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高淳城区高清地图 ===
=== 高淳县资讯概况 ===
历史名人:伍子胥、邢光宗、邢肪、魏良臣、高尔泰、齐泰
历史文化:游子思归:游子山,高淳的象征。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曾登上此山,山名由此而得。春秋末期,各国诸侯不把周天子当回事,你争我斗,闹得天下大乱。有位圣人坐不住了,他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于是,他辞去鲁国管司法的长官和代理丞相职务,带着一批弟子,周游列国,四处宣传他那一整套恢复周朝礼制的政治主张。可是,当时大国都忙着争霸,小国面临着被吞并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发生重大变革,他的主张当然难以被人接受。孔子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等。公元前489年,他来到楚国。当时,吴楚争霸已经结束。由于吴王阖闾早几年前南征越国时,中了越人的箭而身亡,从此吴国把全部怨恨都转移到越国方面,开始了长达22年的吴越之争。楚国认为这是它重振霸业的大好时机,就一边坐山观虎斗,一边乘机向东扩展势力。由此,高淳再度成为吴楚交界之地。孔子到了楚国,楚昭王起先打算把有户籍登记的700里疆土封给他。当发现孔子的主张与自己完全不同时,随即改变了主意。孔子对此也不在意。他要继续东游,一直到吴楚交界之地,亲眼去看看那些“乱臣贼子”为了一己私利,你争我斗所造下的罪孽。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在楚昭王的帮助下,过了大江,沿着伍子胥当年出昭关时的小丹阳古道。由西往东,来到高淳境内。当时,高淳一带并非偏僻之地。吴楚争霸时,为了军事需要,开通了小丹阳和朱方古道。以被伍子胥烧毁的军事重镇古固城为起点,西北向可到现今江宁县的小丹阳;东北向可达今镇江、丹徒之南的朱方。且三点可联成一线,供战车驰骋。此外,水路有中江横穿全境。由于连年战乱,高淳一带地矿人稀,白骨儡然,满目疮痍。孔子看到肥沃的土地无人耕种,富饶的水面无人渔业,不由得一路感叹。在经过大片水区和平原后,他发现前边有座山,就带着弟子一起上去探察。这座山就是当今的游山,那时称梁山,又名绵山。孔子从南坡登上山顶。发现此山虽然比不上他老家的泰山雄伟壮丽、气象万千,却也显得玲珑清秀。树木青翠,鸟鸣悦耳,蓝天白云,令人心旷神怡。孔子的目光转至山下,看看这块既肥美又荒芜的水乡之地,一股茫然、凄凉的感觉涌上心头。楚国有个装疯的人叫接舆,他曾唱歌对孔子说:凤凰啊凤凰,你的礼教为何不受人重视!过去的已不能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追求。算了吧算了,如今崇尚礼教的从政者已没有了!孔子突然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他无法制止权贵们争权夺利、荒淫奢侈的行为,就产生了游子思归的念头。就在楚昭王逝世的这年秋天,孔子开始辗转返回鲁国。后来,孔子着手编写《春秋》。在《春秋》一书中,孔子不承认高淳东边的吴国和西边的楚国为诸侯,而贬称他们为子爵。司马迁在《史记》中解释说:孔子这样做是为了使天下的乱臣奸贼都感到恐惧。由于孔子之游,后人将梁山改名为游子山,它含有游子思归的意味。直到今天,人们对那些乡土意识较浓的高淳人,仍形容为“看不见游山就要哭”。
万寿戏台:高淳最古老的戏台为元朝万寿戏台;源于元末明初的《高淳阳腔目连戏》,在全国各类古剧种占有一席之地。高淳最古老的戏台叫万寿台。它位于固城镇南约五里的刘家陇村,始建元朝延佑元年,即公元1314年。因历史悠久,又称万年戏台。高淳的戏曲艺术,起源于宋朝。开始只有南曲,即以南方语言用韵,音乐为五声音阶,用萧笛伴奏,声调柔和和婉转。后来,随着北方大批移民南渡避乱,又带来了北曲。北曲和南曲相对应,声调奠劲朴实,音乐为七声音阶。元朝是我国戏曲艺术的鼎盛期,著名的《窦娥冤》、《西厢记》就产生在那时。高淳一带的戏曲,则相应地由南曲、北曲,演变为音乐、歌舞动作、念白溶于一炉的元杂剧。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朝时,废除了科举制,又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人分为四等,高淳属身份最底的“南人”。这样一来,一些书香门第特别是南渡避乱的达官显贵的后代,失去了求取功名的机会。于是,他们把精力转移到吹拉弹唱、和歌奏乐方面,成为半职业艺人和戏剧爱好者:一些有文化的僧、道,也加入这一行列,进而使高淳的古代戏曲,一度出现高潮。那时,每到农闲或节日,特别是在丰年,搭太唱戏已逐步成为民间习俗。由于高淳阳腔目连戏宣扬封建迷信和因果报应内容较多,后来就逐渐衰亡了。但因其具有独特的风格,至今被戏曲专家作为研究我国剧种起源的课题之一。始于元朝的万寿戏台,虽进行过重建和多次整修,但因年代久远,许多雕刻、装饰已严重受损,而戏楼的外型尚存,1984年被列为县保护文物。当登上这座古老的戏台,仍可想象出当年戏剧演出和庙会盛况。
太白泛舟:大诗人李白被唐明皇“放归山林”,高淳一带的山水使诗人感叹不已。李白,是中国独步千古的伟大诗人。他42岁被唐明皇召进宫内,起草诏书,并为杨贵妃填写歌词;曾当着皇帝的面,叫权势显赫的宦官高力士为他脱靴。后来,因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就辞官离开长安。诗人游遍大半个中国。公元753年秋后至756年冬,他寓居当涂3年,经常泛舟于当今高淳、溧阳、宣州一带。这里的山水,使诗人流连忘返,感叹不已。《游高淳丹阳湖诗》,就是他在这个时期所写的。那时,古溧阳已分为溧阳、溧水两县。高淳与溧水为一县,县城曾一度设在开化城,即大约在现今顾陇乡南城村附近。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高淳一带,人口大量增加。东部丘陵地区,不光种植麦子大豆,还开始种植原产于长城以北的荞麦;原限于黄河流域的栽桑养蚕业,也开始在这里发展起来。西部一带,则为“稻米流脂,藕荷飘香”之地,并盛产鱼虾水禽。农田耕作普遍由直辕犁改为曲辕犁。农家妇女,上身着衫,下身穿裙,以红色最流行。当时,丹阳湖迂回三百里。原西莲乡和丹湖乡及沧溪、狮树的大部,水盈季节均属丹阳湖的范围。由于这一带到处有荷藕,因而当地人又称丹阳湖为西莲湖。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大约作于755年初秋,即北方开始发生“安史之乱”的那年。李白供奉翰林三年,深知朝廷上层的腐败。他在早几年前的《雪谗诗赠友人》中,曾将杨贵妃比作妲己,料定天下将出现商纣时的混乱。而诗人性格中玩世不恭的一面,则使其抛开他所认为的世俗之事,转而寄情于山水。盛夏已过,天高云淡,诗人泛舟,由西往东,来到丹阳湖上。天空特别高远,湖水蓝得醉人,碧波轻拍扁舟,仿佛可感受到万物都在运动。极远处似纱如幕,朦朦胧胧,那里有神仙吗?忽然,天际间出现点点白帆。原来,这是归来的商船。诗人咏出这迷人壮阔的湖景:湖与元气运,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扁舟载着诗人继续往东,可能到了现今丹湖乡一带。碧绿的荷叶肩并肩铺满湖面,洁白的芦苇花又给荷湖添上温柔恬雅的景致。近处传来轻微的声响,原来爬在荷叶上的乌龟不小心掉进水里。一群飞鸟掠过,钻进芦花丛中,发出吱吱喳喳的嘻闹声。空气甜丝丝的,四周又恢复宁静。蓦地,远处响起阵阵清亮甜美的渔歌和玉珠落盘似的笑声,一群身着红裙的采莲少女,天仙般地荡舟于茫茫荷色之中。身临此境,使李白的诗再起--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大诗人李白,一生中咏过奔腾的长江、咆哮的黄河,诗意排空而来,具有千钧之力。而《游高淳丹阳湖诗》,则显得既豪气逼人,又柔情别致。上下两阕一张一弛、一刚一柔,给人一种跌宕脱洒的韵味。在千古以来咏湖诗中,可称上乘佳作。高淳一带清秀的山水,滋润了这位大诗人的笔墨。就在《游高淳丹阳湖诗》写后不久,有位浣纱女的事迹,深深震撼了这位诗仙的心灵。李白一反以往的玩世不恭,以万丈雄心,投入平定安史之乱的斗争。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