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阳朔城区高清地图 ===
=== 阳朔县资讯概况 ===
特色产品:土特产:柿饼、沙田柚、板粟、金桔、酸梅、冬笋、香菇等。金桔素以“皮薄、色黄、味美”著称。1997年被评为广西优质果品一等奖。2001年沙田柚、金桔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金奖。板栗阳朔是广西产板栗最多的县,最高年产量1200吨。中果红板栗品质最好,主产于阳朔平洞口、古板等地。果皮赤褐色,有油亮光泽;质重、饱满、颗粒大,一般每千克76粒,单果重14克~18克。出子率50%,出仁率在80%以上。是广西传统出口商口之一。生食清香脆口,熟食常用于包粽子、蒸年糕、做八宝饭、焖肉等。沙爆板栗,具有特别的香甜味。金桔果呈倒卵形,外皮金黄色,果肉淡黄色。可鲜食,又可制成蜜桔、罐头、个大、肉厚、质脆、气香、酸甜可口,含糖类(18~20%),维生素C1、B2、B1、P及钙、铁、磷等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欢迎。有的地方将金桔矮化作盆景树,金黄色的瑞果挂满枝头,象征硕果累累的丰年景象。沙田柚是闻名国内外的广西特产。它形似梨状,但比梨大得多,一般每个重一斤半至四斤,大的达五六斤。果皮橙黄色,外皮内有厚瓤一层,软白如棉,自然保护着果肉,所以这种水果可以长途运输而不易受到损坏,久藏而不变味,如放在空气不大流通、温度变化不大的室内,六七个月甚至一年,其色泽仍很新鲜,故可周年供应市场,而且它肉味甜蜜,柔软爽口,因此人们称它为“天然罐头”。
工艺品:广西阳朔旅游工艺品花样繁多,格调迥异,千姿百态,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满足各个层次的游人商贾的需求。如工艺画扇、绣球、镇纸、碑拓、假山盆景、竹木手杖、雕工艺品、文化衫等。工艺画扇:游客在游览西街及各景点时都可以看到各种不同规格和不同图案的画扇。文化衫:在纯棉的文化衫画上阳朔风景或用中文、英文写上人们喜欢的词句,是阳朔工艺品市场始终畅销不衰的特色产品,是阳朔传统工艺品。镇纸(压条):是风靡全国的装饰艺术品。是用阳朔当地产理石制成,上面写有各种各种名言、警句。造型美观高雅。
美食:阳朔田螺酿:这里的田螺非常特别。首先是大,最大的差不多有乒乓球大小了;其次是它的味道,完全不像螺肉本身的味道。里面的肉并不全是螺肉,而是先把螺肉掏出来,混合猪肉、香菜及其它调味品一起剁碎,再填入螺的空壳里混合汤汁一起烧制。漓江啤酒鱼:阳朔一道亮丽的饮食文化风景,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大名如雷贯耳,如果不试一下就真的枉费到此一游。啤酒鱼有点像川菜中火锅鱼的做法,先把鱼在油里煎一煎,再放啤酒及各种调料烧制而成。烧的器具很特别,鱼放在一个平底的盘子里,盘子下面是一个盆子,放了些水,再下面才是火,而不像是川菜火锅直接将锅放在炉火上面。这样上面的鱼不易烧糊且受热均匀,入口果然鲜辣可口,无一丝鱼本身的腥味。对了,一定要吃带鳞的,正宗的啤酒鱼,鱼鳞都炸得非常脆,好吃极了。全州黄闷禾花鱼:禾花鱼即稻田里放养的鲤鱼,因鱼喜欢吃飘落在水面上的禾花而得名。荔浦芋扣肉:吃起来也有讲究,一般是一块肥肉一块芋头,芋头很粉很面,冲淡了肥肉的油腻味,让人感觉痛快。桂林荷叶鸭:用莲藕塘里生长的青青莲叶,包裹鸭子,制成菜肴,清香可口,是一道“肉质酥”、“味清香”、“炸蒸型”的菜。
民族风俗:阳朔是一个汉族、壮族、瑶族聚居的地方,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民间对歌:阳朔居有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各民族除有自己的习俗、节日外,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擅长对山歌。不论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每每摆起歌台,一比高低,直至通宵达旦仍不肯散去。这些山歌有谈情说爱的,有倾诉生离死别、崇尚忠孝的,也有谈古论今叙事的。唱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尤以壮乡高田的中秋节对歌、福利龙尾瑶民的“歌堂愿”会最富特色。
福利五月八:福利五月八节:阳朔县福利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国农历每年的五月初八前后,由民间组织在福利镇上开展的民间文艺、体育及祭祀活动。五月初八:圩上各户扎起三尺六寸高的立式彩灯到镇上公公、婆婆庙前燃放,然后祭祀两庙中的一百余尊菩萨并将其抬、抱于大街上游行。随队游行的有文艺、体育队伍,舞狮、耍牌灯、踩高跷、八仙纸扎、锣鼓篷、故事台、旱船等等。游行完毕则是民间文艺表演(唱桂戏等)、体育活动(球赛、棋赛等),伴随着各种商贸活动。这些活动一般为时五至十天。节日期间(当地人称赶会期),家家酿制苦瓜酿作自家主菜和款待宾客。福利“五月八”会期的来历,传说是人们在五月初八这天去祭祀公公、婆婆庙可多子多福、国泰民安。在祭祀公公、婆婆庙的神坛上有这样一副楹联:婆婆一片婆心保佑人人生仔,公公十分公道教育个个孝亲。
六月二十三节:阳朔县白沙镇民间传统节日。中国农历每年的六月二十三日前后,由民间组织在白沙镇上开展的民间文艺、体育及祭祀活动,当地人亦称赶会期。
上新坟节:农历二月初二日,凡家中有在头年去世的亲属,至此日,所有嫁出的姑娘姐妹都携带着艾叶粑、香烛、钱纸、鞭炮、腊肉等礼品回娘家,与叔伯、兄弟共同到新坟祭奠,以示哀悼。在壮族农村尤为行。
社日:阳朔的社日分春社和秋社(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第五个戊日为秋社),一般在农历二、八月间。阳朔农村普遍流行有“做官三年不如耍社一天”之说法。因为在每个村子里,不分贫富贵贱,少则十户,多则二、三十户,为了互相办理丧事,在社日中都要聚会“吃社”(每户1名男子),并就一年中办理丧事立约,规定当年丧事每户对丧主助钱、粮数额,负责抬棺送葬则是义不容辞的。农村俗称“十友社”。凡不参加“吃社”的,则被开除“十友社”,社友不再负责料理他家的丧事。
牛王节:农历四月初八日,传说是牛的生日。阳朔乡下农民在这一天,家家吃黑糯米饭,并用它喂牛,为耕牛消灾解难,同时感谢耕牛对人的辛勤劳动。
渔火节:渔火捕鱼是阳朔民间传统的夜间捕鱼方式。叶竹排头挂着汽灯,利用鱼在夜间趋光的习性,划排于江中,引鱼汇聚,然后放下丝网将其团团围住,继而放下鸬鹚,渔夫在排上蹬排呼喊,并以浆击水,鸬鹚在水中箭一般穿梭,叼上鱼儿就露出水面引颈而吞(颈子被绳索套住,鱼儿吞不下),这时,渔夫伸竹篙把鸬鹚挑上竹排,把鱼儿挤吐进鱼篓。这种围渔方法一般是群体出现,少则八九张竹排,数十只鸬鹚,多则几十张竹排,成百只鸬鹚。竹排在江上游弋,江面灯火辉煌,水下波光形成游龙晃柱,夜空回荡着人声拍水声,与四周的青山岩壁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立体图画,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不知多少诗人画家为之倾倒。澳大利亚学者奥格特姆说:“阳朔渔火文化来自江中,升华于江上,把自然和文化很好地‘婚配’交融。这是一种绿色旅游活动,很有审美价值和鉴赏价值。”,自1999年起,阳朔县政府开始举办“漓江渔火节”,以漓江“渔火”“烟火”“篝火”三把火为主线,加上文艺联欢,广场民间文艺表演,以及美术、书法、摄影展出,球赛、棋赛、自行车赛等文体赛事活动,使整个县城呈现出欢腾景象。“漓江渔火节”在每年金秋时节举行,为期3天,每到那时,“漓江渔火”以“三把火”为主线,与碧莲峰脚下河面的“四龙出水”“千盏莲灯”连成一片,构成了一幅“一江灯火满江红”的绝妙佳景。
尝新节:农历六月初六日,农家都备酒礼到田头地角供奉,用钱纸扎谷桶盛满新谷插在田基上,以示稻谷满仓,或是“抬菩萨”游行祈祝五谷丰登。
中元节:又名鬼节,俗称七月半。壮族在农历七月初七到十四过节,其它民族农历七月初八至十五日过节。节日里,家家户户早晚供奉祖先神牌位,到送祖之日(十四或十五),用封包(即纸袋装着钱纸、金银纸锭冥强之物,写上祖先的名讳到野外焚烧,是夜,野外烛光片片,其间人影晃动,俗称“送鬼”。
冬至节:农历十一月“冬至”这天,农村有“冬至大过年”之说,家家户户早吃汤圆,晚吃油豆腐肉圆及鸡、鸭、鱼、肉、大肆庆贺。
小年:又称送灶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晚上,传说灶王爷要上天了,农村便以糖果、豆腐在灶头供奉,“送灶君上天”。供奉毕,则家人大宴,称过小年。
历史传说:遇龙河曾有座四四方方的土围墙围着的古城,在土围墙朝西的山峦中有个穿山的洞,当地人叫它“川岩”又叫“读书岩”。从前,在那岩洞里住着一户孤儿寡母,母叫“慧娘”,儿喊“义仔”。慧娘原本是阳朔县城里的大家闺秀,从小聪明、贤淑,饱读诗书,且琴棋书画、针脚刺绣样样精通,是个难得的才女,其夫是遇龙河畔自小父母双亡的穷小子,为人忠厚老实,学得一身武艺。那年城里举行大比武,他过五关斩六将获得第一名,县太爷封他个武教头。慧娘慕名拜访,一见钟情,继而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之结合了。慧娘的娘家,买通官府,把其夫的武教头职务给撤了。慧娘夫妻回到老家遇龙河畔,尽管穷点,但夫妻恩爱,习文练武互补,日子过得也还可以。不久,慧娘生下一子,取名“义仔”。未曾想到,三年后,丈夫暴病突死。慧娘年轻漂亮,孤儿寡母常受人欺凌,娘家又不许回去,于是,就跑到村后山那岩洞里住下,一边做些针脚、刺绣的装饰品拿到城里卖钱度日,一边专心教义仔读书习武。一转眼,义仔到了18岁,他腰粗膀宽,浓眉大眼,力气特大,200多斤的大板刀,他玩起飞飞转,200多斤的石凳能一脚踢出5米远。他精通十八般武艺,熟读《孙子兵法》。那时,广西称南蛮,唐武德年间,阳朔这地方,天高皇帝远,到处闹“绿林”,村村寨寨都拉起人马,扯起大旗,占山为王,且势力越来越大,像月亮山脚那群,建成了“龙城”,还有金竹山那边,号称“天子圩”。好多队伍都来拉义仔入伙,许以副首领之职。义仔听他娘的话,哪伙都不沾边,只顾砍柴烧炭度日。但不久,发生了一件事,把义仔逼上了“梁山”。在川岩脚下,有个比义仔小两岁的归姑娘,自小与义仔同玩遇龙河水长大,归姑娘长得水灵灵的,是那一带的“村花”。归姑娘十九岁那年,给村里的财主看中,将其父母害死在河里,而后说她家欠了许多债,强抢归姑娘做小妾抵债。义仔闻讯火冒三丈,趁夜下山把财主砍死,救走归姑娘,还烧了财主的住宅。官府派兵来抓他,义仔走投无路,一怒之下,邀起几个儿时伙伴,在关帝庙前喝了血酒,扯起了义军大旗。他为人讲义气,杀富济贫,安良除暴,深得十里八乡的穷苦人家敬仰拥戴,很快成了一支人马众多的强大队伍,直至威胁了阳朔县衙。消息传到了京城,皇帝早为“龙城”、“天子圩”之举发了怒犯了愁,时常三天十六夜睡不着觉,现在又冒出个义军,更使皇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弄得六神无主。这时,有个谋士为他出主意说:南蛮讲究忠义,你对他好,他敬重你,你惹火他,天王老子他都不认,因此治南最好用南人;继而献上一策:把遇龙河那一片设县而治,县令就用当地有威望的绿林头目当。皇帝想想有点道理,别无它法,只好试一试。即命该谋士为钦差大臣,赐尚方宝剑前往阳朔。钦差是个精明人,到了阳朔,先作了一番很深入的调查,了解到“义军”的实力强,影响大,百姓拥护,其头领义仔武艺高强又是讲忠孝礼义的人,其母慧娘更是个知书识礼的女中豪杰。钦差有意请义仔出山作新县令,又怕义仔不答应,遂心生一计:派人把义仔的外祖父、外祖母、舅父、舅母、表哥、表妹统统请到县衙住下,命其修书一封给慧娘义仔,晓以顺昌逆亡灭族的利害。慧娘获悉,原本她就不赞成义仔当绿林,打打杀杀的,早就有心劝义仔放下“屠刀”。现知父母兄嫂侄儿生命危在旦夕,急忙把义仔叫到跟前,嘱咐一番。义仔最听娘的话,即刻率军下山归顺了朝廷。,且说那唐朝的皇帝讲话还算数,即刻拨出银两,就在川岩下的田园中,圈了数亩地建新县衙,把原阳朔县属遇龙河以西的地方划归新县管辖。钦差请义仔当县令并向慧娘征求县名,慧娘思索良久:义仔归顺了朝廷又当了县令,期望他对国要忠对民要讲义,儿“义”媳“归”,期望“归义”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于是,她建议取名“归义”县。钦差得知,连称:“妙哉,妙哉!”,义仔当了归义县令,亲率义军捣毁了“龙城”、废除了“天子圩”,招降了其余各路兵匪,使一方人们安居乐业。后来,阳朔县令升迁,建议撤消归义县,并举荐义仔当阳朔县令。朝廷原本设归义县是迫不得已,因为那地盘太小了。现在,义仔治理有方,是个人才,于是就准奏。唐武德六年归义县被撤,重属阳朔县管辖,义仔被任命为阳朔县令。就这样,归义县仅存在六年。县衙迁走了,留下空城一座。归义城的人们对义仔母子给地方造福感恩不尽,又因为这里曾为县治,出了位县令,深感荣耀。于是,就立下规矩,要世世代代保护好城池。有个老学究把义仔住过的岩取名“读书岩”,在县衙内的那口古吊井上,刻下两个深深的石印“守旧”二字,期望人们永远记住这段历史,守好这个旧县城,发扬义仔的精神。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