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岱山城区高清地图 ===
=== 岱山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唐至清末为蓬莱乡地。岱山地处海岛,古时物业凋蔽,人民定居少,加之戎边不易,置县历史较短。民国38年(1949),国民党军政人员3万余人从大陆溃退至岱山诸岛。7月,国民党浙江省政府迫于时势与环境,设立翁洲县(从定海县分析),县政府驻高亭镇东高显庙,岱山始置县。1950年5月18日,岱山解放,翁洲县废,复归定海县。1953年4月,为巩固海防,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建置岱山县,县政府驻地东沙镇北铁畈沙孙家。后因东沙镇幅地狭小,港口欠佳,地域过于偏离全县中心。1955年1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县政府(县人民委员会)迁址高亭镇北大岙村。1958年10月,撤销岱山县建制,并入舟山县。1962年4月,恢复岱山县建制,建大衢县(从岱山县、嵊泗县分析)。县政府驻高亭镇中心墩子(现为人民路)。大衢县政府驻岛斗人民公社幸福大队。1964年6月,撤销大衢县建制,辖地分别并入岱山县、嵊泗县,岱山县政府仍驻高亭镇人民路,沿续至今。
风土人情:春节:(含谢年)旧时,农历十二月甘三,家家“祭灶”,祭后吃“祭灶果”。俗语:“廿三祭祭灶,廿四掸掸尘,廿五、廿六做点心,廿七、廿八回家门(指长工)”。普通人家多在廿七以后“送年”,富庶人家提早择日“谢年”(辞旧迎新之意),供奉三牲或五牲福礼,供者沐浴净身礼拜神灵祝祷,口念“太太平平”、“新年发财”等吉语,此谓“散福”。农历三十,家家户户贴春联、门神及青龙纸,中堂挂历代祖先画像,供以酒馔,后改设香茗果饵,朝夕礼拜,俗称“帧子太公”,至正月初五中辍,十三日复供如初,至十八日停供。三十夜,合家团圆吃“年夜饭”,每人吃米团(意来年合家团圆无缺)。饭后,长辈向未成年晚辈分“压岁钿”。入夜,合家围坐,灯火不熄,意在光亮迎神,防鼠、邪入室,亦修来世爹娘完善,俗称“坐岁”。正月初一,凌晨即起,媳妇给公婆敬桂圆或红枣汤,然后至寺庙和祖坟拜岁,叫“拜菩萨岁”、“拜坟头岁”。是日,不扫地、不汲水、不动刀、剪。元宵(当地称“摆灯祭”),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神庙张灯结彩,祭祀庙神。夜间,提鱼灯、虾灯、船灯,齐集热闹处舞灯。乡间马灯、龙灯于庙内外游舞。正月十四夜,兴抬“三娘”(粪缸、水缸、井潭姑娘),意求吉利。近年多以放鞭炮辞旧迎新,春节假期,与亲朋同欢共聚。元宵节(正月十五)部分人家吃元宵汤团。
立春:正时辰放爆竹,是日“四忌”:忌争吵、忌打骂孩子、忌损坏器皿、忌借债讨债。
清明:清早到墓地祭奠,加坟头上,用艾青饼、麻糍和酒菜供祭。祭毕将部分祭品留于墓地,让过路牧童享受。是日兴吃艾饼,做“清明羹饭”。今扫墓如常,机关、团体、学校组织祭扫烈士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立夏:俗称“尝新节”。惯吃蛋、竹笋、君达(元菜)、糯米豆豇豆、芦稷(高粱)点心,小孩胸前挂彩线袋装染红鸡蛋,日“立夏吃只蛋,气力大一万”。是日,人人称体重。
端午:即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门檐挂菖蒲、蕲艾(俗称“蒲剑”、“艾旗”),及桃技、柳条等,意防鬼、邪入门。用雄黄烧酒伴菖蒲碎根喷脸、搽耳,意解百毒。已出嫁之女(除秀山岛居民)必礼馈父母,称“挑节日”。礼品有馒头、粽子、鱼、肉、家禽、果包等,婚后3节重礼,后渐减,此习沿袭至今。
七夕:七月初七,旧时妇女浸泡槿树叶,搓洗成汁洗发,洗后头发柔软、光滑,有药香味。今用香皂、洗发精等替代。
中秋:境内以夏历八月十六为中秋节,吃月饼,并馈赠亲友、师长,夜间赏月。
重阳:九月初九,吃粽子、米团、馒头。婿家给岳父母送礼,称“挑重阳担”(衢山、秀山此日不兴送礼。)。
冬至:旧时大节之一。节目前后吃“荞麦角子”,做“冬至羹饭”,供祀死者。士绅、儒生祭孔子,以求仕途畅顺。今农村仍流行“做羹饭”,祭孔已不兴。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