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桐庐城区高清地图 ===
=== 桐庐县资讯概况 ===
社会经济事业:概述:各项公用事业加快发展。城市公交线路和工具得到进一步完善,年末县城城区公交线路29条,公交营运车113辆,更新公交车15辆,共完成旅客运输21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6%。新投放出租车20辆,年末城区共拥有出租汽车126辆。年末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5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卫生服务站90个、门诊部、医务室、诊所(卫生所)42个,村卫生室102个,妇保院、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个。各类医疗病床1125张;卫生技术人员2320人,其中执业医师767人、助理执业医师219人、注册护士742人。全县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量的107.34%。传染病总发病率534人/十万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桐庐籍运动员参加全国、省、市比赛获金牌66.5枚、银牌21枚、铜牌16枚。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全县共举办县级群众性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24项次,参加人数达5350万余人次。全县新建73个健身点、26个灯光篮球场和82个乒乓球室。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参加养老保险的机关企事业单位3504个,参保人数达8.85万人,增长5.6%。全年共支付养老金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3468个,参保人数达8.65万人,其中企业职工4.36万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1.03万人,参保人数比上年净增0.50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顺利实施,年末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人数达1.83万人,当年新增0.14万人。年末农村参加养老保险9.10万人。
综合经济: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浙西地区首位,继续保持“浙西首县”地位。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9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21.50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60.48亿元,增长12.8%。全县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48462元,分别增长12.2%,按国家公布的2010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6920美元。“十一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0.5:61.9:27.6调整为2010年的8.0:61.4:30.6。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3.30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8亿元,增长37.6%。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9.51亿元,增长22.8%;营业税3.95亿元,增长41.6%;企业所得税3.31亿元,增长28.6%;个人所得税1.83亿元,增长42.2%。全年财政支出1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支出4.34亿元,增长26.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1亿元,增长56.1%;医疗卫生支出1.49亿元,增长21.1%;环境保护支出0.78亿元,增长41.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0.89亿元,增长2.7%。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六升二降”格局(见下表)。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项目2010年2009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299.21.食品类105.599.62.烟酒及用品类101.9100.03.衣着类97.998.9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103.4100.9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5.1103.66.交通和通信类100.298.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99.599.18.居住类106.694.6,以构建和谐就业环境为主载体,以破解“就业增收”难题为主旨,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当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868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32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4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7%。抓好失业人员、失土农民、外来务工技能提升及创业人员培训,完成培训10483人次。
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2010年,交通运输、公路路网、农村站场建设出成果。2010年末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1671公里,新改建农村联网公路32公里。总里程中县管养里程达1639公里。国、省道及县(乡)公路继续得到改善,投资5000万元的320国道桐庐段路面整治工程竣工通车。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28公里。在完成了分水、富春江、江南、横村等区域的农村客运中巴车实行公司制改造的基础上。今年11月26日,桐庐至杭州城际公交正式开通,我县共投入运力11辆、407个座位,每日运营22班次,方便了普通百姓的出行。同时完成港湾式停靠站建设20个,县长途汽车客运新站(客运中心)已完工投入使用。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收入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年末全县电话用户合计57.49万户,比上年增长6.4%。其中本地电话用户为11.87万户,比上年下降5.4%,拥有量为29.49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为45.62万户,增长9.9%,拥有量为113.35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5.48万户,比上年增长12.6%。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5.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接待国内游客539.79万人次,增长15.4%。旅游总收入达到49.40亿元,增长12.1%,其中景点门票收入7666万元,增长8.1%。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增强。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4.38亿元,比年初增加44.05亿元,增长25.87%。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59.2亿元,增长16.91%,现金支出565.99亿元,增长16.57%。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3.12亿元,比年初增加29.21亿元,增长21.82%。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进一步好转,不良贷款全年减少1500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101.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06%;人均储蓄余额25136元,比上年末增加3565元。当年新增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4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9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家,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3家。全县专利申请量969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399项,外观设计533项。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37项,合同成交额1630万元。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县登记在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099人,比上年增加602人,其中高级职称586人;中级职称4911人;初级职称12602人。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08亿元,比上年增长76.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5.0%。房屋施工面积199.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9%;竣工面积57.63万平方米,增长4.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6.3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其中现房销售15.57万平方米,下降5.2%。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54亿元,增长19.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33亿元,增长18.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7.11亿元,增长25.6%;零售业零售额46.31亿元,增长16.7%;住宿业零售额0.44亿元,增长10.1%;餐饮业零售额7.01亿元,增长29.6%。“十一五”时期,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5%。2010年,全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进口总额0.78亿美元,增长7.5%;出口总额6.61亿美元,增长25.2%。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0.88亿美元,增长8.7%。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6.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加工贸易出口0.61亿美元,增长24.1%。出口国别和地区中,对欧盟出口1.99亿美元,增长35.9%;对日本出口0.22亿美元,增长0.6%;对美国出口2.14亿美元,增长24.0%。“十一五”时期,全县进出口总额累计达29.31亿美元,其中出口26.27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9.4%和17.6%。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完成了春江路西延二期、江南路三期、春江路改造工程、瑶琳路改造等道路工程,完成春江路、迎春南路立面改造工程、大奇山路三线入地等工程使用。启动320国道综合整治工程、中心广场改造等工程建设。全年新建道路5.3千余米,面积14.2万余平方米。年末人均道路面积15.71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6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年改造道路11千余米,面积30.7万平方米。全国领先的县级商务区,桐庐迎春商务区位于桐庐县城南街道迎春南路,现建成近二十幢高楼待招商装修。桐庐第一高楼,荣正财富广场,高166米,39层;第二高楼,励骏度假酒店,高158米,39层,另百余米高楼数量也不小,桐庐的现代山水城市规划建设如火如荼中。
工业经济: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08.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6%。实现全部工业销售产值550.07亿元,增长2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69.07亿元,增长24.0%,“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74.99亿元,增长77.7%,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的13.93%提高到20.0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33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实现利税43.48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利润28.08亿元,增长53.3%。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63%。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8.9%,“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4%。全县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45家,完成施工产值27.98亿元,比上年增长23.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1.19万平方米,增长16.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8.52万平方米,增长21.6%。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29亿元,其中限额(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00.1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0%和35.7%。在限额(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39亿元,比上年增长34.0%;第二产业投资45.19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投资54.59亿元,增长66.6%。“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413.09亿元,年均增长17.0%。
文化教育:教育资源整合基本到位,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100%,高中入学率99.01%。全县共有全日制小学23所,在校学生22230人,全年小学新招生3713人,毕业4190人。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7所,在校学生20781人;全年新招生6277人;毕业学生6866人。全县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2616人;全年新招生1159人;毕业学生980人。全年输送大中专(含技校)生2762人。全县共有幼儿园80所,在园幼儿12215人。成人教育发展良好,全年广播电视大学注册大中专学生315人,毕业731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528人次,获得单科结业198科次,本年毕业24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免除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3050余万元,助学奖学1991余人,资助和奖励金额324万元;注重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加大农村学校资金和师资扶持力度,继续实施百名优秀教师支教活动;全县已拥有杭州市标志性教育强镇2个,浙江省教育强镇、街道13个。文化名县创建活动全面展开,全年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2个、省级5个、市级5个、县级78个。继续开展“淡化时节”,文明过节活动,扎实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图书馆年末藏书达28万册。文艺演出、文化出版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广电事业的有序发展。全年开展各类大中型文化活动23次,接待文艺团体8个,下农村演出183场;成功举办了“祖国颂”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暨桐庐县第八届群众文艺调演颁奖晚会;第一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闭幕式文艺晚会;第三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暨首届全国剪纸创意大赛颁奖晚会等文艺活动。全年放映电影2400场,观众17万人次。年末全县有线电视用户14.1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5%。
其他桐庐县:民国36年(l947年)年l2月,划安徽庐江、桐城县大部分地区置桐庐县,属中共皖西工委领导。1951年,2月24日更名湖东县,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后属安庆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5年7月1日更名为枞阳县,先属安庆专区、安庆地区,1988年9月后属安庆市。
自然地理:区位: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介于北纬29°35′~30°05′和东经119°10′~119°58′之间;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以县城桐君街道为中心,东20公里(径距,下同)至牛峰岭界富阳,南19公里至羊峤顶界建德,西39公里至太阳山界淳安,北13公里至陈家山界富阳;东南27公里至火烧湾顶界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岩山界建德,东北16公里至横山埠界富阳,西北41公里至高塘界临安。全县地势:西北和东南向富春江沿岸降低,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稀少,龙门山主峰牛背脊之观音尖,海拔1246.5米,为境内最高峰。
资源特产:桐庐物产资源十分丰富,出产的“雪水云绿”、“天尊贡芽”、“五云曲毫”茶为历代贡品,以“中国文化名茶”享誉内外;富春江鲥鱼、子陵鱼扬名古今;杨梅、蜜梨、板栗、柑桔、桃、李、枣、豆腐干、番薯干、青笋干等久负盛名。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