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石城城区高清地图 ===
=== 石城县资讯概况 ===
其它石城县:先秦置,战国中期,楚国战败吞并吴国后称霸东南沿海扰齐攻楚的越国后,在今南京清凉山筑有石头城,立为城邑,秦代划属故鄣郡(郡名从辛德勇先生《秦三十六郡新考》),位于采石矶(牛渚)以下,县域濒江,西南接芜湖县,东接丹阳,北边是秣陵县。西汉元封二年,划归治地在宛陵的丹阳郡。《水经》经文有:“沔水与江合流,又东过彭蠡泽。又东北出居巢县南。又东过牛渚县南,又东至石城县”。《三国志·吴书二》记载:“(建安)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此石城县由此并入建业。
三国置:此石城县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南部深山区。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中国历史地图集》盖据《水经注》考定是晋朝初年才由建业(今南京)上迁到池州境内,县治标识在黄湓河西岸。今考《三国志》和《元和郡县图志》谓“吴于此置石城县”,《太平寰宇记》“池州”条目下说“《三国志》云‘吴黄武三年封韩当为石城侯,乃置石城县于此’。”在石埭县条目下亦谓石埭县“本吴石城县地。《吴志》云:‘韩当为石城侯,遂置石埭场’”。而其所引《吴志》盖即今已佚的《吴录·地理志》(同书同条目“铜陵”分目中“梅根山”下注有“《吴录·地理志》云”可证乐史著《太平寰宇记》时,手中有《吴录》一书作为参考文献),实为孙吴黄武二年迁都武昌后,孙权遣韩当率师名为伐“丹阳山贼”,实为打通新都武昌与旧治建业之间的陆路驿传,因为从丹阳郡陵阳县(今青阳县南部与黄山市黄山区北部太平湖地区)到鄱阳郡的陆路上,其间深山区为山越人传统聚居地,所以必须打通九华山脉与黄山山脉之间的河谷。韩当在此役中还夺得山越人“山出铜铁自铸造甲兵”的治炼工场,建石埭场,且在战役告捷后即逝世,《太平寰宇记》谓之封“石埭城侯”。石城,盖石埭城之简称。县治应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或石台县山中,具体地点暂失考。西晋、东晋和南朝宋、齐诸朝,石城县皆属宣城郡。梁立南陵郡(治南陵古戍,今安徽池州市主城区西南部,临秋浦河,赵宋皇朝前为临江处),石城改属南陵郡。梁、陈间,曾侨立南太原郡于石城县地,不久即废。南朝陈永定三年(559年),改南陵郡属北江州,州镇居南陵郡治。隋开皇九年(589年)废石城县入南陵县,属宣州。十九年,割南陵西五乡(含原石城县全部和梁南陵县部分)设秋浦县。唐至德二年秋浦西南山区(应属原石城县地)部分划入新设置的至德县(今并入东至县),永泰元年,南部山区(亦应属原石城县地)部分划入新设置的石埭县。杨吴顺义六(公元926年)年,秋浦县改称贵池县。南唐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一说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时,贵池县西部的晋阳乡(属原石城县地)划入新设置的东流县(今亦并入东至县)。
北魏置:一、汉为蒲子县地,北魏世祖时为定阳县地,太和二十一年(497)置石城县,属五城郡。北周大象元年(579)置蒲子县,故治在山西蒲县西十五里略东村,(古名无意村)。二、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年),置石城县(治今青海化隆县群科镇日兰古城城)。属洮河郡。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困境内有化隆谷,改石城县为化隆县。三、北魏文帝大统十四年(548)于陕西神木县南设石城县,北周保定二年(公元562年)移治石龟镇并更名银城县,即今神木县东山旧城。隋大业末年废。
隋置:隋开皇五年(585)置石城县,兼置庸州,治所均设在今黔江区县坝乡县坝村。大业三年(607)废庸州,石城县隶属巴东郡唐武德元年(618)石城县改属黔州,其县治移无慈城,即今黔江区县坝乡老鹰关。贞观四年(630)迁今黔江区联合镇。天宝元年(742)改名黔江,属黔中郡。
客家风情:晋末、唐、宋及明清时期,以中原大地为中心的区域出现过五次较大的战乱,为躲避战乱,大量的中原汉人迁徙到石城及其周边地区定居、繁衍。这些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兼并,融合、同化、改造、创新,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最终形成了汉民族中独具特色的客家人。
客家方言:石城是客家人聚集地,全县全部使用客家话。如石城人称太阳为“日头或热头”、称月亮为“月光”、称睡为“歇”……等等。
客家习俗:节日:石城客家人最注重春节、端午节、七月半和中秋节,特别是春节最为隆重和讲究。如大年初一的早饭只能吃素不可以吃荤,而且必须做一道“禾石菜”即完整煮熟的芥菜,俗称“丰菜”,象征着五谷丰登之意,又有当地老人相传是古代食物极度缺乏时期正是这个“丰菜”救了不少人的性命,为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救命菜每年过年定会吃这道菜,并作为供品与其他鸡鸭鱼肉一起上供。
婚嫁:石城客家人的婚嫁礼仪较为繁杂,其程序分为定亲、纳彩、贽鞋样、传庚、报期、嫁娶、入厨、送油、满月、回宁。
丧葬:其程序主要为送终、报丧、吊唁、入殓、出殡、除灵做七。尸体处理用棺葬土埋法,八十年代以后有的开始使用火葬。自2001年后全方面开始火葬!
庆贺:石城客家需要做酒庆贺的种类较多,主要有:寿辰:虚岁逢十的诞辰日做生日酒;诞生:小孩出生三日做汤饼酒、足月做满月酒、足年做过周酒;建房动工、厅堂上梁、竣工及迁居新房均要做酒;另外拜师、上学、承桃均要做酒宴请亲朋。客家饮食:石城客家人的主食为稻米,辅以番薯、大豆、小麦为补充。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即早、中、晚餐。主要菜馔有:棋子块(东坡肉)、肉丸鱼丸(用动物无骨精肉与淀粉搅碎后的混合物)、油炸鱼、霉豆腐(豆腐乳)、酱豆子、萝卜干、腌菜及各类蔬菜。比较有特色的副食类有擂茶、米茶、米酒、薯粉水饺、米粉等。
客家民居:石城客家民居建筑多数为“厅屋室”又称为“天井式”,另外也有“土围”、“土楼”等民居。
客家文化:教育:石城人历来注重教育事业,尊师重教之风十分浓厚。从宋代起,石城除建有县学和书院外,地方上延师办学风气很浓。北宋大儒温革创柏林讲学堂于岩岭深山之中,名噪一时,除本省学员外,闽粤生员也来此求学。由于石城历来重视教育,形成了石城人才辈出,中进士者唐代2人,宋代14人,其中巫双瑞探花及策。明、清两朝中进士者9人,中文举者69人,中武举者25人。
文艺:石城民间文艺十分活跃,内容丰富而最具特色的文艺活动为石城客家灯彩。石城客家灯彩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有龙灯、茶蓝灯、船灯、马灯、狮灯、八宝灯、桥板灯、蚌壳灯、秆龙灯……等几十种。自明朝以来新春佳节舞灯之风盛行,从正月初一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才谢灯,另外还经常组织灯彩比赛。
体育卫生:体育事业:2006年,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组织举办面向不同阶层的各种各类运动会36次,参赛人数5000余人;全县中、小学校体育达标合格率98%,其中优秀率20%,良好率60%,及格率85%。全年参加市级以上运动比赛,共获16奖牌。
卫生事业:全年财政卫生经费支出319万元,比上年增长13.5%。2006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14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14个,预防保健机构15个;各类诊所、门诊部38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年末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49张,卫生技术人员494人;全县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6人。2006年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乙肝疫苗95%,卡介苗97.5%,糖丸96.1%,百白破95%,麻疹92.1%。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