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安顺市区高清地图 ===
=== 安顺市资讯概况 ===
旅游资源:综述:“中国最美的地方”——安顺拥有两个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和龙宫风景区、两个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镇宁夜郎洞风景区和红枫湖风景区(南湖部分,其他部分属贵阳市清镇市)、两个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紫云格凸河穿洞风景区和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和贵州西部旅游中心。在安顺市100公里的半径范围内,有7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距城西45公里,有举世闻名、磅礴壮观的黄果树大瀑布及瀑布群。瀑布上游,为神奇壮观,景色各异的喀斯特“中国第一水旱溶洞”溶洞群——镇宁夜郎洞。距城南27公里,有引人入胜的岩溶奇观——安顺龙宫,以南22公里,有群山连绵起伏,幽深碧绿,清澈宁静的绿色世界——九龙山。距城南100公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境内,集山、水、洞、石、林、木组合之精髓,浑然一体,雄奇险峻,相得益彰,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天然公园”——紫云格凸河。距城北100公里,有罕见的大型地下公园——织金洞。距城东70公里,有风光秀丽、烟波浩渺的高原湖泊——红枫湖。安顺是国家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之一,2007年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殊荣。2009年11月6日获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2009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称号。风景名胜资源面积达950.91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10.26%,远远高于全国1%、全省4.2%的平均水平。旅游资源不仅面积大、类型多、品位高,而且分布成片成线,相对集中,保护、开发、利用条件极为优越。由于地处中国华南喀斯特地貌中心,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成熟、最典型、最集中的地带,江河峡谷纵横交错,峰丛石林、森林湖泊、暗河泉水星罗棋布,100多个瀑布、1200多个地表溶洞密布,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立体画卷。境内高密度聚集了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龙宫、夜郎洞、格凸河、红枫湖<南>),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九龙山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关岭花江大峡谷、普定梭筛、平坝天台山——斯拉河)和3个市级风景名胜区(安顺屯堡、安顺宁谷天落湾、镇宁普里山)以及众多的尚未纳入规划的景观多处。有国家级重点民族村寨3个,省级重点民族村寨300个;省级艺术之乡5个。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品位之高,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而且,这里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都有着绝对的原始性,不断的保护建设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充分展现出自然景观的原始美、自然美、整体美和形象美。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安顺的人文资源也极为丰富。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达115处,有震惊中外考古学界的“亚洲文明之灯”普定穿洞古人类遗址,有中国八大神秘文字之一的“千古之谜”关岭红岩天书,有遗存完整的明代屯堡村落群云峰屯堡、有古寺庙建筑奇迹平坝天台山,还有石雕艺术瑰宝安顺府文庙等等,安顺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的故乡……,百余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岩壁画、摩崖石刻等,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观。游览点一览:黄果树风景区、龙宫风景区、夜郎洞风景区、格凸河风景区、安顺屯堡(明代朱元璋远征滇黔屯垦戍边所形成,主要景点有安顺云峰、平坝天龙)、九龙山森林公园、天星桥景区、普定梭筛风景区、关岭关索岭、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博物馆、“千古之谜”红崖天书、马马岩壁画、关岭花江大峡谷、平坝天台山、安顺府文庙、华严洞南郊摩崖、王若飞烈士故居、穿洞旧石器遗址。
特别提醒:黄果树风景区除了观赏黄果树瀑布外,其景区瀑布群组成的其他现已开发的瀑布和天星桥都是不容错过的绝佳景区。龙宫辐射全国最低,具有极高疗养闲居价值。安顺府文庙是贵州四大古建筑群落之一,大成殿前的一对透雕盘龙石柱为世界仅有。
自然景观:
黄果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又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以瀑布、喀斯特岩溶地文景观为主的自然风景区。含六大景区:大瀑布中心景区、天星桥景区、石头寨景区、郎弓景区、滴水潭景区和灞陵河仿古景区。其核心景观黄果树大瀑布宽101米,高77.8米。景区精华在于瀑布、溶洞、潭、喀斯特地质结构、天然盆景、石林、古迹连掇一体,高山流水、星峡飞瀑,婀娜多姿,气象万千。
龙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又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为特征的自然溶洞型景区。景区富含负氧离子,天然辐射率为世界最低。景区水旱溶洞群众多,被列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尤以中心景区水溶洞全国最长、洞中瀑布全国最大、洞内天然辐射率全国最低之“三最”和漩塘漩水之奇、短河之多、洞中佛堂之大之“三绝”而闻名。
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又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是集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观为主、生态保护、科考探险、悬棺洞葬及民族风情组合的景区。主要景观有举世无双的大穿洞燕王宫、古朴的民族悬棺洞葬、巨大幽深又气势恢弘的世界第二大洞穴苗厅、壮丽的星星峡谷、世界最高古河道遗迹盲谷、国内最深的竖井通天洞、人类穴居的最后部落中洞苗寨等。夜郎洞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全长6000米,高63米,宽48米。第一层为水洞,第二层和第三层为旱洞,是目前已探明的全国最长的水旱溶洞。洞内密布大大小小的石幔、石花、石笋、石柱,有天然形成的万里长城、中国地形图等。
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展示2.2亿年前(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的国家地质公园。化石种类多而且数量大,体形完整,形态精美,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龙化石经专家研究,首次用“中国龙”、“关岭鱼龙”、“瓦窑龙”、“新铺鱼龙”、“贵州鱼龙”等地名命名龙的种数。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以茂密的森林植被、浩翰的林海为主体,以天然海子和人工湖泊为依托,集林、山、水、洞为一体。以四季常绿的针叶树为主体,分布常绿、落叶乔灌。有灵猫、穿山甲、野兔、山鸡等鸟兽。溶洞分布其间,湖光山色溶为一体。
斯拉河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由斯拉河峡谷、多缤洞、苗族棺葬洞、穿青人文化、桃花苗族风情村、天然温泉等景点。其中桃花歪梳苗民族村以自己独特的习俗如服饰、婚嫁、歌舞、丧葬等原生态文化吸引着四方游客,是全省著名的歪梳苗文化保护区。
夜郎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由夜郎湖、火焰山原始植物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穿洞古人类遗址、莲花古洞等景点构成。夜郎湖中心景区三湾围着岛,碧水拥群山,日出日落、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花江大峡谷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集岩溶、山、洞、奇石、历史文化、科普组合之精髓。是我国唯一以“地球裂缝”著称的大峡谷。主要景点有“观山海”、“观景台”、“古驿道”、“飞水崖瀑布”、“花江铁索桥”、“亚洲第一高桥”以及摩崖石刻等。
千峰山市级风景名胜区
天落湾市级风景名胜区
关岭木城河
平坝邢江河
人文景观:
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普定县城关镇西南约5千米处新寨村穿洞寨后一座孤峰的山腰上。洞南北对穿。该洞出土了史前人类头盖骨及骨器、石器等重要文物,经测定距今已16000年左右,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时期时代早期。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超过穿洞这样文化内涵丰富、新颖、突出的历史遗迹,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顺文庙:位于安顺市城区篁学坝,是贵州省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约8750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5),距今约615年。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遗物,共五进四院,建筑群以石雕精美而闻名遐迩,有“石雕艺术殿堂”美誉。大成殿前的一对透雕云龙石柱,堪称国宝。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屯堡古建筑群:屯堡民居古建筑是屯堡文化的集中表现之一。在安顺市境内,分布有大大小小共300多个屯堡村寨,最为典型的代表有天龙屯堡、安顺云山屯·本寨古建筑群、旧州古镇、九溪、鲍屯等。屯堡建筑,兼具了江淮民居与军事防御的特点,云山屯、本寨体现尤为明显,以街巷为轴,通向各家各户。屯墙随山形地势蜿蜒,把守村落,形成封闭结构。同时,每一组建筑依山就势修建,筑碉楼,设射击孔,融防御、守卫、居住为一体,成为一个个封闭的军事单元,建筑装饰也极为精美,尤其在垂花门、格扇门窗、柱础等部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其中天龙古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顺云山屯·本寨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州古镇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
天台山伍龙寺:位于平坝县县城南13千米的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距今421年,占地1200平方米。现存古建筑40余间,皆建在危岩绝壁之上,依山就势,迂回曲折,是贵州仅有的一组仿宋古建筑群,被誉为“石头建筑的绝唱”。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谷遗址:位于安顺城区以南6公里的宁谷镇,为汉代古牂牁郡治所,年代为西汉至东汉。遗址分建筑、陶窑和墓群三个部分。占地约10万平方米,出土了木椟、长乐未央瓦当等重要文物,对于西汉中央在西南地区统治权辖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06年6月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崖古迹:位于关岭自治县断桥镇坝陵村东3公里晒甲山崖壁上。年代不详。崖上有一些形似古文字的赭红色遗迹,由于自然风化及人为干扰,现已模糊不清。被誉为“上侪禹碑,下陋秦石”的“南中第一奇迹”。红崖古迹,因其诡异难释被人们称为“天书”,又被称为“中国八大神秘文字”。九十年代,原地区行署曾悬赏100万,至今未破译。1982年2月公布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关岭花江崖壁画
下坝棺材洞
镇宁城墙
双明洞摩崖石刻
关岭盘江桥:坝陵河大桥
宗教寺庙:圆通寺
东岳庙(东林寺),清泰庵
龙王庙
高峰山万华禅院
云鹫山寺
平坝法源寺
安顺天主教堂
安顺基督教堂
安顺清真寺
平坝清真寺
关岭灵龟寺
马官文昌阁
马官玉真山寺:
市区景点:王若飞故居: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王若飞幼年生活、学习的地方,始建于清代,距今约300余年。坐落在安顺市北街202号,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由朝门、过道、门楼、正房、南北厢、对厅房等构成。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1982年2月,被贵州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顺文庙:详见“人文景观”一栏。安顺武庙:坐落于中华东路首端北侧。始建于明代,距今约600余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现存泮池、大殿、东西厢房、观音楼。1999年1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修复了文武官厅、影壁、牌楼式大门,形成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
西秀山石塔:坐落于安顺城区西南隅西顺城街城垣处西秀山上,旧为郡城八景之一,名曰“笔峰耸翠”。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距今685年。塔分九级,高可五丈,塔身六面,是安顺重要地标性元代三大古建筑之一。1985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街区(儒林路):俗称“大箭道”,为清初提督绿营兵演武之地,后渐为郡人择居建房之用,遂成街道。街道两边建筑颇具中国南方民居建筑特色,大多为四合院多进式样,临街均为一楼一底,宅间以封火山墙相隔,砖、石、木结构,小青瓦底。该地段解放前住过多个安顺名人,“一门三中委”的谷氏三兄弟老宅即建在此街,现此街已经市政府明确为“历史文化街区”。
谷氏旧居:是国民党中常委谷正伦、谷正刚、谷正鼎三兄弟幼年、青年时居住、生活的地方。位于安顺城区儒林路中段东侧,始建于清代,距今100余年。分南、北两个院落,占地1770平方米。具有浓厚的中国南方民居建筑风格,2004年公布为安顺市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真寺:坐落于安顺城区县府路东侧。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初名崇真观,崇祯五年(1632)重修并改名崇真寺,距今615年,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存门楼、三清殿、肖曹祠、肖曹庙、古戏台及部分台基。2006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钟山寺遗址:位于城东金钟山山顶上。始建于清初。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旧为郡城外八景之一,名曰“金钟朴地”。现有残缺山门、捐资碑、残墙屋基、台阶、两颗百年古杏树等。
华严洞:位于西秀区华西办事处华严村,华严洞洞外崖上及附近山崖上有“飞岩”“天地妙蕴”“幽邃”等摩崖石刻,旧为郡城外八景之一,名曰“山洞读书”。在抗战初期,故宫南迁文物曾在华严洞内存放长达6年之久。1987年华严洞被原安顺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顺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距今630年,为安顺城规坐标唯一重要古迹。现存30余米,占地面积60平方米,位于安顺塔山东路中段北面,为2007年修复。2007年5月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顺凤仪书院:位于安顺二小校园内。始建于清代,距今300余年。占地面积165.5平方米。旧为郡城八景之一,名曰“文苑秋阴”。现存讲堂,面阔五间。2004年5月安顺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伟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位于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馆内收藏了数万件古生物化石及奇石,馆内配套建有石文化艺术馆、地质科学博物馆,是安顺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虹山湖:虹山湖(虹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是安顺市区重要的防洪、灌溉、工业和生活用水的综合性蓄水工程。于贯城河东首,依城筑坝,拦水成湖,水面辽阔,环境优美,近年修建环湖路、九孔桥及仿古亭榭,是市民休息、游览之地。
贯城河:城中贯城河水自东、西二水关入城,流经合和桥汇为一水南转经东门桥、太和桥、南水关出城,为安顺城之“母亲河”。旧为郡城八景之一,名曰“曲波泻月”。贯城河两岸垂柳依依,石栏斑炳,弯曲委婉,波光溯洄,是市民休憩、游玩、散步、赏景的地方。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煤炭、铅锌矿、铝土矿、锑矿、金矿、重晶石、萤石、石膏、硅石、方解石、炼镁白云石、饰面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等矿产资源分布。煤炭为我市重要优势矿产,是“西电东送”工程主要依托的能源矿产,据全市1:5万地质填图预测远景储量(地表以下1000米以上)达130余亿吨,按现有生产能力计算,尚可服务年限在50年以上;重晶石累计储量4700万吨以上,尚可服务年限100年左右;水泥用灰岩极其丰富,预测资源量在50亿吨以上,能长期保证发展需要;冶金用硅石储量3500万吨以上,能满足生产需要;炼镁白云石预测5亿吨以上,能保证发展需要。此外已经发现待探明及开发的矿种有:汞矿、铜矿、水晶、高岭土、磷矿、冰洲石、澎润土、天青石等十余种。
生物资源:境内海拔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是贵州省药材、优质大米、油菜、茶叶、生姜、油桐、烤烟、蔬菜、水果、地方名畜良禽等大宗农畜产品主要生产地和各类中草药材的生产及加工基地,已查明有药用植物2000多种,其中全国统一普查的456中重点药材中,安顺有406中,占89%。
气候资源:安顺全境海拔高度560——1500米,立体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明显,森林覆盖率达36%,按照旅游气候学划分,具有山岳气候的典型特征。安顺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年平均气温14℃。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夏季气温格外舒适,是旅游避暑的胜地,气候舒适期达8个月,与昆明并列全国第一。
水利资源: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境内河流纵横,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50.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295.9万千瓦。
历史文化:历史沿革:安顺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贵州省最早设立郡治的古城。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时间设置区域备注春秋时期夜郎邑今贵州大部属古牂牁国北部战国初期首邑今贵州大部夜郎国首都区域秦今西秀区属象郡北部汉武帝时首邑今贵州中部小夜郎首都区域汉成帝时牂牁郡今贵州中部贵州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政府(郡府治所在西秀区宁谷)三国时期今西秀区属罗甸王国普里部魏晋时期今西秀区属夜郎郡唐中叶今西秀区属普宁郡宋普宁州今西秀区羁縻州,属绍庆府1257年今西秀区元宪宗七年,隶属于曲靖宣慰司普里部。时间设置区域备注1372年普定土府今安顺市明洪武五年,明朝任命普定女总管适尔为普定府土知府1381年-1602年普定卫、安顺府今安顺市洪武十四年,普定府选择地名阿达卜建筑城池普定卫卫城,着手以安顺取代普定土府和安顺土州城的地位。撤普定府和普定县,将习安州并入安顺州;万历三十年,升安顺州为安顺府,府、卫同城。1660年-1667年云贵总督府、贵州总督府、贵州提督府今安顺市清顺治十七年设云贵总督,驻地一在云南曲靖,一在贵州安顺;康熙元年(1663),改设贵州总督衙门于安顺,康熙六年(1667)贵州提督自贵阳移驻安顺1914年安顺县今西秀区民国三年1949年11月22日安顺县今西秀区中共安顺临时县委、县人民政府建立1958年市、县分治,县级安顺市今西秀区设置安顺市,年底撤县并市1963年安顺县今西秀区恢复安顺县名1966年市、县分治今西秀区第二次设置县级安顺市1990年县级安顺市今西秀区撤县并市2000年6月地级安顺市市辖一区、五县、三个派出机构原县级安顺市改为西秀区,普定、平坝、镇宁、关岭、紫云县;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黄果树风景名胜管理区。
市名来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鉴于“霭翠辈若不尽服,虽有云南而不能保”的局面,为了屯垦戌边,开发西南,除让沐英率大军屯驻云南,以对付主蒙胧元的残余势力和时叛时服的土司政权外,还让安陆假吴复择地在“西南冲剧,夷汉襟喉,土厚水深,川潆峰列”(《安顺府志》)的阿达卜寨设栅筑城,并将普定卫、习安州合并设立安顺军民府,从此作为地名的“安顺”二字,才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和方志典籍中。
屯堡文化:屯堡(pǔ)源于明初朱元璋的调北征南事件。《安顺府志——风俗志》载:“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散处屯堡各乡,家人随之至黔”。“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裔嗣也”。在今天的安顺,许多大家族的族谱,记载均与史料相同。《叶氏家谱》载:“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初年被派遣南征……。平服世乱之后……令屯军为民、垦田为生”。在漫长的岁月中,征南大军及家口带来的各自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经过六百多年的传承、发展和演变,“屯堡文化”因此而形成。屯堡文化既有自己独立发展、不断丰富的历程,也有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的遗存,既有地域文化特点,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一方面,他们执着地保留着其先民们的文化个性,一方面,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他们又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化:屯堡人的语言经数百年变迁而未被周围方言同化,至今仍,保存着北方语音的特点,屯堡妇女古旧的装束沿袭了明清江南汉民族服饰的特征,屯堡人易于长久储存和收藏的食品有着便于长期征战给养的特性,屯堡人的信仰与中国汉民族的多神信仰一脉相承,屯堡人的花灯曲调带有江南小曲的韵味,原始粗犷的屯堡地戏被人誉为“戏剧活化石”,屯堡人以石头营造的防御式民居构成安顺特有的地方民居风格……。六百年的屯堡,六百年的故事,六百年的历史,六百年的沧桑。岁月悠悠,明清的中原文明早已成为线装的史书,时光倒流,六百年前的江南风物在这里被定格。黔中屯堡人,以其遗存的古风和鲜明的特色为世人所惊叹、震撼。
安顺更保留了奇特的屯堡文化。屯堡是明代耕战经济在贵州安顺的历史遗存,它所演绎的文化,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明代古风,江淮余韵”。著名的代表有天龙镇、云峰八寨(云山屯、本寨等)。在这里可以看到六百多年前明代汉族的大明遗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屯堡文化村落群被列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001年国务院将至今仍保存较为完整的屯堡村落云山屯、本寨,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他文化:
穿洞文化: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安顺市普定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新寨村穿洞寨后一座小孤山上,地处开阔的峰林谷地之中。据测定距今约16000年左右。自1978年发现,前后经1979年试掘,1981年、1983年两次联合发掘,获得旧石器材料一万余件,骨角器一千余件,人类化石头盖骨两个和部分头盖骨残片以及完整的下颌骨一个,上下颌骨残片、桡骨、胫骨各一段,单个牙龄多个、儿童头骨碎片40多块,同时获得的动物化石有13个属种。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集考古、科研、教育、旅游等诸多价值为一体,具有极富标识性的人文蕴涵,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定县正着力打造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集遗址景观、人文景观、文化科普、会展接待、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穿洞文化园区。
牂牁文化:牂牁古国在西南边地的兴起,史无确载。“牂牁”之名首见于《管子·小匡篇》。学者推断,其存在时间约与春秋时代相始终。牂牁亡后,夜郎继起。汉灭夜郎,以其故地置牂牁郡,治所即在今安顺城南七公里处之宁谷镇。上世纪七十年代,宁谷汉遗址被发现,共分建筑遗址、陶窑遗址和汉墓群遗址三个部分。在建筑遗址和陶窑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残片、钱币、铜器、铁器、瓷器、石器以及装饰品、陶窑、绳纹板瓦、筒瓦、几何纹砖等,其中包括“长乐未央”铭文瓦、木牍、木楔、五铢、四铢半两钱等;汉墓群遗址经1971-1998年先后四次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22座(尚有100余座墓葬还未发掘),出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器、漆器等120余件器物和600余枚钱币,其中包括铁镜、摇钱树等珍罕文物。时代上限为西汉晚期,下限为东汉末期。墓葬文化特点与清镇、平坝等地的汉墓风格、出土文物一致,而此时期正是牂牁郡、夜郎县设置时代,没有明显的少数民族墓葬特点。如此密集的汉墓、汉建筑、汉窑遗址出现在宁谷近十余万平方米的土地上,足以说明宁谷这一区域在古代即是开发较早、具有浓郁汉代文化浸染的地方。根据史籍记载和考古发现,可以明确认定,宁谷为已经淹没了两千多年的汉代牂牁郡治。1982年2月,宁谷汉遗址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夜郎文化:在镇宁、紫云、西秀区交界处,以镇宁革利乡为中心,方圆60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一支2.3万余人礼仪风俗都非常独特的苗族同胞,自称为“蒙正苗族”,是全国苗族130多个支系中唯一一支以“竹王”为图腾的苗族。千百年来,他们坚信自己就是夜郎竹王的后裔,家家户户都用竹块束成夜郎竹王的偶像祭供在堂屋楼上。请竹王、供竹王、竹王陪祭是成年男性一生中的三件大事。妇女则用两块竹片髻在头顶上,以示对竹王至高无上的崇拜之意。男人成年仪式主要有三道程序,一是在二三月间花开时节杀母猪祭拜竹王;二是在次年冬、腊月才供竹王;三是人死后取下生前供奉的竹王竹片陪葬,意寓“亡人揣好竹片,到阴间与祖宗相认”。此仪式已列为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支苗族中有位老人,自称是夜郎王“多德”的第75代孙,并持有一枚青铜“夜郎王”印以佐证(该印经北京市文物局鉴定为汉代文物)。据有关学者解读:印下方左右两个文字为“多德”,上面一个“王”字代表夜郎国创始人“夜郎王”,下面一个“王”字为后代世袭之王,中间似人非人的图案为远古蒙正苗族图腾“蝴蝶”图像。此印为夜郎王自制,把蝴蝶图腾放置中央,以作民族标志。之后,夜郎后裔为纪念夜郎王才由“蝴蝶”崇拜转为“竹王”崇拜。众所周知,有关夜郎的记载,首见于《史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而有关夜郎王与竹的传说,则见之于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及《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记载如下:“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一女子浣于滨水,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狄。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或正源之于此。另据《后汉书》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夷,为牂牁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僚咸以重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牂牁太守吴霸以闻,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死,配食其父,今夜郎县有竹王三郎神是也。”,据此,蒙正苗族或为竹王三郎神之后裔。在其现居镇宁革利乡猛正村尚存一座古代遗留下来的大城堡,位于一个名叫“大干丈”的自然村里,修建在一座高山峻岭之上,西面绝壁万丈,东、南、北则以三道石墙作为屏障。第一道围山而建,呈椭圆形;第二道较第一道稍长,连接第一道石墙两边终端,又两边终端与山西面绝壁相接;第三道于山的最高点,同样两边终端与绝壁相接。第三道石墙中间可修建数十栋房屋,应是该城堡的中心。城堡面积约10平方公里(相当于明代安顺城的面积),残存的墙身高约3米,其中不乏1000余公斤的巨石,气势恢宏雄伟,据专家推断为夜郎王室后裔所修建的古城,是贵州目前所发现的最大古城遗址。在镇宁江龙镇崇宇山村有夜郎竹王祠遗址和“尤最郎”(汉语“竹王城”)石砌的城墙等建筑遗址保持完好。所有这些,都将为揭开古夜郎兴起、兴盛、衰落的历史研究,提供存在的实物依据。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