范羊的疫病防治工作。严把生产场地、运输流通及产品的消毒检疫关,降低羊的主要传染病、常见病的发生率,确保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各级畜牧部门要严格执行《种畜禽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河北省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对种羊场和种羊质量的管理,提高种羊质量,杜绝劣质种羊上市。(六)全力开拓市场,努力实现产销联接。养羊业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市场开拓,要把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放到第一位。强化销售、搞活流通,实行以销定产,强化产销联接。要通过合同生产,设点销售,定点供货与合作生产等形式,实现产销联接,以稳定和发展生产。要稳定本省城乡市场,大力抢占京津市场,积极扩大三北和南方市场,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省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运销队伍的作用。做到以流通促生产,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着力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网,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销售服务。
县长介绍:李红光县长,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分管监察局、审计局。
王玉双常务副县长:负责县政府常务工作。负责对内对外开放、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建设、县城管理、国土资源、统计、工业发展服务、法制、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政务公开、优化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县政府办公室(督查室、研究室、法制办公室)、县商务局(原县招商局工作)、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县社会保障中心、县民政局、县建设局(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县城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统计局、县工业发展服务中心。协助陈飞县长分管县监察局工作。负责与县人大、县人武部、驻邱部队、武警、县妇联、县残联的工作联系。殷社林副县长:负责农牧业、防汛抗旱、绿化、交通、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县农牧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交通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县气象局、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县农业开发办公室、县供水公司。负责与县政协、县农协的工作联系。
柳兆泉副县长:负责工业、民营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邮政、电信等方面的工作。协助王玉双同志负责工业发展服务方面工作。分管县工业促进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环境保护局、县邮政局、网通邱县分公司、中国移动集团邱县分公司、县供电公司、县水质净化公司。协助王玉双同志分管县工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负责与县总工会、工商联的工作联系。石建华副县长:邱县,负责发展改革、重点项目、科技、卫生、商贸流通、工商、粮食、供销等方面工作。协助王玉双同志负责对内对外开放、工业发展服务等方面工作。分管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局(原县商业局、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物资局工作)县科技局、县卫生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粮食局、县供销合作社、县烟草专卖局。协助王玉双同志分管县工业发展服务中心、县商务局(原县招商局)工作。负责与县科协的工作联系。
贾群英副县长:负责财税、金融、物价、公安、信访、民族宗教、政府接待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县财政局、县国家税务局、县地方税务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信访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政府接待办公室、县物价局、县人行、县农行、县农发行、县农村信用社、县人民保险公司、县人寿保险公司。协助陈飞同志分管县审计局工作。负责与县法院、县检察院的工作联系。陶俊强副县长:负责文化、教育、体育、质量监督、广播电视、档案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县文化教育体育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广播电视局、县档案局。负责与团县委、县文联的工作联系。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